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大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小抄【完整版】 _第1页
2015年电大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小抄【完整版】 _第2页
2015年电大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小抄【完整版】 _第3页
2015年电大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小抄【完整版】 _第4页
2015年电大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小抄【完整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大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为了保护婴儿的健康,家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在 1 岁以内完成预防接种的 基础免疫 。【包括 1 次卡介苗、 3 次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小儿糖丸、 3 针百白破三联疫苗、 1 次麻疹活疫苗接种】。P6 2.按照目前的婴儿期健康体检标准,婴儿在出生后一年内进行 4 次的定期健康检查。 P6 3.人在成长过程中通常有两个体格生长速度的突增阶段,一个生长高峰是青春期,另一个生长高峰则是 婴儿期 。 P8 4.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 个体差异 。 P9 5.影响婴幼儿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是 营养 。 P12 6.母乳具有很多优点,营养丰富,但 维生素 D、 维生素 K 的含量稍低。 P23 7.对于不满 6 个月的婴儿,应该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 68 次 以上。 P25 8.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先选用 配方奶粉 进行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 P27 9.在给 6-12 月龄婴儿制作、添加辅食时,应尽可能少放 糖 、不放 盐 、不加 调味品 ,但可添加少量 食用油 。 P31 10.幼儿的最好饮料是 白开水 。 P38 11. 婴幼儿各种常见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P41 12.治疗儿童单纯肥胖需要采用以 运动处方 为 基础 、 行为矫正 为关键技术、将 健康教育 贯彻始终的综合方案。 P49 13.婴儿在第一年的动作发展中就出现和发展了人类特有的动作 手的动作 和 直立行走 。 P53 14. 客体永久性概念 的获得是婴儿智力发展阶段的重要成就,是一切认知活动发展的基础。 P63 15.两岁幼儿的认知不再 处 于原始的混沌状态,开始出现 自我意识 ,能将自己的愿望和现实区分开来。P63 16. 感知动作 思维是 2-3 岁幼儿开始产生的思维形式。 P63 17.正常儿童语言的发展经历发 音、理解和表述三个过程。 1 岁前,儿童主要处于咿呀学语和初步理解的 前言语阶段 。 P65 二、简答题 1.婴幼儿体格生长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P7 答:婴幼儿体格生长的基本规律 有: ( 1)体格生长的速率各时期不同。( 2)身体各部分长度比例随年龄而不同。 ( 3)体格生长与各器官发育不均衡。( 4)体格生长存在个体差异。 2.影响婴幼儿体格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P12 体格生长的状况受到内在因素与营养、疾病、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彼此相互作用的结果。 (1)环境: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对促进婴幼儿体格生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2)遗传:细胞染色体所载的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每个儿童个体发育的特点,同时受种族、民族、家族的影响很深,制约着儿童的生长。 (3)营养:营养是影响婴幼儿生长最重要的因素。 (4)疾病:疾病对婴幼儿体格生长作用十分明显。 3.奶水不足的母亲应如何正确人工喂养 0-6 个月龄的婴儿。 P27 (答案应包含两部分:( 1)选择什么样合适的母乳代用品;( 2)怎样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具体内容在教材中都有,请查阅。 ) 答: 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建议首先选用 适合 0-6 个月龄婴儿 的配方奶粉 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 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 婴儿配方奶粉是通过不断对母乳成分、结构及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牛奶的基础上调整了 0-6 个月龄婴儿 所需的大部分营养成分的构成和含量,添加多种微量营养素,其产品的性能、成分及含量基本接近母乳,是目前适合 0-6个月龄婴儿 生长发育需要的食品,喂养婴儿的效果比普通牛奶为佳。 0 6 月龄婴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很容易因喂养方法不得当引发婴儿腹泻或其他健康问题。在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采用以下方法: 1为婴儿选择合适的奶瓶、奶嘴。 2奶瓶、奶头的清洗和消毒至关重要,每日 1 次集中煮沸消毒 。 3使用清洁饮用水调制婴儿配方奶粉。 