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思德法.doc_第1页
论文--思德法.doc_第2页
论文--思德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摘要:10月10日下午,上海市奉贤中学内发生一起命案,一高三男生在厕所内被其同班同学连刺6刀,经抢救无效身亡。经调查,平时两位同学性格内向,言语不多,但成绩优秀,致使此次命案发生的原因只是因为对方的成绩优于自己。由这件事情,我觉得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有多个。一) 狭隘心理:所谓狭隘,*1字典上的解释是气量,心胸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狭隘心理是许多不良个性的根源,嫉妒、猜疑、孤僻、 神经质等不良表现都源于狭隘心理。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素质脆弱的现象,究其根源也是心眼小 心胸狭隘。他们只听得好而听不得坏,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和不如意,就出现过激行为,导致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给家庭、社会带来损失。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狭隘心理,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交往,成为其身心发展的障碍。心胸狭隘之人由于气量小,在学习和交往中极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为: 1.思想狭隘,认识偏激。心胸狭隘和见识少密切相连,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 ,头脑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少,很容易出现认识上的片面性,看问题的绝对化和极端化。偏激认识一旦产生,就 固执己见,容不下有悖于自己观点的人和事。稍不如意就生气,导致情绪上的冲动性和行为上的莽撞性。有的 把攻击对象指向自己,出现自卑、自伤行为;有的把攻击对象指向别人,出现暴躁、敌对情绪,导致伤人的过 激行为。中学生中的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离家出走等行为都有这方面的原因。 2.行为狭隘,交往而窄。狭隘和自私类似“孪生姐妹”。狭隘的人把目光投向自己,他们唯我独尊,固执 己见,时时处处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交往中更是极力排斥“异己”,其结果落得了门庭冷落。心胸狭隘之 人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嫉妒超过自己的人,他们只愿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其结果导致自负心理的增强和交 际圈的大大缩小。门庭冷落和交际圈的缩小,必然带来孤独、寂寞和空虚的困扰。而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态是 形成心胸狭隘者的主要因素。 由于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与欢乐,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 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导致消沉、颓废;由于对周围人产生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容易导致无中生有、 无事生非、疑心重重。长此以往,自负、嫉妒、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态的消极积累,使原本狭隘的心胸更为狭 隘,偏激的认识更为偏激,个性缺陷恶性膨胀,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产生。 狭隘心理并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它的产生主要在于后天的原因。 第一,封闭的生存环境。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人的性格、品格都是主体同环境互相影响的结 果。人与环境的交流越多、越广泛,人的开放程度越大,心胸越开阔;一个人越是生活在封闭、抑郁的环境里 ,同环境的交流越少,思想、胸怀也就越容易狭隘。狭窄的空间范围塑造出狭窄的心胸,过少知识经验的输入 导致偏激的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1:摘抄于现代汉语词典1335页及/xinlixue/textview.asp?id=1723.目前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早在学前阶段就 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 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在狭小单调的空间里,他们缺乏和同龄小伙伴的群体嬉戏、追逐、游玩, 缺乏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学习机会,无论是玩具、糖果,还是父母的宠爱,他们都完全独占,因而,很难培 养出“谦让”、“爱别人”、“互相帮助”、“与别人合作”等精神,也不懂与别人分享的乐趣。心目中只有 自己,极易形成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狭隘、自私的性格。 入学之后,在父母“殷切期望”的砝码之上,又加上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双重压力使孩子的目光中只 有“高分数”、“第一名”。为了它,学生放弃了班务工作,放弃了课外活动,放弃了电影、电视,放弃了适 当的家务劳动,放弃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总之,为了登上金字塔尖可以放弃一切。诸多的放弃使孩子的 生活空间大大缩小,最后只能退缩在作业、练习、书本之中。长此以往,学生知识结构残缺,眼界狭窄,个性 偏激,心胸狭隘,人情冷漠,心情抑郁,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失衡心态又极易造成“意识狭窄”,出现狭隘的 思维。学生为追求“第一名”而表现出的孤注一掷,为取得高分数而付出的全身心的努力,又使他们极为担心 失败,害怕挫折。为此,他们嫉妒超过自己的人,敌视与自己展开竞争的人,一方面为维护自己心目中完美的 自我形象而表现出自负;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现实中的不完美而深感自卑,为掩盖自己的欠缺而自我封闭,为防 止别人的进步对自己构成威胁与伤害而担忧、猜疑。虽然竭尽全力,虽然长期经受着多种矛盾、冲突的吞 噬与煎熬,也总达不到十全十美的境界。于是,身心失衡,认识偏激,稍不如意即暴躁易怒,带有强烈的神经 质特点。二) 过分的上进心理冲动:所谓的学生上进心理冲动,指的是中小学生上进心的骤然萌动和进步欲望的闪现振奋,是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因受教育情境感染、教育活动刺激、师长或同学言行激励而闪现的渴望进步的思想火花和振奋情绪。2*学生上进心理冲动过程既是学生自我选择规范、接纳扬弃的思想碰撞过程,也是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的思想萌动、孕育、生长的过程。学生上进心理冲动可分为自然冲动和自觉冲动两大类。自然冲动即主要由情景感染、环境陶冶、情感激发等自然因素和情感因素诱发的无意识冲动,包括新奇冲动、趣乐冲动、爱好冲动、灵感冲动、美感冲动、特长冲动、共振冲动、情感冲动等。自觉冲动是一种能动的、觉悟的、有意识冲动,包括明理冲动、成才冲动、需要冲动,目标冲动、认可鼓励冲动、仿效冲动、前途理想冲动等。根据冲动功能,又可分为有效冲动和无效冲动两大类。有效冲动指符合中小学生实际、能够稳定保持、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实际激励价值的冲动;无效冲动是一种痴妄心理的闪现,指的是脱离个体实际,不可能且无法稳定保持,对中小学生成长进步没有实际价值的冲动。上进心理冲动是正常的表现,但是过分的上进心理冲动会使学生的思想病变,从而产生过激的行为,诱发一系列的犯罪行为。那么如何培养正确的上进心理呢? 鼓励性原则。教师对学生采取肯定、赞赏、支持的做法,使学生得到鼓励,诱发上进冲动,促其优良品质得到巩固发扬。 针对性原则。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其特长优势、志趣需求等,及时准确地发现、诱导上进心理冲动。 注:2*:摘抄于/xinlixue/textview.asp? 渐进性原则。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诱发引导是由量的积累(上进心理冲动)到质的变化(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的连续不断的渐进过程。 顺势性原则。把握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心理惯性,“趁热打铁”,顺势引导,使其向着奋发向上。 情趣性原则。开展丰富多 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最大限 度地唤起学生的上进热情和参与兴趣。三)心理孤独:即为 3*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难融入社会生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心理孤儿”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它的几种解决方案如下: 1、改进教育方法,发扬民主作风,转换角色,既是长者,又是朋友。 2、加强沟通意识,留些时间与孩子交往。 3、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4、加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孩子是无辜的。 5、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看到了导致悲剧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