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doc_第1页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doc_第2页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doc_第3页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doc_第4页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油脂分公司二一三年一月一日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一、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促进分公司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以及有关的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管理办法等。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能够造成职业危害的所有活动。 四、组织机构总经理 党总支书记 工会主席 总工程师 安全副总经理 经营副总经理 副总会计师 政 纪 宣 工 生 采 综 安 销 内 财工 检 传 产 购 合 全 售 销 务部 部 部 会 技 部 部 品 部 部 部术 控部 部分公司成立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组 长:总经理副组长:党总支书记 安全副总经理委 员:工会主席纪检书记 总工程师 经营副总经理 副总会计师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五、制度 (一)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目的为认真落实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各项制度及措施,认真履行各级生产责任制,确实保障职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健康,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3、责任3.1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3.1.1总经理是分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和职业病预防的第一责任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3.1.2分公司分管领导对总经理负责,对所分管部门及业务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3.1.4各部门负责全面的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责;3.1.5各级领导要认清责任,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和安全工作一样重要来抓,及时做好职业危害防治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工作;3.1.6职业危害的防治和职业病的预防,关乎到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必须要做到人人有责、全员参与,认真履行好相关职责;3.1.7负责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管理人员。3.2安全品控部3.2.1负责组织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有关规程、规定和标准等;3.2.2负责研究制定分公司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的工作目标、规划及相应的奖惩办法、措施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工作责任制,并督促检查、考核和落实;3.2.3负责定期组织召开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会议,总结经验与教训,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考核。3.2.4负责督导各部门,按计划和规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预算费用,确保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费用所必须的投入。3.2.5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管理体系,并督促、检查相关工作;3.2.6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法律、法规、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职工在有职业危害场所工作时的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防范意识。3.2.7负责督促、检查购置、发放、使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设备、设施、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3.2.8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及引进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落实工作。3.2.9负责督促、检查各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情况;负责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和评价工作,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含农民劳务工)的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工作。3.2.10负责指导各部门,针对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和修正职业危害防治的管理制度、技术措施和工作质量标准。3.2.11负责组织分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检查和落实。及时督促、协调并及时消除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职业危害。3.2.12负责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3.2.13其它由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决策的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工作重大事项。3.3各部门应切实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配合安全品控部组织落实好职业危害防治的各项工作。(二)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1、目的为使职工及时了解和掌握职业危害,提高职工职业危害防范意识,有效控制预防和消除危害,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3、职责及要求3.1分公司应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环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相关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3.2职工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性质变化,从事与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存在未告知的职业危害作业时,应及时向从业人员履行告知的义务,并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3.3安全品控部负责按照国家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及时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随访,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3.4安全品控部负责在两厂区安全宣传栏上,公布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有严重职业危害的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3.5安全品控部负责委托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评价报告按规定报市安监局,并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还要将结果在厂区进行公布。3.6职工若发现部门有违反规定行为的,有权拒绝作业。并不得终止与职工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三)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目的为使职工及时了解和掌握职业危害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文件、规章制度等,掌握了解职业危害防范相关业务知识,提高岗位危害防治控制能力,有效预防和消除危害的产生,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3、职责及要求3.1安全品控部负责组织落实分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等相关制度、文件、知识的培训学习和考核;3.2要利用局域网、橱窗、内网、条幅等形式,及时宣传国家职业危害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各种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方面的知识;3.3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在搞好内部培训的同时积极配合安全品控部做好有组织的培训;3.4安全品控部负责做好管理人员、职业危害检测人员相应资质的职业危害安全培训;并及时对接受培训人员进行效果考评;3.5财务部要做好培训、监测费用的统一管理。3.6安全品控部负责组织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培训。并按照每年上岗前培训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不少于2学时的要求对职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要做好计划、教案、考试卷、成绩登记等记录。