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预防.doc_第1页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预防.doc_第2页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预防.doc_第3页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预防.doc_第4页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预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预防 (文/昆明丑小鸭中学 詹大年)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第一、社会因素方面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滋生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人们容易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失衡。很多家长,在“忙于生计”中忽视了孩子的教育。作为“生产资料的钱”和作为“生活资料的钱”在家长心目中概念模糊,这样会更加带来孩子对“钱”认识上的先天不足,导致有的青少年从小会追求消费、追求刺激、盲目攀比。2、伦理道德文化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和西方的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的和现在的伦理道德文化,彼此之间有“差异性”,也有“兼容性”。这些,会带来社会价值流的改变,也会引起社会价值的迷乱。负面的社会现实和一些低级的文化诱惑会导致青少年追求及时满足,否定工具价值;寻求感性刺激,丧失理性批判;讲究及时行乐,缺乏拼搏精神。还有的青少年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十分的迷茫。 现在,社会教育文化发展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教育的不公平性和不均衡性越来越严重,这一现象是谁都可以看到的,但几乎钱权之士都在寻找“优质教育”或者“贵族化教育”的教育消费需求,都希望自己能找到教育的世外桃源,或许是因为对教育的无可奈何,教育的社会责任感正在丧失。这种现象,对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社会道德冷漠症”。表现为无视社会公德和法纪制度,心高气傲,冷酷无情。3、社会不良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因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政治制度的相对滞后,分配体制的不公平,社会上贪污贿赂、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已经无孔不入地影响着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态度的形成。“坐在教室前排要送礼”,“当个小组长要送礼”,“评个三好生要请老师吃饭”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非正常的“权力观”和“人情观”从小就开始萌生了。4、计算机网络商业利益的负面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神奇的力量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或许积极,或许消极。 计算机网络的商业利益会导致青少年的“网络色情成瘾症”和“网络游戏成瘾症”。青少年如果长期处在虚拟的环境中,会导致自我主义中心更加严重;有的逃避现实,处世消极;有的反对规范,挑战法律;有的喜欢攻击,制造血腥。 第二、学校教育方面 1、背离教育本质的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负责,对每一个生命的发展负责。 惟分是求的主要教学目的会导致“因应试而教”“因应试而学”,分数成了评价教与学的主要标准。这样“择优而教”就成了“优质教育”的捷径,“优质教育”资源就成了“高分的”、“有钱的”、“有权的”个别的人所独享了。在“好的学校”教“好的学生”成了一些教师炫耀的资本。 实际上,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才华与智力优势,背离教育本质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使得很多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永远没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与舞台。长此以往,他们或许会形成强烈的自卑,或许会寻找一种新的能展示自己的空间。 学校教育的科学的评价机制的缺乏让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2、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低下 有的教师把教书当做谋生的第一手段,失去了教师应有的道德操守,对不合符自己评价标准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耐心,利用教师的强势地位,对处于从属地位的学生侮辱、打击、责骂甚至体罚,致使这些学生身心受到伤害,厌学情绪滋生,对课堂和学校失去兴趣,对家长和老师的尊严地位产生怀疑。 有的教师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不研究教育对象,不了解学生,不懂得教育规律,不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方法和教学措施过于简单,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有的教师不能深透地理解教材,不能把握知识和生活的切入点,生搬硬套,造成学生不能接受讲授内容,学与用脱节,产生迷茫情绪。 有的教师缺乏教育爱的必要修养,教学活动不民主,或者控制了课堂的主动权,致使一些学生产生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感觉。 有的教师不爱学习,不爱研究,不爱交流,见识短浅却自以为是,与天生好学的学生形成强烈反差,以至于让学生对老师和学校产生厌恶感。 