4认真阅读奶粉冲调说明,严格按说明中相应的水与奶粉比例、冲调程序方法进行操作。 5奶的温度应适宜,不能过热或过冷,一般可将冲调好的奶液滴在手腕内侧或手背上,以感觉不烫、不很热为适度。 6每次喂奶时间为 15 20 分钟,不宜超过 30 分钟。 7每次喂奶结束时,奶瓶中应有剩余奶液,以便观察婴儿食入奶量是否充足,喂奶后需要直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 8两次喂奶间隔一般在 3 4 小时,每天每次的喂奶量会有差异,每次喂奶不必强求婴儿将奶瓶内的奶液全部喝净。 4.简述应如何给 6-12 月龄婴儿添加辅食。 P31 答: 1从一种到多种。开始添加食物时,应遵循从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2由少量到多量。每次开始添加一种新食物时应先从少量开始,每天 1 次,而后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次数和量。 3.逐渐从稀到稠、从细到粗。在婴儿添加辅食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 5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6适当添加,不要强迫进食。 7注意观察婴儿添加食物后的反应。 8 6 12 月龄婴儿的辅食添加建议: 6 月龄开始添加辅食是以尝试食物味道、培养进食兴趣、不 影响奶量为前提,逐步进行食物种类与数量的添加。 5.简述适宜的 1-3 岁婴幼儿饮食烹调方式。 P36 答:幼儿膳食需要专门单独加工、烹制,并选用适合幼儿的烹调方式和加工方式。 1.食物原料应选择新鲜、相对软嫩多汁、质地细腻的食物。 2.食物加工应将食物切碎煮烂,易于幼儿咀嚼、 吞咽和消化,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硬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浆等状态进食。 3.烹调方法上,应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 方式 :不宜采用油炸、烤、烙 等方式。 4.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应过咸,更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尽 可能少用或不用含味精或鸡精、色素、糖精的调味品。 5.膳食花样品种要注意交替更换, 以利于幼儿保持对进食的兴趣。 6.如何培养 1-3 岁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P37 答:要重视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1应规律进餐,幼儿饮食要一日 56 餐,即一天进主食三次,上下午两主餐 之间各安排以奶类、水果和其他细软面食为内容的加餐,晚饭后也可加餐或食用零食,但睡前应忌食甜食,以预防龋齿。 2要重视幼儿饮食安排,逐渐做到定时、适量、有规律地进餐,不随意改变 幼儿的进餐时间和进餐量。 3家长应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饮食习惯影响幼儿 , 避免幼儿形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鼓励和安排较大幼儿与家人一同进餐。 4要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进餐场所要安静愉悦,餐桌椅、餐具可适当儿童 化,鼓励和引导幼儿使用匙、筷等自主进餐。培养幼儿集中精神进食。 5鼓励幼儿参加适度的活动和游戏,有利于促进食欲,维持幼儿能量平衡, 使幼儿保持合理体重增长,避免幼儿瘦弱、超重和肥胖。 7.简述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 P53 答:运动发展的规律: (1)从泛化到集中 :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不精确的、不协调的,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的、精确地、协调的动作。( 2)从上到下:儿童 动作的发展是白头端向足端进行。 (3)从近到远: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的,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得越早,然后逐渐向远端发展。 (4)先正后反:儿童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动作的发展。 8.简要说说应怎样培养婴幼儿的记忆能力。 P60 答: 在培养婴幼儿的 记忆 能力时,首先要注意创设一个良好、轻松的情绪环 境,丰富生活的内容,以便于其记忆。其次通过游戏、生动的玩具、朗朗上口且易于理解的儿歌及故事,给予必要的刺激,以逐步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和记忆的精确性。 9.婴幼儿想象的特点有哪些? P60 答: 学龄前儿童的想象还有 许多不成熟的地 方,主要表现在:想象的主体易变化,画画时一会儿画小人,一会儿画飞机;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经常将童话里的事情当成真实的;想象具有夸大性,如儿童都喜欢听拔萝卜等夸张性的故事;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想象常常没有预定的目的,具有幻想的性质。 10.简述如何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 P71 答:婴儿早期的经验对他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时,首先,要注意给予他足够的爱,并教他爱父母、爱老师、爱小伙伴、爱小动物等;其次,要教他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 部表现,如摔倒了不哭、与小朋 友共享玩具等,来培养儿童稳定、良好的心境;再次,注意从小培养道德观、荣誉感、责任感等良好情感,正确地引导他克服和抑制嫉妒心、虚荣心等一些不良的情感。 三、分析题 1.