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3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3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3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3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3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三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链接教材】司马迁《屈原列传》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文中有一些词语,形式上与现代汉语合成词相同,意义却不同,如“明年”“诡辩”“颜色”“形容”等,要特别注意这一类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避免以今义理解古义。李密《陈情表》作为一篇向皇帝进呈的表文,《陈情表》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这得益于作者恰当地使用一些表达敬意和自谦的词语,如以“伏惟”“蒙”“谨”等词语表达“恭敬”之意。考向分析在新高考卷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主要考查两类词语:一是文言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一是文言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考向(一)辨析试卷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试卷中出现的重点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将文言文中该词的意义或用法,与教材、成语等中出现的相同或相关词语加以辨析。如2023新高考Ⅰ卷:“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考查的是相同词语词义的辨析;“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考查的是相关词语用法的辨析。辨析试卷中出现的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识记教材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用法。学习文言文,需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用卡片记录下来,梳理总结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并根据学习情况随时增补新的内容。如“道”:(1)道路,名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2)规律,名词。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3)说,动词。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齐桓晋文之事》)(4)取道,动词。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诛”常作“杀死”义,但联系后文语境,庆封“走如鲁”,即“逃到鲁国”,可见他们并没有“杀死”庆封,而应是“讨伐”庆封。“诛”,讨伐之义。全句意思:庆封于是成为景公的国相,景公怨恨他。有一次趁庆封外出打猎,景公和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联合起来讨伐庆封。庆封仅率领随从的亲信抵抗,无法取胜,只好逃往鲁国。此句关键词是“勇”。它常被译为“勇敢”,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对应了“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一人之毁而去臣”对应了“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毁”即“诋毁”,是“进谗言”。由此可推断“勇”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为“鲁莽、空有勇力”。全句意思:季布为河东郡守。孝文帝时,有人说季布有才德,孝文帝想让他任御史大夫。又有人说季布很鲁莽,酗酒任性,难以亲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典例1【答案】错误。“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参考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选项设置:“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答案】正确。“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两句中的“放”都为流放。【参考译文】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太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选项设置:“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答案】正确。“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两句中的“靡”,前者为不要,后者为倒下,两者含义不同。【参考译文】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选项设置:“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答案】正确。“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两句中的“悲”,前者为同情,后者为悲伤。【参考译文】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

考向(二)辨析试卷中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

1.试卷中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方法:归纳整理,分类记忆。某些古代文化知识在试卷中经常出现,如“典例2”题中的“尚书”。对这类试卷中出现的高频古代文化知识,有必要作一个系统的整理归纳。有关诸如名号称谓、官职官署、天文历法、山川地理、教育科举、风俗文化、饮食器用、音乐艺术等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列表如下,详细内容参见《语文知识清单》。

典例2选项设置:尚书,古代职官,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执掌文书奏章。【答案】

“尚书”是试卷中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无误。【参考译文】华恒字敬则,是平原高唐人士。博学以清白闻名。娶武帝女儿荥阳长公主,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元康初年,立太子,华恒被选为太子宾友。愍帝即位,让华恒做尚书,晋升官位为苑陵县公。不久,刘聪逼近长安,诏令华恒外任镇军将军,兼任颍川太守,把他作为外援。华恒发动集合义军,得到两千人,还没来得及向西进军,关中就被攻陷了。穿布衣吃粗食,年老尤其如此。死时家无余财,人们因此尊敬他。2.需借助短文语境推断的词语方法:利用语境,巧妙判断。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内涵比词典中的更丰富,故需结合语境才能具体理解。如“首相”一词,在“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中,显然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应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只有结合语境,才能知道“首相”的具体内容。再如“典例3”题中的“大中正”。

典例3选项设置:大中正,魏晋南北朝时为中央重要官员,负责评定全国士族内部品第。【答案】

“大中正”为需借助短文语境推断的词语,据原文“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可知大中正为州官员,即地方官员。据记载,曹魏齐王芳时权臣司马懿执政,在中正官之外,在州一级又添设大中正,其职务主要为品评人才,可见大中正属于地方官员,解说错误。【参考译文】当时群贼正强大,所在州郡相继望风而逃,华恒也想弃郡东渡,而堂兄华轶被元帝杀掉,因此犹豫。华恒先给骠骑将军王导写信,王导报告元帝。元帝说:“兄弟之间,治罪时也不相株连,何况只是叔伯兄弟呢!”立即召回华恒,补任光禄勋。华恒到后,还没来得及任命,又改任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3.可借助语素结构推断的词语方法:剖析语素,分析结构。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进行分析,同时注意词语的婉词、比喻义、引申义等。如“建储”一词,联系“建都”一词,“建”应是设立、确立,动词;联系“王储”一词,“储”应是已经确定继承皇位等最高统治权的人,名词。“建储”一词为动宾结构,指立皇太子。

