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下面我们一起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论文 中去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吧。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寿文化中的饮食“寿”,是个很古老的字,在出土的古代饮食器具中并不鲜见,如沉子也簋、杞伯壶、豆闭簋、秦公簋、鄀公鼎、毛公旅鼎、善夫克鼎、居伯盂、古陶以及简、古玺中都有出现。 说文说寿,“久也。 ”从“久”这个义项,可以构词为:寿长、寿诞、寿命、祝寿、拜寿、长寿、万寿无疆等。 中国人把长寿看做是一种福气。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福、追求福的民族,福字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福表现了人们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向往、追求和寄托,也是一种基本的生存需求。 中华民族祈福的六字箴言“福禄喜寿祥瑞”,是对福祉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但是中国人的追求又很具体,什么是福?食得是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长寿是福。 对于长寿的追求,可以说是中国人将生活与生存、物质与精神的巧妙结合。 尚书洪范:五福,“一日寿。 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 是说,长寿、富贵、健康心安、有美德、(不遭祸)善终是中国人最早对福寿的解释。 并由此形成了养生、尊老等一系列的符号系统。 在国人眼中,没有钱不是福,钱多了也不是福,唯有长寿才是福。 所以,封建帝王喜欢人家称其“万岁”,而老百姓喜欢被称“老寿星”。 在旧时,长寿有着很多的雅称,如77岁可称为“喜寿”(汉字草书的“喜”,形似七十七)。 88岁可称为“米寿”(“米”字拆开来为八十八),99岁可称为白寿(“百”字去掉上面的“一”,为“白”字,百少一为九十九),108岁被称为茶寿(“茶”字的草字头看似二十,余下的分拆为八十八,两者相加就是一百零八)。 耳顺之年、还乡之年或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或杖国之年。 均指70岁。 朝杖之年、耄耋之年。 指80岁以上,100岁以下。 期颐之年,指100岁以上。 现在我们明白了,如果看到老先生室内挂着猫扑蝴蝶的画轴,那就表示此位已经有80以上的高龄了(猫蝶谐音耄耋)。 那么,朝杖之年又作何解呢?原来,这“朝杖”与古代尊老制度有关。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和高尚美德。 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虽然古代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尊老的制度和做法有所不同,但其实际内容都在于充分表达社会对耆老之人的关心和爱护。 礼记月令提出,每年的中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这里说的“几”。 不是我们现代的茶几,用途与今大不相同。 先秦时期有两类几,作用大相径庭。 一类是陈物之用,即是摆放酒肴用的小条桌。 古代祭祀供祭品,也用几。 其性质与俎(切肉的案)相似。 战国时就有了很讲究的嵌玉漆木几。 汉魏时期,文人有读书的书几。 官员有办公的牍几,它们是现今各类茶几的始祖。 这第二类几是凭倚所用,即说文所指的“踞几也”。 我国古代,在桌椅等大型家具出现之前,一般是“席地而坐”的。 这种几可以作为席坐时安体凭倚之具,所以又称做凭几或隐几。 隐也是倚靠之意。 这类几显然是与陈放物件的几功能不同,而是供老人休憩凭靠之用。 高年授杖,汉代之前并无具体记述。 我们只知道汉初规定80岁以上老人才有资格享用。 到了成帝建始年间,降到了70岁以上老人。 每年秋季,由地方县、道政府调查户口。 登记高龄老人,由政府给老人授杖。 后汉书礼仪志说:“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王杖)。 哺之糜粥。 八十、九十,礼有加赐。 杖长尺,端以鸠饰。 鸠者,不噎之乌也,欲老人不噎。 ”杖头饰鸠。 象征着老人饮食如鸠,咽而不噎,是一种健康祝福。 鸠杖虽由地方政府办理,但象征着当朝皇帝所赐。 故称王杖。 王杖除显示身价还享有若干特权。 一、持杖者的地位,可以相当于今天的正科乃至副处级的“级别”。 见官也不必低头碎步,不至于碰上“门难进、脸难看”的接待问题。 二、持杖老人可特许“行驰道旁道”。 三、严禁擅自征召、系拘、欺殴辱骂持杖老人。 如有违犯者(包括官吏),全部“应论弃市”。 弃市就是公开执行死刑。 可见那时不尊敬老人是要掉脑袋的。 四、要求地方官吏及时给持杖者整修王杖。 王杖虽小,“曲尽古人为老人制器之苦心”。 此外,每年例有赐老人糜粥饮食。 中国饮食是将美味与养生统一起来为特征的。 保证良好的饮食营养,是预防疾病和保持身心健康的首要条件。 人体的健康,得之于科学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境及对自然环境和应变等许多因素。 而最基本的因素是饮食。 饮食得当,调节平衡,即获得了健康的基础。 尊年之人,其饮食营养是否充足,是否恰当,是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的。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而上寿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代谢降低,在营养方面又有低热、低脂、低糖、低盐等特殊要求。 养老奉亲书中云:“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胜,气血胜则筋力强。 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 四脏之气,皆禀于脾,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 ”所以,营养全面,调理脾胃乃养生之大要,重视老年人的饮食、营养、调配烹饪是健康长寿之根本。 在这方面,老年人食粥是个不错的选择。