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年轻母亲因缺乏科学喂养指导而产生的育儿问题屡见不鲜。请结合生活中 的 实际情况分析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 P24 答:( 1)产后尽早开奶,初乳的营养最好。如分娩顺利,母子健康状况良好,产后开奶时间越早越好。 产后 30 分钟即可开奶。 ( 2)按需哺乳。应该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 68 次以上,即婴儿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喂,不限制喂奶 时间和喂奶量。( 3)不给新生儿人工奶头和代乳品(水、糖水或奶粉)。( 4)教会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的技术。( 5)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 D。( 6)给新生儿和 l6 月龄婴儿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 K。( 7)纯母乳喂养应坚持到婴儿满 6 个月。 2.请结合婴儿发展的实际,简要分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P62 答: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婴幼儿认知发展主要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 语等初步发生与发展的时期,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初步阶段 。 认知的发生与发展有以下六个阶段。 (一 )反射练习阶段 (01 个月 ): 也 称本能阶段,新生儿天生具有无条件反射。 6 种较为重要和常见的先天反射动作是: 1.觅食反射和吸吮反射; 2.抓握反射; 3.足趾反射; 4.拥抱反射; 5.行走反射; 6.游泳反射。 (二 )动作习惯和知觉形成阶段 (15 个月 ): 婴儿早期由于某些条件反射,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如吸吮手指、头转向声 源、目光追踪移动的物体等。 (三 )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 (59 个月 ): 此时婴儿的视觉和动作开始协调,出现伸手够物、敲打、传递玩具等,且这 种够抓、摆弄物品的能力越来越趋于成熟。 (四 )手段与目的之间协调阶段 (9 12 个月 ):这个阶段的婴儿动作从一开始就明显地表现出它是用来达到目的的方法。另外,这个阶段的婴儿还获得“物体 永存 ” 的概念。 客体永久性概念获得是婴儿智力发展阶段的重要成就,是一切认知活动发展的基础 。 (五 )感知运动阶段 (1218 个月 ): 婴幼儿能够通过偶然尝试而发现新的达到目的的手段,探索新的方法 并且能够为了了解外在客观变化而进行的不断尝试。这是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又一大进步,它标志着婴幼儿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六 )智力的综合阶段 (18 24 个月 ): 这时婴幼儿具有了心理表征能力,他们可 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外在事物进行 内部表征,开始心理的内化进程。婴幼儿获得心理表征能力的明显标志是: 1.不用外部尝试动作就能解决问题,即通过头脑中组合动作来构成达 到目的的新方法。 2.产生延迟模仿能力。例如, 看见小伙伴 把果皮扔到垃圾 筒,第二天自己也学着扔果皮到垃圾筒。另外,近 24个月的婴 儿不再是原始 的混沌状态, 能将自己的的愿望与现实区分开来。这个自我中心化和相应的去自我中心化过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一般规律,并贯穿于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 核作业(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当前在 各种早教基地中,我国教育部门重点投入建设的早教基地是 幼儿园附设的亲子园 。 101 页 2.北京的 “四环游戏小组 ”属于 社区公益性 亲子园。 101 页 3.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育儿效果直接取决于家长参与教育的 积极性 。 104 页 4.亲子活动 或 游戏 是早教基地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109 页 5.对于幼儿园来说,开办早教基地的初衷和目的主要是 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 。 112 页 6.考虑到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早教基地在组织活动时,活动时间安排上多采用 小时制 和 半日制 。 118页 7.早期教育中,幼儿教师进行园本培训的最根本目的是 提高早教活动质量 (或提高 教育 质量) 。 124页 8.在建设社区学前教育队伍中,队伍构成尤其应注意 “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 ”的原则。 126 页 9.2003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127 页 10.为婴幼儿创设物质和精神环境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安全性” 原则。 综合 P156 和 P160。 11 婴幼儿的主要活动应该是 游戏 。 161 页 12.生活中有婴幼儿学不完的最基础 、最必要、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给婴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时应秉持 生活化 原则。 161 页 13. 2 岁左右是婴幼儿秩序发展的 敏感期 。 161 页 14.玩具的最主要功能是能够帮助婴幼儿获得 快乐的体验 。 