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doc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点击重难点 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 2 科学探究性试题的类型有:过程设计型、方案设计型、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型等。试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是根据探究活动的操作程序思考问题,注意试题提供信息的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研究问题的合理猜想等。评析中考点 考点1 小明家经常出现蟑螂。他想:蟑螂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将两只蟑螂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小明发现没剪触角的蟑螂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蟑螂则在里面乱撞。 (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 。 (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 作用。 (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 。思路点拨 根据小明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实验不难看出蟑螂的触角是本次实验所控制的变量。在实验设计中所存在的不够完善的地方是蟑螂只有两只,这样会使实验存在偶然性。解答辨析 (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蟑螂是靠触角寻找食物的。(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对照作用。(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提出的改进措施是多用几只蟑螂重新做实验。考点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考点2 小强看到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工人要将油桶搬运上汽车,常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小强想:为什么不直接将油桶抬上车呢?难道这样做可以省力吗?小强带着疑问去查阅有关资料后了解到:用斜面搬运同一物体时的推力大小跟斜面长度、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小强根据以上查阅的资料提出了一个探究的问题: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1)你认为小强在探究搬运同一物体时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长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的变量有 。(2)小强选用了一个弹簧秤、一个8n的重物、五块长度不同的由同种材料做成的光滑木板,按如图所示进行了实验,实验时控制斜面高度为0.2m不变。 分析实验数据,小强得到的结论是: 。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f与l的关系的是( )思路点拨 小强查阅有关资料后了解到:用斜面搬运同一物体时的推力大小跟斜面长度、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当小强想探究: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时应控制的变量为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从表中数据可知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斜面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成反比关系。这样结论也不难得出了。最后根据拉力与斜面的长度成反比的关系判断f与l的曲线图。解答辨析 (1)小强探究搬运同一物体时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长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的变量有斜面高度和斜面粗糙程度。 (2)分析实验数据,小强得到的结论是: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省力(拉力f与斜面长成反比)。 (3)b考点点评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以及运用数学图表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 考点3 某中学学习小组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时,发现有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的标签破损(如图)。为此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物质的溶液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1)该无色溶液可能是na2so4溶液。 (2)该无色溶液可能是 溶液(列举一种)。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验证猜想(1)步骤:取少量试剂瓶内的溶液,先滴入几滴bacl2溶液,然后滴入hno3溶液。 该试剂是na2so4溶液验证猜想(2)步骤: 思路点拨 利用无色溶液的试剂瓶的破损标签上的信息进行猜想,并且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解答辨析 根据钠离子的个数和钠的化合价可判断此试剂中的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一2价,而且此试剂是无色的。所以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等。当该试剂是na2so4溶液时,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试剂瓶内的溶液,先滴入几滴bacl2溶液,然后滴入hno3溶液,则预期现象是溶液中将出现白色沉淀。若验证猜想 (2)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溶液,则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试剂瓶内的溶液滴加稀盐酸溶液,预期现象是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结论是该试剂为碳酸钠溶液。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通过残缺的信息进行猜想并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同时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本题答案为开放性的,解题时要引起注意。聚焦失分点 易错1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在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等四个实验中,利用此方法的有( ) a b c d 对症下药 控制变量法在应用时要注意研究的问题可能跟多个变量有关系。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熔化温度只跟固体的特性有关,故不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本题选c。