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雪廬老人詩階述唐析探 34雪廬老人詩階述唐析探張清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提要詩階述唐為雪廬老人李炳南先生的詩學著作,內容由學詩先讀求味、聲調舉隅附吟誦常則、詩惑研討隨筆、鱗爪概談等四部份合成。學詩先讀求味旨在詳解詩義,計選詩一百首,箋釋體例分文法格局、講要、取境、參考四項。聲調舉隅附吟誦常則詳列古體近體各式聲調譜,及吟誦要訣。詩惑研討隨筆透過釐清全局、旁徵博引、考據典故、昌顯字句等方法為唐詩部分疑謬紛諍判定是非。鱗爪概談論作詩之格式及法度,雪廬老人另以句字聯段章、聲韻體譜格、穩響境氣神、事時人地義等二十字統攝詩法之要訣。最後歸納雪廬老人宏揚詩學與詩教之旨趣有四,即詩義旨歸雅正、詩情敦厚人倫、詩境拓展器識、詩法練達文字。關鍵詞:李炳南、雪廬、詩階述唐、詩法、詩論- 291 -雪廬老人詩階述唐析探張清泉一、前言詩階述唐為雪廬老人李炳南先生(18911986)詩學方面的力作,雪公自民國五十九年(1970,八十一歲)九月起,於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夜間部講授詩階述唐課程,直到民國七十年(1981,九十二歲)止,前後共計十一年。 雪公亦曾於民國六十四學年度起,至六十八學年度止,在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講授唐詩及六朝詩。當時盛況可謂座無虛席,除夜間部在籍學生外,還有更多的常隨弟子或仰慕雪公詩學之社會人士,都會定時前往旁聽,遂使教室為之塞滿。此編名為詩階述唐,即為當時授課之教材, 在此之前曾有詩階宗唐一冊之印行,內容為近體詩二十類,無哀輓類,亦無古體部分,箋注也僅文法格局之部分。台中瑞成書局,1962年4月。老人於詩階述唐編輯概言中指出:此編之作,即在介紹法度。又說:詩階者,是歷歷而升;達極境者,不須再歷矣。此編乃將唐人通法,擇要舉出,俾初學知非率爾,故曰述唐。聞述而求之,得其階矣,方能有所欣,進而有所為;淺嘗輒止,無所欣與為也。 見李炳南老居士全集詩階述唐,台中蓮社印行,1995年4月,頁34。 雪公嘗自云其六週歲入塾,先學三百千千, 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合稱三百千千,此為老殘遊記中語。及長又兼學中醫、古琴、劍術,而於傳統詩歌,興趣尤濃,吟詠推敲,屢致忘食。 見李炳南老居士年表,台中蓮社印行,2006年。雪公一生在宏揚儒佛學術之餘,對於傳統詩學可謂長年深入浸淫,深得箇中三昧。雪公本人也是當代詩壇巨擘,著有雪廬詩集傳世, 雪盧詩集內容包含燹餘稿、蜀道吟、還京草、發陳別錄、浮海集、辛亥續鈔、雪窗習餘等各部分,收於李炳南老居士全集詩文類之二。對於有唐一代各大家詩作與詩法,可謂盡得神髓,因此,晚年在黌宮教導詩學,遂有此編之作。所謂詩階蓋謂學習詩之階次也,又將唐人作詩之通法擇要舉出,故云述唐,此即詩階述唐寫作之因由。內容包括四大部分,分別是學詩先讀求味、聲調舉隅附吟誦常則、詩惑研討隨筆、鱗爪概談等,各篇均有其要旨與內容。學詩先讀求味為全編之首,觀其命名便可略知要旨,意即學詩之初階首先在於讀,而讀詩之要訣,則在於求味。聲調舉隅即格律法度問題,詩惑研討隨筆乃為解釋唐詩各方面有所爭議諸問題,鱗爪概談則進而探討組織章法之問題。本文之撰述,首先就學詩先讀求味的內容與體例作一分析。其次,詩惑研討隨筆部分探討雪公如何為唐詩諸多疑謬紛諍問題判定是非,以此顯示其特色。詩法部分,乃綜合鱗爪概談與聲調舉隅之論,並配合雪廬詩法二十字訣進行分析。最後歸納雪廬老人宏揚詩學與詩教之旨趣以為總結,分述如後。二、學詩先讀求味的內容與體例是編為全書之首,也可說是其主體,謂學詩之初階首先在於讀,而讀詩之要訣,則在於求味。雪公於學詩先讀求味介言中述之詳矣,他首先以中國之饌為比方,強調欲學中饌,自必先使朵頤飽餐,領略其味。因而提出初學的方便之道,雪公說:初步學詩,宜設方便,正不必談聲韻,說格律,應先導之朗吟文辭,詳解義旨,俾助動幽思,發雅興。誠能眼識氣象,意會境界,則是已得精魂,猶食已知其味矣。而後再陳法度,當不畏難,故言學詩尚乎先讀。 見詩階述唐,頁4142。 因此,本編之作,主要即以詳解義旨為主,使初學者能夠從朗吟文辭中,細細體會其義旨,能夠動其幽思,發其雅興,識得詩中宏偉之氣象,領會詩境與詩情之奧秘,這樣才算得上是知味者。能知其味,識其趣,而後再來探討聲韻格律等法度問題,這時才不致於畏懼艱難望而卻步。