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烧塔的作文范文.doc_第1页
关于烧塔的作文范文.doc_第2页
关于烧塔的作文范文.doc_第3页
关于烧塔的作文范文.doc_第4页
关于烧塔的作文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烧塔的作文范文 每年中秋佳节全国各地除了拜月神、吃月饼的习俗外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中秋夜烧塔的习惯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烧塔的作文欢迎阅读借鉴 说起泉州的中秋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拜月娘妈盼好运;笋江泛舟诗意浓;博饼声中状元来而我最喜欢安平桥畔月下看烧塔 晚上7点我们来到晋江市安海镇安平桥附近的空地上散步赏月咦桥的不远处伫立着两座约三米高、底部半径一米多的砖塔与十几米开外的白塔交相辉映我好奇地问:“这里要举行什么活动”爸爸耐心地解释:“这是安海镇一年一度的中秋烧塔习俗”我赶忙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叫烧塔”爸爸笑着说:“中秋夜孩子们拾碎砖搭成塔状塞入柴草点燃就是烧塔仔的游戏”了解什么是烧塔我的兴趣更浓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两座尚未点燃的塔 晚上八点多月亮升起来了形成月映古桥的有趣景象就在这里点火令响起“轰”的一声塔内的稻草和木柴被点燃一阵浓烟过后大火熊熊燃烧起来奇怪围观的人群纷纷往塔里抛撒白色的粉末呢我想了想说:“一定是在撒米希望五谷丰登”老爸摆摆手说:“是在撒盐巴”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爷爷摸了摸我的脑袋说:“撒上盐巴火会烧得更旺象征生活红红火火”原来是这样呀我高兴地向旁边的小孩要来一点盐巴用力往塔里一扔立刻听到“噼哩啪啦”的声响火苗一下子窜得老高 多么有趣的中秋烧塔活动可我心中还有一个“未解之谜”:“奇特的习俗是产生的”爸爸当起民俗专家说:“元朝时泉州百姓反抗残暴统治者中秋起义时以烧塔为号逐渐演变成孩童的娱乐活动” 中秋月下看烧塔我观赏到圆圆的月亮;认识本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热闹、祥和的气氛真是一举三得呀 今年中秋节的那天我们一家三口早早的起床了开车回到了老家过团圆节这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很期待精彩时刻的到来烧火塔 为了以后村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火塔烧的越旺越好村里的小伙子们一大早就为烧塔做经济准备从村庄公路过往的摩托车和汽车收起“过路费”一元二元五元十元都是自愿的大家笑呵呵呵的参与到公益活动小伙子们忙碌了一上午 下午正式购买煤球看见了一大伙人在空地上看砌火塔他们先用大红石做了个塔底然后又煤球一圈一圈的往上砌不过中间留了很多小洞不到半小时时间一个结实的火塔砌好了 烧火塔是晚上进行的天色刚刚昏暗火塔周围早准备了几十捆柴火也挤满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开始烧火塔了先放鞭炮和烟花大哥哥在煤球上泼汽油一点火就燃烧起来了一点一点的往塔了放柴火不时燃烧的很旺大家禁不住齐声尖叫起来小小的火苗烧的满天飞突然由于用力过猛塔上的煤球倒了大家正感到遗憾这是烧塔的哥哥把柴火一捆一捆的往上放火烧的更猛了大家的心情也随之欢快起来欢快的尖叫声一次比一次响了我还偷偷的拿了棍子打燃烧的灰尘 这是我看到烧的最旺的火塔明年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红红火火我喜欢过中秋节喜欢这样的风俗习惯长大后我也要当烧塔的小伙子 每逢中秋夜潮汕不少地方有“烧塔”的民俗活动塔由数千块砖按“品”字型垒起来高近十米中间是空的里面塞满了柴火当淋满着柴油的塔心燃烧起来会把夜空连同垒起来的砖头一起烧的通亮 中秋夜“烧塔”(也称“烧瓦窑”)是潮汕的一项习俗从前多用碎瓦片砌成也不会垒得太高大的瓦窑用砖块砌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瓦窑的下方要留一个窑门口以供投放燃料近年来一些地方砌的瓦窑则全部用砖条砌成瓦窑的高也超出了3米 砌瓦窑和烧瓦窑主要是男人和小孩的事女人一般是不会参加的烧瓦窑一般都在中秋节的晚上燃料有柴、竹、稻草、谷壳等;当瓦窑燃烧到火旺时便可泼入松香粉、盐等引焰助威 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塔的大小高低依据积聚瓦片的多寡及参与者的年龄层次而定10岁左右的孩子砌的是小瓦塔一般只有两三尺高青年砌的规模较大因为他们年龄大些会从四方八面搬来瓦片故砌的瓦塔往往有五六尺到一丈多高瓦塔累砌也有讲究大瓦塔的塔基要铺上红砖条或灰砖块然后按“品”字形的格局构建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才目对的两个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掏出木灰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砌建瓦塔地方大都在旷埕与广场在同一场地中有时砌上几个瓦塔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开始燃烧起来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光焰十分壮观招引广大群众围观欣赏有的地方还把烧塔作为竞赛项目塔建得高、烧得美和旺的经群众评议后给予奖 