提分练习 1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刘谦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产生了面下的猜想: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央层并有吸水物质;纸牌的秘密是两副同花色的魔术纸牌通过手法替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金属原子的大小比玻璃分子间的空隙小能穿过;人体穿越玻璃是因为玻璃台面本身有空洞而且可以转动到面前。对于以上猜想你认为有可能的是( ) a bc d考点2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柱的变化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实验中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a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判断电阻的大小 b将发声的音又靠近乒乓球,通过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而显示音又在振动 c让不同的纸锥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情况 d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对症下药 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不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解题时要注意与将实验现象形象化的区别。如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是将看不见的磁场形象化,但不属于将实验现象进行放大。本题选b。提分练习 2 用易于观察的科学现象来显示不易观察的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 a将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来显示水在茎中的运输 b用轻质小球接触音又来显示音又的振动 c在经过褪色处理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来显示光合作用产生淀粉d用磁感线箭头表示的方向来显示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 3取一根火柴,在火柴头处缠绕细铜丝,放入盛水大可乐瓶中,使火柴恰好能直立,并处于浸没状态,如图所示。然后盖上瓶盖,用手挤压瓶体,火柴下沉;松开手后,火柴叉上浮。以下是同学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解释l:手挤压瓶体,水的密度变大,火柴下沉;松手后,水的密度减小,火柴上浮。解释2:手挤压瓶体,水中压强增大,对火柴向下的压力也增大,火柴便下沉;反之,火柴便上浮。解释3:用木材做成的火柴梗会吸水,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吸水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接近饱和的状态。手挤压瓶体,水中压强增大,火柴梗又开始吸水,重力增大,火柴便下沉;反之火柴便上浮。 (1)经过讨论,同学们马上否定了“解释l”,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 (2)如果要检验解释3是否正确,你建议他们做一个怎样的实验: 。 (3)继续探究:如果将火柴棒换成铜棒,并在上端扎一小气球,放入盛水大可乐瓶中,恰好直立并在水中呈悬浮状态(如图),然后盖上瓶盖,用手挤压瓶体,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分析其原因是 。探究与思考 探究 检测发现许多蔬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生活中,蔬菜有室温贮存和低温贮存两种方式。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贮存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蔬菜存放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一直升高。 假设二: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哑硝酸盐要少。他们选用薪鲜的黄瓜、番茄、青椒三种蔬菜分别采用室温贮存、冰箱贮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将获得的数据整理如表:亚硝酸 试验时间盐含量(毫克千克)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黄瓜室温(20)贮存0.40.70.50.50.70.9冰箱(4)贮存0.40.50.20.l0.30.6番茄室温(20)贮存121.51.21.41.8冰箱(4)贮存11.21.40.91.31.5青椒室温(20)贮存2.554.5356冰箱(4)贮存2.531.51.52.52.5 (1)有同学分析表中数据,认为实验结果不支持假没一,他的依据是: 。(2)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二。查阅资料得知,蔬菜中的硝酸盐通过代谢作用可转化为亚硝酸盐。请你利用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对“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亚硝酸盐要少”这一现象作出一种解释: 。 (3)结合本实验结果,对于新鲜的黄瓜、番茄、青椒,就亚硝酸盐含量而南,你认为何时食用比较合适? 。解答辨析 (1)有同学分析表中数据,认为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一,他的依据是:实验数据跟他的假设不一致。 (2)利用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对“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亚硝酸盐要少”这一现象作出一种解释:低温时,新陈代谢比较慢。 (3)结合本实验结果,对于新鲜的黄瓜、番茄、青椒,就亚硝酸盐含量而言,我认为在低温保存的同时在第4天食用比较合适。考点点评 蔬菜中的有毒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在中考题的编写中常常作为被关注的内容,值得思考。跟踪练习 在科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果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科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a只有co2 b只有co c既有co2,也有co 【查阅资料】 微量co遇到提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 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汁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人干燥的空气。观察到装置b中的试纸变蓝色,装置c中的溶液变浑浊。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的氧化物是 。【讨论】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专项集训能力提升1 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关于表述: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在液体扩散实验中,将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事实,是推论 b 是事实,是推论 c 是事实是推论 d 是事实,是推论2 小凌同学在学习了磁知识后,对磁现象很感兴趣。一天晚上,她在台灯下研究磁铁,偶然发现当磁铁靠近发光的台灯时,灯泡内的钨丝晃动了。让我们和小凌同学一起来探究: (1)提出问题: ? (2)建立假设:可能是磁铁对钨有吸引作用;可能是 (3)获得证据:小凌找来同样的钨丝,用磁铁靠近,发现钨丝不能被吸引。 (4)得出结论:钨丝晃动并不是磁铁对钨有吸引作用,而是 。 