(一) 內容分類既然是要提供初學者求味之作,選材自是不可輕率,因此,雪公所選可說既適合初學者之需求,又能掌握有唐一代重要詩人與各類詩作之代表性。共計選詩百首,詩家四十八人,其中近體詩八十四首,古體詩十六首,可說已將唐詩各種體類,各樣風貌,具體而微的呈現出來,列舉如下。1. 近體五七絕十類: 所選近體詩五、七言絕句部分共十類,包括:登臨、行旅、送別、懷人、邊塞、閨怨、懷古、逆旅、詠物、雜事等。2. 近體五七律十一類:所選近體五、七言律詩部分共十一類,包括:氣象、時令、感時、山水、訪人、寺廟、古跡、慰離、月夜、隱居、哀輓等。3. 古體十六格:古體詩部分之分類,不再同於近體,乃依於格式之異而作分別,計分十六格,包括五仄不換韻、五平不換韻、五古換韻、七仄不換韻、七平不換韻、七古換韻、長短句、引子起句、單句每句韻、六言、古仄五絕、古平五絕、古仄七絕、古平七絕、古體五律、古體七律等。關於唐詩的分類處理及研究,遠自唐代以降早已有之,如唐顧陶的唐詩類選20卷(佚),以及南宋趙孟奎所編分門纂類唐歌詩100卷,內容分為八類,即天地山川、朝會宮闕、經史詩集、城郭園廬、仙釋觀寺、服食器用、兵師邊塞、草木蟲魚等(現存天地山川類5卷,草木蟲魚類6卷)。到了明代則有張之象編撰的唐詩類苑200卷,共分39大類,1094小類,為現存按題材分類最早的唐詩選集。 以上資料參見張浩遜唐詩分類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頁34。現代大陸學者所編的新編唐詩三百首,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計分十類,即抒懷、諷喻、離情、旅遊、邊塞軍旅、田園隱逸、詠史懷古、哀怨、詠物、節令等。此外,另有全唐詩精華,係參考唐詩類苑之分法,計分三十類,即天象物候、山水勝跡、時序節令、花草數木、鳥獸蟲魚、帝后宮闈、憂國論政、戰爭動亂、邊塞域外、民生疾苦、市井田園、人物風彩、感時抒懷、詠史懷古、立志修身、科第仕宦、羈旅情懷、親情倫理、婚姻愛戀、友誼交際、隱逸燕居、庭院器物、旅行觀賞、宴集遊樂、詩文書畫、樂舞伎藝、生老病死、感舊傷悼、宗教神話、哲理箴言等。 見張浩遜談談唐詩的分類,常熟高專學報,1997年,第4期。綜觀以上之分類方式,從最簡單的8類、10類,乃至於39大類,1094小類等,各有所需,各因其當。而詩階述唐所選的近體絕律詩作也僅84首,以其所分派的二十一類名稱看來,對一般學詩者而言,有關唐詩整體的內容題材、風貌類別等,大都能藉此掌握梗概,故其分類也應算是恰當而適中的。(二) 箋釋體例本編旨在教導初學者讀詩以解其味,故重點即在詳解義旨,坊間針對唐詩部分,各家箋釋解析,可謂琳瑯滿目,雪公之作,非具其特色何以有別於一般?因此本篇體例迥異於一般註解,依近體、古體之異,其箋釋亦有區別。近體詩之箋釋概分四科,即文法格局、講要、取境、參考等; 喻守真(浙江省蕭山縣人,生卒年不詳)唐詩三百首詳析之箋釋體例概分註解、作意、作法,註解相當於參考,作意相當於取境,作法相當於文法格局。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93年。古體詩部分則不再如律絕之詳細剖析,但依所舉之十六種格式,擇要解之,只論文法格局。故以下便依四科之順序簡述之。1. 文法格局:文法乃指詩作中字句的書寫,或實或虛,或景或情等法度問題,格局則是詩篇的脈落佈局與結構規矩等,兩者常是密不可分。這一部分的分析,應是本篇最為精采的部分,也是雪公慧眼獨具明鑒入裡之處,有許多作品經由雪公的分析,方才顯發出作者的匠心獨運,倘若起作者於九泉,諒必亦將許其為知音而不誑,詳細例証留待次節詩惑研討隨筆有關文法格局部分再作細論。2. 講要:此部分乃是提供講授者參考之內容要旨,亦可視為賞析之用,大致都依文解義,隨句消釋,偶有疑義紛諍者,亦隨機略作辯疑,如須長篇大論者,便留待詩惑研討中再予詳論,講要中只是略述重點與結論,以省其篇幅並符其體例。值得一提者是,雪公無論文法格局或講要,其行文都是極工整,極簡練,讀之亦令人不禁讚賞其文筆之美暢練達。3. 取境:取境者,詩之主旨所賴以顯者也。如王昌齡從軍行詩,取境論云:亦軍前半生半死,帳中猶歌猶舞之意,刺也。 見詩階述唐,頁77。此明詩旨在於諷刺也。又如杜甫返照詩,取境云:豺虎將亂,是其主旨,而以黃昏夕照,引起所感。復以楚宮招魂,借古託今,點出自己身世,不勝悽婉。 見詩階述唐,頁120。此既明詩旨,又言其所以襯托主旨之筆法也。4. 參考:內容主要為典故、出處、名物、地理、歷史背景等之附注,類似於一般之註解部分。三、詩惑研討隨筆的內容與特色詩惑研討隨筆之作係因雪公於講授唐詩之際,屢有學者對於詩中典故、註解、聲調、法度等問題多所困惑而前來討教,雪公乃為之釋疑,之後並將平素問難,擇要紀錄,復因問者本非一人,疑者更非一事,縱一事尚分繁簡,一人且至多次。