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第i卷一论述类现代文阅读(共4题,每题3分,计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就是鸦片。”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按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达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大使出使中国(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支柱产业。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使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1. 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 )a. 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b. 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c. 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朝政府负主要责任。d. 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2. 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b. 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c. 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遭受弹劾。d. 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属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b. 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c. 本文反驳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的观点。d. 本文证明,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4. 下面关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当初如果在印度本地大量销售鸦片,最终将使东印度公司获得更大的利益。b. 东印度公司被看作“最堕落的公共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向中国偷运鸦片。c. 在孟加拉的鸦片生产和向中国销售鸦片两方面,东印度公司都占有垄断地位。d.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答案】1. b 2. d 3. a 4. c【解析】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符合文意”应指符合本文作者的观点和看法。a项中“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是指英国的观点,而非作者观点。在原文第四段有“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一句中,“远见”是加引号的,表示否定。b项中“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属理解错误,“以邻为壑的政策”不是指把“鸦片销售给东印度农民”,而是“销往中国”,原文第四段中分析销售给东印度农民将会使英国公司受到 损失,“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c项中黑斯廷斯遭受弹劾的原因不是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是在原文第五段中指出的“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d项原文意思一致。原文第三段有“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一句。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分析评判。a项与原文意思恰恰相反,原文第五段中运用了一个反问句“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表示对“马戛尔尼”不知情的强烈否定。意思相一致。其余b、c、d项与原文意思相一致。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倚歌而和之 和:应和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b.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整理 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c. 肴核既尽 既:既然 相与枕藉乎舟中 藉:杂乱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正襟危坐 危坐:端坐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是饮酒乐甚 寄蜉蝣于天地b. 扣舷而歌之 与山间之明月c. 客有吹洞箫者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d. 侣鱼虾而友麋鹿 而卒莫消长也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徘徊于斗牛之间 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 望美人兮天一方 d. 哀吾生之须臾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先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b.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这一段是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乐”,启下写“悲”。c.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社会人生观点和虚无主义思想,也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d. 第四段写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所以说是科学的。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答案】5. c 6. a 7. d 8. d 9. (1)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飘去,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2) 使幽深的洞穴中潜伏的蛟龙起舞,使水中孤单小船上的寡妇哭泣。(3) 更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捕鱼,在江中的小洲上打柴,以鱼虾为伴侣,和麋鹿成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翻译题要注意字字落实。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将解释带入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推断含义,题中c选项中,“藉”应该解释为“衬垫”。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在,介词。b.音节助词/结构助词。c定语后置标志/代词,的方面。d.并列连词/转折连词,却。点睛: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c项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5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7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8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题目中句子都出自课内,这也考查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首先浏览选项,a.斗牛:星宿名字; b. 白露:水上雾气;c.美人:心中理想。点睛:从高考文言文的实际考查情况看,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因此,应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对古今异义词多加留心,在文言知识的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今异义词的主要类别有:1、词义扩大。某些词原来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原有意义比较狭,后来它应用的范围变得宽泛了,意义也有所发展了,这是词义的扩大。2、词义缩小。某些古代词语随着时代的变化应用范围变小了,或程度减弱了,这是词义的缩小。3、词义转移。某些古代词语的意义发生变化,已赋有新的意义,而不再是原来的意义了,这是词义的转移。例如题中的b.项中的“涕”。都是这一类的。4、词义强化。某些词语的今义与原义相比,词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程度加深了。这是词义的强化。5、词义弱化。某些词语的今义与原义相比,词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程度减弱了。这是词义的弱化。6、褒贬变化。某些词包含的情感色彩发生变化,原来表示肯定满意的褒义色彩的变成了不满贬斥的贬义色彩,原来表示不满贬斥的贬义色彩的变成了肯定满意的褒义色彩。7、名称改变。随着语言的演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现在已换了说法。其原有意义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选项中d“是科学的”说法有误。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是犯曲解文意的错误。9.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白露”“横”“纵”“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舞”“泣”;(3)“渔樵于江渚之上”“侣”“友”“举”。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古诗词阅读(11分)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注,夜深篱落一灯明。【注】:促织,蟋蟀。(1)这首诗的体裁是(_)(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你认为第一句中哪个字最传神?请简要分析。_(3)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_【答案】 (1). (1)七绝 (2). (2)“送”字最传神。“送”是“送来”的意思,将梧叶拟人化了(或化虚为实,将寒声、风声具象化)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秋风瑟瑟、落叶飘飞的秋景图,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3). (3)对比、反衬(或借景抒情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儿童的欢乐愉快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对比,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略名篇名句默写11. 