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史 第一卷 先秦两汉部分 课时计划 32课时教材 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 郁贤皓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绪论 正确理解文学史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说朝代分期 三古七段说1 上古期 公元3世纪之前 1 先秦 中国文学各种体裁的孕育时期 创作主体由群体向个体的演变 创作形式及创作内容 诗 乐 舞结合 文 史 哲不分 巫 史不分 2 秦汉 创作主体发生变化 专职文人的出现 文学形式发生变化 三古七段说2 中古期 公元3世纪 16世纪 1 魏晋 唐中叶 天宝末 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文学语言发生变化 文言小说的出现 建安文学 盛唐气象 2 唐中叶 南宋末 古文运动 新乐府运动 诗文革新运动 通俗文学的出现 3 元 明中叶 正德末 叙事文学占主导地位 三古七段说3 近古期 公元16世纪 20世纪初期 1 明嘉靖初 鸦片战争 文学派别的大量出现 诗文 词 戏曲 小说 2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文学观念的改变 文学是社会改良的工具 救亡图存 外来文化的引进 第一章上古神话1 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神话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 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地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上古神话主要记录在 山海经 等书中 其余则散见于经 史 子 集等各类书中 上古神话2 中国神话的分类 1 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2 始祖神话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3 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 4 战争神话 黄帝擒蚩尤 5 英雄神话 夸父追日 后羿射日 刑天舞干戚 6 传奇神话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共工触山 吐丝女 长臂国 羽民国 上古神话3 上古神话的演变历史化 子不语怪 力 乱 神 儒家及后学改造神话 使之成为历史 文学化 神话流变为寓言是文学化的主要表现 神话本身含有一定的哲理 后世思想家为宣传自己的哲学观点 政治观点 道德观念 将神话改造为有所寄托的寓言 神话便文学化了 宗教化 神话与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 神话含有宗教的因素 易为宗教所利用 神话流为道教的仙话 就是神话宗教化的具体表现 上古神话4 神话的功能神话对原始人很重要 首先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 神话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的蒙昧认识 再次 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 上古神话5 中国神话的特点1 中国的神话和中国的历史基本上是同步的 2 强调神话人物对时代的作用和贡献 中国古代神话就总体而言是偏重政治的 伦理的 上古神话6 神话的保存中国神话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 1 是因为中国民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 很早便以农耕为业 生活勤苦 所以重实际 轻玄想 不能把往古的传说集合起来熔铸成为鸿文巨制 2 子不语怪力乱神 神话转化为历史 3 神鬼不分的结果 上古神话7 上古神话的实质及其文学意义神话的思维 充满了幻觉作用 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维方式 它本身不是自觉地运用幻想 却同文学的形象思维有共同之处 表现了人类不自觉地艺术创造力 有的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百折不挠 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 厚生爱民的意识 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而奋斗 它既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的原始精神 又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精神动力 神话故事 神话素材被后代文学家所采用 创造出新的 具有独异色彩的作品 思考 什么是神话 中国神话的分类 试举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为例 说明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怎样认识神话的历史化 简要分析神话的保存情况及缺失的原因 先秦古歌1 弹歌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先秦古歌2 击壤歌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王与我何有哉 南风歌南风之熏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先秦古歌3 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第二章 诗经 1 诗经 的名称 诗经 原名 诗 或称 诗 三百 汉武帝 卓然罢黜百家 表章六经 置五经博士 崇 诗 为经 称 诗经 诗经 的篇数 诗经 存目311篇 其中 南陔 白华 华黍 由庚 崇丘 由仪 乃所谓 笙诗 有目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 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诗经 2 诗经 的作者 诗经 只有少数篇目可知作者 大部分篇目作者已难确考 诗经 的作者身份十分广泛 有上层的公卿大夫 也有中下层的 士 风 类诗歌的作者大多数是下层的平民百姓 