传说烧瓦窑始于元朝末年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于是相约中秋夜燃烟堆作为起义信号此后中秋节烧瓦窑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烧塔”民俗曾经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广泛流传但近年其它地方已少见又因“瓦”与“蚁”在潮语里同音又有“烧瓦窑”可以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死来年不再有蚂蚁为患之苦的说法 这是中秋节旧俗如今已演变成带娱乐性的活动潮汕不少海边的度假旅游景点把它作为中秋夜招揽客人的一项重要活动瓦塔是用废砖瓦在旷地上砌成的小塔大小高低不等塔顶留孔洞塔心装柴草青少年烧塔以为乐起火后撒松香助燃火光直冲塔顶蔚为壮观;再撒盐噼啪作响如放鞭炮有些地方还有赛烧塔之俗凡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胜 福清烧瓦塔的习俗由来已久据福清市志记载烧瓦塔始自元末那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来反抗将民间铁器全部集中收藏十家只准合用一把菜刀人们十分痛恨统治者的暴行秘密串联把起义日子写在纸条上夹在月饼里以送月饼为借口互通起义消息并约定以烧瓦塔举火为号福清中秋节烧瓦塔的习俗由此演变而来 每年中秋节大人和小孩子们到处收集残砖断瓦选择一个开阔场地累砌瓦塔瓦塔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大家先取来几块石条砌成塔脚然后用几块砖头砌起塔门再用瓦片从塔脚向上逐层垒砌逐渐收束形成塔状瓦片之间留有空隙垒砌到塔尖时用一砖头盖于其上由于时代更迭目前在福清以烧砖塔为主 黄昏时分大家相聚一起点燃塔里的柴草熊熊烈火一下子就从砖瓦的缝隙向天上蹿去这时人们将准备好的食盐、鞭炮等往塔肚撒去塔肚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和火红的火焰城头岩兜村砖塔就特别大足足有十米多高在锣鼓声中舞龙舞狮队轮番表演当砖塔里的柴火被点燃后蔓延而起的大火就乘着风势冲出塔尖就像火龙吐舌一样红红的烈火通过砖缝不断向天上蹿去飞溅出的火星漫天飞舞与中秋明月交相辉映将这个节日映衬的格外喜庆 此外还有龙山街道先强村海口牛宅村以及福清城区部分社区都有举行烧砖塔的习俗大家将毛竹锯成段子后扎上棉布再沾上煤油充当火把等人们燃旺砖塔之时手持火把的人们乘着皎洁月色浩浩荡荡向指定的山头进发路上每个人还可以分到一块大月饼 中秋节过后人们并不把砖塔推倒而是精心保护以便来年再用平时人们若将米汤浇灌其上砖塔就会变得十分坚固、结实现如今福清中秋烧塔的民俗已成为百姓娱乐生活的一种方式大家通过烧砖塔的同时展现福清新农村的新面貌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史书记载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并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时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广东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文天祥家乡)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吉州及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祥兴元年(1278)秋文天祥在吉州、兴国等地收容残部近万兵力准备再次反攻于农历八月十五曰汇合在早禾市(今江西泰和县禾市镇)的牛吼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后被明朝庭命名为“国渡村) 中秋节当天禾市老百姓在牛吼河上用自家门板、茅草架设了一浮桥供文天祥率军过桥抗元(后被朝庭命名为“国渡”的渡口遗址) 当天晚上附近老百姓拿出家里所有的米果、饭酱(月饼);摘下树上所有的柚子、桔子送到文天祥部队文天祥率全军及老百姓共万人在渡口边上拜月神祈求早曰收复失地国家兴旺发达月圆时村民们在渡口用砖块和瓦片砌成一个高约三米的大塔并搬出所有的稻草不停地放进去燃烧烧得塔身通火塔火和明月照亮了整个浮桥到下半夜时分数万抗元将兵全部安全在渡过了牛吼河后来每年中秋夜老百姓都会在渡口边上砌起了灯塔得通火以纪念这位家乡的爱国民族英雄而且此习俗在各地慢慢传开目前禾市镇及附近的吉安指阳乡每年中秋节及前后三天都会烧塔 每年中秋农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会指派人员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村庄大则塔大.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