有不能合併之勢,亦難序其次第,記不同時,故曰隨筆。 見詩階述唐,詩惑研討隨筆介言,頁382383。此篇總計討論詩家三十人,論難事例有107筆。茲將其內容性質約略分辨,計得以下六類,即釋疑明旨(48筆)、文法格局(23筆)、糾誤正謬(17筆)、用字造句(15筆)、用典用事(6筆)、各家比較(2筆)。 有些一筆中包含若干類,故總數與107筆略有出入。究其內容吾人可發現,雪公對於各式各樣的紛諍質疑,所採取的解決方式與因應之道都各有不同,歸納其特色約有四點,即釐清全局以定是非、旁徵博引以釋疑謬、考據典故以息紛爭、昌顯字句以明匠心等,其中頗多雪公畢生浸淫詩海,縱橫各家之後的獨到見解,極具學術參考價值,分述如後。(一) 釐清全局以定是非對於文法格局之分析掌握,乃是雪公最為擅長者,部分注家或僅從單字單句著眼,未能統攬全詩結構布局,難免斷章取義,失於一偏之見,殊為可惜。尤其文法一項之分析,更能顯示全詩脈絡呼映,以及情景虛實等作者之匠心獨運、巧妙安排。如是釐清全局,貫串文法,統攝通觀全詩,則庶幾無所遺漏,許多支節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毋庸多辯,這也是本編最有價值之特色。茲舉二例說明如次。例一,李白送友人詩,計有三筆討論,總計一千七百餘言,是本編討論篇幅最夥之一首詩。其一是關於起聯之釋疑,另二則是透過全體格局章法之分析,以息各家之紛爭。紛爭之源為,六十八年八月三十一日中央日報副刊登載一文,謂孤蓬萬里征之蓬字,疑為竹部之篷,即作舟解,紛爭多年未解,乃求教於國立編譯館,查檢元版唐詩校勘,確定是艸部之蓬無誤,雪公亦進一步申論云:孤蓬萬里,乃行者臨去之況,僅是喻詞,非言蓬草行萬里耳。 見詩階述唐,頁484。此外又有疑其北郭、東城,謂為疊床架屋;乃至一為別、自茲去,謂為語意重複等等,不一而足。總之,皆是肇因於管窺蠡測,難得全豹之故也。雪公說:夫讀詩與文少異,必將境界、含蓄、格局、聲調、文法等合觀,尤須體其變化,明其結構,否則捍格不能知也。 同前注,頁486。因此,乃分就取境、含蓄、格局、聲調、文法等各項評析送友人一詩,茲摘錄其中論格局云:此詩首聯,以頷聯上句承之,頷聯下句,實啟脛聯。結聯之上句,正映頷聯之上句,結聯之下句,正映頷聯之下句。全詩四聯,皆用雙寫之法,每聯具送者行者,惟結聯同中再變而已。頷聯孤蓬為全詩分界,以前寫送,雙是實寫。以後寫送,僅為想像,法仍用雙,卻是虛寫。 同前注。茲將上述格局及前後映照脈落以簡圖示之,即可一目了然:(起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全章樞紐)(脛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結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以上屬於格局部分,至於全詩四聯,皆用雙寫之法以下,原屬文法部分,因需附於各聯一一論述,故乃并於此略言之。雪公指出詩的四聯之中,每聯都包含送者與行者雙方,起聯為征人送者所居,頷聯上句為送者止步之地,下句為行者臨去之況;脛聯是雙方離別心緒,各有不同;結聯互相揮手致意,馬鳴不已。此僅略言,以下另有細論文法云:頷聯此地一為別與結聯揮手自茲去,文義大異,求諸章法自知。頷之此地謂止送之地,一為別謂從是處分別耳,下句故曰孤蓬,純送者之言也。結之揮手,乃行者動態,勸送者止步。自茲去承落日,茲字指時,皆行者言動也。別與去二字義不可儱侗看,別是未去之擬詞,去是實離而登程。頷脛兩聯喻亦不同,未可粗讀。頷之孤蓬,係以人喻物,脛之雲、日,反以物喻人,且頷喻只以形言,脛喻則以心似。此段論述旨在解釋一為別與自茲去是否語意重複之疑惑。一作乃解,此地乃為別是指從此處而分別,只是擬詞,尚未離去;自茲去是實際已分離而啟程之意,明顯有別。更進一步將頷脛二聯之喻再作分析,孤蓬萬里,乃行者臨去之況,僅是喻詞,非言蓬草行萬里耳。這是以人喻物;而浮雲、落日則是以物喻人,一以形言,一以心似,果然是變化無窮,玲瓏有緻例二,杜甫登岳陽樓,此詩亦曾被指多疵,投稿刊於中央日報,譏其後四句除孤舟外,無一字與洞庭湖有關,景與情未能妥切配合。 見洛夫波撼岳陽城談兩首詠洞庭湖的古典詩,中央日報,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四、五日副刊。之後已有讀者投書指正該文作者昧於詩題係登岳陽樓,非專詠洞庭湖者。雪公認為這也只道出其中一二,因此又進一步針對此疑,先就作詩時間考知當作於大曆三四年之交,是安史亂後,方鎮跋扈,殘破之際。