同时这类诗歌大多是集体创作的 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 中说 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作也 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臆测 诗经 3 诗经 产生的地域 诗经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大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 延及中国的大部 诗经 作品所涉及的地域 主要是黄河流域 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 北到河北省西南 东到山东 南到江汉流域 诗经 4 诗经 产生的时代 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至前6世纪 约五百年间 三颂 最早 诗经 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 豳风 鸱鴞 为周公姬旦所作 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中叶 晨风 株林 跨越了大约600年 诗经 5 诗经 诗篇的来源和编订 1 献诗说2 采诗说3 删诗说 诗经 6 诗经 的分类 诗经 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 按音乐性质的不同 分为风 雅 颂三类 又说是根据诗歌的来源和乐调而作的分类 诗经 7 风即音乐曲调 国风即各地区的的乐调 风 诗共有160篇 雅即正 指朝廷正乐 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出于当时尊王思想 雅 诗共105篇 按音乐的不同分为 大雅 31篇 小雅 74篇 它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 大部分是西周时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颂 诗共40篇 分为 周颂 31篇 鲁颂 4篇 商颂 5篇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8 用诗和传诗 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 讽谏 娱乐 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编辑成书后 广泛流行于各诸侯国 运用于祭祀 朝聘 宴饮等各种场合 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代有齐 齐人辕固生 鲁 鲁人申培公 韩 燕人韩婴 毛 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 四家传授 诗经 齐 鲁 韩 三家诗 当时并列于官学 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 称为 今文诗 毛诗 晚出 用先秦古文字书写 称为 古文诗 诗经 9 赋 比 兴 是前人总结的 诗经 的三种表现手法或者是艺术技巧 与风 雅 颂合称 六义 诗六义 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 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的运用大致有两种情况 1 起象征 联想 比拟的作用 2 起创设意境 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 诗经 中 常常是比兴兼用 诗经 10 诗经 的内容 1 周民族史诗 2 歌颂和怨刺诗 3 农事诗 4 感伤诗 5 征役诗 6 婚恋诗 诗经 11 诗经 的艺术特点 1 赋 比 兴的手法 2 句式和章法 3 风 雅 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诗经 12 诗经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诗经 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 2 诗经 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3 诗经 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思考 名词解释 诗经 诗六义 笙诗 采诗说 删诗说 献诗说 四家诗 毛诗序 什么是 诗经 中的 风 雅 颂 它们是怎样化分的 各举三例 说说赋比兴的特征和艺术效果 课外阅读 邶风 谷风 与 卫风 氓 作比较 谈谈 诗经 中的弃妇诗 举例说明 诗经 的艺术成就 说说 诗经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1 散文的萌芽 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记事叙事文之祖 尚书 春秋 尚书 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结构完整 单独成篇 语言技巧较之卜辞明显成熟 对后代官方文书的体式有深刻影响 春秋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大事纲要 本是周代史书的通名 后来特指鲁国国史 记事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 242年的大事 记事有法度 但简略 如同现在的新闻标题 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先秦叙事散文2 左传 代表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是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全称 春秋左氏传 原名 左氏春秋 汉朝时又名 春秋左氏 左氏 汉以后才称 左传 它与 公羊传 谷梁传 合称 春秋三传 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 全书约十八万字 按鲁隐公到哀公共12个国君的顺序 记载了春秋时代254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 军事 外交 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 