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卢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本文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墓直太堂及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b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州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e l j 4 - t ;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 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川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占 大学就读期问导师的同意;若用丁- 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弛碡至, 讪弛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飞哆k s j i 口 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论语成语 摘要 论语是我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1 5 9 5 7 字,据笔 者统计形成成语1 7 3 条。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把论语成语研 究置于文化语言学这一视野之下,对论语中的成语作一梳理、归类,结合 作品中的语言实例加以阐释,以期挖掘论语成语背后蕴藏的丰富而独特的 中国传统文化及后世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本文主要观点:其一、从论语成语的形成来看:因袭原形的最多,在原 形基础上稍作增删变化的次之,沿意概括的较少。其二、从论语中的成语 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来看:论语成语所反映出的思想以其独特的方式映照出中 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古人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个人修养、学习 进取精神与人生经验,折射出中困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三、从论语成语在 后世的运用来看:论语成语的形成使用与孔子思想的广泛传播足一个过程的 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词汇所负载的思想逐渐地沉淀下来,发展并被传扬, 另一方面,随着思想的影响,负载着丰富思想内涵的成语被人们借鉴使用,并 不断获取新的能量,历经几千年流传下来。 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 国文化遗产,继承论语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之未来而奋斗。 关键词:论语成语;形成;文化内涵;运用;文化传承 c u l t u r a ll i n g u i s t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ea n a l e c ts i d i o m s a b s t r a c t t h ea n a l e c t s i so n eo ft h ec l a s s i c so f 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nc h i n a ,b o o kat o t a lo f 2 0 ,15 ,9 5 7w o r d s ,a c c o r d i n gt os t a t i s t i c sf o r mt h ea u t h o ri d i o m17 3 i nt h i sp a p e r , l i n g u i s t i ca n dc u l t u r a l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t h e a 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 ”l i n g u i s t i ca n d c u l t u r a li d i o m so fp l a c eu n d e rt h i sv i e w ,t h e a 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 ”i nt h ep h r a s ea s as o r t ,c l a s s i f y ,c o m b i n i n gt h el a n g u a g eo fw o r ki nt h ei n s t a n c eo fe l a b o r a t i o ni n o r d e rt om i n i n g t h ea n a l e c t s i d i o mb e h i n di ta n du n i q u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a n d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o f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a r t i c l ev i e w p o i n t s :f i r s t ,f r o mt h e a n a l e c t s v i e wo f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i d i o m s :p u t t i n g ap r o t o t y p ef o rt h em o s tm i n o ra d d i t i o n sa n dd e l e t i o n si nt h e p r o t o t y p eb a s e do nc h a n g e si nt h es e c o n d ,l e s sa l o n gt h ei t a l i a ng e n e r a l s e c o n d , f r o mt h e a 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 i nt h ei d i o mo fc u l t u r a li d e a si m p l i e dt e r m s :t h e a n a l e c t s p r o v e r bt h a t r e f l e c t si t s u n i q u ew a yo ft h i n k i n gr e f l e c t sa l la s p e c t s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a n c i e n t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 ,e t h i c s ,p e r s o n a l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l e a r n i n ga n de n t e r p r i s i n gs p i r i ta n d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w h i c hr e f l e c t s t h ee s s e n c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t h i r d ,f r o mt h e a n a l e c t s ,”t h eu s eo f i d i o m si nt h el a t e rt e r m s :”t h ea n a l e c t s o fc o n f u c i u su s ei d i o m sf o r m a t i o ni sa p r o c e s sw i d e l yt h o u g h to ft w ow a y s i nt h ep r o c e s s ,v o c a b u l a r yb yt h i n k i n go ft h e l o a dg r a d u a l l ys e r l ed o w n ,d e v e l o p m e n tw a ss p r e a d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w i t ht h e t h i n k i n g ,t h el o a dr i c h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o ft h ep r o v e r bi st h a tp e o p l el e a r nt ou s e , a n dc o n t i n u et og e tn e we n e r g y ,a f t e rh a n d e