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孟子》动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孟子》动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孟子》动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孟子》动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孟子》动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遍垒:3 日期: 丝查玺蜘三1 1 8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蚪名骅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和他 的弟子共同完成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社会思 想,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绝妙的论辩技巧和杰出的语言才能,是我国先秦散文中的 典范之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该书动词较为丰富,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时代特色。本文首先归纳整理出该书动词,然后从多个角度研究其特点和规 律,从而进一步探讨汉语动词在战国时期的语法特点。 本文以孟子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前言总体简述孟子目前研究现状、 成书年代、版本以及本文研究的方法、意义等,然后分三章集中考察孟子的 动词,揭示其动词的语法特点,并探讨汉语动词以先秦为起点的某些演变特点。 论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章:孟子动词概况。简单介绍动词及其特点,提出动词判定的标准、 孟子动词的数量统计标准和孟子动词数量及构成情况。 第二章:孟子动词语法研究。主要从动词的语法分类、动词作句子成分 情况分析、特殊动词结构、复音动词结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动词的语法分类主 要是根据语义、语法功能和组合关系对孟子动词进行穷尽性分类,将其所有 动词分为能愿动词、存现动词、使令动词、分类动词、动作动词、状态动词、趋 止动词、感知动词、心理动词九大类。分析 孟子动词的语法作用时,从其动 词作句子成分上考察 孟子动词作谓语、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补语的情 况。然后又具体分析了孟子中三种特殊的动词结构,即连动结构、兼语结构、 双宾结构。最后分析了复音动词结构单纯词和合成词的特点。 总之,孟子一书的动词数量丰富、类型齐全,较为全面地代表了先秦时 期的汉语的实际面貌,研究孟子动词对于认识先秦汉语的语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孟子动词语法词类句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m e n c i u s ”i sap o l i t i c a lp r o s ec o l l e c t i o nw r o t eb y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f a m o u s t p o l i t i c i a n s ,t h i n k e r s ,e d u c a t o r s ,e s s a y i s tm e n c i u sa n dh i ss t u d e n t s i tm a i n l ym a n i f e s t s m e n c i u sm a i np o l i t i e s ,h i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a n dc o m m u n i t yv i e w s ,m e a n w h i l ee m b o d i e s m e n c i u ss k i l l e da r g u m e n ta n dh i so u t s t a n d i n gl a n g u a g ec a p a b i l i t y i ti sam o d e lo fo u r p r e q i np r o s ew o r ka sw e l la s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c l a s s i c s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t t h i sb o o k h a sa r e l a t i v e l ye x t e n s i v e u s eo ft h ev e r b s a n di t sl a n g u a g em a n i f e s t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i t se t a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t h i sa r t i c l ef i r s tr e o r g a n i z e st h ev e r b sf r o mt h i sb o o k , t h e n s t u d i e s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r u l e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s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g r a m m a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c h i n e s ev e r b si nw a r r i n gs t a t e st i m e t h i sp a p e rt a k e s ”m e n e i n s ”a si t so b j e c to fs t u d y i nt h ef o r e w o r dp a r t , i t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b o o k , i t sc o m p i l e dt i m ea n de d i t i o n sa s w e l la st h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a n dp u r p o s eo ft h i sp a p e r , e t c t h e