165 页 15.婴幼儿在 2-3 岁时喜欢帮家长干家务活,这是他们 自我服务 能力初步形成的表现。 167 页 16.早教活动具有 示范性 、 指导性 与 实践性 的特点。 P194 【 生活化、游戏化、个别化这些特点侧重微观角度,是早教活动的具体内容应体现的特点,但事实上幼儿园中的一些活动也能体现这些特点,所以并不是早教活动所独有。而示范 性 、指导 性 这些特点是早教活动十分鲜明的特点。 】 17.在集体教养机构中,早教活动进行的时间最长不宜超过 15 分钟。 195 页 18. 半日制早教活动 形式比较有利于婴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环境。 200 页 19.面向教养人进行早教指导的最主要途径是 早教活动 。 204 页 20.早教幼儿教师运用示范指导的关键在于把握示范的 重点 。 205 页 二、简答题 1.简述社区早教基地的总目标和基本任务。 104-105 页 答: 总目标:为 0-3 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全程、全方位、富有个性的服务,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在家庭和社区中 树立体现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理念。 早教基地的基本任务包括五大方面: 第一,了解并掌握本社区散居儿童的基本情况。 第二,向社区儿童家长及看护人传播正确的育儿理念、育儿知识与育儿方法。第三,提供亲子活动场所。第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第五,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教育支持与帮助。 2.简述早教基地的工作要求和特点。 107-109 页 答: 早教基地教育具有早期教育与早教指导的双重任务。因此,首先要求了解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早期教育规律,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是对家长进行早教指导的依据和前提。早教 基地的管理者及教师要注重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探索早教基地教育的特点,并认真思考本园开展早教基地教育的目标方向、条件与具体策略。 同时早教基地的教育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它更强调家长与孩子在情感方面的交流沟通。 早教基地的特点 大致有以下四点: ( 1)主体多元性。在早教活动中,教师不是唯一的教育主体,教师、家长和儿童三者都参与到活动中,共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2)多向互动性。早教活动中,存在多向度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师幼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还有婴幼儿同伴之间的互动、家长之间的互动。( 3)形式综合 化。除了亲子游戏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早教活动,如育儿聊天室。( 4)亲子引导同步。早教基地以婴幼儿及其家长为指导对象,提供一种现场的教育指导和影响。 3.简述早教幼儿教师的成长方向。 123-124 页 答: 早教幼儿教师具有独特的职业特点,他们要向 全职教师、教育的社会工作者的方向努力。 具体来说有: ( 1)调整角色。幼儿教师首先是全职教师,指导对象包括婴幼儿和家长;同时也是教育的社会工作者。( 2)具备较强的做家长工作、与家庭建立支持性关系的能力。( 3)增强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在实践中研究亲子教育问题。( 4)要有在实践中发 现问题,有进行亲子教育研究的意识。 4. 早教机构中,幼儿教师应为婴幼儿创设怎样的精神环境? 157-158 页 答: 当婴幼儿从家庭来到早教基地中,早教教师应注重创设能够满足婴幼儿交往和被爱需求的精神环境,为他们提供宽松、愉悦、平等、自主的活动空间。 早教机构中, 教师应为婴幼儿创设的精神环境 包括: ( 1) 宽松与平等。幼儿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婴幼儿的约束与要求,给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活动空间。 ( 2)关爱和理解。幼儿教师可以用身体接触、表情等方式来表达对婴幼儿的关心、接纳、鼓励等;同时更要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理解他们的情绪 和行为。 ( 3)交流和等待。幼儿教师应关注婴幼儿不同的表现,随时和他们交流,并尊重个体差异,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喜爱。 ( 4)鼓励与期待。幼儿教师的鼓励和积极的期待,会引导幼儿认为“我能行”,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5. 当婴幼儿间出现问题和矛盾时,教养人应如何处理? 158 页 答: 当婴幼儿间出现问题和矛盾时,教养人要积极回应,既不偏袒迁就自己的孩子,也不排斥其他的孩子,要站在公正的角度,引导婴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6.简述家长应如何与婴幼儿一起游戏。 167-169 页 答: (1)父母是婴幼儿的玩伴。父母 和婴幼儿一起玩耍,比任何玩具都重要 ,对于婴幼儿的情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玩中学。 多与婴幼儿交流。 发挥婴幼儿的想象。 多让婴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探索。 培养婴幼儿关心、关爱周围的人。 把收拾玩具当做游戏。 (2)积极评价婴幼儿的游戏。 当幼儿完成作品时,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孩子细微的优点。 婴幼儿对自己认识的重要来源是身边亲近的人所传递的信息。 7.集体教养机构在开展婴幼儿早教活动时应怎样正确定位? 