dd o w nf o rt h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 w e s h o u l du s ea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a n dt h es p i r i to ft h et i m e st ob e t t e rr e t e n t i o n , p r o m o t i o n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o fo u t s t a n d i n g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a ll e g a c i e s a n a l e c t s ,”t h e e s s e n c eo fi t se s s e n c e ,t oi t sd r e g s ,t of i g h tf o rt h ef u t u r eo f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t h e a n a l e c t s i d i o m ;f o r m a t i o n ;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s ;u s e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目录 一、弓i 言1 ( 一) 本论文选题依据和意义1 ( 二) 本文的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2 二、论语成语的形成概览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 ( 一) 直接用论语原文原句形成的成语3 1 直接用原句q 0000 00 3 2 截取原句而成6 3 整合原文由句变词7 ( 二) 由论语原文变化而成的成语7 1 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7 2 将原句中的虚字删减而成的成语9 3 在原句词语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字而构成成语 1 0 4 将原文成语中的字更换形成另一成语。1 0 5 将原文中否定意义的词句改为肯定意义构成成语1 1 ( 三) 形成特点1 1 1 形式稳定,符合汉语成语形成的四字格的主要格式0 0 00 0 1 1 2 方式灵活,同一个出处形成两个或更多同义成语或近义成语 1 2 三、论语成语的文化透视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 3 ( 一) 论语成语中的政治思想 1 3 1 德政礼治1 4 2 积极用世1 5 3 进退有仪1 6 ( 二) 论语成语中的伦理道德1 7 1 古之仁1 7 2 古之义1 8 3 古之礼1 8 ( 三) 论语成语中的君子之风1 9 1 君子有所为2 0 2 君子有所不为2 2 ( 四) 论语成语中的教育治学思想2 2 1 育人之道2 3 2 勤学之道2 3 ( 五) 论语成语中的人生感悟2 4 四、论语成语的运用探微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2 5 ( 一) 直用原意2 6 ( 二) 由原意引申3 3 ( 三) 运用比喻3 7 ( 四) 意义的转换3 9 血、结语4 2 注释 4 3 参考文献4 4 致谢4 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 7 一、引言 ( 一) 本论文选题依据和意义 论语是我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辑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思想而成书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 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 论语。”其内容包括政治主张、品德修养、待人处事、言行交往、作官谋事、生活学习等 做人处世的方方面面。论语全书共二十篇,1 5 9 5 7 字,据笔者统计形成成语1 7 3 条。而 所谓成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解释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 短语。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出自论语的成语至今仍被人们相 习沿用,依然充满生命力,且多作为立世为人准则,足见论语成语对中华民族文化道德 影响之深,以及对后代汉语语汇的丰富和发展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成语是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语义丰富的文化语言系统,无沦是在传统社会 还是在现当代,它始终没有脱离人们关注的视野。而关于论语的研究,是历史学、语言 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门学科都十分关注的选题。而对由论语中的语言而形成的成语 的研究也在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倍受重视。据笔者统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学者丌始这 方面的研究,具体论文有1 9 篇,多从源流、结构、语法功能、意义变化、对后世的影响等方 面进行探讨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较为丰富、研究成果较为具体、但研究角度较为单一的特 点。 最近几年,文化语言学科兴起,相关学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对这方面 的问题进行关注,即用文化阐释法来解读典籍中的成语。在这个领域内蒙古学者走在了前沿, 先后有曹青源于( 论语 的成语与传统文化(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9 9 3 年第0 3 期) ;史震己、张峰屹简述( 论语) 成语的文化影响(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1 9 9 5 年,第0 2 期) ;朱淑媛( 论语) 成语的文化透视( 集宁师专学报,2 0 0 8 年第0 1 期) ;以及笔者的导师李树新老师的关于汉语词汇文化透视的系列论文。这一领域的 学者们致力于以描写性的语言,以丰富详实的语料,探讨成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笔者在师从李树新老师攻读文化语言学方向硕士学位期问,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研读 了一些相关论文论著,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深受启发,对这方面也颇有心得,故此,本 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入手,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文化学、语言学的观点,把论 语成语研究置于文化语言学这一视野之下,对论语中的成语作一梳理、归类,并结合 作品中的语言实例加以阐释,以期挖掘论语成语背后蕴藏的丰富而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这一领域探索新的研究成果。 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既有助于我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论语成语,也有助于我们深入 地理解成语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还有助于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为论语及成语研究注入新 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文化语言学蒸蒸日上,同时为以后研究论语成语的学者们提供一条 新的思路。 ( 二) 本文的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论语中的成语进行研究。以文化语言学理论、词汇学理 论为指导,以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参考和依据,联系中国传 统文化来解释论语中的成语。从宏观层面按照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君子之道等几个方 面,对这些词语进行整理、归类,从语言的整体系统的形成和演变发展方面去探讨它与文化 背景、文化历史的关系,从语言的文化符号性探讨它在建构文化中的功能,以期阐释论语 成语所体现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从微观层面探讨论语成语形成、运用,对 每类成语进行深入具体的探讨和解读,从而解释其成语所蕴含的政治、道德、交际文化内涵, 透视传统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同时对其中的部分词语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其产生、发展 作一考察,以揭示其与文化传统、习俗、道德修养的深层联系。