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辉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练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河北省辉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练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河北省辉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练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河北省辉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练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 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a.农奴起义b.克里米亚战争c.农奴制改革d.十二月党人起义2.我们认为俄国工业发展落后主要表现为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蒸汽机很少b.尚未出现工业生产c.交通运输落后d.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英、法、美等国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很多是农奴身份,财产有可能随时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农奴的地位有所提高4.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于( )a.15世纪末16世纪初b.17世纪中期c.18世纪初期d.18世纪中期5.以下各项中哪些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 农民出钱赎买份地a. b. c. d.6.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2/3,俄国欧洲部分的耕地面积增加1/4,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废除后,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b.农奴制的废除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c.市场不断扩大的推动d.地主和富农驱使农民在土地上劳动7.以下历史现象属于19世纪中叶以后俄国经济近代化表现的是( )资本主义农业迅速发展 机器生产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石油工业迅速崛起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a. b.c. d.8.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9.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下列对此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b.1861年和1905年俄国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c.1861年改革完成了1905年革命的任务d.1861年改革与1905年革命具有内在的继承性10.改革使俄国在近代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改革加速近代化进程的领域涉及(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军事、教育领域思想领域a. b.c. d.11.下列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c.从根本上维护了农奴的利益d.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12.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13.下面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它说明了( )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改革并未触动沙皇专制制度c.改革具有极大的局限性d.大批农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4.为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政治改革。这一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包括( )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a. b.c. d.15.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c.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掠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10分,第17小题14分,第18小题16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分析,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4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局限性。(2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你们的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材料二 当时,人们对改革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在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在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材料三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了什么信息?根源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俄国的改革方案有哪几种?他们的目的各是什么?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比较接近哪一种改革方案?(6分)(3)材料三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4分)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材料二 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了的转变。” 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8分)(2)材料二中“转变”的实质是什么?俄国的“转变”有何局限性?(8分)答案与解析1.b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1853年俄国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对手是强大的英法联军。题干的“文明”即指英法已是工业文明国家;结果俄国战败,与题干“走向失败”吻合。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所以答案为b项。2.b 俄国工业发展落后并不是指俄国尚未出现工业生产,因此b项明显错误。解题时一定要重视题干中“不正确”的限定。3.b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题干所述现象正是资本主义发展遭受农奴制干扰和破坏的表现,说明俄国经济基础已有本质的变化,而旧的上层建筑依然存在,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4.b 本题重在考查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必须准确把握相关知识及阶段特征。5.d 本题考查的是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彼得大帝改革的内容,属于强化农奴制的措施;不属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符合题意。6.a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中的“1861年后”与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入手分析,可知是农民获得土地后积极性提高了。7.a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经济近代化思考分析,其中属于政治近代化,故排除含的b、c、d三项。8.c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因此d项表述的矛盾存在,但不是最主要的矛盾;a、b两项表述的矛盾都是c项的体现。故选c项。9.a 本题考查理解问题的能力。1905年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1905年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10.c 本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的再现能力。依据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分析,均符合史实。11.c 本题考查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c项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12.b 农奴制是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落后的根源。废除农奴制,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13.c 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14.a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亚历山大二世政治改革涉及许多领域,有利于西方思想传入俄国,推动了俄国政体演变及资本主义发展。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15.c 判断改革或革命的性质要着眼于改革或革命的对象及结果,不能根据领导阶级判断。16.(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了一些份地。(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4)意义: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解析:本题考查依据历史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问从维护统治方面分析目的。(2)问从人身自由和份地获得两方面认识变化。(3)问从负担加重方面认识。(4)问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和改革的不彻底性方面分析。17.(1)农奴燃起反抗烈焰,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呼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根源:农奴制的存在。(2)主要农业区: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工商业发达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草原地区:同意逐步给农民土地,但是需要农民服劳役。目的:农业区维护自己农业经济的利益;工商业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和资金;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比较接近工商业发达地区提出的改革方案。(3)同意。因为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后农民生活状况依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的起义;赎金远高于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