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明公山子野”考证.doc_第1页
“老明公山子野”考证.doc_第2页
“老明公山子野”考证.doc_第3页
“老明公山子野”考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明公山子野”考证土默热 于 2005-09-19 发表在 红楼艺苑 - 学术研究红楼梦描写的几百个人物中,名字最奇怪的大概要属“山子野”了。这个人在书中并未正式露面,但却十分重要,因为红楼梦中最主要的生活舞台大观园,就是“山子野”老先生,按照“山子野制度”规划建设的,大观园之美,证明了山子野老先生造园手段之高,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似乎都对这位“山子野”老先生的印象很深刻。 印象深刻的原因,除了大观园造的好以外,似乎与这个人的奇怪名姓也有一定关系。首先,红楼梦书中称呼他为“老明公”就有点怪,按照古典汉语习惯,“名公巨卿”一般是指官做的大,社会声望高的人,按照这个习惯,红楼梦中把山子野应该写作“老名公”,而不是“老明公”,难道以作者的八斗之才,还会写别字么?似乎不应该,那么,故意把“老名公”写成“老明公”,作者一定另有深意。 这个“老明公”不仅称呼奇怪,姓名也大成问题。中国百家姓中有“山”姓,虽然冷僻一些,但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个“山子野”似乎并不姓“山”,红学研究中,好多著名红学家都认为,“山”并不是他的姓氏,“山子”二字是一个词,表示他善于叠造园林中的假山,“野”也许是他的姓,就是“一个姓野的善于修造园林的工匠”的意思。譬如,当年监造北京故宫的人,就称作“样子雷”。 但这样解释问题就更多了,首先是中国是否有“野”姓大成问题,日本人倒是有姓什么“河野”“星野”的,也许笔者孤陋寡闻,迄今没发现中国有“野”姓。其次是即使是真的有个姓“野”的造园工匠,也谈不上“名公”。在中国古代三教九流中,“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一个造园的工匠,怎么有名气也轮不到“名公”的称谓,就是那个造北京故宫的“样子雷”,也不具备“名公”的资格! 红学界一般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太爷曹玺和爷爷曹寅,都曾任江宁织造。织造府有个西花园,有人认为就是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问题又来了,江宁、苏州、杭州三大织造府,是明朝设置的,清朝不过是承袭而已,曹雪芹的祖上也未闻新造什么花园,根本用不着请“山子野”来对园子“规划制度”啊?再说,曹家在江南时,曹雪芹尚穿着“开裆裤”,对这个园子以及园子的制造者,也不可能印象深刻啊! “山子野”考证不是红学研究中的什么大问题,但也确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死结。红学界的专家们有一个最省力气的投机取巧的绝妙方法,就是一旦什么问题说不清,就统统归结为作者曹雪芹的“杜撰”,对“山子野”这个死结,也只好如此。小说创作允许杜撰,但杜撰也要有为何如此杜撰的道理啊,如果连这个道理也说不清,恐怕就是无奈情况下遮羞的托词了。 其实,不止是“山子野”,红楼梦中交代的许多同该书创作有关的人物,如“石头”,“空空道人(情僧)”,“东鲁孔梅溪”,“吴玉峰”,“棠村”等,红学专家在曹雪芹身边都找不到原型。这是为什么?说到底是百年红学从根本上就错了,从一开始就没有找对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当然也难以找到上述人物的生活原型!当你抛弃了“胡家店”,跳出了“曹家庄”,跟随笔者到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康熙朝的大文豪洪升身边一游,这些人物的原型,一个个便都清晰地跃然纸上! “石兄”的原型便是以盘山“摇动石”自况的洪升自己,“空空道人(情僧)”的原型就是洪升的老朋友、盘山“青沟峰”的住持“拙和尚(拙道人)”,“东鲁孔梅溪”的原型就是洪升的老师、著名的诗坛领袖东鲁王渔洋,“吴玉峰”的原型就是洪升的忘年交、著名“西昆体”诗人、玉峰(昆山别称)的吴修龄,“棠村”的原型便是与洪升外祖父同殿称臣的大学士、著名“馆阁体”诗人梁清标,棠村是他的号,他的诗集就名为棠村集!