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对已有成果分析、借鉴的基础上,对论语成语的形成及历史 演变进行语言本体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对论语成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内涵进行深入地 阐释、分析和论证。 本论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文化学的观点解读典籍中的成语。如:文化阐 释法,联系传统文化对成语进行阐释;投影分析法,通过对成语的分析来探寻传统文化在成 语中的投影;文化心理分析法,通过对词语的分析来揭示、窥探社会t l , 理结构。 2 本文所引原文的有关语料均出自张燕婴译注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的论语,成语以上海 辞书出版社2 0 0 7 年3 月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 新一版) 为基础,以电子版汉语大词 典为参照,共整理出自论语的成语1 7 3 条,其中语出同一处的成语以“也作”式说明。 对这部分成语进行整理,梳理其形成方式,以期了解论语成语形成的基本规律,探究其 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以及论语成语的传承与发展。 二、论语成语的形成概览 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力先生说:“论语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为语录的典范。其中有很多总结社会 生活经验的言论,后来逐步发展为格言和成语,对后代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犯1 “论语成语格言数量之丰赡,蕴涵哲理之深邃,修辞艺术之精美,不仅在诸子中独树 一帜,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化典籍中也是大放异彩的。”1 “一部论语可以说是名句的集锦、格言的荟萃。”h 1 本文赞同上述观点,认为成语就是一个地域或民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为了满足群 体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经社会、群体约定俗成并代代相传的。成语作为 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古老和最具有生命力的,在此基础上展丌对论语成语的 研究。 ( 一)直接用论语原文原句形成的成语 指论语首创的成语,后世沿用论语原书文字,保留原有语法结构而形成的成语。 1 、直接用原句 即由论语原句形成成语。这类成语结构紧凑,形式稳定,意义完整,在全部论浯 成语中所占比重最大,足见论语对后世词汇发展的影响之大。据笔者整理归类,共有5 4 个,它们是: 不亦乐乎:语出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行有余力:语出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言而有信:语出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一言以蔽之: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三十而立: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又见“而立之年” 哀而不伤:语出论语八佾“子日: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事不说:语出论语八佾“子闻之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不耻下问: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中道而废:语出论语雍也“子日: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行不由径:语出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 也。” 文质彬彬: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能近取譬:语出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不作:语出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学而不厌:语出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人不倦:语出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发愤忘食:语出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乐以忘忧:语出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威而不猛:语出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犯而不校:语出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 不校。” 死而后已: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 守死善道:语出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空空如也:语出论语子罕“有鄙大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欲罢不能:语出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后生可畏: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语出沦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 细。” 言必有中:语出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4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日:师也过,商也 不及。日:然则师愈与? 子日:过犹不及。” 驷不及舌:语出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也作“一言出口,驷 马难追 。 成人之美: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言必信,行必果:语出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径径然小人哉。” 斗筲之人:语出论语子路“子日:噫!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危言危行:语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见利思义:语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 成人矣。” 见危授命:语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 成人矣。” 以德报怨:语出论语宪问“或日:以德报怨,何如? ” 以德报德:语出论语宪问“子日: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志士仁人: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也作 “仁人志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出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 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言不及义:语出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 好行小慧: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日: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也作“好行小惠”。 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日:有教无类。” 不相为谋:语出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危而不持:语出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 之,则安之。” 