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三 抽样实验要求: 研究抽样过程,分析产生混叠效应的原因,实现不同重建方案,要求1人1组,2学时。 本部分说明抽样过程两个基本原理:混叠和重建,涉及正弦波和线性调频信号的混叠。然后使用DTFT在频域中展开混叠过程。最后实践几种可从其抽样样本把信号回复的不同手段。3.3.1抽样引起的混叠 由于在MATLAB中不能产生模拟信号,所以需要做实时t轴的仿真。因此,把仿真时的t与所研究的抽样周期Ts明确地区分开是很重要的。1、 正弦信号混叠对连续时间正弦信号考虑下面表示式:x(t)=sin(2*pi*f0*t+)可以按抽样频率fs=1/Ts对x(t)抽样来获得离散时间信号 xn=x(t)|t=nTs =x(t)|t=n/fs =sin(2*pi*f0*n/fs+)2、 实验内容以不同组合的f0和fs绘出xn,可以说明混叠问题。以下,取抽样频率fs=8kHz。a. 首先,绘出一个被抽样的正弦波的单图。令正弦波的频率为300Hz,然后在10ms长间割伤抽样。相位可以任意指定。使用stem绘出产生的离散时间信号。因为是用眼睛实现重建可视化信号包络,应该很容易看到正弦信号的轮廓。b. 如果必要,使用plot绘图。在这种情形下,点用直线段连接起来,这样正弦信号的特点应该是明显的。用直线段连线信号样本是离散时间样本是自离散时间样本产生连续时间信号的“信号重建”的一种方式。它不是抽样定理所说的理想重建,但对大多数的情形它已是足够好,很有用。c. 把正弦的频率从100Hz变至475Hz,每次增加125Hz,如在(a)部分中那样,绘出一系列相应的图。注意,正如所预期的那样,显现的正弦信号的频率在逐渐增加。最好用subplot指令把四个图放在同一屏上。d. 把正弦的频率从7525Hz变至7900Hz,每次增加125Hz,如在(c)部分中那样,另外绘出一系列相应的图。注意现在显现的正弦信号的频率在逐渐减少。解释这一现象。e. 把正弦的频率从32100Hz变至32475Hz,每次增加125Hz,再次绘出一系列相应的图。提前预测显现的频率将会增加还是减少。具体编程3.3.1a. n=0:80; f0=300; fs=8000; t=n/fs; X1=sin(2*pi*300*t+pi/2); stem(t,X1); grid; xlabel(t),ylabel(x(t) b.n=0:80; f0=300; n=0:80;f0=300;fs=8000;t=n/fs;X1=sin(2*pi*300*t+pi/2); plot(t,X1);grid xlabel(t),ylabel(x(t) c. clear n=0:80;f0=100;fs=8000;t=n/fs;X1=sin(2*pi*f0*t+pi/2);f1=225;X2=sin(2*pi*f1*t+pi/2);f2=350;X3=sin(2*pi*f2*t+pi/2);f3=475;X4=sin(2*pi*f3*t+pi/2);subplot(221),plot(t,X1);grid;xlabel(f0=100),ylabel(x(f0=100)subplot(222),plot(t,X2);grid;xlabel(f1=225),ylabel(x(f1=225)subplot(223),plot(t,X3);grid;xlabel(f2=350),ylabel(x(f2=350)subplot(224),plot(t,X4);grid;xlabel(f3=475),ylabel(x(f3=475)d. clear n=0:80;f0=7525;fs=8000;t=n/fs;X1=sin(2*pi*f0*t+pi/2);f1=7650;X2=sin(2*pi*f1*t+pi/2);f2=7775;X3=sin(2*pi*f2*t+pi/2);f3=7900;X4=sin(2*pi*f3*t+pi/2);subplot(221),plot(t,X1);grid;xlabel(f0=7525),ylabel(x(f0=7525)subplot(222),plot(t,X2);grid;xlabel(f1=7650),ylabel(x(f1=7650)subplot(223),plot(t,X3);grid;xlabel(f2=7775),ylabel(x(f2=7775)subplot(224),plot(t,X4);grid;xlabel(f3=7900),ylabel(x(f3=7900)分析:图形显示的正弦信号的频率在逐渐减少,由于fs=8000Hz,把正弦的频率从7525Hz变至7900Hz这一过程中,抽样的频率也逐渐接近正弦波频率,从而显示的正弦信号的频率在逐渐减少。 e. clear n=0:80;f0=32100;fs=8000;t=n/fs;X1=sin(2*pi*f0*t+pi/2);f1=32225;X2=sin(2*pi*f1*t+pi/2);f2=32350;X3=sin(2*pi*f2*t+pi/2);f3=32375;X4=sin(2*pi*f3*t+pi/2);subplot(221),plot(t,X1);grid;xlabel(f0=32100),ylabel(x(f0=32100)subplot(222),plot(t,X2);grid;xlabel(f1=32225),ylabel(x(f1=32225)subplot(223),plot(t,X3);grid;xlabel(f2=32350),ylabel(x(f2=32350)subplot(224),plot(t,X4);grid;xlabel(f3=32375),ylabel(x(f3=32375)结果显示:图形显示的频率逐渐增加。随着正弦波的频率增加,抽样频率远小于正弦波频率,从而出现上述图形。3.3.2抽样的频域视图对连续时间信号抽样时,因为频域以抽样频率延拓,故其频谱显现出混叠效应。为了实际演示这一效应,需要使用示波器。在MATLAB中,只能仿真这一效应,而这正是本节的目的。仿真包括抽样运算,接着做D/A转换(包括一个重建滤波器)。这个简单的系统由频率不同的正弦信号驱动,而且将对这些输入和输出模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进行比较。