3.7安全品控部每季度要做好对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情况的总结。(四)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有效、灵敏可靠,做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控制,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3、职责及要求3.1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采用吸除、隔阻等设施,阻止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3.2安全品控部负责保证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3综合部负责跑办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的相关手续,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控制进行效果评价。项目竣工验收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经验收合格,取得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3.4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需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报集团公司职业危害防治管理部门备案。3.5安全品控部负责核查督导,确保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安装和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3.6各部门按要求建立健全危害防护设施的巡检、维护、检修制度。并进行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状态正常良好。任何部门或人员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安全品控部的检查落实要到位,确保制度执行到位,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到位。3.7特殊作业工作环境确实有粉尘、噪声、有毒有害等危害时,在编制作业规程、措施时,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防护设施提出明确要求,并认真落实执行。3.8各车间每班必须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措施进行检查确认,对设施不完善和个人劳动保护不达标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3.9安全品控部要建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档案,并安排专人负责。3.9.1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档案包括: 3.9.1.1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等)。 3.9.1.2防护设施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3.9.1.3防护设施使用管理制度。3.9.1.4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3.9.1.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价报告。3.1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必须严格执行许可制度,拆除或停用前向安全品控部提出申请,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五)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和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保障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能够有效避免危害因素的伤害,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护,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根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河北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分公司实际,制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3、职责及要求3.1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是保证职工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预防性辅助用品。3.2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3.3综合部要结合各工种的实际情况,认真选购、正确配置、定期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确保防护用品的可靠有效。3.4要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建立良好的作业环境,不断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确保劳动防护和工作条件的同时改善。3.5综合部应为职工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使用过期不达标的防护用品,严禁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及假冒伪劣的劳动防护用品。3.6分公司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3.7采购部在采购劳动防护用品时,必须采购具备相关资质的生产企业生产加工的劳动防护用品。采购的劳动防护用品须经安全品控部门检查验收。3.8采购部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检测、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并按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性能要求,在使用前对其性能进行抽检,按要求对职工配备。3.9安全品控部应配备具备劳动防护用品知识的管理人员并做好监管工作。3.10综合部负责职工按照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3.11应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的检查制度,且安全品控部负责检查落实,车间、班组负责人对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情况进行逐一检查,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3.12职工有权提出所需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要求,有权对本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违法行为提出批评、检举;未配备相关劳动防护用品时,有权拒绝上岗作业。3.13多种混合作业人员,按其所从事的主要工种标准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临时从事其他生产任务确需防护用品时可临时借用,用后交回,并按借用期限相应延长原工种防护用品期限。3.14工会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发管理有监督的权利,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中的违规行为有权要求改正。3.15未尽事宜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有关规定。 (六) 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1、目的为及时掌握和了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情况,做好因各种因素变化带来的职业危害情况的变化,有效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控制和消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及时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环境,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3、职责及要求3.1安全品控部负责按照危害因素种类建立日常检测制度,保证每年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及人员进行一次检测评价将检测评价,检测报告要存好档,并分别以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报公司职业危害防治管理部门。3.2安全品控部负责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分公司存在职业危害的场所和人员进行检测;3.3由安全品控部靳小虎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及相关联系;负责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档案的管理。监测的结果及时在两厂区进行公布;3.4在日常职业危害监测或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3.5安全品控部负责对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购置、使用、维护和维修,按照规定进行鉴定,确保检测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3.6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3.6.1粉尘检测粉尘接触浓度限值:粉尘种类产生地点允许限值(mg/m3)标准呼吸性粉尘预处理车间3.5GB16248-1996硅藻粉尘物理精炼车间210GB16206-1996说明:硅藻土粉尘SiO2浓度分别为10以上或以下时对应2103.6.2有毒物质监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容许浓度限值:有害物质名称产生地点允许限值(mg/m3)标准电焊烟尘维修车间6GB16194-1996溶剂气体浸出车间300GB11719-89二氧化硫SO2供热车间6GB16194-19963.6.3作业场所对粉尘的监测频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对有害物质的监测频次电焊烟尘根据使用情况每月应监测一次,溶剂气体每月不少于一次,二氧化硫按照环保要求每年不少于二次。