知所作時,玩其文意,此詩義旨,可以豁悟。 見詩階述唐,頁517。原詩: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然後再專就格局部分進一步闡明,以釋其惑,雪公說:起聯昔聞,當言開元之末,乃唐全盛時期,所聞必多勝概。今上所見,必大異所聞,觸目蕭索,萬象皆非,文雖溫蘊,時勢顯然。頷聯緊以國事承之,上句吳楚坼,坼者分裂不一狀,寓邊疆互攻,或殺主將自稱留後。下句乾坤浮,浮者漂泊不定狀,寓國基板蕩,內外叛降無方。坼、浮二字固為二句詩眼,實亦全體綱領,人多忽之,只作風景論,既失其旨,且與首尾切斷,是解者之誤,不得不辨。脛聯由國喪亂,連及身世,上句家之有無,鄉信斷絕。下句老病流落,依舟暫存,茫茫天涯,伶仃無託。結聯萬方多難,心念京華,上句北望關山,憂心戎馬,因土番又寇靈武。下句前途堪虞正殷,百感交集,徒有憑軒涕泗。 見詩階述唐,頁517。在太平盛世之時,聽聞洞庭湖之勝景,心中多所嚮往,然而經歷戰亂之後,今日登樓所見,卻是迥非想像。一今一昔,隱寄感慨。接續以吳楚坼與乾坤浮暗喻邊疆互攻國基板蕩,最重要的詩眼即在坼、浮二字,不可只當一般風景看待。脛聯由國祚喪亂轉陳自己身家之孤苦,結聯總此萬芳多難,念之不覺涕泗縱橫。格局極其嚴整,當是借登樓所見以抒其對國運身世諸多感慨,重點不在詠洞庭湖,不待分說。再者,就其文法虛實,雪公亦有精闢分析,約有三點:一者,水樓風物,皆是即景即情,原始要終,無不每處括入。二者,起句昔聞虛寫,是思過去,結處戎馬寫實,是慮將來,中間諸語,有實有虛,都是現在,此三際也。三者,統首四聯,各聯皆分賓主雙寫。起聯分時為二,昔賓今主。頷聯國難分二,邊疆為賓,國基為主。脛聯身家分二,鄉關為賓,孤舟為主。結聯地域分二,關山為賓,憑軒為主,而涕泗之情上貫七句一語也。其謹嚴有如是者,橫窮豎遍,萬象森嚴,天球則渾一而已。 同前注。茲將以上分析,表列如下,更可一目了然:起聯時間昔聞洞庭水(賓)虛思過去即景即情今上岳陽樓(主)實現在頷聯國難吳楚東南坼(賓)實乾坤日夜浮(主)脛聯身家親朋無一字(賓)虛老病有孤舟(主)實結聯地域戎馬關山北(賓)實慮將來憑軒涕泗流(主)例三,太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全用活寫筆。上面所舉二例特為闡明文法格局以正學者之疑謬,此筆則專為昌明太白此詩全用活寫之妙,雪公云:訪人不遇,境本枯寂,宜用活語令其生動。賈閬仙訪隱者不遇,造出一童子問答,枯境全活,固已佳矣,而太白寫此,尤為神奇,只以聲響形容,更不假設,雖以色為間對,靜亦成動。 見詩階述唐,頁439。原詩見文中附表。以下逕以表列顯示雪公所析內容,以省篇幅:起聯犬吠水聲中聲實全用活寫桃花帶露濃色(無情)實頷聯樹深時見鹿色(有情)實溪午不聞鐘聲虛脛聯野竹分青靄色兼聲(無情)實飛泉掛碧峰聲兼色(無情)實結聯無人知所去聲虛愁倚兩三松色(有情)實從表中所示即可看出四聯八句的巧妙佈局,前二聯為聲、色、色、聲,後二聯則為色、聲、聲、色,復有虛、實交錯,文法格局可謂變化多端,錯落有緻,極巧妙,極靈活(二) 旁徵博引以釋疑謬每一首詩皆有其主旨,主旨欲明固須統覽全體,不可侷限一隅,然有時卻偶有因一字一句之不明,或地址名物之不確,造成詩旨之隱晦,甚至曲解者,雪公乃就其好學博覽所得,以及豐富人生閱歷,一一辨明之,庶免造成讀者之困惑。此外,詩無達詁,原含多義,但求可通,不妨並存。然若明顯有誤,於詩旨大有乖違者,雪公亦當仁不讓,必廣徵博引以釋其疑、以糾其謬,方不遺誤後學也,摘錄如下。1. 釋疑明旨 此類隨筆所佔數量最多,約近五十筆,內容或對辭意詩旨不明而為其闡釋者,或對各家注釋覺有未暢其旨者,或對各方習俗稱謂有所爭議者,或對不同文字版本之取捨者,或對典故出處之考證者,雪公皆能廣徵博引,據理論事以判其是非,決其懸疑,舉例如後。例一,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歷來注家大多著眼於其幽境清景之描寫,盛讚其造意巧妙之難學。然而此首既為題寺詩,其內容當與佛法不無關聯,注家雖也有留意於此,然皆僅從表面著筆而已,無非是寺古清幽、禪意盎然等陳詞,雪公以其深閎之佛法素養,一眼即可鑑別此詩之特別處,絕非一般泛泛之應酬題寺而已,雪公云:首句為賦體,言時言地,以入字為詩眼,初進寺內自是前廷。次句求簡改用比體,因下三聯皆詠寺後院故,語采梵典,人多忽之而已。按華嚴旨奧卷繁,有經王之稱,非大器不能解,寓旭日先照峰巔,其下仍在暗中,句取此喻而兼頌也。比擬前廷諸端,殿閣像設,課誦傳經,盡以莊嚴教義代之,然亦有數字明點。高林非謂廷前柯木,凡寺皆有禪林叢林等名,古寺與高林,實為一事,不過實寫與稱頌有別耳。 見詩階述唐,頁525。