n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 c h a p t e r s ,i ti n s p e c t st h ev e r b si n ”m e n c i u s ”,r e v e a l st h eg r a m m a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i t s v e r b s ,a n dd i s c u s s e ss o m ec e r t a i ne v o l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c h i n e s ev e r b ss t a r t i n gf r o m p r e q i nt i m e s t h i sp a p e ri sm a i n l ym a d eu pb y t h r e e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v e r b si n ”m e n c i u s ”i tb r i e f l y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v e r b sa n dt h e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p r o p o s e s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o f t h ev e r b ,t h es t a t i s t i c su s e di nm e a s u r i n gt h ev e r bq u a n t i t yi n m e n c i u s ”,i t sv e r b q u a n t i t ya n dc o n s t i t u t i o ns i t u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g r a m m a rr e s e a r c ho nt h ev e r b si n ”m e n c i u s 竹i tm a i n l y e l a b o r a t e s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n a m e l yg r a m m a r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v e r b ,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v e r ba sac o m p o n e n ti nt h es e n t e n c e ,t h ea n o m a l o u sv e r b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 d i p l o p h o n i av e r bs t r u c t u r e t h ev e r bg r a m m a r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i sm a i n l y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s e m a n t i c s ,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a n d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r e l a t i o n st h ev e r bc a r r i e so nt o ”m e n c i u s ”e x h a u s t s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 d i v i d e si n t oi t sa l lv e r b sc a nb ew i l l i n gt h ev e r b , s a v et h ep r e s e n tv e r b ,t oc a u s et h ev e r b ,t h ec l a s s i f i e dv e r b ,t h em o t i o n a lv e r b ,t h e s t a t i v ev e r b ,t oh a s t e ns t o p st h ev e r b ,t h es e n s a t i o nv e r b ,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v e r bw h i l e a n a l y z i n gt h eg r a n l l l l a rf u n c t i o no ft h ev e r b si n ”m e n e i u s ”,i ti n s p e c t st h es i t u a t i o n s 2 山东大学硕士学1 立论文 w h e r et h ev e r b st a k et h er o l eo ft h ep r e d i c a t e ,t h e 辄b j e c t , t h eo b j e c t , t h ea t t r i b u t e , a d v e r b i a la n dt h ec o m p l e m e n t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v e r b sf u n c t i o ni nt h es e n t e n c e a f t e r t h a tad e t a i l e ds t u d yi sd o n eo nt h r e ek i n do fs p e c i a lv e r bs t r u c t u r e si n m e n c i u s ”, n a m e l yg e a r i n gs t r u c t u r e ,c o n c u r r e n t l yl a n g u a g es t r u c t u r e ,a n dd o u b l eo b j e c t ss t r u c t u r e ; i nt h ee n d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s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d i p l o p h o n i av e r bs t r u c t u r e i nb r i e f , t h eu s eo fv e r bi nt h eb o o k ”m e n c i u s ”i sr i c hi ni t sq u a n t i t y , c o m p l e t ei n i t st y p e , w h i c h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r e p r e s e n