采样点要符合国家标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3.6.4安全品控部负责做好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定期监测评价。3.6.5 噪声监测3.6.5.1分公司噪声比较大的作业场所主要有榨油车间和吹壶车间,噪声必须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2.3.5款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之规定不得超过80 dB(A)。若实测大于或等于90时,还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和定期监测。3.6.5.2生产期间监测频次每月不少于二次。3.6.6高温危害监测3.6.6.1分公司存在高温危害的作业场所主要有榨油车间、物理精炼车间、锅炉房、花生炒籽车间和芝麻炒籽车间。安全品控部要做好季节性和生产期间的温度监测,一般要控制在40C以下,如果高于40C,要采取措施。3.6.6.2测定次数结合季节性和生产情况,夏季高温天气要进行不少于3次的测定,每个生产周期要进行不少于2次的测定。3.7 防暑、防寒3.7.1安全品控部要时刻关注特殊天气,及时做好酷暑天气防暑、严冬天气防寒的预警。3.7.2夏天来临要及时准备好防暑物品,确保作业场所职工能够及时使用;做好防暑降温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设施使用良好。冬季要做好暖气供应、供电系统等的检修确保运行正常。3.7.3相关部室在特殊天气有室外作业的作业前要做好危害预防的部署。3.8工作检测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3.8.1检测方法遵照国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规范进行。3.8.2要在生产状况正常情况下进行检测。3.8.3如实做好检测记录与检测报告并保存好原始记录。3.8各单位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工作要有专人负责。(七)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1、目的为及时掌握和了解职工职业危害的情况,做好对职业危害的有效控制,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条例、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职业危害场所工作的和患有职业危害职工的管理。3、职责及要求3.1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3.2分公司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由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安全品控部负责具体工作。分管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责任制。各单位法人代表或法定代表人负总责,部门分管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3.3安全品控部应及时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并在通知本人。职业健康检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3.4各部门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安全品控部要做好检查,对存在以上问题的部门要给予处理。3.4当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时,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或医学观察的职工,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3.5综合部负责安全品控部配合,做好职工离职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果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患者。3.6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3.7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3.8安全品控部负责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3.8.1职工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3.8.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8.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3.8.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3.8.5安全品控部负责按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3.8.6职工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3.9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八)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制度1、目的为及时掌握和了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及时做好对职业危害的有效控制。认真贯彻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文件精神,认真做好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3、职责及要求3.1安全品控部负责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7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及时、如实地申报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3.2安全品控部负责每年一次的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并于每年3月31日前完成上一年度申报工作。如有下列事项发生变化时,应按照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3.2.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3.2.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3.2.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3.3附职业危害申报表非煤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申报表非煤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申报表申报登记号:年度第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申报单位(盖章) 申报日期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建厂时间单位注册地址邮政编码作业场所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注册类型行业分类主管单位企业年度产值(万元)资产总额(万元)是否有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人联系电话职业卫生管理人数填报类别变更原因在岗职工总人数其中:女工农民工参加职业危害培训总人数接触职业危害总人数其中:女工农民工职业病累计人数新增人数疑似人数体检总人数:岗前岗中离岗申报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二、申报单位生产基本情况主要原、辅材料主要中间品主要产品、副产品名称年用量单位名称年产量单位名称年产量单位三、申报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序号作业场所35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序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作业场所危害来源设备状态操作方式是否隔离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浓(强)度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总人数女工数农民工人数有(名称)无有(名称)无五、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管理情况汇总表培训机构体检机构序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职业卫生培训人数上年度体检人数体检发现职业病患者人数调离岗位人数总人数女工农民工岗前岗中离岗填表说明1.【法定代表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填写单位负责人。2.职工总数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填写【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负责人】。3.【行业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填报。4.【填报类别】是指第一次申报还是变更申报。如是变更申报,需要填写【变更原因】。5.【在岗职工人数】、【在岗女工人数】等需要填写数字的栏目,数据统计范围为上一年度。6.【主要原辅材料】主要指化学性毒物。7.【副产品】包含废气、废液、废渣等废品。8.【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9.【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 是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序或装置名称。10.【设备状态】是指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的密闭情况,分为全密闭、半封闭、敞开式。11.【操作方式】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工序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等情况,分为自动化、机械化、手工操作。12.【浓(强)度】填写近1年内的最新检测结果。13.【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管理情况汇总表】填写近1年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情况。