原詩: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雪公特別點出初日照高林句,係採用華嚴經日出三照的比喻, 筆者另有專文論述此詩與佛法之關聯,詳參張清泉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的禪理與禪趣,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六期,2002年12月。經云: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剛寶山,然後普照一切大地。 參大正藏第9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頁616中。意指釋尊於菩提樹下成道後,初期最先開演的便是華嚴妙諦, 按天台宗判教有五時之說,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而高林一語則是稱頌此寺,意即取莊嚴高妙的華嚴教義代表寺廟之一切以作為此寺之稱頌,可謂極允切。頷聯乃述後院主體及花木陪景,脛聯則是院外環周山光及院內清澈潭影,都是為禪字作烘托。最後結聯仍是與起聯緊密相扣,雪公說:結聯此俱寂謂後院幽靜,此字為全體詩眼,堪稱一字千金。此字指時而言,乃映起句之初日,高處雖明,下界尚暗,故萬籟仍俱寂也,又暗襯託華嚴之高境,此若作處解,不但神韻全失,且前後亦無關矣。 見詩階述唐,頁526。此字乃是全詩之眼,少有人論及,故稱其一字千金實不為過,此作時間解,遠勝於作處解,以其對映起句之初日,同時又暗扣前引之華嚴高境,可謂一語雙關,巧妙之極,尤其結句惟聞鐘磬音,特又在此幽寂之中傳來梵音,似又隱含著寂照雙融的妙諦,渾然一體,不著痕跡,雪公稱其為詠寺詩之冠,更是禪詩中的神品,實當之無愧例二,李白金陵酒肆留別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句,歷來多疑其柳花所指,或謂柳花乃記其時,或稱柳花自有香氣,似皆與全體脈絡不貫,有人遂逕指為太白率意為之者,雪公則云:此詩之柳花,在唐或係酒名,因時有梨花春之名,白香山詩青旗沽酒趁梨花之句可証。即不然,或見酒之色澤,而以柳花黃色擬之,如玉碗琥珀之類也。亦可謂見柳花之黃,聞店酒之氣,疑酒香發自柳花。又可謂初聞酒香,疑在柳花,既經嘗酒,始悟香在於酒,三說俱通。 見詩階述唐,頁410。原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雪公又舉宋儒黃休復茅亭客話載蜀漢時,成都設最大酒店,名曰柳條酒肆,其內當罏(賣酒)諸人,名皆柳條,詩題既已標明酒肆,由此以證明,柳花或為酒名之可能性最大。案唐書南蠻訶陵傳云:以柳花椰子為酒,飲之輒醉。 見宋祈唐書卷222,藝文印書館,頁2577。又今日在浙江杭州榴槤餐廳亦有特製之柳花酒, 參見。由此可見雪公的判斷應是正確的。2. 糾誤正謬 詩無達詁,以意逆志,貴在得旨。唐代諸大家詩集歷來注者多矣,各家互有仁智之見因此衍生多重異見,雪公說:詩義深微,讀者不妨異見,以達為是,達雖異,可並存焉。 見詩階述唐,頁455。只要是講得通的說法,雪公都主張並存同觀,以增益學者之閱覽見識。然若其說法明顯有舛,或有誤導學者之虞者,雪公亦慨然廣徵博引,以糾其誤正其謬,必使解釋順暢無疑,說理圓融無礙,整體觀之妥貼云當方止。下舉二例以說明之。例一,王之渙涼州詞不識其題之失筆云:涼州詞,乃樂府曲譜名,初為西涼人所制,約在晉末傳入中國。有說唐天寶時,西涼府都督郭知運所進,說有遠近之歧,然皆謂曲名無異也。又碧雞漫志、唐史及傳載,稱天寶樂曲皆以邊塞為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是取邊塞作名,非專詠涼州等地耳。王之渙涼州詞亦是泛詠邊塞,後人誤為專詠涼州,則謬解百出矣。 見詩階述唐,頁489490。原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雪公並舉出因誤解其詩題為專詠涼州,以致引發謬解者有三,其一是謂涼州為甘肅武威縣,遂產生諸多疑惑,蓋武威西距玉門關二千里,東南距黃河約三百里,與詩不合。其二,全唐詩校(作者不詳)及全唐詩話 全唐詩話舊題宋尤袤撰,據四庫總目斷為賈似道所撰。見唐詩大辭典,頁551。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等書,黃河均作黃沙,也是因將詩題曲名誤為地名之故,遂疑河為沙訛,乃改之以求易解。其三,因惑於上述諸說誤導,進而又改萬仞為萬里,改遠上為直上,諸多謬解,不一而足。