血气方刚:语出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岁不我与:语出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时不我与:语出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割鸡焉用牛刀: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 周而不比:语出论语为政“子日:君子周而不比。” 乐而不淫:语出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一以贯之:语出论语里仁“子日: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 出,门人问日:何谓也? 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善与人交: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日: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愚不可及:语出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也。 不念旧恶:语出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足用希。” 死而无悔:语出论语述而“子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临事而惧:语出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生而知之:语出论语述而“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六尺之孤:语出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 也。”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苗而不秀:语出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秀而不实:语出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鸣鼓而攻:语出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日: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也作“群起而攻之”。 6 克己复礼:语出论语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 必不得已:语出论语 日: 必不得己而去,于斯 成人之美:语出论语 以文会友:语出论语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 无为而治:语出春秋 以人废言:语出论语 直道而行:语出论语 当仁不让:语出论语 社稷之臣:语出论语 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无所不至:语出论语 父母之邦:语出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降志辱身:语出论语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有始有卒: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 ” 惠而不费:语出论语尧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 不教而杀:语出论语尧日“不教而杀谓之虐。” 3 、整合原文由句变词 论语是语录体文章,句式较为短小,有些成语由原文的句子浓缩成词,有3 个: 慎终追远: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日:“ 真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足食足兵:语出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刚毅木讷:语出论语子路“子日:刚、毅、木、讷,近仁。 ( 二) 由论语原文变化而成的成语 指来源于论语,但又经后人加工、提炼、变化而形成的成语。据笔者参照相关结论并 考察分析,后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形成这类成语。 1 、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7 这类成语共2 8 个,也是论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括原句核心意义选取构成原 句主要成分的词语形成的,富有凝聚力,内涵丰富。 犯上作乱:语出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众星拱北:语出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尽善尽美:语出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 矣,未尽善也。 心有余而力不足:语出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观过知仁:语出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朝闻夕死: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恶衣恶食:语出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讷言敏行: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朽木粪土: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朽也,于予与何诛。 也作“朽木不雕”。 肥马轻裘:语出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也作“裘马轻肥”。 一箪一瓢:语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也作“箪食瓢饮”。 敬而远之:语出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乐山乐水: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也作“乐水乐山”。 用行舍藏: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富贵浮云:语出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择善而从:语出沦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循循善诱:语出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待贾而沽:语出论语子罕“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也作“待价而沽 。 岁寒松柏:语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一日之长:语出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日:以吾一日 长乎尔,毋吾以也。” 风行草偃:语出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也作 “草偃风从”。 8 近悦远来:语出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也作“悦 近来远”。 杀身成仁: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也作 “舍身成仁 。 患得患失:语出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 无所不至矣! 故旧不弃:语出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各于一人。” 生荣死哀:语出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兴灭继绝:语出论语尧日“兴灭国,继绝世。” 望而生畏:语出论语尧日“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 威而不猛乎? 2 、将原句中的虚字删减而成的成语 这类成语是将原文中旬子里的无意义的虚字或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去形成成语,共有1 6 个,它们是: 节用爱人:语出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温故知新: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举直措枉:语出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是可忍,孰不可忍:语出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 可忍也。” 