(九)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1、目的为加强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管理,保护职工和职业病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条例、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从事分公司相应工作而造成职业危害的所有职工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3、职责及要求3.1职业病诊断程序3.1.1拟需要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职工 3.1.1.1在岗期间、离岗时职工正常职业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需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职工。3.1.1.2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需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职工。3.1.1.3病情发生变化的职业病病人。3.1.1.4曾在分公司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工作过的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认为自己可能患有职业病的。3.2职业病诊断机构及人员3.2.1安全品控部负责联系职业病的诊断,应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具有国家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承担。对已确诊的职业病人,应及时进行伤残度等级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赔偿。3.2.2参加职业病诊断的执业医师应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3.3职业病诊断工作的前期管理3.3.1进行职业病诊断确定由安全品控部负责组织管理。3.3.1.1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根据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及时确定需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职工并通知职工所在的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用工部门。3.3.1.2负责选择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3.3.1.3安全品控部负责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组成的职业病诊断组提出需要回避事项的建议。3.4需要提供职业病诊断的资料3.4.1历年职业健康体检表。3.4.2历年职业健康体检辅助检查资料(包括:心、肺功能检查资料;胸部影像资料,各种检验报告等)。3.4.3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3.4.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等检验报告与综合评价等复印件。3.5职业病的诊断确立3.5.1职业病诊断机构做出职业病诊断后,应及时向单位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明确是否患有职业病,对患有职业病的,还应当载明所患职业病的名称、程度(期别)、处理意见、调离建议和复查时间。3.5.2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一式三份,劳动者、分公司各执一份,诊断机构存档一份。3.6职业病鉴定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做出诊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3.7职业病的治疗患职业病工伤人员因伤需要就医治疗的必须到河北省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就医治疗。3.8职业病人的康复根据分公司职工职业病情况,按医院接受康复职业病人能力,制定年度职业病人康复计划。3.9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职业病人治疗及康复费用支出:3.9.1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及诊断过程中的医学观察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3.9.2职业病人进行职业病治疗及其并发症、康复治疗的医疗费用按有关规定在工伤保险费用中列支。3.9.3财务部应做好该方面费用的账务管理。(十) 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职工的职业危害能够得到有效预防,职业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条例、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和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的所有工作。3、职责及要求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应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3.2职业危害防治经费包括职业危害防护投入、宣传教育培训投入、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投入、职业健康体检投入等。3.3职业危害防治经费管理3.3.1安全品控部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每年元月份要编制职业危害防治资金使用计划。3.3.2财务部要设立专项科目并据实统计。每季度对职业病防治费用进行分析,对职业病防治费用进行专项审核。(十一)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很好地掌握了解职工职业健康状况,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和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的所有文件、记录等的管理工作。3、职责及要求3.1安全品控部负责职业健康档案、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管理。3.2职业健康档案内容包括:3.2.1分公司基本情况,包括分公司所在的地理位置、当地气象条件、相邻矿厂、村庄、居民区等概况、建厂时间、分公司注册地址、作业场所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注册种类、行业分类、地面平面图等。3.2.2花生油、香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图。3.2.3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的行业、工种分布情况。并按车间建档进行划分作业场所。3.2.4职业危害防治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包括文件、任命书等)。3.2.5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分布情况(在分公司平面图上标明)及其自测报告和年度检测评价报告。3.2.6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分公司职业健康状况评价报告。3.2.7分公司职业病年度发病情况、死亡情况,包括在职人员、退休人员详细档案。3.2.8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等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项目设计所含职业健康专篇和审批情况;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结果。3.2.9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相关资料、年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3.2.10职业危害项目申报材料。3.2.11每年用于职业危害防治经费台账(预防和治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防治培训、职业病病人诊断等费用)。3.2.12国家和省(市)政府与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的法规、条例、办法、规定等文件。3.2.13本单位各类与职业危害防护相关的规章制度及上级文件等。3.2.14上级安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3.3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包括:3.3.1职工职业健康体检表(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3.3.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3.3职业禁忌证名单及处理情况。3.3.4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病例登记表等职工个人健康资料。3.3.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或合同。3.3.6职业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3.3.7职业健康检查评价报告。3.3.8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3.4分公司职业健康档案的管理由方彦朋负责。主要工作包括:3.4.1严格按要求开展调查并填写有关内容。3.4.2妥善保管,并执行定期复核制度。3.4.3档案分为两种:电子档案和纸质文本。纸质文本(加盖公章)一式三份,一份留存,另两份应分别报送至公司职业危害防治管理部门及所在地安监管理部门。3.4.4每年12月底前将分公司的职工数及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人数核定后填入档案上报集团公司职业危害防治管理部门。3.4.6及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发病情况、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等资料填入档案。3.7“两档”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3.8“两档”资料采用A4纸打印,资料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并管好和用好“两档”。