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明确内容(新课开始前,仔细阅读本栏目,准确把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掌握程度,做到学习的有的放矢)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2.全面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精彩回放】旧知巩固(利用候课时间和课首35分钟,认真背诵下列内容,同桌间相互检查)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2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带着菜单设置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1.如何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人的认识过程如何?3.发展的实质是什么?4.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完成对问题的思考) 1. 发展与联系、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2.有人认为:联系构成发展,联系建立的越多,就越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试评析该观点。【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灵活采用括号框架或者知识树的形式将本课的知识以网络形式呈现)【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独立完成,同位互批,发现问题,交流研讨)1. “30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中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通讯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2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者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3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abcd4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这一观点否定了()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事物的发展c物质运动的普遍性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发展6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的寓意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 b c d7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8“天上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一说法形象地指出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b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c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9近十年来,中央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的关键词也相应地发生了由“适度宽松的”到“适度从紧的”,再到“稳健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种变化是因为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a b c d10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李杜的诗篇已经过时教学课题: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第二课时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明确内容(新课开始前,仔细阅读本栏目,准确把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掌握程度,做到学习的有的放矢)1.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全面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要求。2.准确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途径和方向。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精彩回放】旧知巩固(利用候课时间和课首35分钟,认真背诵下列内容,同桌间相互检查)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区分新旧事物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带着菜单设置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为什么是曲折的?3.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5.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要求是什么?【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完成对问题的思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谋划,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如果你们班为此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以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灵活采用括号框架或者知识树的形式将本课的知识以网络形式呈现)【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独立完成,同位互批,发现问题,交流研讨)1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主要是因为()a新事物产生后就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b新事物一产生,旧事物马上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c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d新事物代表人民的利益,很快就能被人民群众接受2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这是因为()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新事物并不完全与客观事物规律相符合a b c d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人类面对规律无可奈何c要全面把握事物的联系d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4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51的10次方是1,0.9的10次方约0.35,1与0.9之间只差小小的0.1,相乘后的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启示我们()a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坚持联系的观点6有人认为,“有量变就有质变,有质变就有事物的发展”。这一观点()a是不科学的,因为有量变不一定有质变,有质变就有发展b是正确的,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发展就是质变c是不科学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事物前进和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d是正确的,因为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促进事物发展7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表明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c新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d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改革的步伐8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蕴含的辩证法哲理相同的是a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9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有守株待兔好事多磨防微杜渐微不足道a b c d10“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重视量的积累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把握适度原则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11“把世界历史设想成一帆风顺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向后作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一论断肯定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必然道路说明了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阐明了前途是光明的与道路是曲折的辩证关系a b c d12“书破万卷方成攀柱妙手,冰冻三尺始有扑鼻花香。”这副对联告诉我们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a b c d第八课第一课时1.c 2.d 3.d 4.b 5.b 6.a 7.c 8.c 9.a 10.a第八课第二课时1.c 2.c 3.d 4.c 5.c 6.c 7.b 8.c 9.d 10.c 11.b 12.b 答案:(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