不同的实验涉及抽样和重建过程的各个部分,应该把它们结合成一个用以做完整仿真的M文件脚本。为了仿真模拟信号,必须用非常高的抽样率至少是任何模拟信号所允许的具有的最高频率的5倍。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将会有两个“抽样率”,一个用于所研究的实际抽样中,另一个用于仿真连续时间信号。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显示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同样,这也只能仿真实现。下面的M文件应该用来绘出模拟频谱。注意,在仿真的输入之中有dt。调用函数如下:function fmagplot(xa,dt)L=length(xa);Nfft=round(2.round(log2(5*L);Xa=fft(xa,Nfft);range=0:(Nfft/4);ff=range/Nfft/dt;plot(ff/1000,abs(Xa(1:range)title(CONT-TIME FOURIER TRANSFORM(MAG)xlabel(FREQUENCY(kHz),girdpause3.3.3 产生信号 要演示混叠效应,需要一个简单的模拟输入信号通过系统,这里使用正弦信号,但在用正弦信号完成仿真之后,应尝试一下用其他信号。作为开始,必须选择“仿真抽样频率”,将其选定为fsim=8000Hz。实验内容:a 产生一个模拟频率为f0的余弦信号作为仿真的模拟信号。x(t)=cos(2*pi*f0*t+),0tT随机选定相位。在长度为T的时间间隔上,以速率fsim产生抽样样本。选择仿真模拟信号长度T以取得大约900到1000个样本。b 用plot指令绘出时间信号以便将样本连接起来。确定是用实际连续时间标记时间轴。c 绘出此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参见前面的fmagplot函数)。程序如下:an=0:1000;f0=1000;fsim=80000;t=n/fsim;x=cos(2*pi*f0*n/fsim);subplot(211),stem(n,x); subplot(212),plot(n,x) subplot(212),plot(t,x)c调用函数如下:function fmagplot(xa,dt)L=length(xa);Nfft=round(2.round(log2(5*L);Xa=fft(xa,Nfft);range=0:(Nfft/4);ff=range/Nfft/dt;plot(ff/1000,abs(Xa(1:length(range)title(CONT-TIME FOURIER TRANSFORM(MAG)xlabel(FREQUENCY(kHz),grid;pausefmagplot1(x,1/fsim)3.3.4 A/D转换A/D转换器以间隔Ts抽样。利用对x(t)抽样所得的样本子集来实现仿真。为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令fsim与A/D转换器抽样率fs的比值取为整数l。这样,x(t)向量每间隔l个的样本都可以用来仿真A/D转换。实验内容:a. 绘出fs=8000Hz时产生的离散时间信号。b. 计算离散时间信号的DTFT并解释它如何与模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相联系。程序如下:a.fsim=80000;fs=8000;n=1:1000;x=cos(2*pi*1000*n/fsim);L=length(n);m=fsim/fs;y=x(1:m:L);Z=length(y);n1=0:Z-1; stem(n1,y); title(AD),ylabel(xn),xlabel(n)b.H,W=dtft(y,1000);plot(W,abs(H);title(DTFT AD),ylabel(X(jw),xlabel(w)3.3.5 设计一个重建滤波器D/A环节有两部分组成:以抽样时间间隔Ts分隔离散时间样本,在其之后是一个模拟重建滤波器。实验内容:a. 显然必须以用数字滤波器仿真实际模拟滤波器的方式来实现重建滤波器。使用MATLAB滤波器设计的cheby 2函数来设计这一滤波器:b,a=cheby2(9,60,fcut)这样设计出的滤波器将是一个阻带衰减60dB的9阶滤波器。模拟的截止频率必须是fs/2。对matlab这一频率必须按比例变成fcut=2*(fsamp/2)/fsimb. 使用freqz指令绘出所仿真的重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要得到它的实际模拟截止频率,必须记住它是数字滤波器,频率w=pi映射为fsim/2。程序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大型活动应急疏散预案(3篇)
- 2025-2030陶瓷机械技术升级与绿色工厂建设标准报告
- 完美团队课件
- 疫情封闭管控工作应急预案(3篇)
- 残联述职报告
- 地下室回填土施工方案(3篇)
- 完整版员工职业素养培训专题解读
- 直播电商中直播电商的供应链协同策略对GMV增长研究
- 学校食堂清洗消毒工作流程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演出经纪人继续教育题库含完整答案
- 一线员工执行力培训内容
- 幼教拍摄培训
- 船舶公司内务管理制度
- 体检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 护理职业素养课件
- 2025年云南中考数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 数字身份认证伦理-洞察及研究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增强安全意识
- 乡村振兴培训试题及答案
- 冻伤急救护理
- 跨境电商代运营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