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7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析图中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1 3题。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与图中一致的是( )a.观点一 b.观点二 c.观点三 d.都不是2.图中三种观点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演变顺序 是( )a.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b.观点二、观点三、观点一c.观点三、观点一、观点二d.观点一、观点三、观点二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46题。4.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持续发展b.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c.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d.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a、b b.a、c c.b、d d.a、d5.图中的含义分别是( ) a.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社会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b.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c.社会系统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6.图中对的影响是( ) a.提供环境资源 b.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78题。7.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生育期的鸟、兽、 鱼、鳖a. b. c. d.8.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类社会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10.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过度开发导致资源遭到破坏 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生产过程导致环境污染 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 b. c. d.11.下列促使绿洲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营造防护林带c.打坝建库d.改进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以下是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入境水流减少b.耕地减少 用水增加 入境水流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c.入境水流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d.地下水位下降 入境水流减少 耕地减少 用水增加13.关于山地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说明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b.生态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c.山区径流量减少,径流速度降低d.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阅读漫画,回答1415题。14.结合漫画中小孩的话语分析老汉的行为主要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15.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b.石油污染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16.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17.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数码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a.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与环境承载量相当b.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与环境承载量相当c.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与环境承载量相当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d.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与环境承载量相当 人口增长速度适中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1819题。18.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19.该社会发展阶段,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20.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a.公平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b.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c.共同性原则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d.阶段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21.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b.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22.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下列诗句能反映该思想的有(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 材也。”“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a. b. c. d.23.下列选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的 是( )a.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变暖 b.合理开发并积极保护矿产资源,以让子孙后代有矿可用 c.在雅安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发达国家不应该大量攫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央视网报道:英国德文郡的莫德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购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用的棉麻袋。根据材料回答2425题。24.下列选项中不能解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活动的原因的是( ) a.塑料袋生产中会消耗大量石油b.塑料袋不易腐烂,易造成污染c.塑料袋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d.塑料袋不结实,使用不方便25.使用可降解的淀粉袋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都不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10分,29题9分,30题15分,共50分)26.读下面漫画“五代人的营生”,回答下列问题。 (8分)(1)该漫画反映的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简述理由。(2)谈谈“我”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27.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圈层代表_;圈层代表_。(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和_;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3)开采煤炭、使用石油可用图中的箭头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表示。28.读我国南方某丘陵山区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把下列字母代表的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a.人均耕地减少b.土地退化c.农业单产不稳不高d.毁林开荒e.破坏植被f.需要更多的劳动力(2)造成当地农民不断开垦荒地的根本原因是_。(3)改善当地人地关系的基本策略是:_,_。29.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 30.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15分)(1)为获粮食高产多施化肥,_。 说明理由。(2)渤海湾实行伏季“休渔”政策,_。说明理由。(3)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国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_。说明理由。(4)建立自然保护区,_。说明理由。(5)大力发展私家车,_。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1.a 2.a 3.c 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观点一、二、三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分别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第3题,由图可知,该观点强调人类社会和环境相互影响,强调人类与环境应协调发展。“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符合观点三的 思想。4.d 5.a 6.c 解析:第4题,可持续发展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5题,是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是社会系统,是人的管理调控。第6题,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7.d 8.a 解析:第7题,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造成了森林的破坏;导致人口增长过快;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利用。第8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9.d 10.d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表示环境,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类社会,丁表示经济系统。第10题,p过程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过程,该过程可能由于人类开采资源的数量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而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也可能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1.c 解析:打坝建库是为防止水土流失而采取的工程措施。12.b 13.b 解析:过程说明了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破坏,山区径流量减少,但流速增大;该地区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由于人口增长,为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而对土地资源进行过度开发,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导致环境恶化。14.b 15.d 解析:第14题,本题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等。选择b项。第15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选择d项。16.c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图中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中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b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资源加工成人类需要的各种产品;c表示人类通过商业贸易把产品输入到人类社会;d 表示人类把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17.b 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因果关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故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而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口数量增长速度适中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而生产规模适当会使生产与环境承载量相当。故选 b项。18.b 19.d 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第18题,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故属于农业文明时期。第19题,农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而农业生产过程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破坏。20.a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发达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原则同上;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以保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属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体现了持续性原则。21.d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是共同性原则的体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持续性原则的体现;而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体现了代与代之间的公平性原则。22.c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反映了丰收的景象,与可持续发展无关;“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反映了通过焚烧山林来开发土地的现象,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故选c项。23.a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变暖,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24.d 25.b 解析:本题组考查可持续发展。第24题,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因为在生产时会消耗大量石油,在使用后会造成严重污染等,而不是因为使用不方便、不结实。第25题,淀粉可从植物中提取,淀粉袋可降解,不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又不会污染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26.(1)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由于人们的过度索取,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并且危及了后代的生存与发展。(2)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参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行动。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本题考查的是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第(1)题,漫画中太祖卖野菜、太爷卖木材、爷爷卖菜墩、爸爸卖根雕,说明前一代使用的某种资源,下一代无法使用,资源已经用完,违反了公平性原则中的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同时,违反了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第(2)题,之所以出现漫画中的“我”无资源可用,是因为“太祖、太爷、爷爷和爸爸”过度开发资源,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27.(1)人类社会 环境(2)物质 能量 废弃物 (3)a d 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第(1)题,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第(2)题,人类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废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