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茂林修竹,_,映带左右。 仰观宇宙之大,_,_ ,足以极视听之娱。 _,则游者众;_,则至者少。_,池鱼思故渊。_ ,桃李罗堂前。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答案】 (1). 此地有崇山峻岭 (2). 又有清流激湍 (3). 俯察品类之盛 (4). 所以游目骋怀 (5). 夫夷以近 (6). 险以远 (7). 羁鸟恋旧林 (8). 榆柳荫后檐 (9). 青青子衿 (10). 悠悠我心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 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12. 文中加点的“自私的念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自私”的?13. 节选第段,“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生的欢喜”?14. 节选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的什么精神品质?15. 节选第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的心理?请分析。【答案】12. “自私的念头”指的是将常春藤牵进“我”的屋子。说“自私”是因为“我”要牺牲常春藤的自由来装饰自己的房间,装饰自己抑郁的心情。 13. 表达了“我”面对常春藤蓬勃的生机所产生的喜悦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 14. “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15. “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地亲近绿,引 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常春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着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常春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真正的理解。(能够明确地说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意思对即可)【解析】13. 试题分析:题干:节选第段,“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生的欢喜”。答题关键词“思想感情”“ 生的欢喜”,考生首先找到句子,接着从人物情感角度分析。点睛: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解题方法: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 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于文句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理解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首先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体现出常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于文句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理解“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于“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中的矛盾心理,首先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加以总结形成答案。第卷四语言文字运用16.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落蕊(ru) 颤动(zhn) 细腻(n) 独处(ch)b. 酣睡(hn) 猗郁(y) 袅娜(n) 蓊蓊郁郁(y)c. 点缀(zhu) 倩影(qin) 涸辙(zh) 揠苗助长(y)d. 深邃(su) 羞涩(s) 踱着步(d) 急不暇择(xi)【答案】c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17.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苦涩屋檐萧索落蕊b. 幽远混钝落寞平仄c. 训鸽细腻掉谢意境d. 点缀颓废赏玩干躁【答案】a【解析】b钝沌c训驯 d颓费颓废1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b. 但杨柳的丰姿(变化丰富多彩),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c. 可是这秋的深味(深层浓厚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d.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大致的轮廓)罢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b项中“丰姿”应该指美好的姿态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他们只会穷兵黩武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他们只会浅尝辄止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只会坐井观天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a. b. c. d. 【答案】b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当地时间1月1日凌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家夜总会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35人死亡,40人受伤,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b. 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c.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d. 万众瞩目的长株潭城际铁路本月底终于开通了,它将大大加快长沙、株洲、湘潭三地的资源整合速度,促进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主客颠倒,“引起了”放在“世界各国”之前,或者在“世界各国”前加“在”。b、“膜拜、崇敬、羡慕”三个词有词义上轻重之分,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c、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21. 下面是我校高一某班同学为迎接2017新春到来主题班会撰写的一副对联,还没来得及张贴,被同学不小心撕断了,请你修复。(只填序号)倾心注血 蛟腾凤飞 成就华夏柱石栋梁 露滋雨润 培养校园绅士淑女 学子 园丁 求知增能答:上联_;下联:_。【答案】 (1). 上联( ) (2). 下联()点睛:对联的平仄三个关键部位从严: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例:西望瑶池降王母(仄)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综上所述,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磨刀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请以“挫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答案】挫折在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挫折,少不了失败,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懂得去接受,去承受这些挫折,不要因为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就开始心灰意冷、垂头丧气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的人甚至开始自暴自弃,变得一蹶不振。最近,我们班级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师要重新改选一批班干部,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并说出自己竞选的职务,介绍出自己的才能,然后,开始投票。竞选活动一直顺利的进行着,可是到竞选学习委员的时候,我们的老学委因为自己的票数没有其他人的票数高,落选了,落选之后,她便哭了起来,弄的我们全班同学都特别的难受,而且,竞选上的那个同学都觉得有些对不起她了,接下来竞选班长和卫生委员的时候,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让全班同学都觉得特别的难受。其实,他们不应该如此的悲伤,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挫折的洗礼,因为挫折也是一种动力,我们可以把挫折变成我们前进的力量,也可以把失败变成我们前进的信心,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我认为,挫折也是一种美,但这种美,只有少数人才能感知其色彩。挫折对弱者来说,只能是一块块绊脚石,只知道在再次遇到它时绕过去,却不只应该把它从脚下踩过去。有人曾经说过: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的。古今中外,很多有为之士都受到过挫折磨炼。美国总统林肯22岁经商失败,27岁精神崩溃,34岁争取国会提名失败,46岁竞选副总统失败失败与挫折锤炼着这一世纪的伟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的辉煌。假如,他在第一次受挫折时一蹶不振,那么,世界上会有林肯总统?挫折是无处不在的,没有人一生老是顺顺当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措施计价管理办法
- 车间产品保护管理办法
- 2025年病毒学病毒感染疾病防控知识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大型体育场馆暖通空调质量保证措施
- 打官司服务咨询合同协议
- 承包土地挖鱼塘合同范本
- 摆摊挖掘机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药典学药典规范应用考核答案及解析
- 应急救援安全费用提取计划
- 2025版机械产品设计合同保密协议及专利保护
- 《民航基础第一章》课件
- 施工用电安全手册
- 化学物理与材料科学
- 医院布草洗涤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Pact-Ware-中文手册完整
- 2022星闪无线短距通信技术(SparkLink 1.0)安全白皮书网络安全
- 玉米生长过程-课件
- (完整)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2023砌体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 子宫内膜癌医师教学查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就业权益与维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