先难后获:语出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求仁得仁:语出沦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任重道远: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办重 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 片言折狱:语出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察言观色:语出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一言兴邦:语出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一言丧邦:语出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 ” 色厉内荏:语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语出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9 恶紫夺朱:语出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 者。 枉道事人:语出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日:子未可以去乎? 日: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来者可追:语出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 、在原句词语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字而构成成语。 这类成语是在原文原句的基础上,补充原文意义,或只为凑足音节而形成。有如下1 3 个: 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知命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异端邪说:语出为政:“子日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在“异端”后加“邪说”, 形成联合式成语。 了如指掌: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稀之说。子日: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 其如示诸斯乎! 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日:“孔子谓或人言知稀礼之说者,于天下之 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也作“了若指掌”。 中庸之道:语出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在“中庸”后加“之道”。补充 式。 从井救人:语出论语雍也“宰我问日:仁者,虽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日: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斯文扫地:语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侃侃而谈: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一仍旧贯:语出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日:仍旧贯,如之何? 何必改 作? ” 在陈之厄:语出论语卫灵公“( 孔子)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 日:君子亦有穷乎? 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祸起萧墙: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文过饰非:语出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4 、将原文成语中的字更换形成另一成语 随心所欲:语出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将“从”换作“随”。 有始有终:语出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将“卒”换作“终 。 1 0 5 、将原文中否定意义的词句改为肯定意义构成成语 这类成语为数不多,但都是汉语里非常活跃的成语,人们耳熟能详,广为应用,有7 个, 它们是: 知过必改:语出论语学而八“过则勿惮改。” 见义勇为:语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改“无勇 为“勇”,“不为” 为“为”。 举一反三: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隅三反: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升堂入室:语出论语先进“子日: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名正言顺:语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怨天尤人:语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语出论语的成语,其定型途径是:因袭原形的最多,不随意 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不任意变动词序,“任重道远”不变更为“道远任重”、“任重路远 或“任重又道远”;在原形基础上稍作增删变化的次之:沿意概括的较少。 ( 三) 形成特点 通过对论语成语形成方式的全面细致的分析,笔者作出如下结论: 1 、形式稳定,符合汉语成语形成的四字格的主要格式 究其原因: 其一、四字格作为汉语成语的主要格式符合语言交际的效益原则。以尽量简练的语言传 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应该是语言交际的效益原则,要而言之就是“言简意赅”。汉语成语 无论是直接摘引古代诗文,或由古代诗文语句加工而成,还是由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 等概括而成,其内容蕴涵都相当丰富而深刻。从语言交际的效益考虑,成语需要一个既能包 含复杂完整的意思又简洁凝练的最佳语言形式。而成语一旦定型就成为一种特殊的固定词组, 在意义上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往往不能孤立地从字面上分割解释,在运用中其功能相当 于一个词,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定型的语素组合。而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表现 在书面上就是一个个汉字,因此,字数的多少是谋求言简意赅所必须考虑的一个要素。我们 不妨设想,汉语成语如果大多少于四个字或多于四个字,将是怎样一种情形。就以“中庸之 道 为例,如果仅用原文两个字“中庸虽则“言简”而不能“意赅”,显然表述不清楚,故 后人补充其义,形成“中庸之道”。而“朝闻夕死 如果用原文作“朝闻道夕死可”,意义表 ,述见诸字面,但内容涵量无多大增加,却显得冗余累赘。可见,四字格是成语言简意赅的最 佳格式。 其二,四字格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汉语语言单位的构成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组合。 其中以语序为手段的直接组合,是四字格成语的主要方式。凡是进入成语的各个语素,只要 在语义上能相互搭配,同时又符合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就可以不借助其它语言成分而直接 依靠语序来灵活组合,构成并列、主谓、偏正、述宾、述补等复杂多样的语法关系,并以此 表达丰富的意思。例如“一言蔽之”就是主谓关系,“尽善尽美”构成并列关系,“愚不可 及”为述补关系,“温故知新 是由述宾关系的“温故”与“知新”再构成并列关系,“大 节不夺”是由偏正关系的“大节”与“不夺”再构成主谓关系,都是各语素借助语序直接组 合而成的,这里不一一列举。j 下因如此,四字格成语这个小小的天地之中,才有可能容纳如 此灵活多样的语法结构,负载如此丰富的信息内容,成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 其三、四字格成语形式的平稳对称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注重均衡之美是汉民族传 统审美心理的一个显著倾向,它体现于汉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领域。如方块汉字严整匀称的 间架结构,古代建筑严格的均衡对称的格局,书法、篆刻、绘画对于紧凑、匀称、平稳的讲 究等等,都说明我们的祖先十分注重均衡之美。