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德八中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本试卷共11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卷i(选择题 ,共60分)一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仁”的思想d.“仁政”思想2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出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个聚会“兼相爱,交相利”“施仁政于民”“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儒家道家法家墨家a. b. c. d. 3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其主张体现的是a人与社会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天感应的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历史复习课上,老师出示了一组关于百家争鸣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其中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法家儒家墨家儒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6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7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可见,该学者高度肯定儒家文化的是 a民贵君轻观念 b大一统观念 c君权神授观念 d天人感应观念8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9.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10.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1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2.关于宋明理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b、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c、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d、认为天理是人与天地万物共同的本原13德国思想家尼采曾说:“我就是太阳,世界应围绕我转。”他的理论后来成为纳粹党人的理论基础。在古代中国同样出现了这样的狂人,他曾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这个人是 a周敦颐 b朱熹 c张载 d陆九渊14.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a“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 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 d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15.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二程和朱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16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庄周b老聃 c朱熹 d王阳明17“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18.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19.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20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21.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d.王夫之船山遗书23中国的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纸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24“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这句话指的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25.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26.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a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b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c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变化 d造纸技术的改进27. 据记载,唐朝后期,有人拿着白居易的诗印本在街上叫卖。这表明当时a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b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传播c诗歌成为世俗文学形式 d诗歌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28.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29.“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30. 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充分表达了作者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思想。该画应属于 a宫廷画 b风俗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31“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32.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33.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34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 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 b. 古代散文的发展 c. 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 d.明清小说的繁荣3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36“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37.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发展 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38.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9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40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下列能够反映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有。传统科技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命运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京城的繁华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a bc d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 、史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若使天下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墨子材料二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4分)(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主张?(2分)(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6分)42.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 大夫。 孟子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四: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五: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4分)(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4分)(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3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的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3分)(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2分)4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司南材料二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请回答:(1)材料一所示仪器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最初样式,它在后来发展成为什么?中国 的另外三大发明是什么?(4分)(2)从材料二来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其功能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所谓的“外国用罗盘针”的影响是什么?(2分)(4)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2分)(5)该项发明成就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能够说明什么?(2分)三、附加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44.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承德八中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dcdbc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acdabc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cdddbabc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cccbadbcab二 、史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评分标准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