典例4选项设置:纳后,指册立皇后。册立皇后之礼一向列入历朝典章,成为朝廷大典。【答案】

“纳后”一词为动宾结构,指立皇后,选项解说正确。【参考译文】不久任太常,议论举行郊祭。尚书刁协、国子祭酒杜彝商议认为,必须回洛阳再行郊祭。华恒认为,汉献帝曾在许昌住过,因此在本地行郊祭合适。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赞同华恒的说法,于是决定在许昌郊祭。太宁初年,升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管理石头城水路诸军事。王敦上奏改任华恒为护军,华恒病重没有任命。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兼任国子祭酒。苏峻作乱的时候,华恒在皇帝身边侍奉,跟随皇帝到达石头城,经历很多艰难危险的事情,陷入困顿超过一年。当初,华恒任州大中正,同乡人任让轻薄放纵,被华恒罢黜。等到任让在苏峻军中,依仗权势杀人很多,见到华恒却很恭敬,不敢胡作非为。钟雅、刘超死后,也将轮到华恒,任让尽心相救,所以华恒得以脱险。等到成帝行冠礼,又将册立皇后。战乱之后,典籍全毁,结婚加冠的礼仪,无所依据。4.能助解文言短文的陌生词语方法:利用选项,助解短文。有些文化知识非常陌生,实际上这类词语不是作为考查对象出现的,而是作为帮助理解文言短文的角色出现的,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往往是正确的。借助题目中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疏通文本。如“典例5”题中对“辟雍”的解说。

典例5选项设置:辟雍,周天子所设,东汉以后历代皆有,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答案】对“辟雍”的解说正确,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疏通文本。【参考译文】华恒探寻旧典,撰定礼仪,加上郊庙祭祀、尊儒学行典礼的朝廷礼制,全部得以实施。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官职不变,华恒坚决推让没有被任命。适逢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华恒谨慎俭朴,虽官居显位,常穿粗布衣服,吃粗陋的食物,年老尤其如此。死时家无余财,人们因此很尊敬他。重点突破阅读文言文,排除专用名词干扰有哪些方法?

(一)官名的辨识只要记住了与官名相关的动词,就能辨认出一大批官职。1.表示授予官职的有:拜、授、除、征、辟、补等。2.表示调动的有:徙、转、调、改等。3.表示升迁的有:迁、擢、拔等。4.表示贬黜的有:贬、谪、黜(绌)、左迁、出、夺等。5.表示兼职、代理的有:兼、领、权、署等。官名的辨识还可借官名或爵位名的后缀来辨认,比如:令、王、尉、使、公、侯等。粗略了解一下古代官员的分类更利于我们作出判断。古代官员分为三类:1.武官一般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2.中央文官一般称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3.地方文职如太守、刺史、长史、别驾、知州、知府、令、丞、吏等。

(二)人名的辨识可以借助古文中称人名的一些套路、格式和习惯。传记文对传主往往在开头用“……者,……也”来介绍他的名、字、籍贯等。注意一开始就把文中有关人物称呼的字词(无论是名,还是字、号)全部框起来或是加上一个什么特殊的符号,以提醒自己。有些动词一般情况下只能接人名宾语,记住它们,也能帮助我们辨识人名。一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的主语也只能是人。此外,古文还有一种称名习惯,就是“祖”“父”“子”再加人名。出现频率也是一个判断的依据。某个词语在一篇或一段文字中反复出现,就极有可能是人名,因为要介绍一个人总要多方面地介绍他,要讲到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所作所为和言论,就必然要多次提到他。

(三)地名的辨识辨识地名的有效方法是分析它前后的相关词语,尤其是介词和动词。“自”“于”“乎”作介词用,一般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于”有时也介绍对象,要注意区分)。“至”“诣”是“到……去”的意思,“幸”是皇帝到哪儿去之意,“破”“陷”是攻破之意,这些动词的后面一般都是地名。除此,还可抓住下面一些特点:1.在“人名+者,……人也”“人名+……人”这种句式中,省略处肯定是一个地名,并且一般是州郡名或县名,或者是州郡名加县名。2.我国古代许多地名常带一些表地理特征和方位的字,如“山”(山东、山西)、“陵”(江陵、兰陵)、“阴”(山阴、华阴)、“阳”(浔阳、辰阳)、“江”(江宁、平江)、“河”(河东、河间)、“东”(朔东)、“西”(关西)、“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