t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h i n e s ed u r i n gt h e p r e q i np e r i o d sa n dc a nb er e g a r d e da saw e l l k n o w n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a sw e l la sa n o u t s t a n d i n gl i n g u i s t i c sw o r k k e yw o r d :”m e n c i u s ” v e r bg r a m m a rw 0 r dt y p es e n t e n c e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孟子的作者及注本 孟子( 约前3 7 2 - 前2 8 9 ) ,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 人,是孔子 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 是儒家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祖先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中落,从鲁 国迁居到邹国( 今山东邹城东南) 。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将其抚养成人,孟子从 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的佳话。孟子授业于孔 子的孙子予思,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一学说和“性善 论观点, 坚持以“人”为本,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孟子曾经周游齐、晋、宋、 薛、鲁、滕、梁列国,宣传他的“仁政 和“王道 思想,因为当时各诸侯国国 君都忙于兼并土地和争夺霸权,他们一般都不理解孟子的治国主张,于是,孟子 晚年就回到故乡,把他的思想主张集结成孟子一书。 孟子的带有说理性的、论辩性的语言很有特色,简练又生动,基本可以 反映出战国时代汉语的实际面貌。孟子一书成书于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 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各国君王或贵族都极需人才,因而出现了一个特定阶层 “士 ,“士”的主要活动是游说诸侯,为他们出谋划策。在当时的政治、 军事、外交等活动中,“士”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孟子既是一位思想家,同时 他也属于士的阶层,孟子中的很多篇目都是孟子与诸侯国国君的对话,借此来 阐发自己的实行仁政的观点,如:梁惠王篇、滕文公篇等。 孟子的古代注本有四部备要孟子注疏本1 4 卷;四部备要孟子集 注本7 卷;四部备要孟子正义本3 0 卷,现代注本有杨伯峻的孟子译注 ( 中华书局) 。孟子章节的分布,历代版本和各家注解基本一致,现在仍按照 原有的体例,自梁惠王至尽心本为七篇,每篇各分上下两卷,这样一共就有十四 卷。本文在举例时,也按照旧例把全书分为十四卷。两卷为一篇,奇数为上卷, 如卷一为梁惠王上;偶数卷为下篇,如卷二为梁惠王下。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孟子动词研究的现状 孟子属于“四书”之一,同时也是“十三经”之一,它记录了孟子的言行, 在封建社会中,孟子被人们尊称为“亚圣 - 仅次子孔子的圣人。所以,研究 孟子的学者大有人在。然而,目前尚没有专门的孟子的动词研究方面的 专著和专论,但和这一课题相关的论文和论著还是有一些的: 一、研究孟子的注本 从汉代开始,就有人开始研究孟子,两汉研究孟子的成果,共有六 家,分别是扬雄孟子注、程曾孟子章句、郑玄孟子注、高诱孟子 章句、刘熙孟子注和赵岐孟子章句,在这六家中,现在仅存的赵岐孟 子章句,是研究汉代孟子的唯一可靠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宋 朝,孟子被尊奉为经书之后,注疏者更是越来越多。在众多的孟子研究 著作中,受到人们肯定的主要有六种,即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宋代孙爽的 孟子注疏、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清代宋翔 风的孟子赵注补正和现代语言学家杨伯峻的孟子译注。 二、研究孟子词类方面的论著 主要是现代学者针对孟子中的一些词类现象做的专书和专题方面的研究, 它们或者是针对:孟子中的某一类词或者语法现象作出研究,或者是把孟子 与跟它同一时代的其它古籍相比较,作出对比研究,这方面的论著如崔立斌( 孟 子) 词类研究( 2 0 0 4 ) 、海柳文 孟子动词“为 的配价研究( 2 0 0 4 ) 、谭书旺 从 孟子论著论著章旬) 看战国至东汉的语言发展( 2 0 0 1 ) 、周文德 ( 孟子) 同义词研究( 2 0 0 2 ) 、夏先培,违亚荣 ( 论语) 、( 孟子) 中第一人称称谓的语用 考察( 2 0 0 6 ) 、俞正贻 ( 孟子) 的“而( 1 9 9 5 ) 、张永胜 从( 论语) 、( 孟 子) 谈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 1 9 9 5 ) 、张俊 中的第一人称代词 和第二人称代词( 2 0 0 5 ) 、张觉 句式变换释例( 2 0 0 1 ) 、路飞飞 假设复句初探( 2 0 0 5 ) 。 三、相关研究的论著 要想写好孟子的动词研究,仅仅靠读孟子原著和注疏,或者是读现 代学者所写的语法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论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所做的是动词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i i _ 所以还要借鉴“动词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论著,尤其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古籍 的“动词研究 ,不仅要参考其写作的框架和体例,而且还要看动词分类、动词的 语法功能阐述等一些细节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孟子一书的具体特点 来写作此文,专书动词研究方面的论文、论著如殷国光( 吕氏春秋) 词类研究 ( 1 9 9 7 ) 、张猛( 左传) 谓语动词研究( 2 0 0 3 ) 、殷业辉中古汉语助动词研究 ( 2 0 0 2 ) 、杨海峰( 论语) 助动词研究( 2 0 0 3 ) 、王春玲( 吴越春秋) 动词研究 ( 2 0 0 1 ) 、杨文霞( 孙子兵法) 动词研究( 2 0 0 6 ) 、姜晓( 盐铁论) 动词研究 ( 2 0 0 5 ) 、钟发远( 论语) 反义动词研究( 2 0 0 6 ) 、张先坦( 战国策) 双宾结构 动词研究( 2 0 0 3 ) 、方文一 与 意动用法之比较( 2 0 0 6 ) 、方文一 与 使动用法之比较( 2 0 0 6 ) 、钟发远( 论语) 动词研究( 2 0 0 3 ) 、 于正安( 苟子) 心理动词研究( 2 0 0 2 ) 、于正安( 苟子) 助动词研究( 2 0 0 2 ) 、 于正安( 苟子) 使令动词研究( 2 0 0 2 ) 。 