3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一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个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4 一般烫发常用两种药水先后加在头发上使头发变成波浪状,第一种药水是碱性物质,第二种药水是酸性物质。为了研究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对发质的影响程度,小明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用水、盐酸、氢氧化钠配制ph分别为1,2,.,14的溶液各50毫升。 从理发店收集同一个人的若干根基本相同的头发,每组3根分别浸泡在配制的14种溶液中。 3小时后取出头发,用纸巾吸干头发上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头发的拉力值(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记录实验数据求得平均值,绘制图像如下: (1)为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中小明控制的变量是 (列举两个)。 (2)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5 小明家的厨房中有电饭煲、电磁炉和微波炉。他为了比较这三种电器在加热水时的耗电情况,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量取500毫升水,测出水的初温,关闭其他用电器,将电饭煲单独接入电路给水加热。当电能表的转盘转动l00圈时,立即切断电路,测出电饭煲内水的末温。,把电饭煲换成电磁炉、微波炉重复实验,结果如表一。表一电器类型水量毫升初温末温电能表转数圈电饭煲5002054100微波炉5002045100电磁炉5002039100增加水量和电能表的转数,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如表二。表二电器类型水量毫升初温末温电能表转数圈电饭煲1 0002058200微波炉1 0002048200电磁炉1 0002065200(1)除电能表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本实验通过观察 来比较三种电器的耗电情况。(3)本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有 。 6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自动浇花机模 型。其原理是: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使水流出。温度下降时,容器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从细管进入容器内,使得下一次温度升高时又可以浇水。(1)若该自动浇花机因容器盖未旋紧而漏气,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针对这一自动浇花机,某兴趣小组想了解其浇水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一:取一个矿泉水瓶,加入足量水后,在底部插入细橡皮管井旋紧瓶盖,用台灯照射,观察水流特点记录随时间延长从橡皮管流出的水滴总数,整理如表:时间分钟0123456水滴滴0335572828788 实验二:取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水,在底部插入细橡皮管并旋紧瓶盖,然后用不同功率的台灯等距离照射,每隔相等时间记录水滴数。(2)分析实验一中数据可得:在0l分钟,12分钟,56分钟的时间段中,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3)实验一二研究的问题是 。7 在课外活动中,老师要求学生自制一个总质量为400克左右,不使用电力的四轮小车,并比较小车在摩擦力很小的水平道路上一次运行的距离的长短。张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辆小车,他往试管中加入两种试剂,塞紧塞子,过一会小车向前运动了。(1)理论上,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请在下列试剂中选择最符合比赛要求的试剂:锌粉,铁粉,铜粉,10的稀硫酸,l0的盐酸溶液。你选择的试剂是 (填序号),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若要使小车的运动速度比(1)中所选试剂时快,应往试管中加入的两种试剂是 (填序号,从上一小题中提供的试剂中选)。 (提示:10的稀硫酸比l0的盐酸溶液ph要大)(3)若仍选用以上试剂,在不改变试剂质量及道路和动力的条件下,如何使张明的小车跑得更远?请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4)有同学根据同样的推进原理,但不进行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他选用的方法可能是 。8 某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 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弹簧秤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获取证据】 测得圆柱体的体积为0.510一4米3,柱体的重为0.6牛。当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且没有被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两所处的深度h、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求得相应的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的对液体的压强p(液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也为p),所得数据如表:实验序号12345h米0.l0.20.30.40.5f牛0.480.360.240.120p帕1.21032.41033.61034.8103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讨论与交流】(1)根据第5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 帕,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 。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0.12牛时,蚓柱体受到的浮力为 牛。9 2009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 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是:可能是饮酒后人的 。 为了验证猜想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小敏突然松开南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甑尺处的刻度值。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参与人abcdefghijk饮啤酒数杯22446688101010杯以上饮洒后反应厘米18151915222224252628无法完成测试饮酒前反应厘米1413141213141312121313(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 (2)表中数据说明,饮洒后人的反应能力会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o2)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到底还有哪些因素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呢?【小组讨论】 甲同学的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有关。乙同学的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有关。【设计实验】他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4次实验。