这种审美倾向必然会投射到作为汉民族文化 载体之一的汉语上,其中包括人们对成语格式的选择。以典范古汉语写作的先秦两汉文史著 作,是后世学习语言和写作的楷模,其中大量的骈偶语句无疑启发和促使后人对语言整齐美 的推崇和追求。四字格成语在语音上是四个音节:在形体上足四个方方 e i e 的汉字;在语素 排列的节奏上大多为二二组合;在语法结构上则有大量的并列结构等,都表现出强烈的对称 均衡之美。这就使四字格成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均衡美的要求。 所以,四字格成语成了汉语成语的主要格式,决不是偶然的。在既符合语言交际效益原 则,又适合人们审美要求的前提下,加上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成语四字格的形成乃是理所 当然的,而论语成语的形成完全体现四字格成语的主流特征。 2 、方式灵活,同一个出处形成两个或更多同义成语或近义成语 由于长期的广泛的运用,后人在依据原文形成成语时有非常灵活的态度与手法,或在已 经形成的成语的基础上,派生一些新成语。形式如下: 或改其字,如:“斗筲之人”在中国成语大辞典里有“斗筲小器”“斗筲小人“斗 筲之辈 “斗筲之才”“斗筲之材”“斗筲之器”“斗筲之徒”的不同形式。再如从心所欲 一随心所欲,中道而废一半途而废,岁不我与一时不我与,割鸡焉用牛刀一杀鸡焉用牛刀。 1 2 人不 力起 够像 三、论语成语的文化透视 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承载着文化的信息,因而任何民族语言都足该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形态。美国人类 学家、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种 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行的路线前进。”1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由文化的 历史沉积下来的,成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足极其丰富多采的。汉语成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 载体,准确而全面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 趣和价值体系。汉语成语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高度凝聚着汉民族文化的精华, 因而从成语中透析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所蕴涵的文化具有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广度。 本文借鉴以往学者的分类标准,依照笔者对论语成语涵义原文语境的梳理分析,将 论语中的成语按其内涵分为政治思想、社会伦理道德、君子之道、教育治学四个方面。通 过不同角度的探讨和解读,以期深入地了解论语成语中所反映出来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 貌,从而发掘其背后蕴藏的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出一个古老民族的心理、精 神、审美情趣、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 ( 一) 论语成语中的政治思想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其自成体系的政治思想。这一点在论语成语中得到 充分体现,其政治思想的形成与他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及他的经历是不可分割的。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其时整个国家军事上诸侯国互相征伐,政治上各诸侯混乱无序。 自从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日渐衰微,国家政权的地位一落千丈,实际上和一个诸侯国差不 多。各国为了在众多的诸侯国中得到一块生存之地,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 大国不断崛起。而在各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犯上现象屡见不 鲜,周代的礼乐制度也随之崩溃了,随着礼乐制度的崩溃,人们的道德也逐渐沦丧。正如论 语季氏篇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 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 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面对这样“天下无道”的混乱社会,孔子提 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1 、德政礼治 “德”是孔子在治国方略上的根本原则,“礼”为国家和公民的行为准则。是自上而下 的治国途径,也是自下而上的民众的道德影响力。 论语为政开篇即论“为政 之道:“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安居其所,而其他众星井然有序地环绕 着它,形成成语“众星拱北”,孔子用天象比喻政治生活,领导者如果实行德治,民众就会像 众星围绕北极星一样自动围绕着你转,强调的是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表达了以道德教化 为治国的原则。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人问孔子况:“子奚不为政? ”孔子说: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 论语为 政篇) 孔子就是用道德来感染众人的,因此,孔子虽然没有拥有政治上的权力,但在精神上 却是一个领导者,孔子也币是希望那些在世俗政治上拥有权力的为政者也能像他一样,通过 高尚的道德来领导民众。这一理想又可从“风行草偃”得到证实。在论语颜渊中:“君 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日:“加草以风,无不仆 者,犹民之化于上。 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上。这一思想也贯穿全书,沦语宪问 中再次出现“以德报德”“以德报怨 这样的成语,“德”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德者的智慧 和胸怀以先王之礼实现治国方略。 “举直错枉”、“足食足兵 、“既来之,则安之”说的是为上者德政的举措,“举直错枉 起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则是“民服”之根本。“足食足兵”粮食、军备充足,则“民信之矣。 “信是治国的最基本的因素,是高于经济和军事的,他这番话说明了“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7《储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 Unit 9 Reusing things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牛津沪教版(三起)
- 蔬菜储藏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第11课 公益小导演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下册-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
- 任务二 运用函数计算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桂科版八年级上册-桂科版
- 7.2《重力 力的示意图》(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5年药物制剂专项考核试题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初中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7-99-01 心理咨询师 劳社厅发20057号
- 委托垫资解押及房产买卖过户和二手房抵押贷款协议书
-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八版)》 课件 第三章 焊接
- T-ZHHX 004-2024 粉苞酸脚杆盆花生产技术规范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家庭营养配餐》课件
- 二零二五版森林抚育项目苗木种植及管护合同2篇
- 药物作用机理创新-洞察分析
- 毕业设计(论文)-口腔助手微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ICH《M10: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品分析》
- 电力金具选型手册输电线路金具选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