1 3 孟子动词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一、孟子动词研究的方法 研究孟子的动词,应该根据孟子一书语法方面的特点,在研究的过 程中探索出自己独有的方法,在今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再努力提高这方 面的水平。 孟子的动词研究的第一步是专书的整理,选择版本,进行校勘、标点、今 译,在此基础上整理好该专书的电子版本。今译的时候不能只根据字面意思做翻 译,还要结合书的产生年代、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作者思想和写作背景。 第二步是编出孟子专书索引和专书词典初稿。编写专书词典,需要解决 字与词的关系、词与词组的关系、词与非词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从中可以得到 词汇学、语义学方面很好的锻炼。对孟子动词作穷尽性研究,不但能够加深 对先秦时代的动词系统的了解,而且还会对该书的前后时代的历史语法的比较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也可适当地参考杨伯峻的孟子译注及其书后所附 的孟子词典、朱熹的孟子集注。 第三步是对专书的词类和句法分别进行穷尽、量化的研究。首先要对 孟子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书的动词作穷尽性的统计,并对孟子动词进行综述,然后再对孟子动 词进行分述,也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孟子一书的所有动词进行分类,对每一 类动词都要进行句法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并作举例论证,其它的此类例子也 要做量化统计。如:研究能愿动词时,可对孟子一书经常出现的“得、敢、 可、可以、能、屑、愿 等进行举例分析,其它的能愿动词就进行量化性统计, 如:“欲”“足”等在孟子中共出现过多少次,分别在哪些篇章中;研究感知 动词时,可对孟子一书经常出现的“忍、忘、闻、虑 等进行举例分析,对 其它的感知动词就进行量化性统计,如:“爱慈等在孟子中共出现过多 少次,分别在哪些篇章中。在此基础上,要运用计量语言学的方法,在定性分析 的基础上作定量分析和确切统计。 但是,研究一部书的动词不是只研究它的动词就能解决问题的,几乎可能要 涉及到所有的词类。许多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一部专书所能解决的,还需要研 究同时代的其它著作,要能做到上下联系,如:与孟子相同或相似年代的著 作有韩非子、庄子、墨子、苟子、左传、战国策以及略早于孟 子的诗经、论语等,这些著作中的某些与孟子词类相同或相关的语 法现象也应作为重点的参考对象。 二、孟子动词研究的意义 孟子是反映战国时期汉语实际面貌的代表作品,也是反映先秦时期书面 语实际面貌的代表作品,所以很多学者在研究先秦语法或者词类现象时,大量地 列举了孟子中的例子,如:李佐丰 先秦汉语实词( 2 0 0 2 ) 、马汉麟 古 代汉语语法提要( 1 9 8 5 ) 、李新魁 汉语文言语法( 1 9 9 8 ) 等。所以,对 孟 子的动词做穷尽性的研究是先秦汉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汉语史有 重要的意义。另外,:孟子是非常经典的古代典籍,它的带有说理性的、论辩性 的语言很有特色,简练又生动,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和名句,其中有的是在上 中学或大学时学过的或者要求背诵的,又因为它是语录体的作品,所以相对于其 它的诸子百家作品,如: 庄子、 韩非子、 苟子、墨子和同时期的其它作 品,如: 左传、 公羊传、春秋、 谷梁传、 ,商务印书馆1 粥3 王力:关于词类的划分) ,王力文集 第十六卷3 1 5 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能起一定作用的,应该注意使词的基本意义跟形态、句法统一起来。”山如:名词 表示的是事物的意义类别;动词表示的是动作的意义类别;形容词表示的是性质 的意义类别。如:“庖有肥肉”( 梁惠王上) 中,“庖”和“肉”是名词,因为它 们都是表示事物的,“肥”是形容词,表示一种性质状态,“有 是动词,表示存 现的状态,属于动作的意义类别。 2 2 孟子动词数量统计标准 本文在统计孟子动词时,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一、兼属动词和其它词类的,统计为动词。如: “命”,在孟子里共出现5 3 次,作名词4 1 次,有“命令、政令、天命、 使命等义;作动词1 2 次,为“命令,指示,教诲”之义。“命”兼名词、动词 两类,统计为动词。“通一,在孟子里共出现5 次,作形容词3 次,有整个 的、共同的等义;作动词2 次,为“交通、沟通之义。“通兼属形容词和动 词两类,统计为动词。“益”,在孟子里共出现1 9 次,作名词5 次,为“益处” 之义;作动词2 次,为“增加”之义;作副词2 次,为“更加”之义;作人名1 0 次。“益 兼名词、动词、副词三类,统计为动词。 二、其它类词活用作动词的,不计为动词。如: ( 1 ) “安”本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义为“使安定 。例: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梁惠王下) ( 2 ) “君一本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义为“以为君一。例: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 公孙丑上) 三、假借字是否计为动词,视具体情况而定。 ( 一) 如果孟子中有某假借字,但该字的本字未出现,则将该假借字作为 一个动词看待。如“畔 同“叛”。“畔”在 本所做的统计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孟子动词语法研究 3 1 孟子动词语法的研究对象 语法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和词类。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古代汉语词法丰要研究词的 构成和词类的划分。孟子动词语法研究的对象就是从语法角度对动词进行分类 和分析复音动词的结构。