總之皆肇因於將本為曲名之詩題誤為專詠地名之故也,雪公皆詳為一一正其謬。例二,唐賢詠落日用斜與圓之譏筆云:杜子美禹廟秋風落日斜,王摩詰使至塞上長河落日圓,此二詩句均遭譏評,謂落日寧有不斜者,斜乃贅字;謂落日書圓,餘時皆缺耶圓有語病。是不知詩詠落日之法,故發此似是而非之論。蓋詠落日,有將落、已落之別,已落則是沒去之後,將落乃係尚見之時,必分兩種寫法,方能分明其境。斜圓各言其尚見,皆寫將落,斜可易解,圓須神會。應思日落為圓加大之象,餘時雖圓,未若此時圓顯,此圓乃心會所表也。 見詩階述唐,頁515。雪公並舉各家詩句分別證明將落、已落之不同寫法,如王維落日滿秋山用滿字,李白落日故人情用情字(遲遲之意),戴叔倫之落日照行塵用照字等等,這些詩句都是取與日有關的一字,表示日尚能見之意,這是寫將落之法。而杜甫的落日放船好、孟浩然的落日池上酌、高適的落日風雨至等,這些詩句並未加上其他與日有關諸字,這是已落的寫法,至為分明。雪公說:唐賢詩文,大都各有法則,李杜王孟,尤為鐵中錚錚,有疑當細思,不宜率爾加訾也。 見詩階述唐,頁516。這是為學的基本態度,雪公平日講學對於率爾改字,妄加輕訾者,總是戒之再三。 (三) 考據典故以息紛爭詩中用典或隱或顯,淺顯易知者,人皆能注,隱晦陌生者,或被忽略,視同常文,或因出自釋道,少為人知。如此多端,以致詩旨有所不明。雪公對於唐代詩家用力至深,閱覽亦博,歸納得知用典規則,循此規則以範諸各詩,常有意料中之收穫者,也因而解決許多由於典故不明所引發的爭議,皆一一為之解惑。雪公云:律詩之聯用典,必兩句求偶,否則跛倚無度,思而易知。但有竟忽於此,致義錯解,究其易混,在文熟而典生也。太白聽蜀僧濬彈琴,本非純律,亦不外此,其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皆知流水是典,而忽於霜鐘,只以曉鐘釋霜,豈為知者。山海經:豊山有九耳鐘,每霜降則自鳴。章雲仙曾據而注之。或譏為多事,予以為必如章說,方合律體也。 見詩階述唐頁456。雪公指出唐人律詩各聯之用典,必求兩句偶對,即上句用典則下句亦必用典,否則即為偏跛。但後人解詩每有忽略此點,以致錯解詩義者,原因乃在於對文辭字義較熟悉,而典故較為陌生之故也。因舉太白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之聯為例,上句是引列子湯問伯牙與鍾子期之典故,然則下句亦必有典,因採章雲仙引山海經以為霜鐘典故之所據,以壯其說。此外更有多首詩作,皆因典故未明以致錯解詩義者,再舉二例略述如後。例一,少陵九日藍田崔氏莊正冠看茱萸異解筆云:詩諍處有二:一笑正冠,有本作整,實不知正字之義,反謂杜倩他客為己整正之,予不為是,一聯一事,已病合掌,忽帽忽冠,跡近趁韻。且詩中未言僮僕,倩客趨侍,等視孺子,似失體統。淮南子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吹帽正冠,以典對典,一己一他,格局自嚴。詩意笑替他客爭讓席次,勸隨處濫坐飲酒,對不能落帽作文,分映強寬盡歡也。 見詩階述唐,頁452453。原詩: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竝兩峰寒。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此詩頷聯上句羞將短髮還吹帽,所用典故為晉朝孟嘉與桓溫重九燕集鬥文之故事,事見晉書孟嘉傳。 見晉書斠注卷九十八,孟嘉傳云: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寮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座嗟歎。台北:藝文印書館,二十五史本,頁1691。由於少陵詩題同為重陽九日而作,因此引用孟嘉吹帽之典,頗為貼切,意為自己年老髮短,羞學落帽,已無豪氣與人鬥文。下句笑倩旁人為正冠,一般多解為杜甫請旁人為己整冠,雪公不以為然,指其一聯之中上下二句同寫一事,已犯合掌之病,而且忽帽忽冠,跡近趁韻,豈是詩聖行徑;再者,請旁客為己正冠,豈非視其為童僕,有失體統。因此,作此解者顯然不通,遂引淮南子:坐而正冠,起而更衣。以為用典所據,意為笑請他客隨意入座,不必謙讓。如是則以典對典,一己一他,格局極為嚴整,詩義也自然順暢,無有唐突。例二,張泌洞庭阻風青草綠楊之疑筆云:律詩之聯,凡取對偶之處,用典用事,兩句宜同,違則不律。張泌洞庭阻風頷聯青草浪高句,乃指以南之青草湖,下句綠楊花撲疑亦有所實指。 見詩階述唐,頁463。原詩洞庭阻風: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青草浪高三月渡,綠楊花撲一溪煙。