对这些人物的考证,在笔者的系列文章中都有详细描述,这里不再重复。红楼梦开篇交代的这么多人的原型,都在洪升的身边同时聚光,而在曹雪芹身边无踪无影,应该说这是红楼梦的著作权属于洪升而不属于曹雪芹的铁证! “老明公山子野”也是如此,如果你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山子野”便无踪无影,如果你相信红楼梦的作者是洪升,“山子野”的原型便会清清楚楚地浮现在你的眼前,令人不能不拍案叫绝!“山子野”究竟何许人也?他就是明朝末期大名鼎鼎的风流文人施绍莘是也!施绍莘,字“子野”,号“山翁”,洪升就是用他的号为姓,用他的字为名,写入红楼梦中的!说他是“老明公”,就因为他是明朝人,而不是清朝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根本不是什么杜撰,一点含糊也没有! 施绍莘的确切生卒年份,笔者尚未考证清楚,但知道他是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有他的作品瑶台片玉集可以证实。他与明末著名文人陈眉公是松江(今上海松江)同乡,私交甚密,唱酬往来很多。据乙丑百花生日记记载,这年陈眉公六十八岁,施绍莘自己三十八岁,小眉公整整三十岁。陈眉公生卒年代是清楚的,生于年,逝世于年,由此推断,施绍莘应生于年。乙丑年为明天启五年,公元年,这一年施绍莘虚岁恰好三十八岁。 施绍莘身后名气并不算大,但生前的名气确是大得很!明朝末期,江南文人几乎普遍呈现病态的言情狂潮,而施绍莘顺应了这股潮流,成为当时名动天下的言情圣手!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创作言情套曲,二是修建私家园林。红楼梦书中安排这个“老明公山子野”来修建大观园,实在是最合适的不二人选! 瑶台片玉甲种上篇记载:“予山居在东西二佘之间,其地土肥水滑,宜花便木。丙辰冬,作半间精舍在山腹,明年作就麓新居在山足,不五六年,树可荫人,而竹皆抱孙矣。更以亭台庵阁,点缀其间,虽不事华饰,然自是幽微妍隐。春花发艳,秋木陨黄,屋角参差。巍巍前山对,几个人只在艳腾腾群花内,盖实录也。夫吾辈进不能膏雨天下,若退又不能桔槔灌园,是真天地间一腐草,亦乌用此四大为?予自分无洪福,不敢负淡缘,凡移花接果之方,开畦疏水之法,莫不悉心悉力为之。近幸有小成,花木畅茂,禽留不去,山隐转奇,桥柳台松,古秀妩媚。春深秋早,日美风恬,得与村翁渔叟,觞花问竹于其间,或令椎髻孟光,携东阁中人,窥花红调竹粉,媒花斗草,以为乐。”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施绍莘确实善于造园,并曾在松江佘山自己的家园内亲自造成一个十分美丽的园林,每日在其间自得其乐。问题并不仅仅在于造园的工艺,关键是文人造园,而不是匠人造园,并且是一个“情痴情种”造园,这就与红楼梦的主旨密切相关了。“巍巍前山对,几个人只在艳腾腾群花内”,既是施绍莘造园游园的实录,也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生活的实录。 洪升的家园在杭州西溪的“洪园”,是从南宋传下来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府邸园林。根据历史记载,这座园林前后经历过三次建设:第一次是南宋高宗御赐的“国公府”,第二次是明朝成化年间洪钟重建的“洪园”,第三次翻建洪园是在万历四十六(戊午,)年,根据明末著名官僚文人冯梦桢记载,洪园翻建后,在当时杭州西溪的诸多园林景观中,是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的一座园林。 洪家这次翻建洪园,目的是什么,是谁主持施工,未见历史记载,但这个时间与施绍莘修建佘山花园的时间却是相同的。施绍莘建花园的时间是丙辰年,即万历四十四年,也就是年,早于洪园翻建两年,如果当时洪家请施绍莘“规划制度”洪园的翻建,应属合理推断。当时江南私家园林多为文人主持修建,讲究文化品味,例如著名文人李渔,就曾为很多大家族主持修建过不少园林。