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的阳光洒满学生的心头.doc_第1页
让爱的阳光洒满学生的心头.doc_第2页
让爱的阳光洒满学生的心头.doc_第3页
让爱的阳光洒满学生的心头.doc_第4页
让爱的阳光洒满学生的心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爱的阳光洒满学生的心头 龙庙中心小学 史红静【摘要】:“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身现身教育事业的不竭的动力。而“爱满天下”又是陶行知先生终身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呢?从我学陶行知的实践中认为:一尊重 欣赏学生;二教师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人格;三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四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关键词:爱 学生 尊重与欣赏 人格 无私奉献 情感交流 “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重要的一点。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教育是一种真情付出的劳动,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还说:“我们深信师生共同生活,共干苦为最好的教育。”踏入教育岗位近8年,我深深地觉得幼苗需要水去滋润,学生需要师爱去呵护。师爱,师之德,更是师之魂。走进学生的心灵,让爱的阳光洒满学生的心头,让他们懂得爱,更懂的尊重爱。一 爱学生,要求尊重 欣赏学生。人们曾信奉过这样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事实上,这句话并非十分有效。试想,有多少人失败之后颓丧、消沉下去,能有几人在屡败之后站起来呢?成人这样,那些活泼好动、缺乏耐心与恒心的10岁左右的小学生又会如何呢?请看看那些小心发言、生怕说错的孩子和那些被老师否定后悻悻地坐在那儿、不知所措的愁容;再看看那些说话响亮、侃侃而谈的孩子和那些被老师肯定后近乎于“得意”的笑脸吧。难道我们还看不出来吗?他们是缺少老师的尊重与行赏。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所在,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尊重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去欣赏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闪光点,有的也许教师也无法比拟。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尽管如此,教师也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和动力。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吧,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1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经验方面可能存在不平等,但教师不应以此自居,应切记教学相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有独立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要为人师表、堪为表率,都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2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不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尊重学生,就要承认和接受他们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的差异,不能强求一致。教学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如课堂提问时,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设计练习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量的题,动作快的多做一些,动作慢的少做一些;评价时,尽量减少横向比较,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尊重学生,还应承认人在获得信息时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利用听觉,有的依赖视觉,有的需要动手操作来获得。对学生的尊重,也应包括保守学生的秘密。3 欣赏学生的长处只要你怀着欣赏的眼光,总能发现美好的东西,看人也是这样的;如果你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学生,那么你看到的全是他的缺点和短处.就没有值得称道的一面.如果你怀着欣赏的眼光去发掘学生,那么你看到的就是长处,就是美。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有人总是习惯挑剔别人的缺点,拿长处和短处相比较,于是光说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殊不知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时候,你距离学生就近了;当你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时候,你就离学生远了。如果你 用心去发觉学生的长处,并且去赞美他,你会发现你的学生都很可爱,你的教学会顺利很多。二爱学生,要求教师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总之,教师要有宗教家的热情,与学生共同信仰,一起成长,更要有艺术家般的智慧,在他的眼里有发现不完的美。教育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让我们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让爱的言行伴随学生幸福成长,让爱的教育培养出累累硕果三学生,就是无私奉献。“ 爱满天下”意味着无私奉献,它是崇高的,也是无价的。陶行知说:“教师的服务精神是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以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陶行知不仅自己有奉献之心,而且反复强调教育学生也有奉献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陶行知正是以他这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童心,我始终以其“爱满天下”的格言,去爱每一个学生,我深知,“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道理。因此,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在学生面前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人师”形象,这样才能深深的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接受老师,信任老师乃至崇敬老师。“教育”才能得到良好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能作垂范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凡是要求背的课文,自己在家先把课文背会,然后在班上当中背诵,令学生感动不已。于是学生也就情绪高昂,背诵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是呈波浪式前进过程。一段时间主动性调动了,成绩就飞速上升,我就充分利用心里学原理和生理学原理,采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做到一张一弛,松紧适当,学生们学习既感到轻松,兴趣盎然,又觉得知识在不断积累。究其方式,可谓多姿多彩:有出场景热烈的竞赛场面,如“成语接龙”赛;有活泼生动的课堂剧表演;有缜密繁杂的“数学迷宫”;有洋气十足的“英语对话角”。世界五颜六色,生活是生机盎然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在多种方式的熏陶下,孩子求变,求异的心里趋向被准确抓住,我们班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们由开始厌学,逃学转变为好学,会学。四、爱学生,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她离不开感情层面,倘若离开了感情这一层面,那它就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学不仅是教与学得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过程。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常常以严师自居,高高在上,让学生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师生的关系难以融洽,情感难以沟通。因此教学或表现为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或表现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深知“教学相长”的道理,他对“民主的教师”作了如下定义:要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小孩子学习,他还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大胆地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自信地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勤动手;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关系的正本清源。因为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所有的理论填鸭式地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我在新课程教学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玩中学”,鼓励成功,也允许失败。让课堂有掌声、笑声和歌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鼓励的话语对学生说“你真棒!”、“你真行!”、“请再接再厉”、“有进步,加油”、“相信你一定能行!”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让我们高举起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精神旗帜,“热爱,奉献,实践”,与新课程改革同行,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是的,每个学生都需要爱,每个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