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十部位探讨.doc_第1页
董氏针灸十部位探讨.doc_第2页
董氏针灸十部位探讨.doc_第3页
董氏针灸十部位探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董氏針灸十部位探討董氏針灸十部位探討 二九年五月二日王全民發表於明醫網董氏針灸中級培訓班在一九七三年董師親著的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的導言裡,開宗明義即說: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計設七百四十穴,分佈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分為十個部位,即:一,手指部稱一一部位。二,手掌部稱二二部位。三,小臂部稱三三部位。四,大臂部稱四四部位。五,足趾部稱五五部位。六,足掌部稱六六部位。七,小腿部稱七七部位。八,大腿部稱八八部位。九,耳朵部稱九九部位。十,頭面部稱十十部位。除以上十個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後背部位,此胸背兩部位多以三稜針刺之,無需毫針深扎。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董氏針灸的主要部位,即一一至十十的十個部位。而最早談到這十個部位的資料,到目前為止,是陳渡人師兄的景昌奇穴:針灸穴位及醫案油印講義:穴部區分:一部為十指,二部為掌手,三部為下臂,四部為上臂,五部為足趾,六部為足,七部為下肢,八部為大腿,九部為兩耳,十部為面頭,身上不取穴。所謂身上不取穴,即胸背兩部不設穴,因為胸背兩部位多以三稜針刺之,無需毫針深扎之故。董氏針灸這十個部位的設穴思維,基本上與針灸甲乙經將四肢穴位歸經,其餘依腧穴所在分為頭面部輸穴,胸腹部輸穴及背部腧穴,是相類同的。但問題是,為什麼要以一至十的數字來設定呢?筆者當年未曾當面問過董師,也一直提不出一個合理的答案來,直至最近,看了一本德國的針灸入門書及李建民的發現古脈後,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首先是這本德國的針灸入門書,Hans-Ulrich Hecker等四人合著的Practice of Acupuncture 英譯本(出版商:Thieme,2002年出版)談起。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針灸入門書,用了大量的彩色圖片來說明中國的針灸,其中第二十頁的三陽軸線(The Three Yang Axes)及廿一頁的三陰軸線(The Three Yin Axes)圖文很有意思,筆者把三陽軸線圖意譯為三陽經交接圖:三陰軸線圖意譯為三陰經交接圖:2009-5-6 10:13 上传下载 (244.29 KB) 這兩個三陽經及三陰經交接圖,不知讀者注意到什麼圖片設計上的問題沒?相信眼尖的讀者,已發現,原書作者為求手部三陽經能與腳部三陽經順利交接,以及手部三陰經與腳部三陰經交接,手部掌面向下的位置非常的蹩扭,也就是交接的似乎不是很順暢。為什麼呢?這裡涉及到一個古代針灸銅人及圖片的製作問題,即絕大多數的針灸銅人或圖片,銅人或圖片上人的站立,兩手都是向下垂的姿勢,這個姿勢對於十二條經脈的交接順暢與否,影響很大。而且兩手下垂的銅人或針灸圖,都只是牽就人的自然站立姿勢,但不是經脈流動姿勢,若我們將針灸銅人或針灸圖片上的人,雙手都向上伸,採兩掌面在頭上相對的畫法時,則陽經與陰經的交接將是十分流暢的。李建民的發現古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引用了程紹恩編經絡針灸心法(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的十四經脈氣血大循環圖,即以手向上延伸的概念,畫出了十四經脈氣血的大循環:2009-5-6 10:13 上传下载 (227.28 KB) 故從手走足的手三陽經,自然與自頭走足的足三陽經,串成縱式的一氣脈。而從足走胸腹的足三陰經,也自動地與從胸腹走手的手三陰經,也自然串成縱式的一氣脈。筆者因此也找到了一個董氏針灸十個部位的合理解釋:即由向上伸展的手來看,手指為一一部位,手掌為二二部位,小臂為三三部位,大臂為四四部位;而由足來看,自底下的腳趾為五五部位,腳掌為六六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