194-196 页 答: 集体教养机构中的早教活动是依据婴幼儿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婴幼儿和教养人共同参与的一项互动活动。 集体早教活动 的 定位 :( 1)早教活动是面向婴幼儿和教养人的活动。( 2)早教活动是个别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活动。( 3)早教活动应体现生活化、游戏化和个别化的特点。 8.简述开展早教活动的思路。 199 页 答:开展早教活动的思路是:以婴幼儿潜能开发与个性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教师与教养人平等对话、和谐沟通为活动方式,以激发兴趣、积极引导为实施重点,以养成习惯、全面发展为活动过程的落脚点。 9.幼儿教师 应如何了解婴幼儿发展的需要? 200 页 答:早教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了解每个婴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从婴幼儿外观表现出的身高、体重,可以检测婴幼儿的身体发展状况;通过与教养人的交流和活动中婴幼儿的表现,观察幼儿发展的差异;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发展中的不足,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10.简述家庭教育对婴幼儿成长的特殊意义。 216-217 页 答: 家庭教育对婴幼儿成长的特殊意义 : 1)父母的遗传素质奠定了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2)早期的家庭环境对婴幼儿个性和性格的形成会产生深刻影响。家庭环境是婴幼 儿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个性与性格。 3)科学的早期家庭教育积极地促进婴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自然的、深刻的,而科学的早期教育更能够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主动的影响。 11.早教基地幼儿教师应如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往互动? P122 (其余部分,同学们可阅读教材整理 ) 答: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澄清关系,教师是亲子活动的指导者。首先,指导者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家长主动的合作者、主动和家长交流,了解家长的需求;是家长声音的聆听着、家长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洞察者,更是家长良好家教经验和 行为的学习者。其次,指导者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对家长的科学育儿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育儿支持。再次,指导者是家长教育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 121 页 早教基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互动应着重 的四个方面 : 1.对家长教育观念的调适。 2.示范并强化适宜的教育行为。3.及时引导家长,解答家长的育儿困惑。 4.发现和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 122 页 早教基地幼儿教师 可通过:社区调研、家庭调查(入户调查)、 .电话访谈、网络调查、小组沟通、请家长来园个别沟通等方式来 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往互动 。 221-224 页。 12. 谈谈家长应怎样为 婴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227 页 答: 家长应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包括 五方面: (1)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夫妻关系直接影响家长对孩子的看法以及情感投入 ,相互尊重、和睦恩爱的夫妻关系对婴幼儿有积极影响。( 2)婆媳关系。婴幼儿的生活照顾和早期教育往往是由妈妈和奶奶承担, 帮助家长认识到 两代人应相互尊重、相互沟通,营造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 3)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婴幼儿重要的早期经验, 教师要引导 家长建立权威型的亲子关系,改善宽容型的亲子关系,改变专制型的亲子关系。( 4)邻里关系。 教 师可指导家长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 友好、互助的邻里关系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会逐渐养成关心、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的好习惯。( 5)同伴关系。现在家庭多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3.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28 页 答: 家长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1)控制婴幼儿的零食。 (2)引发婴幼儿积极进食的情绪。 (3)引导婴幼儿按时进餐。 (4)引导婴幼儿在固定座位上安静、专心进餐。 (5)引导婴幼儿进餐时细嚼慢咽。 (6)培养婴幼儿乐于喝白开水的习惯。 (7)培养婴幼儿饮食均衡的习惯。 (8)不要“喂”出婴幼儿的任性脾性。 14.