实验次数h2o2溶液质量分数h2o2溶液用量毫升催化剂(mno2)用量克反应温度收集气体体积毫升所需时间秒30508523.81520.12022.8520.12027.4305055210.5(1)淆你写出第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和实验证明甲的观点是正确的, 实验证明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填字母)。 a 和 b 和 c 和(3)由以上实验还能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越高或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反应速率 。(4)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还发现许多金属盐(如fecl3、cuso4等)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那么,铁盐和铜盐的催化作用哪个强呢?他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并以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结果。小聪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仿照小聪的思路,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 。11 前一段时问,一项名为“沸腾可乐”的游戏在各大网站卜颇为盛行:将几颗“曼妥思”薄荷糖扔进可口可乐中,几秒钟之后,一根硕大的可乐柱从可乐瓶中喷涌而出,喷完后的可乐瓶中也只剩下了小半瓶可乐。发帖人还转载了一段英文,大意是一个巴西小男孩上周因为将“曼妥思”薄荷糖与可口可乐一起食用而死亡,同时一则“曼妥思薄荷糖与可口可乐(健怡)一起食用=死亡”的帖子流传于国内外各大网站上。记者做了一组探究性实验:实验一:迅速打开2升装可门可乐后,将约20粒“曼妥思”薄荷糖从瓶口迅速倒入,大约3秒钟后瓶内涌出太股可乐柱,可乐柱最高超过50厘米,再过5秒后基本消退。结论:“曼妥思”薄荷糖能促使可口可乐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泡。实验二:将薄荷糖放到百事可乐、雪碧、芬达、非常咖啡可乐等碳酸饮料中,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饮料喷涌的现象,喷涌的程度和可口可乐大体相当。将薄荷糖放到一罐刚刚打开的啤酒中,也有大量的啤酒泡沫涌出。实验三:将含有薄荷成分的“绿箭”口香糖、“好丽友”木糖醇、“波尔”口香糖、“皓洁冰爽”薄荷糖、“荷氏”薄荷糖分别放人上述饮料中,结果“绿箭”、“波尔”和“皓沽”都只在饮料瓶中激起小股泡沫,饮料都没有涌出瓶口。只有“好丽友”和“荷氏”两款口香糖让饮料喷了出来,只是饮料柱的高度不如“曼妥思”高。根据以上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从实验二和实验三中记者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是 法。你认为记者的第二、三两个实验和第一个实验作比较时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2 小明在购买氧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氧气就从导管日出来。小明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表中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观察溶液无色液体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黄色取少量该溶液丁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他明显现象回顾与解释:(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2)在步骤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 鼠妇(如图甲)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有同学发现用不同的瓶装收集到的鼠妇时,瓶内的明暗程度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又做了如下实验:八个研究小组在野外阴暗的地方各自收集了l0只鼠妇,第一组至第四组将鼠妇装在无色透明的塑料瓶中,第五组至第八组将鼠妇装在褐色的瓶中,带同实验室。实验时,各小组都把10只鼠妇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如图乙所示的纸盒中,叫暗处中央放5只,明亮处中央放5只,然后观察鼠妇的分布。表中是各小组在几分钟后观察到的鼠妇分布数及平均值:无色瓶褐色瓶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平均值五组六组七组八组平均值明亮处只87988.0l2131.8阴暗处只23122.098978.2(1)观察表中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鼠妇喜欢明亮处”的结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同实验室的路上,用无色瓶带回的鼠妇已经与明亮环境相 。(2)为了减少对“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的干扰,在将收集到的鼠妇带回实验室时应选用 瓶。14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各部位的血液分配是不闷的。如进行剧烈运动时,流i曲骨骼肌的血液会明显增多;当吃饱饭休息时,流向肠胃的血液会比空腹时明显增多。回答下列问题:(1)当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时,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 ,此时伴随的生理现象是大量出汗,出汗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汗液蒸发散热。(2)如图所示,让某人平静地躺在平板式灵敏天平上,调节至水平平衡后,再让该人思考一些数学题,如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稍过片刻,天平将失去平衡,即 (填 “左”或“右”)边开始下降,原因是 。15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端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1)该实验中1小明是通过 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6 水果含有果酸。如图所示,在水果中插入两片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就组成了一个水果电池。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1)在水果中插入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并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与水果的接触面积不变,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两极板之间的电压,结果如表:铁锌铁铜铜锌苹果0.55伏0.60伏0.95伏梨0.40伏0.50伏0.90伏菠萝0.50伏0.55伏1.00伏橙0.70伏0.78伏1.05伏 画出这个实验的电路图。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上述条件下,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看,所选用的两极板材料之间的 越大,水果电池的电压越大,并且水果电池的电压还与 有关。 (2)若该小组的同学选用一个橙子并用铜和锌做极板,研究水果电池的电压跟极板与水果的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 不变。(3)关于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你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写出一个即可)冲击高分1 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的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1)假设l: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2)探究过程:设计如图所示的迷宫。