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方面 先秦叙事散文2 续 左传 是解释 春秋 的 先秦时代解释 春秋 的书除了 左传 外 还有公羊高的 公羊传 谷梁赤的 谷梁传 合称 春秋三传 三传虽然都是解释 春秋 的 但解释的侧重点不同 公羊传 和 谷梁传 主要解释 春秋 的 微言大义 左传 则把 春秋 简单的记载作详细的叙述 左传 不仅是历史著作 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长于记述战争 善于刻画人物 重视记录辞令 先秦叙事散文2 续 左传 的叙事特征 1 按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 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 也运用倒叙 插叙的手法 2 善于描写战争 并注重揭示战争的起因 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3 叙事详密完整 具有戏剧性 故事性强 4 通过人物的行动 对话和一些细节描写 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左传 中的记言文字 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 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炼 委屈有致 栩栩如生 左传 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 词约义丰 宫之奇谏假道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 是吾宝也 对曰 若得道于虞 犹外府也 公曰 宫之奇存焉 对曰 宫之奇为人也 懦而不能强谏 且少长于君 君昵之 虽谏 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 曰 冀为不道 入自颠軨 伐鄍三门 冀之既病 则亦为君故 今虢为不道 保于逆旅 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 以请罪于虢 虞公许之 且请先伐虢 宫之奇谏 不听 遂起师 夏 晋里克 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 灭下阳 以上僖公二年 先秦叙事散文2 续 左传 的进步思想 1 民本思想 重视人民的意志 人民力量的思想 2 歌颂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 3 揭露统治者的残忍和荒淫无耻的行为 左传 也存在思想上的局限性 如等级观念 封建礼教思想 但进步思想是主体 先秦叙事散文3 国语 又名 春秋外传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分载周 鲁 齐 晋 郑 楚 吴 越八国之事 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实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 反映春秋列国的政治 军事 外交活动 各国 语 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 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国语 主要体现了儒家崇礼重民的观念 国语 以记言为主 记事为辅 先秦叙事散文4 战国策 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史书 杂记西周 东周 秦 齐 楚 赵 魏 韩 燕 宋 卫 中山十二国之事 包括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二百四十年的部分历史 战国策 是由战国末期至秦汉间人收集的一部史料汇编 西汉刘向重新整理 分为三十三卷 定名为 战国策 先秦叙事散文4 续 战国策 记叙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言论及其纵横捭阖的斗争 从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大事和多种矛盾 全书侧重记叙了纵横游说之士急功好利 朝秦暮楚 玩弄权术的行为和耸人听闻 放言无惮的辞令 突出表现出纵横家的思想 政治上崇尚谋略 强调审时度势 肯定举贤任能 在人生观上追求功名显达 富贵利禄 先秦叙事散文4 续 战国策 的文学成就 1 人物形象地塑造 描写了一系列 士 的形象 2 情节波澜起伏 个性化的言行 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描写人物 虚构手法的使用 3 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文章铺张扬厉 气势纵横 4 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 逸闻掌故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修辞方法的大量使用 先秦叙事散文5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1 史传文学的鼻祖 2 散文创作的楷模 3 奠定了小说 戏曲的叙事传统 思考 名词解释 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简述先秦叙事散文的产生 发展 流变过程 尚书 是怎样一部书 它的文章有何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举例分析 左传 中外交辞令精彩绝妙的特点 左传 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国语 是怎样一部书 通过 召公谏厉王弭谤 说明 国语 一书的艺术特点 举例说明 战国策 在刻划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先秦说理散文1 诸子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 1 语录体散文 论语 和 老子 2 语录体散文项专题议论文的过渡 孟子 墨子 和 庄子 3 先秦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荀子 和 韩非子 先秦说理散文2 诸子散文 孔子和 论语 1 孔子生平 贫贱而好学的少年时代 以德为政的政治主张 性近习远的教育理论 2 论语 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 