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方法及表现手法鉴赏.doc_第1页
诗歌鉴赏方法及表现手法鉴赏.doc_第2页
诗歌鉴赏方法及表现手法鉴赏.doc_第3页
诗歌鉴赏方法及表现手法鉴赏.doc_第4页
诗歌鉴赏方法及表现手法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方法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结合教学,我觉得,鉴赏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四点。一、鉴赏语言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诵读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对深层的,以及对整体感受全诗内容也有切实的帮助。浅咏低吟戴望舒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就不难领略诗歌内涵,包括音乐美、情感美。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而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诗眼”一般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要是五言律诗,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如上例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诗眼都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三个字上。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诗眼则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五个字上。(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至于七律、绝句和其它体裁的诗歌,其诗眼出现的位置则不太固定。分析“好处”:分析诗眼的好处,就是要结合诗眼所在的整个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形象或情理(有时还需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或中心),来充分发掘其丰富的意蕴,把握其优美的艺术效果,进而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二、鉴赏形象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然流露喜爱之情,但情哀之时美景含泪,如“感时花溅泪”;心凉之时美景却又倍受诘问,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意象“花”“红药”所含的情感就是很清楚的了。体味诗情,首先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想象中体味形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读我爱这土地,顺着诗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体味喉咙为什么会“嘶哑”,爱国者的形象即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因为这首诗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都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读诗的全过程,想象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只鸟的形象展开的,对于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这只热爱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想象将一无所获。体味诗情,还要善于在诗歌的抒情中寄托情思。诗歌的抒情多是含蓄的,要深入诗情,就要把诗歌所提供的含蓄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以精炼概括的东西,还原到它原来的状态中去。如金黄的稻束中的“沉思”的内容就需要好好挖掘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或生活的图景(“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意”)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种和谐而广阔的、能够诱发鉴赏者丰富想象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的艺术境界。意境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清新优美等等。抓住以上这类关键词、并联系具体诗歌反复训练,就不难做到“明意境”的要求,即在充分理解诗句、并将诗句散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所表现的艺术境界的特点,例如一些边塞诗的慷慨悲壮、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再如一些写景诗的雄浑壮观、隐逸诗(或思亲诗)的孤独冷寂,等等。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上这些术语。意境与意象有联系又有区别。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言志的“志”(“意”)的完美结合。意境通过某些诗句或整首诗体现出来,而意象则通过单个的“象”体现出来。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三、鉴赏感情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要领会情感美,知人论世是第一步。同时,从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找准情感突破口也是把握诗歌旨趣、领会情感美的有效方法。激发诗人写作灵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一次经历或一个念头。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2、比喻象征,发掘内涵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一、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二、描写手法主要有:1.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 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三、修辞手法主要有: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 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反问 加强语气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四、要特别注意以下高考常见的五种描写手法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 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2.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3.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4.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5.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诗歌的表现手法(1)烘托手法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2)象征手法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向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3)反衬手法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例如,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以动衬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出山中的宁静。再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貌似人多,但更能反衬“独酌”的孤独寂寞。又如,欧阳修踏莎行中的“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4)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等都运用了白描手法。(5)虚实结合法这是古人论文章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例如,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山,观奇景,见仙人,美不胜收,其乐融融,是虚写;梦醒后的所见和打算是实写。另外,像陈陶的陇西行中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句,前一句为实写,后一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写出了对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出现的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6)借古讽今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为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又大多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生活在那个时代,心中积郁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上是李清照巧借项羽垓下战败、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赞颂他那生为人杰、死亦鬼雄的豪侠气概,用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来辛辣地嘲讽畏惧、怯弱、苟安江南的南宋投降派。借古讽今之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借鉴。借古是为了讽今,观今鉴古,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理解鉴赏这类诗词,必须时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和心态。(7)动静、远近、高低结合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词中常表现为相反相成、互相转化、对立统一。我国古代山水诗在表现某种山林野趣时,由于一些诗人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常有追求清幽静谧、远避尘俗的癖好。在表现那种清静境界时,往往捕捉某种细微的动态物象或声象来作反衬,更能显出此境之清静;其实,诗中的清静之境乃是诗人恬淡安静的心境的载体,也是诗人刻意追求的那种审美境界。盛唐山水诗人王维后期的山水诗,刻意追求清幽空寂的审美境界。“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就是这种审美境界。善于调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来突现种种静境,而运用细微的动态物象来表现就是其一。例如,他的萍池诗就是这样写的:“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诗中巧借绿萍的开合来反衬萍池的幽静:在那绿萍靡靡的一江清池里,当一叶轻舟荡过之后,满池的绿萍渐渐弥合,而岸边拂荡的垂杨却又轻轻地把弥合的绿萍再度撩拨开了。这满池的绿萍在轻舟与垂杨的拂荡下,一开又一合,一合又一开,萍池显得如此幽静而富有生机,绝非一潭死水。静静的萍池,本是很不好写的,而诗人能写到这般幽美,全仗以动显静的功力。至于这类以动态物象来突出静境的散句佳话,则常常可在一些诗中见到,诸如“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人扉”(韩愈山石),“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清厉鹗百字令)等,历历可见。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是动景,后两句是静景,动静结合,一句一景,生动形象。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自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浔阳一带的秋景时,由近写到远,由水写到山,由地写到天,由静写到动,由昼写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通过铺排,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8)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千山无鸟飞行的踪影、万径无人行走的痕迹;后两句为“点”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例如,王昌龄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写闺中少妇兴冲冲地登上翠楼欣赏春色,用“喜”铺垫;由一“忽”字过渡,转入因看到杨柳嫩绿之色,想起送别丈夫参军,现还未归,自己是孑然一身,不免产生孤寂落寞之感,又“怨”上心头。先扬后抑,情绪急转直下,悲不自胜。诗歌的修辞方法(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2)比拟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下阕)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3)双关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4)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