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院(系、部)名 称 : 商务管理系 专 业 名 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生 姓 名: 张翰翰 学 生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温梅 2012年04月30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学 术 声 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人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目 录摘 要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性新思路。惟有把以民为本,富民强县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道路,瞄准城乡一体化,注重生态现代化,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选择,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层次,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平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发展县域经济,对于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县域经济; 发展战略; 研究综述AbstractDeveloping countys economy, i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new ideas. But the people for this, the prosperous common people coun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outstanding features, walk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ath, aim a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ay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the private economy to speed up the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choice, to optimize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as to speed up the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protec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Keywords: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in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II一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特点1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地位2三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3 (一)城镇化发展滞后3 (二)高等资源要素缺乏3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4 (四)政策体制性影响4四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程序4五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及思考6(一) 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6(二) 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6(三)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6(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6(五)融资环境差、筹资渠道少、资金制约严重7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87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文献综述一、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概念及特点1.李克强由他主导的我国县域经济的概念;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2.据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被视为现任政府在交接权力前推出的重要经济措施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而创造的GDP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四分之一,实现县级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一。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平均人口84.8万人、GDP16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人均GDP2.1万元;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数的1.86倍、5.14倍、6.29倍、3.1倍。2003年,全国县域经济GDP增长速度为14.28%,东部地区县域经济GDP增长速度为15.03%,中部地区为12.84%,西部地区为14.82%。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地位除此之外,李克强在今年还大力推动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生经济”将是未来李克强主导政府后的新经济政策核心,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据统计,2003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其中市辖区845个、县级市374个、县147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县域国土总面积89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93%。县域内人口总数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88%。全国县域经济的GDP为6.4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5.15%。全国县域人口平均为45.53万人,县域GDP平均为32.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1.21亿元。同时,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从全国经济发展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只有农村小康了,才能有全国的小康。 (二)工业资源的基地。据经济学家李克强分析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等,大都依赖于县域资源的支撑。同时,广大农村为国家建设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源于县域。(三)拉动消费的“超市”。在县域范围内有五六万个小城镇和集镇,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购买力,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1/2以上,加上农民从城市购买的部分,则达到70%以上,集中了货币流量的60%。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才会更强。(四)经济发展的动力。与传统经济相对比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几个层次。按经济成分又可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和各种混合经济。各个层次、各种成份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无论哪个层次、哪种成份实现大的跨越,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2002年,全国县域经济GDP增速11.3%,远高于全国平均数的7.8%,其中基本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县(市)GDP增速达到28.2%。21世纪,县域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进入工业化中期后,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器。 三、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一)城镇化发展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体制,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性和空间较小,导致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从实践中看,我国大多县域交通、通讯等条件差,除了县城之外,很多小城镇基础建设落后,功能不全,缺乏聚集产业、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保罗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美国青年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M.Romer)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可分为两种基本的不同类型的生产投入,思想(原词为idea,有人译为创意或思路、主意)和事物。前者系不断积累的非竞争性商品,后者则是具有质量或能量的竞争性商品。非竞争的思想能用以重新安排事物,经济增长来源于新思想,即新配方的发现事物由低价值组合向高价值组合的转型,也就是说好的发展思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这种理论在我国现有体制下表现特别显著。(三)毛泽东时代:1949年建国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经济发展上我们在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带领下,依靠高积累和艰苦创业,实现了新中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无到有的创造,初步建立起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框架(铺摊子阶段)邓小平时代:1978年三中全会到1995年5月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之前。我们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主要依靠改革开放完成了我国国民经济从少到多的积累(总量扩张阶段)江泽民时代:从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之后,我们在国家层次的发展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开始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调整,在经济学意义上整个国民经济开始从多到好的飞跃(提高质量与规模发展阶段)。(四)胡锦涛时代:科学发展观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思想。(2002年11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和谐发展阶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国进入从好到和谐的历史发展阶段。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四、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程序(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 Porter)教授主要观点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且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并以彼此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在全球经济中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强烈的区域化经济效应。是实际运营效率而非产业本身决定了产业竞争力,任何产业都有可能通过增加知识投入来提升其附加值。“ 2004年,福建省已经形成产业集群60个,总产值3800亿元,平均每个产业集群产值60亿元以上。浙江省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区519个,总产值达6000多亿元。至2004年底,全省18个省辖市范围内,有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143个,积聚企业6.27万家,就业人数250.6万人。这些集群实现GDP2749.4亿元,占全省GDP的31.2%;上交税金为2028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47.3%,是地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板块。 (三)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经济发达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多是“块状”、“集群”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人们称之“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带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因此,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一定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在全球、全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四)要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从城乡发展的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从我国的实践看,沿海发达县市,近十几年来小城镇发展很快,形成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提升人气,提增财气,提高品位,做强城镇经济。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坚持软件硬抓,硬件精抓,优化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五)品牌经济国际化当前。国际化是江浙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最大成效。尽管我们的国际化是从小商品开始的,但是仍然具有战略意义。现在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普及的速度非常快。国际化要求生产标准国际化、信息来源国际化、产品销售国际化、商务管理国际化。基本支撑是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在以下几方面强化引导:引导现有企业通过联合等方式,尽最大能力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市场。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千方百计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引导规模企业不断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强化诚信意识,以良好的形象取得国际经济品牌。(六)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从县域经济的竞争基础来看,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我国入世后,县域经济已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区域间争夺资源、争夺市场、争夺效益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机遇,通过自身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关键因素。只有着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域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搞审批办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五、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及思考(一)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普遍经济水平较低,有些贫困地区连温饱问题尚没有解决。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差距非常大,2008年初冰雪灾害影响深远。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二)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7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三)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县域经济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具有特色的深加工企业更少。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仍然习惯于传统计划经济的作法,对市场经济下如何搞工业,特别是如何搞县域工业,缺乏明确的认识,发展工业的思路理念没有根本转变,不是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来谋划工业的发展,而是热衷于政府主导,政府操办,其结果使县域工业陷入尴尬局面。(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同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真正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大发展社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形成。二是缺乏真正能够组织带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领军人物。三是热衷于搞规划、抓项目、招商引资,忽视对民营经济主体的培育和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只注重“催生”,而忽视培育,结果生的快,灭的也快。(五)融资环境差、筹资渠道少、资金制约严重 近年来,“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 上指出相当多的地方没有用于支持结构调整的资金。在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融资渠道单一、贷款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目前县域经济还是以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长期以来自身基本无积累,陷入“空壳”状态,尽管县域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自身积累短期内难以完成。二是农业经济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性,加之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二)解析版-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浙江专用)
- 2025年度企业财务分析与代理合同
- 2025版实体店员工培训与绩效管理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土地抵押借款合同土地抵押贷款保险与风险转移合同
- 2025年度金融资产财产抵押质押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企业工程类排水管道采购合同范本
- 2025版水泥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合同
- 盆骨骨折护理规范
- 2025版水陆联运货物装卸与搬运服务合同
- 2025地调院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与运营承包协议
- 典型主机遥控系统AC系统维护与管理挪威Kong
- 2025湖南省高校对口招生基本要求及考试大纲(语数英专业课)
- 老年患者安全管理
- 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 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深度研究
- 股骨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 《鲍曼不动杆菌》课件
- 2025年上海合伙企业协议模板
- Unit 1 Making friends Section A How do we greet friends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DB11-T 1211-2023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节能监测
- 《肺动脉高压的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