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一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答题卡也在273494723这个文库中!.doc_第1页
青川一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答题卡也在273494723这个文库中!.doc_第2页
青川一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答题卡也在273494723这个文库中!.doc_第3页
青川一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答题卡也在273494723这个文库中!.doc_第4页
青川一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答题卡也在273494723这个文库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川一中高一年级语文10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 挥斥方遒(qi) 惆怅(chn) 百舸争流()B彳亍(ch ch) 哀怨彷徨(pn) 脖颈(jn) 忸怩不安(n)C烙(lu)印 冰屑悉索(xi) 火钵(b) 凝重隽永(jun)D悲怆(chung) 浪遏飞舟() 糯米(nu) 矫健有力(jio)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荡漾 凌侮 烦燥 金壁辉煌B、荆棘 瓦菲 峥嵘 揠苗助长 C、书藉 谄媚 箫瑟 周密祥尽D、苍桑 百舸 濡缕 轻歌慢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你大胆去做吧!到时间我一定会鼎力相助。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曾经是一位屡立战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造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中学生频繁出入电子游戏机室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和管理。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事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C当今世界,科学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D. 通过认真刻苦的学习,使同学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 溴甲烷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它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从而达到灭虫、防病、除草的目的。土壤熏蒸后,残留的溴甲烷能迅速挥发,短时间内即可播种。因此,溴甲烷是目前最受农民欢迎的一种土壤熏蒸剂。由于溴甲烷无色无味,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常常在这种熏蒸剂中加入约2%的催泪剂作为警报剂。但是,前段时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一项声明,敦促全世界进一步限制使用溴甲烷。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所以,作为一种对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它对人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溴甲烷用于土壤消毒的量约占溴甲烷消费总量的70%。经溴甲烷消毒后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由于没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竞争和牵制,农作物的病原菌势必大量繁殖、积累,这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正是由于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呼吁尽快禁止使用溴甲烷。1997年9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发达国家于2005年停止生产并禁用溴甲烷;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起,每年溴甲烷的生产量和消耗量不超过1995-1998年间平均用量的80%,并且将于2015年最终淘汰溴甲烷。由于世界各国对禁用溴甲烷十分重视,加上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已经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个发展中国家将不可能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5.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B.溴甲烷是一种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的土壤熏蒸剂。C.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D.溴甲烷熏蒸土壤后挥发迅速,很快就可播种,不误农时。6.从上下文看,下列对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恶化大气环境。B.溴甲烷无色无味,作为熏蒸剂使用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从而存在安全隐患。C.溴甲烷虽然能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D.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现心脏衰竭、休克、双目失明等症状。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熏蒸土壤时,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B.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起,每年生产和消耗的溴甲烷总量不能超过1995-1998年四年间用量的80%。C.从溴甲烷的特性来看,在实际使用中,除了用作土壤熏蒸剂之外,溴甲烷还可以用于其他物品的熏蒸和消毒。D. 因为87个发展中国家将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三、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10分)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 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B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南:南方C王翦言不用 用:被采纳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B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伏尸而哭C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第卷(共120分)四文言诗歌(23分)11、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12、任意选择A或B组补写出语句的空缺部分,如两组都作答以第一组为准(共5分)A组(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在雨中哀怨,哀怨有彷徨。(3)芭蕉不展丁香结, 。B组(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在我的心头荡漾。13.诗歌鉴赏小 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这首诗写了、树阴、蜻蜓四种景物。(2分)(2)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3)“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2分)答: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一片树叶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14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6分)15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6分)16通观全文,请说说作者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6分)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须两项都正确才得分) (4分)A“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是一种夸张的说法。B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一叶坠地,也隐藏着深刻的哲理。C本文通过与树叶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关于生命的要谛。D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E本文集中赞美了树叶以自己的零落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的献身精神。六语言运用。(15分)18、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4分)宛风: 李老师:噢,宛风啊。宛风: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宛风: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宛风: 李老师:好的,再见。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 。 , 。一阵晨风拂过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 BC D20、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