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在正确的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把数据逐一记入表中(单位:秒)。组别号别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实验组1号鼠69431225172号鼠87495846413号鼠5339153214对照组4号鼠92323813195号鼠60413766336号鼠6319133012 (3)结论l:小白鼠 学习能力;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的路口作标志, 。2 某同学为探究一电视机上电位器(相当于一个变阻器)的结构。他将电位器的三个接线头分别贴上a、b、c的字样如图甲所示,接着他的探究是:将b、c分别接在乙图所示的电路的d、e点,开关接通后转动电位器的旋钮,电流表的示数不变,但比直接将de连接时的电流小得多;将b与d相接,a与e相接,开关接通后顺时针转动电位器的旋钮,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请你在甲图的框中替他画出电位器的内部结构。当顺时针转动电位器旋钮时,相当于图中滑片向 移动。3 已知在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分子数之比。如图所示,带有均匀刻度的密封容器有一个理想活塞(无摩擦且密封性良好),开始在刻度12 cm的位置。活塞左室为空气,右室为co和o2的混合气体。常温下用电火花点燃右室气体时,活塞被推向左边,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活塞又逐渐向右滑动,最终停留在容器的中央处,则原co与o2的混合气体中,co与o2的体积比可能是l:1;l:7;7:1;l:3;3:1中的哪种组合( ) a b c d 4 果汁生产厂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来提高出汁率。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l0分钟,如图a。将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再次在l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将步骤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并记录果汁量如表:温度10 20 30 40 50 60 70 80果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请同下列问题: (1)苹果的果实是由 发育而来的。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 。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 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4)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5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丽有减肥作用。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ph分别为5.4、6.3、6.0。 将形状、大小、质量胡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的水分并称量。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第 步。 (2)在第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 应相同。(3)组内有的同学认为,第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在第步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最可能是 。6 科学兴趣小组用以下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漂浮时,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 器材:弹簧秤、量筒、小蝗料瓶、细线、若干玻璃珠。 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k=30毫升。 在质量为5克的小塑料瓶中放人适量的玻璃珠,测出放有玻璃珠的小塑料瓶的重力g。 将该小塑料瓶放入量筒中,使它浮在水面上。稳定时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v2=90毫升。 比较小塑料瓶的重力和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关系,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1)使用测量仪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图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牛。 (2)小塑料瓶本身就能浮在水面,实验时放入适量的玻璃珠的原因是 。 (3)计算放有玻璃珠的小塑料瓶所受的浮力f= 牛。(g取10牛千克)7 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有多种因素。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是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同学们查阅资料后知道某些导体的电阻还与磁场强弱有关(磁场强弱称为磁场强度,用符号b表示,其单位为特斯拉,用符号t表示),电阻随磁场的增强而增大,利用这种关系可以测量磁场的强度。如图乙所示为室温下某磁敏电阻阻值r随磁场强度变化的曲线。若实验室可提供以下器材:磁敏电阻、蹄形磁铁、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单位:毫安)。(1)现要测定如图丙所示的蹄形磁铁两极间磁敏电阻r所处在的磁场强度。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2)某同学正确实验后,测得磁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数据如表:实验次数123u伏0.450.901.50i毫安0.30.61.0 请利用表中数据计算该磁敏电阻r在此磁场中的阻值为 欧。该处磁场的强度大约为 特斯拉。 (3)若要在上述实验后继续研究磁敏电阻大小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则只要在原实验中改变 即可。8 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分成3组进行实验,甲、乙两组在洗衣粉中加入l种或2种酶(一种是蛋白酶,另一种是脂肪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表中为实验记录。 水温2030405060组别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清除血渍时间min52518336347711126891167606262清除油渍时间min87639182468575277769868646064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方法有 。 (2)判断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酶。 (3)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 (4)如果甲、乙和丙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9 科技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co2的温室效应,设计了如岛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