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猶有漁人數家在,不成村落夕陽邊。又張泌洞庭阻風之綠楊實有其處筆亦云:近得清儒高士奇送孫愷似孝廉詩,有沁園詞客舊知名,曾任(在?)楊花渡口行之句。其第四句闔閭城語,或此渡與洞庭相通。再商務印書館所出之地名辭典云有綠楊橋,在湖北蘄縣東一里,蘇東坡有題詞,云解鞍攲枕綠楊橋之句。又中華書局出版之吳佩孚傳中,有如下記載:不久段祺瑞調任江北提督,取道運河南下時,後面有一條船,緊緊相隨,傍晚繫舟於綠楊堤岸。按三書所載,或渡或橋或堤,總為實有其處,且皆與洞庭貫通,足徵張詩如法,而後之解者率爾。 見詩階述唐,頁532。雪公引三書以證明綠楊應是確有其處,而非泛稱綠楊樹,目的即在說明律詩的對偶之聯用典,必是兩句皆用,否則不合其律,也同時證明張泌此詩之如法,反是後之解詩者輕率不察罷。 (四) 昌顯字句以明匠心詩作本身原具匠思巧運,歷經千錘百鍊呈現在練字與造句之上,其用心良苦,可惜後人眼力不足,粗疏忽略,未能發顯古人之匠心巧思者,雪公得以憑其數十年浸淫詩海,以及親身作詩之體驗,透過慧眼洞察,使得古人詩作中用字之妙,造句之奇,如此匠心獨具、妙手獨擅之光輝得以重現。唐詩諸大家名作濟濟,不乏後人競相許為名句詩眼者,唯雪公每異於一般人之觀點,另有獨鍾者,端在其獨到之眼力使然,雪公說:杜子美身輕一鳥過句,下一字剝落,蘇子瞻等擬之,後見原字,俱慚弗如。余幼夜分讀詩,五更醒而卧誦,所忘之字,每效補出,興而檢書,補皆不類。如是五年,不但一字難勝,求其相抗,亦不能至,心始折服,眼力亦從此進。 見詩階述唐,頁398,古人一字難易筆。經過五年的自我要求訓練,嘗試易補古人詩句之字,結果卻不但一字難勝,甚至是與之齊平也達不到。無論是雪公謙言抑或事實,總之,其眼力的確是提升甚鉅,日後閱覽各家詩作,遂能一眼洞穿古人匠心獨運之處,以下姑舉數例以明之。例一,王之渙登鸛雀樓筆云:此詩含蓄迴環,雋永不盡。惟多疑依山之日,不曰赤紅,反稱白色,似與事實有不合若就一句而論,非之不為無理,統觀全局,始知白字之妙。因下三全是活句,用赤紅則滯在一處;且盡者,赤紅亦無所見矣。試看二句是俛而東望,暗伏西來,乃說河由西流向東方也。三句是已覽當前,希望再窮千里,乃說由近思遠也。結句是身居二層,擬登三層,乃說由低欲高也。細玩下三之法,自明首句結構,此是平臨西顧,聯想盤桓時久,日已由晝轉為夕也。若用赤紅,則就西言西,三活一死,則體不全靈矣。 見詩階述唐,頁387388。或有學者質疑,黃昏時,依山之日理應是赤紅才是,為何偏說是白日這必須統觀全詩方能悟出作者白字用得巧妙之處。原因在於後面三句都是活句,亦即動態的描寫:次句是黃河由西流向東方,三句是視野由近思及更遠,結句是此身由低層想要攀登更高,每一句都是活動而非靜止狀態。因此首句的白日依山盡,意謂作者登臨顧覽,盤桓時間已久,太陽已由白晝轉至夕陽,依山而盡。如此,不僅止於空間的移動,尚有時間的流動,加上心情的躍動,四句都是動態靈活的寫照,作者的巧思展現無遺。若是寫成紅日依山盡,則變成死而不活矣,其時間描述只是一個點,猶如今日班車的時刻表一般,準點出發;而白日依山盡所要傳達的,則是進行式的線段,猶如課程的時間表一般,所呈現的是由某時刻至另一時刻的時段。由此可見,作者用白日一語,實為更深一層的巧思,而一般人不能體會其用心,反誤解其意,唯雪公睿見有以洞察,允為千古知音例二,李太白敬亭山孤雲獨去閒句,後人有所微詞,指其既曰孤雲而又獨去,不免疊床架屋,雪公則辯之曰:予意李坐敬亭,所伴惟鳥與雲,鳥飛速而先盡,雲去遲而獨閒,是雲不與鳥共而獨,正與落霞與孤鶩齊飛相反,非同一個孤僧獨自歸之病也。 見詩階述唐,頁390。原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此外,對於此詩的用字造句也稱許有加,雪公說:杜子美贈白詩曰世人皆欲殺,可以想像太白之神態,是世俗多厭太白,而太白亦多厭世俗也。此詩全見其意,惟其含蓄人不及耳。總體之眼,端在不厭二字,其驚奇之處,尤為只有二字。起聯眾鳥孤雲俱無機心,尚且厭而棄我,況世俗哉。鳥飛疾而先盡,雲去遲而獨閒,此眾鳥孤雲亦各不相諧也。結聯惟有敬亭,堪為知己,其下造句之奇,堪稱獨步。人固看山,此曰山亦看人,隱含高山俯下,垂青如照,一奇也。既曰所看不厭,而反結曰只有,讀之則兩方不遺,其味彌永,又一奇也。若在俗手,或可人山並收,不但稚氣,而與前之鳥雲亦失脈絡矣。郢人運斤,匪夷所思。 見詩階述唐,頁391392。