3.9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两档”,各表卡每年1月上旬前系统地调整一次。3.10“两档”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录入,以备分析。3.11对已离职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在离职后三个月内进行封存,并保存10年以上,以备上级部门查阅。3.12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3.13职业健康档案库要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修补复制。3.14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爱护档案,严禁对档案拆卷、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十二) 职业危害防治奖惩制度1、目的为严格落实各级责任,不断增强全体员工职业危害防范意识,促进职业危害防治责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各部门。3、职责及要求3.1奖励条款:3.1.1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率100%,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完好,无各类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工作到位成绩突出的。3.1.2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能及时组织抢救和处理事故,避免重大损失,有显著贡献的。3.1.3在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尘毒和噪声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劳动保护等方面贡献较大者。3.1.4在职业危害防治其它方面做出显著贡献的。3.1.5符合以上条款的由部门写出总结,报分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给予一定奖励,一次性奖励额度一般不超过500元/人。3.2处罚条款:3.2.1违反各项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3.2.2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长期失修,带病运转或者弃而不用的。3.3.3职业危害隐患严重,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逾期不改的。3.3.4安全教育率未达100%,或者不参加单位(班组)培训教育的。或者培训效果达不到要求的。3.3.5未穿戴好防护用品或将防护用品丢失的。3.3.6干扰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监察、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3.3.7蓄意破坏职业危害设备设施的。3.3.8有违以上条款的视情节给予责任部门或责任人300元以下罚款。3.4发生职业危害安全事故的,根据事故调查分析,对相关责任部门或个人进行处罚。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名词解释1、职业危害,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此细则自2014年一月一日起执行,如有更改另行通知。(十三)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职业危害事故,指导和规范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分公司各部门及作业场所发生的重大、较大职业危害事故。1.4 工作原则1.4.1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大力开展防控职业危害事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危害事故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广泛组织、动员职工参与职业危害事故的预防控制。对可能引发职业危害事故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4.2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根据职业危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对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1.4.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分公司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按照预案规定,做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1.4.4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分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完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及时、有效地对职业危害事故和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进行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理。1.4.5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充分尊重并依靠科学,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职业危害事故的科研和培训,为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理提供技术保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预防和处理职业危害事故。1.5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分级依据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5号),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人以下的; 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人以上人以下或死亡人以下的,或发生职业性炭疽人以下的; 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人以上或死亡人以上,或发生职业性炭疽人以上的。 2 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2.1分公司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公司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是对分公司生产经营范围内的重、特大职业危害事故的指挥抢救。2.2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针对危险源建立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直接指导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3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3.1 领导机构分公司成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管理。应急指挥部组成:总指挥:兰志合副总指挥:陈惠通 赵焕礼成 员:段学武、张占洪、张振民、王书金及各部门行政正职(或负责全面的副职)。3.2 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分公司生产安全调度中心,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郝军书,副主任:王法庭、郝双友应急指挥部电话传真电话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电话集团公司总医院救护电话2069485 5 应急处置 5.1 信息报告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应急指挥办公室本报告,并按照分公司事故应急预案汇报要求逐级汇报。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 5.2 先期处置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3 队伍组成5.3.1应急救援组:组长:郝军书 组员:张 勇、苏泽奇、赵顺奎、吕计存、张书成、胡永合、石 军、江虎章、张建平、李永刚5.3.2通讯联络组:组长:邢藏芬 组员:李 志 马志棉 5.3.3物资保障组:组长:达梦辉 组员:陈 浩 黄天亮 刘书彬 5.3.4医疗救护组:组长:路素英 组员:徐雪琪 顾彩虹5.3.5治安维护组:组长:白玉岭 组员:耿辰光 徐黎涛5.3.6组织协调组组长:王发廷组员:郝双友 靳晓虎 5.3.7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联系电话姓名职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兰志合总指挥208948513903198638段学武副总指挥208940313700399738赵焕礼副总指挥208940613833920161张占洪副总指挥208940713933729835张振民副总指挥206534515931969766达梦辉成员208945513785966557邢藏芬成员208940113833915812陈 浩成员208943115227375111白玉岭成员208942913932921537崔建勇成员208943618931928656王发廷成员208948413785985987路素英成员208943013785966551李纪生成员208943113031928269李 志成员208944613833912051马志棉队员208944613932998523张 勇队员208943515227360507郝军书队员208944613673192397张书成队顺奎队泽奇队计存队员2089421、208941513785966515石 军队员208942113833921305靳晓虎队员208941915803194473黄天亮队员208943313613191798刘书彬队员208940213831958107胡永合队虎章队建平队永刚队员徐黎涛队员208941218632083871耿辰光队员208942218631907076靳小虎队员2089419申 博队员208943115227661630徐雪琪队员208943018203296977应急指挥中心208944613785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