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 某次雅典公民大会要选举首席将军。一个雅典家庭有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还有一名男奴隶和一名女奴隶。在公民大会投票时这个家庭最多可投a4票b3票 c2票d1票 2.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的姓名,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并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32010年3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对希腊总理笑称:“希腊应对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收取版税”。希拉里这样说的意蕴是指雅典民主政治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 对社会起了稳定作用c. 是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 d.削弱了贵族的权利4、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骄傲地说:“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人的学校”,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a雅典在希腊城邦中学校数量最多b雅典在各个方面都是希腊其他城邦的楷模c雅典的民主政治值得全希腊学习d雅典的学校向全希腊人开放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6、下面是根据法学家盖尤斯观点所整理的罗马法演变示意图。观察图中信息,指出其中两处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习惯法、成文法 b公民法、万民法c公民法、习惯法 d成文法、公民法7、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 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为官清廉,与内阁成员共进退 b政治上无实权,听命于议会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8、某校高一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读美国1787年宪法后摘录了部分宪法条文,拟定为接下来的探讨话题。指出他们在摘录过程中与原文(宪法内容)明显不符的是a.联邦政府有发行货币等经济大权 b.地方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c.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d.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9、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各国普遍接受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为国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政权保障10、在美国1787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了字。当其他代表签字时,他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签署仪式完成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富兰克林认为1787年宪法的签署是“日出”,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原因,不可能是由于()a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b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c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d宪法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奴隶选举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种族平等11. “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颤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这是一个,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诗中的“岛国”是指a.澳大利亚 b.法国 c.日本 d.英国12.有人认为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这一评价恰好反映出英王的特点之一是a.独断专行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13.总统也会靠不住,因此需要制约。 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遭到弹劾。弹劾他的机构应该是a国会 b内阁 c最高法院 d州议会14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的上下级关系b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政权 c各州在行政上仍有一定的独立性d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5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下旬公布了有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a众议员席位分配 b参议员席位分配 c大法官人选 d总统人选161825年以后,英国经济危机呈周期性发生,造成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工人阶级享有的政治权利也非常有限。为此,英国工人阶级发动了a.宪章运动 b.里昴起义 c.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d.94革命17.2013年迎来共产党宣言问世165周年,它仍可以穿越时空让我们在新时代从中受益,研究马克思主义诞生原因时,其最基本的条件是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18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完成者”。这三种主要思潮来源于哪三个国家 a英、法、美b英、美、德c英、法、德d法、美、德19.2008年爆发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再一次成为了时髦。马克思的著作再度畅销。德国马克思故居展览馆馆长比特里克斯则说:“我记不清听到人们这样讲了多少次:这个人是对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再度被人熟知的原因是a.马克思主张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马克思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重弊端c.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20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声明中的美国的经济方式渗透是指a. 杜鲁门主义b. 马歇尔计划c. 商品倾销d. 建立北约21.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2012年11月日表示,在中美这样重要的双边关系里,一定要摒弃“零和”概念,摒弃冷战思维。历史上由于美苏冷战,使二战后世界长期陷于两极格局。关于美苏冷战认识正确的是a.美苏冷战,导致国际局势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b.北约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开始c.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政治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d.冷战思维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非对抗性思维22.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这说明国际关系格局稳定与否取决于a.美苏势均力敌 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3“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不断深入。下列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欧洲煤钢联营建立“欧洲议会”的成立 欧洲联盟条约签订欧洲共同体成立 abcd242013年是欧盟成立20周年,20年来欧盟成立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欧洲综合实力增强 b使欧洲国际地位提高c使欧元价值节节升高 d使多极化趋势加强25. 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核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下c.开始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6.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图9中的这组历史图片。请你据此为他们拟定一个恰当的探究主题资本主义经济格局 不结盟运动标志 “乔的笑” 俄罗斯国旗a.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 27图2是某老师授课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待补充的原因要点应该是a对抗苏联的经济制裁 b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 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28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指的是()稳定了西欧经济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有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 b c d29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这一运动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b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分崛起 c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终结了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30、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3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a流通铜贝b“市”突破空间和 时间上的限制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3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bcd33、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a、工商食官 b、鼓励贸易 d、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34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150年前的唐朝旅游,你可能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买到越窑的青瓷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观赏沿海风光abcd 3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a汉代长安 b隋朝洛阳 c宋代东京 d元朝大都二、选择题(共2小题,36题16分,37题14分,共30分)3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飘荡,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梭伦是如何解放“他们”的(1分),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违,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重要历史影响。(3分)材料三 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政府派5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在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 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分析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对近代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2分)材料四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材料四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4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4分)3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论证该观点。(4分)材料二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