李白生性曠達不羈,因此得罪權貴,李白既厭權貴,權貴亦厭李白,乃至一般世俗之人亦多不解李白,觀其山中答俗人詩云: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可見其心中另有一個與凡俗不同的世界,因此與世俗不能相容之情況乃是必然,故其心境也只有透過詩篇一一述懷。惟其含蓄筆法迥超群倫,雪公特為此敬亭山一詩層層分析,讚其用字之奇,端在不厭只有等字,造句之奇尤稱獨步,人山相看兩皆不厭,固為一奇,只有作結,更加耐人尋味,這種超凡的手法,只堪稱為郢人運斤,匪夷所思。例三,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句,亦有人譏其異鄉異客之累贅,雪公則辯云:異客之異乃作與流不同,與世寡合解。再看全句,獨身而住異鄉,且少結交,佳節思親,倍字之味始厚矣。 見詩階述唐,頁391。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原籍山西祁縣(太原),十五歲入長安,此詩乃於十七歲,重陽九日在長安思憶故鄉兄弟而作。 據陳鐵民王維年譜,文收氏著王維新論,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0年。 雪公對此詩讚譽有加:摩詰此詩固已誦傳千古,而其造句之精,抒情之細借虛顯實,用一攝多,則全詩之神,盎然於目者,端在各句開首之字,獨每遙遍是已。尤以遙遍二字最為警奇;遙能從此達彼,遍則由全形缺,而氣脈來去洄漩,深感綿綿不盡。前人嘗以三五兩處為眼,不免滯泥,此詩每句五處之字,何能較此四字靈活也。 見詩階述唐,頁408409。前人評論詩句之眼,每多謂第三或第五字,極少有出現在首字之論者,雪公則不泥於舊說,一以實際為憑,乃舉此詩為例,認為每句開首之字皆是各句詩眼,尤其後聯遙遍二字最是警奇,遙字能使思親之情從異鄉連至故鄉,遍字則由兄弟全員到齊,突顯出自己的缺席,極為巧妙,遠較第五字的登少更為靈活矣。四、雪廬老人論詩法學詩之要,重在先讀,朗讀吟詠,貴在求味得旨,前述兩編主要在於引導初學之讀詩,故有學詩先讀求味中文法格局、講要、取境、參考等之解析,再輔以詩惑研討隨筆多方面之解惑辨疑,如是,則大抵可以略嘗其味,稍解義旨矣。進一步則可從事仿作,如此方能深入詩學堂奧,進窺其祕義。聲調舉隅與鱗爪概談即為論法度之作,此外雪公在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教授詩學時,曾撰一詩法歌,可視為詩法之總綱,歌云: 詳見徐醒民先生雪廬老人詩法,明倫月刊263期,頁28。1996年4月。外式句字聯段章,以及聲韻體譜格。超象穩響境氣神,考據事時人地義。詩本分此二十端,作者當知前十五,講解更向後五求,庶不棄珠空買櫝。今乃以此二十字訣為其大綱,參以詩階述唐諸編,略述雪公詩法論點如後。(一) 句字聯段章詩之格式有分內外,外式即其外表,首二句所列十字,皆是講其外在格式之部分,分述於後。句即詩之句法,鱗爪概談云:句為詩骨,字為詩髓,句必斟酌,字必推敲。古人為下一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工回收合同范本
- 合作入股技术合同范本
- 研发意向金合同范本
- 小型公司装修合同范本
- 石油监理合同范本
- 货运司机合同范本6
- 冲孔钻机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医疗美容机构股权置换与医疗信息保护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员工无息借款协议及企业战略协同发展合同
- 心内科护理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
- 柴油罐及管道防腐施工方案
- JJG 703-2003光电测距仪行业标准
- 淋巴漏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板
- 25题后期-剪辑-特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银行的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
- 石油化工行业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
-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清单
- 【食品零食】桂格燕麦食品抖音账号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