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 性格 语言富有哲理性 启发性 精炼平实 概括力强 长于用各种语气词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先秦说理散文3 诸子散文 孟子 民本思想 人性本善 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大丈夫 理论 孟子 孟子 7章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学说 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 1 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 2 气势浩然的文风 3 语言明白晓畅 不事雕琢 是比较成熟的标准书面语 先秦说理散文4 诸子散文 荀子 天道观 认识论 人性论 礼 论 教育观 荀子 今存32篇 多为荀子自著 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 先秦说理散文至此已臻成熟 1 论题集中 逻辑严密 说理透辟 淋漓尽致 2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荀子 另有一篇 成相 辞和一篇 赋 对汉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先秦说理散文5 诸子散文 老子 老子教人以柔弱自持 老子教人清静 老子主张 绝圣弃智 忘情寡欲 无为而治 祸兮福之所依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道德经 自撰 是一部以韵文为主 韵散结合的语录体著作 1 包含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 2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 排比 对偶等 还采用大量的韵语 先秦说理散文6 诸子散文 庄子 隐居遗世 物不胜天 悲观厌世 蔑视礼法权贵 庄子 先秦说理散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著作 原有52篇 现存33篇 其中内篇7篇相传是庄子自著 外篇15篇 杂篇11篇为庄子门人及后学所著 1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2 意出尘外的想象和虚构 3 富有诗意的语言 先秦说理散文7 诸子散文 墨子与 墨子 墨子创立了当时有很大影响的墨家学派 世称显学 墨子 是墨家学说总集 不是墨子自著 而是门人弟子撰述 原有71篇 现存53篇 韩非子和 韩非子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 55篇基本上是韩非子自著 说理文明切犀利 冷峻峭拔 而极善分析 条理严密 议论透彻 大量使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 代表作品 五蠹 先秦说理散文8 诸子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的影响 1 先秦诸子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2 先秦说理散文大多分析透彻 议论纵横 各具特色 风格各异 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不同影响 3 先秦说理散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 而且在修辞 写作手法上都有成熟的表现 思考 名词解释 百家争鸣 纵横家 兴观群怨简述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阶段 简述 论语 的语言特色 简述 墨子 散文的特点 试述 孟子 散文的艺术特色 举例分析 孟子 的论辩艺术 庄子思想与其散文风格有何联系 试以 逍遥游 为例分析 庄子 散文的主要特色 荀子 和 韩非子 散文各有何艺术特点 屈原与楚辞1 屈原 以司马迁的 屈原贾生列传 为主要资料 屈原具有崇高的爱国思想和浓烈的忠君倾向 他站在维护楚国的立场上 主张联合抗秦 但遭到不公正待遇 屈原洁身自爱 绝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为实现崇高理想而献身 屈原的悲剧 在政治外交等方面 常常与楚国最高统治集团发生冲突 屈原的性格也使造成他的悲剧的重要原因 屈原与楚辞2 屈原的作品 史记 本传中提到的有 天问 招魂 离骚 哀郢 怀沙 5篇 汉书艺文志 载屈赋25篇 未列篇名 东汉王逸 楚辞章句 所载也是25篇 为 离骚 九歌 11篇 天问 九章 9篇 远游 卜居 渔父 而把 招魂 列于宋玉名下 对这些作品的真伪 历来说法不一 现在一般认为 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招魂 等23篇为屈原所做 远游 卜居 渔父 伪托的可能性比较大 屈原与楚辞3 楚辞 是战国时代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亦称 楚辞体 这种诗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如宋人黄伯思所说 皆书楚语 做楚声 纪楚地 名楚物 东观余论 西汉末年 刘向辑录屈原 宋玉等人的作品 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 编成 楚辞 一书 这是继 诗经 之后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由于屈原的 离骚 是楚辞的代表作 所以楚辞又被称为 骚 或 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 赋 汉书艺文志 中有 屈原赋 宋玉赋 等名目 屈原与楚辞4 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1 中原文化的影响 2 楚国的地理因素 3 楚国的风俗习惯 4 楚地歌谣的影响 5 屈原的贡献 屈原与楚辞5 离骚 1 创作时间 或以为在怀王晚年 屈原第一次被放逐 司马迁 或以为在顷襄王时 屈原遭到第二次放逐 从诗的最后 屈原打算以死殉国来看 作于第二次遭放逐后的可能性大些 2 解题 司马迁 离骚者 犹离忧也 班固 离 犹遭也 骚 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 离 别也 骚 愁也 另外 还有解释为 牢骚 扬雄说 劳商 楚曲名 游国恩说 等 其中以班 马二人之说最为合乎诗人命题之旨 屈原与楚辞6 离骚 的主旨 