而句法的研究主要是句法功能的研究,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词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它可以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在什么 位置;一个是在句子中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与其它的成分构成什么样的关系。旧孟 子动词这两个功能也是孟子动词语法研究的对象。第一个方面词充当 什么样的句法成分,主要分析孟子的动词充当谓语、主语、宾语、定语、状 语、补语等成分的情况;第二个方面在句子中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可以分为 一般的结合和特殊的结合,前者形成一般的语法结构,如主谓、动宾、偏正、动 补等关系,后者则形成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双宾结构、连谓结构、兼语结构 等。 本章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孟子动词的特点:一,动词的语法分类。二, 动词作句子成分的情况分析;三,动词的特殊结构:双宾结构、连谓结构、兼语 结构;四,复音动词结构。 3 2 孟子动词语法分类 词类是语法系统的中心。在汉语词类中,名词、动词、形容词被称为“三大词 类”,其中又以动词最为复杂。动词是词类系统中最复杂的子层级系统。对动词进 行确切的分类是研究孟子动词的第一要务。 根据语义、语法功能和组合关系,孟子的动词可以划分为9 个小类:能愿 动词、动作动词、状态动词、趋止动词、感知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分类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下册,l 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第2 版 李新魁:汉语文言语法6 7 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1 版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词和使令动词。各类动词出现数量如下表所示: 动词能愿 动作 状态 趋止感知心理 存现分类使令总 类别动词动词动词动词动词动词动词动词动词计 动词 1 05 7 22 1 27 01 2 53 231 0 31 0 3 7 数量 3 3 孟子动词分类 3 3 1 能愿动词( 1 0 个) 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意愿等意义的词。李佐丰先生在其所著的先秦汉语 实词一书中,把能愿动词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类,而把其它的动词合为一大类构 成基本动词,李先生是根据宾语的性质来作这样的划分的,他认为“基本动词主 要表示行为、活动、变化、关系等,一般都可以带体词性宾语,“能愿动词主要 表示可能性、可行性和愿望、态度等,通常只可以带谓词性宾语,不带体词性宾 语”由此可见,能愿动词的最大特点是带谓词性宾语,也就是用在基本动词之前 作状语。孟子中的能愿动词有1 0 个:得、敢、可、可以、能、不屑、欲、愿、 足、足以。这1 0 个能愿动词在孟子中的使用频率如下表: 能愿动词可能欲敢可以 得 足以足 愿 不屑 使用频率 1 8 01 3 39 27 87 85 83 53 02 25 根据李佐丰先生对能愿动词概念的表述,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 一) 表示可能性、可行性。此类有6 个动词:可、能、可以、得、足、足 以。如: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梁惠王上)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 滕文公上) 李佐丰先秦汉语实词 ,第2 4 页,2 0 0 2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 梁惠王上)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梁惠王上) 为得罪于父,不得近。( 离娄下)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 公孙丑上)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梁惠王上) ( - - ) 表愿望、态度。此类有4 个动词:欲、愿、不屑、敢。如: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梁惠王上)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梁惠王上) 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告子下)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 告子下)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 滕文公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孟子能愿动词有两个特点较为明显。第 一,“可”和“能”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它能愿动词。第二,古代汉语中一些可 以用作能愿动词的词,在孟子中都用作基本动词,未见作能愿动词的用例。 如:获、合、当、克、会等。 3 3 2 动作动词( 5 7 2 个) 动作动词表示人的行为、活动,特点是主语一般为施事主语。这种动词又包 含两部分,一部分是需要带宾语的,就是他动词,也称为及物动词,另一部分是 不需要带宾语的,就是自动词,也称为不及物动词。 在孟子中,动作动词大部分属于及物动词,只有少部分属于不及物动词, 对其语法天分析如下: ( 1 ) 不带宾语( 8 2 个) 不及物动作动词作谓语时,主语往往表示动作的施事,由表示人的名词或名 词性短语来充任,后面不带宾语。例如: 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公孙丑下)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公孙丑上) 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 万章下)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离娄上) 有的不及物动作动词可以带用介词“以一字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 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 公孙丑下) 管仲以其君霸,晏予以其君显。( 公孙丑上) 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滕文公下) 其中第旬分别是在“以 和“王,“以和“霸”之间都省略了代词“之”。 