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doc_第1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doc_第2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doc_第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doc_第4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 届高考适应性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历史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题卷共12页,如发现有缺页,考生须马上声明,否则后果自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综合题均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请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划定的区域要求规范答题。24西周时期的城市建制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答案】a考点: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故 b 不正确。稷下学宫是国君设立的,不能体现私人讲学出现,故d 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故c 不正确。稷下学宫是国家设立的饿机构,一般是在天子的都城。但到战国时期,却设立在诸侯的国都,说明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选a。 25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 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b.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 c.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d.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答案】d考点:考查学生对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理解。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吸取五代灭亡的教训,即武人掌权,飞扬跋扈,所以他规定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中央复查批准。26“朝奉”本为官名,宋代朝官有朝奉大夫和翰林郎。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不愿人们称其“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而久之,在徽州,朝奉便成了富有商绅的俗称。到明清时期,世人通称徽商为“徽州朝奉”。材料旨在说明() a徽商爱慕虚荣思想守旧 b老板不如朝奉称谓体面 c古代中国压制和歧视商人 d明清徽商的地位极高【答案】c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材料信息:他们不愿意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说明仍然没有摆脱重农抑商政策或观念的束缚,商人受到压制,故选c。 27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技艺先进,却没有向现代机器生产转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政府政策的影响等,但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是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28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考点:洋务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历史影响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是对洋务运动消极影响的评价,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场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它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用现代化的手段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这违反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运动破产。故选a。29.下表是“晚清时期翻译西学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类 别1860年189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晚清自救的需要 b社会改造的需要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全盘西化的需要【答案】b考点:晚清时期翻译书籍活动。从材料表格可以看出晚晴所翻译的书籍在1860年到1899年洋务运动期间所翻译的最多的是应用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但是在20世纪初其变成了社会科学为主,反映了翻译书籍是和社会改造密切相关。30右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国革命道路的创立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c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 d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答案】a考点:中国革命的道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有效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图中材料显示阴影部分集中位于南方,属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在此期间形成中国革命的道路;抗日根据地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华东一带;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时的解放区远远不止以上那片区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由点到线到面,也不符合地图的信息。所以答案选a。31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 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 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答案】d考点:罗马法。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契约关系,讲求在交易过程中的诚心意识,这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的,同时又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故选d。32 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答案】c考点:人文主义。从材料“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可以看出神也具有和人一样的人格;从材料“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可以看出追求现实的幸福成为了重要的内容。这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容,故选c。33“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答案】b考点:价格革命。从材料“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可以看出欧洲价格革命,通过殖民扩张使得大量的贵重金属进入到欧洲,引起了金银价格下降,封建主阶层受到重大打击。故选b。34下图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国家/年份19891991199319951997美国167157159153175欧盟128134126148155日本111119135141112中国00024其他4748411410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c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答案】b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本题考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观察表中数据,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在世界财富500强中的比重占据较多,说明主导着世界经济。所以答案选b。3519世纪中后期,西方宗教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下列哪本著作的出版(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物种起源 相对论 量子力学 a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相对论 d量子力学 【答案】b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科学成就。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引领人类进入科学时代;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生物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相对论和量子论都创立于20世纪初。a、c、d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40(25分)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12分)(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5分)【答案】(1)东方: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崩溃。(6分,任答两点即可)西方: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6分)(2)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4分)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4分)(3)观点: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2分)希腊民主的泛滥最终导致希腊的衰落,但罗马帝国把希腊的人文主义关怀与自身的法律理性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中世纪欧洲的长期黑暗不仅没有毁灭西方文明,反而呼唤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路中心的转移,意大利的地位日益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西欧各国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解放。(任举一例3分)考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四大发明;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这一思想繁荣时代”是什么时期,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一思想繁荣时代”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思想繁荣的到来的原因。(2)从古代史来说,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四大发明辗转传至欧洲。影响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等等。题目第一段,明确说到“亚欧非科技文化创新”以及“火药武器”;而近代以来,17世纪科学革命和18世纪启蒙思想又会影响到中国的近代化历程。题目第二段,明确说到“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些关键词都需要在答案中体现出来。(3)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可以从这些方面总结叙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图1 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解放”牌汽车是以苏联生产的吉斯150型汽车为范本,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改进部分结构而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图2图2 1983年,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成立,由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提供技术及主要部件,在北京组装生产切诺基汽车。提取图1、图2中有关中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答案示例(答出一种即可)参考一 信息:从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或者:从引进苏联先进技术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说明: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变化等方面展开说明,如:从两大阵营的对峙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多边外交政策,从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到经济快速发展。参考二 信息:从加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或者: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说明: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变化等方面展开说明。如: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体系并存到经济全球化发展,从学习借鉴苏联模式到改革开放。考点:此题是论述性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东西方教育学术的发展情况。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可以得出信息从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也可以得出信息从加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管选择哪种观点都要言之有理。 请考生在第42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第4548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作文。接下来的课程是在“谙达”(满语,教习皇子皇孙弓马、国语的人)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1)根据材料,比较清朝“皇堂”与“西堂”的办学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6分)【答案】(1)特点:从教学内容看,皇堂重传统国学教育,西堂偏重西学教育;从培养目标看,皇堂旨在培养满清贵族子弟以保证其统治需要,西堂重在培养实用人才;从学堂教师看,皇堂是国子监传统儒家学者,西堂是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近代人才。(3点9分)(2)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外文化教育交流频繁;(3分)面对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进行教育改革以自救。(3分)考点:(1)此题根据材料可以从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教学人员等方面分析黄堂和西堂的不同,从而分析出二者的特点。(2)“西堂”即专门修习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的学校,“西堂”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文化、教育交流频繁;为挽救封建统治,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进行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的近代化。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费城、波士顿和纽约发展为23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北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大会还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伯恩比在17591760年访问了北美。据他描写,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得以确立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选举权的变化。你对此有何认识?(9分)【答案】(1)原因:独立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具有一定的民主传统;人民具有比较牢固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市民社会的形成。(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变化: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6分)认识: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美国的选举制度日趋完善等。(3分。言之成理即可赋分)考点:(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和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起源于市民社会”我们可以得出美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得以确立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第十九条修正案、第二十六修正案可以看出: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从可以看出1787年宪法存在着弊端,需要完善。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9分)【答案】(1)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力量大反攻;日本已无力抵抗。(6分)(2)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推卸战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投降”;将投降辩解为拯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责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8分)考点:二战中日本战败投降.(1)结合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时间1945年8月的特征,不难直接回答出其背景: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