尽管对 离骚 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 一时难下定论 但仍可以这样明确的概括 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到严重挫折 面临个人的厄运和国家的厄运 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是屈原心灵历程的记载 是一篇崇高而痛苦的灵魂自传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 多描述现实的情况 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并主要通过幻想形式来表现 屈原与楚辞7 离骚 中所反映的思想 1 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 2 深沉执著的爱国情感 3 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 4 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屈原与楚辞8 离骚 的艺术成就 1 灵均形象地塑造 2 创作方法的突破 3 表现手法的开拓 4 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屈原与楚辞9 屈原的其他作品楚辞的流变和屈原的地位 思考 名词解释 楚辞 骚体 屈宋试述楚辞的来源和它的主要文体特点 试举例比较 诗经 与楚辞的艺术特点 试论 离骚 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精读 离骚 掌握诗歌的内容结构 描述诗歌后半部分屈原的几次感情波折 归类解释诗歌中 香草美人 的象征意义 试比较 逍遥游 与 离骚 的浪漫主义 九歌 和 九章 各包括哪些作品 简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指秦汉两代四百余年间的文学 一般来说指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9年 即秦始皇26年统一全国至东汉灵帝刘宏中平6年 游国恩本 马积高本 亦指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6年 即秦统一全国之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于非本 秦代文学1 背景 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吕氏春秋 战国末期秦国大臣吕不韦曾命宾客集合众说编纂 吕氏春秋 又名 吕览 是一部理论著作 全书今存160篇 共161篇 26卷 20多万言 全书分12纪 每纪5篇 8览 每览8篇 6论 每论6篇 再加一篇序文 内容以儒 道思想为主 兼及明 法 墨 农和阴阳家言 出于众人之手 风格不完全统一 班固的 汉书 艺文志 将其列为 杂家 秦代文学1 续 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书中保存了许多古代遗闻 轶事 有富于哲理的寓言故事200多则 如刻舟求剑等 有关于农业方面的记载 是研究我国农业史的重要文献 书中的 本味篇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说 文章大都篇幅不长 组织严密 善于运用故事阐明道理 富于形象 逻辑性很强 文字朴素 语言简练 如 察今 等 文风朴实畅达 用事说理颇为生动 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秦代文学2 李斯和 谏逐客书 李斯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 书法家 战国末楚国上蔡人 从荀卿学 入秦为吕不韦舍人 因说秦王并六国 拜为客卿 秦始皇统一六国 李斯为丞相 定郡县制 下焚书令 变文为小篆 秦始皇死 与赵高定谋 矫昭杀公子扶苏 立少子胡亥为帝 后赵高欲专朝政 诬李斯谋反 腰斩于咸阳 夷灭三族 秦代文学2 续 谏逐客书 1 背景介绍2 内容讲解3 主题 艺术特点分析秦代的石刻铭文 汉代文学总论1 汉代文人普遍具有一种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 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因此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 积极向上的精神 保持激扬高昂的格调 汉王朝吸取了秦代 焚书坑儒 的教训 再文化上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 造成了文化上的繁荣 汉代文学总论2 汉代文学的特征 1 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2 文学创作开始兴盛 3 作家群体的形成 4 文学创作由浪漫到理性 5 出现了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汉代文学总论3 汉代的文学样式 1 汉代文学形式的主流 赋 2 汉代的楚辞类作品 3 汉代的叙事散文 4 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 五言诗 汉代文学的分期 1 高祖到景帝 初创期 贾谊 枚乘等 2 武帝到宣帝 全盛期 司马迁 司马相如等 3 元帝到和帝 东 中兴期 班固 扬雄等 4 安帝到灵帝 转变期 张衡 无名诗人等 汉代说理散文1 贾谊的政论文 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1 贾谊 前200 前168 西汉时期洛阳人 世称贾太傅 贾生 贾长沙 长沙因为他和屈原的影响而被称为 屈贾之乡 著名的文学家 思想家 政治家 代表作品 过秦论 论积贮疏 治安策 吊屈原赋 鵩鸟赋 等 贾谊的思想 民本思想 仁政原则 以农为本 增加积贮 抑制富贾大商 汉代说理散文1 续 2 过秦论 有上 中 下三篇 最早见于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上篇分析秦亡的原因 其特点在于 第一 前面为后面蓄势的写法 第二 铺垫对比鲜明 第三 文章感情充沛 行文流畅 被鲁迅誉为 西汉鸿文 汉代说理散文2 晁错及其 论贵粟疏 汉书 艺文志 著录文章31篇 论贵粟疏 是其代表作 主张重农桑 实国力 备边防 轻赋敛 文章要言不烦 颇切实用 力主改革政治 削夺藩王封地 被大臣诸侯妒忌 吴楚七国反 被腰斩于市 王充及其 论衡 所著 论衡 84篇 全书融贯百家之说 对包括孔子在内的先贤 以及汉代的天人感应 灾异祥瑞等进行学术批判 全书文章深入浅出 反复论证 力求对问题作深入的论证 