有的不及物动作动词可以带状语,这种状语一般是由介词“与”字构成的介 词结构。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 梁惠王上)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离娄下) ( 2 ) 带宾语( 4 9 0 个) 从主语方面看,及物动作动词的主语也表示施事,大多数也是由表示人的名 词或名词性短语充任,这和不及物动作动词是相同的。但是,从宾语方面看,及 物动作动词可以带受事宾语和对象宾语,较少带处所宾语,而且这类动词所带的 宾语,绝大多数由体词性成分充任,很少由谓词性成分充任。 根据及物动作动词所带的宾语的不同,可以将及物动作动词分为四类: 第一类:有生名词充任宾语 大多数及物动作动词的宾语由有生名词充任,这类及物动作动词表示人与人 之间的行为、活动,可以带受事宾语或对象宾语。如: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离娄上)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 梁惠王下) 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万章上) 在这种情况下,主语往往是由有生名词或者表示国家、地区的名词来充当, 也可以省略主语。 第二类:无生名词充任宾语 有的及物动作动词的宾语由无生名词充任,这类动词可带结果宾语和受事宾 语。如: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 滕文公下)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告子上)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贡反,筑室于场。( 滕文公上) 在这种情况下,主语往往是由表示人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也可以省 略主语。 第三类:抽象名词充任宾语 有的及物动作动词的宾语由抽象名词充任,如: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梁惠王上)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离娄上) 第四类:带双宾语 有的及物动作动词可以带双宾语,如: 子哙不得与人燕。( 公孙丑下) 3 3 3 状态动词( 2 1 2 个) 状态动词表示人或事物非自主的状态、变化,多数属于不及物动词。特点是 在不带宾语时,它们的主语是“当事丰语”。“这种当事主语不实施某种动作行为, 而是表示具有某种状态、变化的人、物。也就是说,这种动词的主语一般不表示 施事,而是表示状态动词陈述的对象 。从主语方面看,充任状态动词主语的也 是有生名词、无生名词和抽象名词,这一点和动作动词是一样的,但从宾语方面 看,这类动词很少和介词“以一及“与”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这又是它不同于 动作动词的特点。 第一类:有生名词充任主语 大多数状态动词的主语由有生名词充任,例如: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公孙丑上) 嫂溺,则援之以手。( 离娄上) 第二类:无生名词充任主语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梁惠王上)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梁惠王下) 李佐丰先秦汉语实词 ,第铊页,2 0 0 2 年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类:抽象名词充任主语 杨墨之道不息。( 滕文公下)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滕文公上) 另外,还有少数的状态动词是及物的,可以带对象宾语,其表示的意义也是 非自主的,当状态动词作谓语时,主语是主题主语。例如: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滕文公上) 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离娄下) 禄足以代其耕也。( 万章下) 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 滕文公下)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滕文公下)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 3 3 4 趋止动词( 7 0 个) 趋止动词表示趋行,居止。可以分为及物趋止动词和不及物趋止动词两类。 ( 1 ) 不带宾语( 2 2 个) 不及物趋止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而不带宾语。可以带由“于”、“乎 、“焉” 等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作处所补语。例如: 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毫。( 万章上) 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 梁惠王下)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梁惠王上)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公孙丑上)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公孙丑下) 寇退,曾子反。( 离娄下) 前三例是“于”介宾结构作处所补语,第4 例是“乎 字介宾结构作处所补 语,第5 例由“焉 充任补语,第6 例中“退一是不及物趋止动词单独作谓语。 ( 2 ) 带宾语( 4 8 个) 这类动词大多数表示趋行义,少数几个动词表示居止义。这类动词既可以带 处所宾语,也可以带处所补语。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及物趋止动词所带的宾语的种类可以作如下分析: 有的及物趋止动词的宾语由表示人的名词充任,表示人所在之处。例如: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 梁惠王下) 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万章上)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万章上) 有的及物趋止动词所带的宾语由国名、处所名词充任,表示处所。例如: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梁惠王上) 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公孙丑下)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滕文公上) 有的及物趋止动词既可以带处所宾语,也可以带处所补语。