施绍莘帮助洪家建园,以他本人的名气,以及他在佘山的园林名气,是很自然的事情。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洪园是否是由施绍莘这个“山子野”主持修建,关键是这个“山子野”对洪升人生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对红楼梦作品主旨和内容的影响。洪升出生于清顺治二(乙酉,)年,与施绍莘并非同时代人,施绍莘当为洪升的祖父一辈。但洪升出生后直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却正是施绍莘的言情套曲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影响深广的时期。据瑶台片玉甲种中编记载:一天夜里,施绍莘写了“南北宫长调各一,已而天明,花日在窗,亲故以予之至也,少长并集,见诸绮语,争录之而去。顷刻间,遍布墟落。更岁余,见村中小儿大学序首空处,有遍书予词者,亦大可笑矣。”洪升从小就受言情思想熏陶,一生最爱词曲创作,瑶台片玉中描写的学中小儿在大学课本空白处抄写施绍莘套曲的行径,应是包括洪升在内的当时江南小儿的滑稽举动,红楼梦中描写的宝黛读西厢记,封面盖着大学中庸一类封皮,与此绝类。 红楼梦中描写的宝玉与姐妹们在大观园中的诸多风流雅事,用施绍莘的话说,全部可以概括为“几个人只在艳腾腾群花内”!其实,红楼梦中的好些思想,都可以看出受了施绍莘影响的明显痕迹。例如,施绍莘的舟居旅怀中说:“香罗一幅封回去,上写断肠诗句,四边多是泪痕洇处”。红楼梦中的题帕三绝情节,是否受此影响,不难判断。 此类例证在施绍莘的作品中俯拾皆是,下面仅举几个例子,供读者朋友参阅。施绍莘的解三醒写道:“忘不得香沾片脑,忘不得汗渍鲛绡。忘不得破瓜年纪身材小,忘不得媛客娥眉韵味高。忘不得莲花吐瓣尖尖舌,忘不得束素重逢窄窄腰。千般好,忘不得千金一刻,刻刻良宵。” 施绍莘在闺恨有跋中写道:“大抵情不深则恨不毒,闺词至于恨则无遁情矣。每见院本旧曲,从无闺恨,窃谓其情波有限,乃别谱新声,颠翻恨字,才觉相思于此痛人。他时闺思、闺怨等篇,正不及情语耳”。“写情传恨,语语幽深,盖身经是境,自是摹神,倘不悲而泣,正恐其泪不下耳”。 施绍莘在七夕闺词中说:“叹良辰今岁无双,岂花容来年无恙。怕经秋瘦损,一似败荷模样。可是潘愁鬓老,沈赋魂销,打扮无心想。深深深拜,也注心香。愿莫染秋来镜里霜。香暗热,心自想。心头有话和谁讲,口中话,在心上”。 施绍莘在四景闺词中写道:“恰收灯又近清明,只觉到花事凋零。又添些鬼病,鬼病伶仃。冷落瑶琴,生疏锦瑟,打叠银筝。今宵梦,前宵梦,全然没准。千遭信,万遭信,看看半句无凭。恨咬牙根,痛剪香云。痛的是挫过芳年,恨的是错盼,错盼书生。” 同调中又写道:“看荼蘼自占柔条,问屈指几度春归。何曾似这度,这度销魂。愁劈莲心,惊看夜合,怯听芭蕉。摇纨扇,悲纨扇,怕秋风又早。掩罗袖,恨罗袖,偏生粉泪痕交。指冷琼萧,帐冷鲛绡。枕头边,茉莉花香,你怎生的辜负,辜负良宵。” 施绍莘在千秋岁中写道:“翠红围,排比做神仙会,共献祝酒映蛾眉。鲈脍莼丝,鲈脍莼丝,摆列着江南早秋风味。香翻袖,花蒸汽,红潮面,人微醉。欢畅文园里,俺烟霞地主,你罗绮花魁。” 施绍莘的花前感旧诗说:“二十年前一梦空,依稀犹记梦花红。而今短鬓侵寻白,闲话风流落照中。” 在相思曲中,施绍莘情满文字:“果然的梦见伊人,惊一阵风声,恼一阵风声。梦回来重剔银灯,又一瓣花生,更一瓣花生。泪痕交衿和枕,这一片如冰,那一片如冰。俺知他,他知俺,总一种伤情,怎一种伤情。既伊家知俺伤情,判一个残生,尽一个残生。” 在赠薛小涛序中,施绍莘写道:“夫艳魂不死,每幻秀于蛾眉。情种无根,忽敷荣于彩笔。所以文人手泽,遇韵事而生花。从来锦阵铅华,借才情而流艳。” 在叨叨令中,施绍莘写道:“且寻一个玩的耍的,会知音风风流流的队;拉了他们俊的俏的,做一个清清雅雅的会。拣一片平的软的,衬花茵香香馥馥的地;摆列着奇的美的,趁时景新新鲜鲜的味。兀的便醉杀人也么哥,兀的便醉杀人也么哥,任地上干的湿的,诨帐呵便昏昏沉沉的睡。” 在乙丑百花生日记一文中,施绍莘记载:“仲春十二日,俗传为百花生日,考之古,亦谓之百花朝”。“予自甲寅,始为祝花之集,以后岁岁为常仪,而乙丑尤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