逻辑的辨析 司马迁与 史记 1 司马迁的生平 家庭影响与家学渊源 转益多师 漫游交游 博览群书 继承父亲遗愿 发奋著书 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 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 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 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与 史记 2 史记 的体制 史记 本是史书的泛称 司马迁著史 自名 太史公书 汉世习称之 又有 太史公记 太史公百三十篇 者 汉灵帝建宁年间 168 171 已有 史记 之称 司马迁首创了 史记 的纪传体例 以本纪 书 表 世家 列传通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 史记 五体分立 8书 10表 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 共130篇 司马迁与 史记 2 续 本纪 以编年的形式记叙历代帝王或实际统治者的事迹 是全书的大纲 世家 分述 辅拂股肱 之臣 世袭家族及重要历史人物事迹 列传 为本纪 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不仅记 立功名于天下者 也记社会各阶层人物以及与华夏民族相依存的兄弟民族 表 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 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 书 是天文 水利 经济 文化 艺术等各类专门事项发展和现状的记载 司马迁与 史记 3 鲁迅评价司马迁的 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1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时间 空间 体例 2 史学精神 实录精神 批判精神 人本精神 无韵之离骚 1 抒情性 太史公曰 在叙事中抒情 2 叙事艺术 故事的传奇性和戏剧性 互见法 广阔重大的事件和场面 3 人物塑造 数量众多 类型丰富 个性鲜明 4 语言艺术 对古代语言的革新 形成了充满情致 淳朴简洁 疏宕从容 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 司马迁与 史记 4 史记 的地位和影响 1 史记 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 也是我国记传文学的开端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已经达到高峰 它也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 2 史记 是在对先秦文学广泛继承和融汇的基础上出现的 渗透有深厚的人文精神 积极入世 忍辱奋斗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勇于牺牲 人道主义 人格自尊 3 史记 的写作技巧 平易简洁的语言特点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创作 史记 塑造人物的手法 叙事的技巧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经验 其中人物 故事成为后世小说 戏剧的取材对象 汉代赋体文学1 汉赋的起源 发展 流变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它讲究押韵 对仗和形式的整饬 又像散文 句型自由 可骈可散 赋 的本意是铺陈直叙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 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 创作了 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 等赋体作品 在内容上 由侧重抒情转为侧重咏物叙事 并且开 微讽 先河 手法和形式上 写景状物更加夸张 词藻更为华美 又设为问答 韵文与散文兼行 已初具汉赋的规模 为汉赋奠定了基础 荀子作有 汉赋 形式上设为一问一答 这些都为汉赋作了必要的准备 汉代赋体文学1 续 汉赋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形成 兴盛 衰微三个阶段 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 汉代的赋 可以分为骚体赋 新体大赋 抒情小赋三类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 是汉赋的形成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骚体赋 代表作家是贾谊 骚体赋指的是模仿楚辞而写的一种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抒情 形式上与楚辞没有多大差别 也用带 兮 的语句 贾谊的 吊屈原赋 鵩鸟赋 及司马相如的 长门赋 等骚体赋上承楚辞 下启西汉中期的新体大赋 汉代赋体文学1 续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 是汉赋的兴盛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大赋 代表作家有枚乘 司马相如 东方朔 王褒 扬雄 班固 张衡等 西汉初枚乘的 七发 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 上林赋 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 班固的 两都赋 张衡的 二京赋 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 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 是汉赋的转变 衰落期 由大赋转变为抒情小赋 张衡的 归田赋 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其后有蔡邕 赵壹等 汉代赋体文学2 贾谊的骚体赋 吊屈原赋 枚乘及其 七发 1 梁园文学群体2 枚乘生平介绍3 七发 简介 汉代赋体文学3 大赋的特点 规模上篇幅较长 结构宏大 一般都是千言以上 手法内容上 极度的铺张扬厉 用夸张的手法 富丽的词藻 侧重铺叙描写京都 宫苑 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务 