例如: 居于陵、三日不食。( 滕文公下) 汤居毫,与葛为邻。( 滕文公下) 以上例子中,第l 例中的“居”带处所补语,第2 例中的“居 带处所宾语。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 滕文公上) 出疆必载质,何也? ( 滕文公下) 以上例子中,第l 例中的“出”带处所补语,第2 例中的“出”带处所宾语。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梁惠王上) 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滕文公上) 以上例子中,第l 例中的“入”带处所宾语,第2 例中的“入”带处所补语。 有的及物趋止动词可以带时间补语。例如: 独居三年,然后归。( 滕文公上) 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离娄下) 3 3 5 感知动词( 1 2 5 个) 感知动词表示与感知、思维有关的活动,表言语的动词与这类词比较接近, 可归在此类。这类词词义比较抽象,感知动词可以带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作 宾语,主语往往表示施事。感知动词一般属于及物动词,根据所带宾语的情况, 又可以分为两类: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带体词性宾语 感知动词所带的体词性宾语大多是对象宾语,可以由无生名词、抽象名词和 有生名词来充任。例如: 爱人者,人恒爱之。( 离娄下) 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 万章上) 颂其诗,读其书。( 万章下)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梁惠王上) 朝不信道,工不信度。( 尽心上) 悦周公、仲尼之道。( 滕文公上) 以上例子中,前2 例是有生名词作宾语,中间2 例是无生名词作宾语,后2 例是抽象名词作宾语。 ( 2 ) 带谓词性宾语 根据感知动词所带宾语的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带谓词性宾语的感知动词分为 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谓词性宾语在意义上指称人或事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梁惠王上) 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梁惠王下)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 公孙丑上)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 离娄下) 以上例子中,前3 例中的感知动词所带的谓词性宾语是指称事的,第4 例中 的感知动词所带的谓词性宾语是指称人的,第4 句的意思是“武王不轻侮在朝廷 中的近臣,不遗忘散在远方的远臣”。 第二种:谓词性宾语表示陈述的意义 这种情况下,充任宾语的大多是主谓结构或谓词性结构,有时也可以构成双 宾语结构和兼语结构。例如: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 滕文公下) 人皆谓我毁明堂。( 梁惠王下) 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梁惠王下)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梁惠王下)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中,例是感知动词“称 带主谓结构作宾语;例是感知动词“谓带兼 语结构作宾语;例是感知动词“视”带谓词性结构作宾语。例是感知动词“闻” 带双宾语结构作宾语。 3 3 6 心理动词( 3 2 个) 心理动词表示人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往往与人的情绪、态度、思虑有关, 词义比较抽象。 有的心理动词可以用“之”作宾语,“之”往往表示产生某种情绪的原因。如: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尽心下)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 梁惠王上) 有的心理动词可以用“之”字性短语作宾语,“之”字性短语常表示某种态度 所针对的事。如: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公孙丑上)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 梁惠王下) 有的心理动词可以带程度副词作状语,例如: 吾甚惭于孟子。( 公孙丑下) 得侍同朝,甚喜。( 公孙丑下) 以上2 例是程度副词“甚 分别作心理动词“惭 和“喜”的状语。 有的心理动词可以带宾语,表示意动,这时动词是。以为”的意思。 这也是不同于趋止动词和动作动词的地方。例如: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 公孙丑上) 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 告子下) 有的心理动词可以带表示对象的“于”字介词结构作补语,例如: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尽心上) 拘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 梁惠王上) 3 3 7 存现动词( 3 个)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存现动词表示存在、出现等意义。存现动词的主语是被说明的对象,属于主 题主语。所带的宾语表示存在的人或事物。 孟子中有3 个存现动词:“有 、“无”、“靡”,其中,“有 和“无 是常 用的存现动词。根据存现动词所表示的意义,可以把孟子中的存现动词分为4 类,即:表存现的、表领有的、表介绍的、表记异的。现分别分析如下: ( 1 ) 表示介绍前文不曾出现的人、物 “有”还有一个作用是介绍,一般是介绍前文不曾出现过的人、物,这样的“有” 通常与“者 字相互配合使用,“者”字可以和体词性词语组合,也可以和谓词性 词语组合。例如: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梁惠王上)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梁惠王上)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梁惠王上)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 尽心下)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