简述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238 页 答: 当前婴幼儿家庭教育中保育和教育中都存在十分常见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家庭教育问题: (1)将婴幼儿摆在家庭中心的位置,过度照顾、包办代替; (2)片面追求教育结果,忽视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 (3)重智力开发,轻身体素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和良好品德的培养; (4)教养态度不一致、言行不一给婴幼儿造成了不良影响。 15.简述特殊需要儿童的主要分类。 251 页 答: 特殊需要儿童的主要分类 如 下:第一类:发展障碍,包括发展迟缓、婴儿孤独症;第二类:情绪障碍,包括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第三类: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障碍、品行障碍; 第四类:感官障碍,包括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第五类:与身心健康相关的障碍,包括睡眠障碍、排泄障碍、进食障碍。 三、分析论述题 1.请结合早教工作的实际,说说早教幼儿教师应如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往互动。教材第 122-123 页 答: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澄清关系,教师是亲子活动的指导者。首先,指导者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家长主动的合作者、主动和家长交流,了解家长的需求;是家长声音的聆 听着、家长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洞察者,更是家长良好家教经验和行为的学习者。其次,指导者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对家长的科学育儿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育儿支持。再次,指导者是家长教育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 121 页 在实践中。早教基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互动应着重以下四个方面: 1.对家长教育观念的调适。如教师通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过高,二是“重保轻教”。针对这些现状,可以在开展家长俱乐部的活动中,向家长宣讲早教基地与幼儿园的关系,进而设计一些育儿话题引导家长共同讨论。 2.示范并强化适宜的教育行为。教师要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在亲子教育情境中充分发挥出来,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所在,及时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起到指导家长的作用。而家长在做出正确的教育行为时,有时候是无意识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挖掘家长在教育中的闪光点,并予以强化,这样既澄清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又扩大了指导的范围。 3.及时引导家长,解答家长的育儿困惑。在早教基地中,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行为时有发生,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面对家长的“真困惑”,教师之间可以在教研会上研讨,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献计献策 ,尽力解决问题。而有的家长所谓的困惑实际上是“假困惑”,如 “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超常呢?”等,一般是受到社会上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或是在市场误导下出现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的指导工作就要从纠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入手。 4.发现和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教师特别要注意发现和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如调动不同年龄段家长的育儿经验,发挥不同职业家长的专业优势等,以此调动家长的参与意识。 122 页 早教基地幼儿教师 可通过:社区调研、家庭调查(入户调查)、 .电话访谈、网络调查、小组沟通、请家长来园个别沟通等方式来 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往 互动 。 221-224 页。 2.在适宜的精神环境中,婴幼儿能够提供轻松、自由、自主地参与各项活动。请举例说明幼儿教师应怎样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精神环境。 157-158 页 答:当婴幼儿从家庭来到早教基地中,早教教师应注重创设能够满足婴幼儿交往和被爱需求的精神环境,为他们提供宽松、愉悦、平等、自主的活动空间。 早教机构中, 教师应为婴幼儿创设的精神环境包括: ( 2) 宽松与平等。幼儿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婴幼儿的约束与要求,给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活动空间。 ( 2)关爱和理解。幼儿教师可以用身体接触、表情等方式来表达对婴幼儿的关心、 接纳、鼓励等;同时更要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理解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 3)交流和等待。