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到:“谷肉果蔬,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说应当合理把谷肉果菜各大类食物搭配好。 营养就可以全面。 而粥则是经煮而成,蒸煮是最健康、最适于国人胃口的烹饪方式,也是“养益充助”最佳的搭配方式。 粥由米煮烂而成,古代称为糜,是中国的传统饮食,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粥是在鬲中熬制的。 粥的古字写做“鬻”,原因就在于此。 粥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粳米,具有健脾益气之功用,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所以,粥对脾胃虚弱的老人、小孩以及病后、产后、手术后的人调理特别适宜。 粥,被称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 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南宋诗人陆游,中年曾患胃病,久治不愈,后来受张文潜食粥说的影响,坚持每日食粥,一年后竟不药而愈。 他对此深有感触,在食粥一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他把食粥当成延年益寿之道。 红楼梦中贾府的上下老幼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虽有肥甘厚味之食,也推崇喝粥。 贾府粥的种类很多,除了日常老百姓喝的粥以外,还有几种特殊的粥。 红楼梦第十四回写王熙凤吩咐:“每日从那府中熬了各样的细粥、精美小菜,令人送过来。 ”第八回写了碧梗粥,第十九回写了腊八粥,第四十五回写了燕窝粥,第五十四回写了枣儿熬的粳米粥、鸭子肉粥。 第七十五回和八十七回又写了红稻米粥。 米粥加药一块熬制就是药粥,有人统计过历代药粥的总数,要达500种以上,加药不同,则有不同的辅助治疗作用。 比如。 桑葚糯米粥,有补肝益肾、养血明目的功效。 阿胶糯米粥,有滋阴补虚、养血止血的功效。 海参糯米粥,有补肾养血益精的功效。 具有滋补延年作用的还有芝麻粥、莲子粥、菱角粥、枸杞粥、柏子仁粥、牛骨髓粥等。 芝麻粥能“耐风寒、补衰老”(抱朴子),尤其适用于身体虚弱的老人。 笔者日前曾做过一次调研,近日中高档餐馆、饭店的热门菜不是燕窝鱼翅,而是一盅海参小米粥。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象征主义就是这种特殊思维的重要特点和标志。 象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表现在语言、风俗、宗教信仰、家庭、艺术等各个方面,主要是祈福纳吉的生存观念和子孙繁衍的生殖观念。 同样是祝福人健康长寿的生日仪式。 国人擅长圆通的、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重综合、归纳和感悟的直沉与顿悟。 因此,只有中国人才能在吃“长寿面”的仪式中悟出那种追求生存、尊老爱幼、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而西方人擅长线性的、个体的、机械量化的思维方式,重于分析、逻辑与个体性,所以,西式的生日仪式要切蛋糕,而且要吹蜡烛(多大年岁插相应数量的蜡烛也是一种量化方式)。 情侣们则更为浪漫,在咖啡屋内,温柔的烛光下,一对金童玉女默默举杯相对,眼波是信使,是蜜糖,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在这里。 我们无须去评价“长寿面式”、“拔蜡式”、“默默式”的祝寿祈福礼的孰是孰非,因为这都是一种文化使然。 何况,现在许多家庭的生日宴会都是先切蛋糕,再吃长寿面,中西文化交融,一样都不能少的,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不过在民间,老人们还是要在过生日时吃面条,寓意“年寿绵长”。 面条下锅时,不能揪断,越长越好,象征“年有长头。 人能长寿”。 而且亲友们每人要从自己碗里挑出数根面条送到“寿星”碗里,名曰“添寿”。 礼仪的现场还要置有象征长寿的吉祥物,如松柏、菊花、桃子、龟、鹤,甚至花猫与彩蝶的书画工艺品等,庆贺长寿。 天津卫非常讲究吃面。 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面席。 面席由四种炒菜、八种菜码(四平八稳)及三鲜卤或红白卤组成。 “四碟”中,高档有桂花鱼骨、炒青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事月工作汇报
- 如何预防儿童龋齿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副高)高级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抢救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 三体运行轨迹原理解析
- 虚拟现实游戏引擎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冻鸡肉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肾炎肾病护理查房
- 眼球追踪游戏竞技优势设备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无菌技术说课稿
- 【《惠东农商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分析》15000字】
- 光伏项目开发培训课件
- 职业年金政策讲解
- 智联猎头企业薪酬调研白皮书-2025年年中盘点
-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重点虫媒传染病防控技术试题
- 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方向)中级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可靠性工程师MTBF计算强化练习
- 艾梅乙反歧视培训课件
- GB/T 10069.3-2024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3部分:噪声限值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