以及诸侯 帝王的政治 军事 涉猎等生活 主旨上既美且刺 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 歌颂帝王的功德 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 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 客观上却形成了 劝百讽一 的效果 汉代赋体文学3 续 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是序 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 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 以引出正文 中间部分是正文 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 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 揭示出讽谏意味 用韵和语言上 韵散相间 开头的序一般用散文体 中间的正文 以韵文为主 夹杂一些散文 语言句式上 以四 六言为主 杂以三 五言 汉代赋体文学4 司马相如及其作品介绍 1 生平2 代表作品简介 子虚赋 上林赋 汉代赋体文学5 东汉的抒情小赋 以赋抒情 这是汉代作家对屈原艺术创作的直接继承 东汉中后期 社会黑暗 政治腐败 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 文人士人志向 才能不能施展 愤懑郁结 便借赋宣泄胸中不平 于是抒情赋大兴 东汉的抒情赋主要有 纪行赋和述志赋 纪行赋 班彪的 北征赋 班昭的 东征赋 蔡邕的 述行赋 述志赋 张衡的 归田赋 赵壹的 刺世嫉邪赋 东汉散文1 班固和 汉书 1 班固 32 92 字孟坚 班固一生的精力和成就 都表现于著述 汉书 2 汉书 是我国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有12纪 8表 10志 70传 共100篇 后人析为120卷 主要记述汉高帝元年 前206 至王莽地皇四年 公元23年 230年的史事 全书80余万字 汉书 舍弃 世家 改 书 为 志 体例较为严整 最大的特点是纪传体断代史 东汉散文1 续 汉书 为我国 正史 定下格局 遂为后世正史不祧之宗 我国传世的 二十四史 除了 史记 和 南史 北史 外 都是沿用 汉书 的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 汉书 的特点 详赡 文史结合 大一统和正统思想 汉书 还有一些神学色彩 汉书 的语言严密工整 倾向排偶 又喜用古字 重词藻 尚典雅 这与 史记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汉散文1 续 汉书 的成书过程 传世至今的 汉书 是由班彪 班固 班昭和马续四人撰写 历时数十年才完成 其中 最主要还是班固几十年心力的结晶 东汉散文2 赵晔的 吴越春秋 历史散文 今存10卷 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 前五卷以吴为主 后五卷以越为主 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王充的 论衡 85篇 现存84篇 是论辩性著作 是一部 实论 型散文 文字接近口语 朴实无华 通俗易懂 王符的 潜夫论 愤世嫉俗之作 文字朴实无华 准确简练 王充 王符 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两汉乐府诗1 乐府的概念及演变 本是秦 汉朝廷设置的诗 乐 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 汉朝人称合过乐的歌辞为歌诗 到了六朝 人们对此机构采集 合乐而歌的诗也称乐府 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同时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 有合乐有不合乐的 也一概称为乐府 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 称为 新乐府 宋元以后 乐府又用作词 曲的区别 两汉乐府诗2 乐府诗的收集和整理 设立乐府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3.3课 生活环境与健康(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大象版)
- Unit 1 SectionA 2a-2f 说课稿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4.1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鲁教版选修3
- 幼儿园小班学期班务工作计划范本
- 江苏省沭阳县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章 水中的生物 第1节 水中的动物说课稿 (新版)苏科版
- 三年级期末学生家长评价参考范本
- StarterUnit3WeleSectionB1a-1e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第3节 声音的采集与简单加工说课稿初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3第一册-粤教版2013
- Module 4 Great Scientists教学设计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四-外研版2004
- 2025建筑工程合同为何区分条款和专用条款
- 运动学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 沈阳2025年辽宁沈阳辽中区四家事业单位面向区内事业单位遴选1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内河码头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国际贸易术语》课件
- 小学生美术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 化学反应中的表示课件九年级化学(2024)上册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专题种猪性能测定
- 纺织厂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