幼儿教师应关注婴幼儿不同的表现,随时和他们交流,并尊重个体差异,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喜爱。 ( 4)鼓励与期待。幼儿教师的鼓励和积极的期待,会引导幼儿认为“我能行”,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回答创设要点的同时,要举出例子,这个很关键 。 3.一个好的早教活动需要幼儿教师在活动前做精心的设计,请简要说说幼儿教师应怎样设计早教活动。 201-204 页 答:第一,早教活动的内容选择: (1)依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 03 岁婴幼儿的 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在迅猛发展。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刺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器官和系统在接受并处理外界信息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产生互动得到发展。而我们的早教教师则应根据身体发展的不同关键期和动作发展顺序,设计活动并进行干预。如在小肌肉动作方面,教师应遵循动作的发展顺序设计活动,如先设计手掌抓的游戏、再设计五指拿的游戏、再到三指捏的游戏、最后过渡到使用工具,包括勺、筷子等。准确把握婴幼儿的生理特点设计活动,更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2)制订个别化方案。参加早教活动的婴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遗传的先天差异 、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教养人的影响,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各有差异。早教教师应在每阶段活动前对婴幼儿的教养人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并通过游戏对婴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测查、评价,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并在活动中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如同样是穿珠的游戏,教师应给能力稍弱的婴幼儿提供厚度薄而孔大的珠子,给能力稍强的婴幼儿提供稍厚而孔小的珠子。只有把握了婴幼儿的发展水平,早教教师在设计活动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第二, .环节的设计: (1)时间宜做大块面安排。早教活动可以安排相对固定的几个环节。开始,当婴幼儿在教养人的陪同下从家里来到早 教机构,可以适当安排些自由活动,这样就有了简短的适应和过渡时间,也便于教师与教养人沟通交流,便于教师观察婴幼儿的情绪行为表现。正式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问候时间、精细动作时间、艺术活动时间、亲子活动时间。 (2)活动形式可多样化。设计的活动可以有自选活动、集体活动、生活活动和室外活动。时间宜做大块面安排。活动形式可多样化。第三, .环境准备: (1)空间安排。亲子教室主要的活动场地留给婴幼儿进行活动,同时也应给教养人提供放置随身物品和休息的空间。 (2)环境创设。婴幼儿年龄小,身高有限,喜欢跪着玩、爬着玩、席地而坐玩 ,因此,活动室地面应提供软地面,方便幼儿活动。墙面布置的高度应以婴幼儿跪蹲或坐着时 双手能方便在墙面活动为宜。墙面布置的内容要贴近婴幼儿的生活,要能与婴幼儿互动,引发婴幼儿的学习。 (3)材料投放。在选择和提供活动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生活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婴幼儿年龄越小,其学习与生活越是融为一体的,因此要提供生活中熟悉的吃、穿、用的真实物品。婴幼儿的经验是依靠感官和动作不断积累起来的 ,因此要为婴幼儿提供可以操作和探索的材料。在婴幼儿的童心世界里,喜欢拟人化的物品,喜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和可爱的动物形象 ,因此提供材料要生动有趣,满足婴幼儿的需要。 各章内容重点 第一章 婴幼儿卫生保健 一般掌握: 婴幼儿体格生长的基本规律 重点掌握: 影响体格生长的因素 婴幼儿分期与保健要点 第一节,婴幼儿分 期 与保健要点,要点包括:新生儿期的喂养和护理;幼儿期的感知觉和运动的发展、按时预防接种、定期体检和预防常见病;幼儿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疾病。 第二节,婴幼儿体格生长,要点包括:体格生长的基本规律、身高和体重这两个常用指标、影响体格生长的因素。 第二章 婴幼儿营养 一般掌握: 常 见的营养性疾病 重点掌握: 06 月龄婴儿喂养 612 月龄婴儿喂养 13 岁幼儿喂养指导 第一节, 0-6 月龄婴儿喂养,要点包括: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中的 “母乳代用品的选择 ”。 第二节, 6-12 月龄婴儿喂养,要点包括: 及时 、合理添加辅食、 “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 ”。 第三节, 1-3 岁幼儿喂养指导,要点包括: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 “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 ”、 “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 “合理安排零食 ”、 “每天足量饮水 ”。 第四节,常见的营养性疾病,要点包括: “营养性缺铁性 贫血 ”、 “营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