3、教育产业链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负面影响 “学校官场化”、“学术市场化”是因为教育产业链后面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我国的教育消费情况一方面是国民教育投入的比重大,一方面的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其实,很多的教育经费投入都被教育产业链所吞噬。多如牛毛的复习资料,各种培训机构,有偿家教已经喧宾夺主。教育贿赂已经由边缘化走向格式化和规模化。 教育产业链养活了一帮人,弥补了教育的不足,同时也让孩子和家长一步一步地沦为了教育的奴隶。4、因教而学,低效、无效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有的教学活动脱离现实生活,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因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使得原本充满求知欲的学生彻底失去了学习积极性,课堂失去活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校得不到满足。课业负担过重,无效的练习题占据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频繁的考试和排名致使一些学生心理产生变异。他们开始焦虑、厌学、逃学,用泡吧、早恋甚至吸毒等追求刺激的方式来释放压抑情绪。第三、家庭教育方面1、父母的自身素质及教育方式父母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重要的,父母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原则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身教与言教不一致、没有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家长”直接造就了“问题少年”。 有的家长不懂教育,或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直接推给学校;有的家长不研究孩子的成长规律,把孩子看成的私有财产,随意训斥或者棍棒相加;有的家长不关注孩子的需求,希望通过简单枯燥的说教达到满意的效果;有的家长缺乏耐心,有的家长唠唠叨叨。2、家庭结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留守家庭,往往让孩子有一种被忽视或者成了家庭的“多余”的感觉,他们的心理往往存在严重偏差。有的内向、冷傲、任性、偏激;有的孤僻、自卑、嫉妒、多疑;有的性情粗暴,亲情冷漠,极度反叛。 3、家庭人际关系 和谐、融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后天环境。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心胸开阔,充满爱心,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稳定的思维方式。反之,留给孩子的只有不平等、被压抑和心理的扭曲。 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一旦具备攻击能力往往会产生攻击行为。 家庭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 所以,家庭教育主流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4、家庭经济背景一般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容易形成自卑、偏执、仇富、仇权、愤世嫉俗、报复社会等不良心理(如马加爵)。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青少年容易形成自我中心、自私、固执、养尊处优,进取心不强,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如药家鑫)。第四、自身原因1、性格的不成熟青少年其实就是一个大人一样的躯壳加一个小孩一样的脑袋。自我约束力和意志力弱,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客观事物难以形成正确的认知。因为荷尔蒙激素分泌的刺激,使得身体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变化,容易冲动对抗。往往又很难得到成年人的谅解。2、道德判断力缺乏青少年往往凭感觉用事,凭感情用事,缺乏基本是道德判断能力。 因为某种共同的需求而形成的“同侪团体”很可能导致走向犯罪。3、学习能力的缺乏学校的班级授课制忽视了智力发育的个性差异。因为智力发育的先后原因,一些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缺乏,形成暂时的学习障碍,如果我们误认为是学生品德问题,会对青少年造成伤害,把他们推向犯罪。 4、同伴关系或者亲情关系缺失青梅竹马固然可爱,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环境的改变,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情关系需要重新定位。这个时候,如果遇到心理困难却没有及时的帮助,就会导致他们我行我素,甚至出现犯罪行为。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第一、优化教育环境1、教育观问题教育是干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是优质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评价机制由谁来建立?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教育的第一责任由谁来承担?这些问题,是我们教育界的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的,也是政府官员应该深思的。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优秀,但自理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却达不到同龄人的水平。在这一方面,家庭和学校都没有引起重视。 有的女生已经做过了好几次的“人流”或者已经落得了全身的病痛,但学校在爱与性的教育方面还在遮遮掩掩,或者还没有专门的教材,专业的教师和专门的时间。 有的学生有特长有追求,或者被我们认为很另类,我们的教育不是“发展”而是“抑制”,不是鼓励而是打压。 很多的问题不容回避,学生都已经过河了,我们却还在摸石头。 教育的工具性与功利性让我们的教育忘记了他的本质与任务。 教育的意义在于使人成其为人,成为有价值的人,成为幸福的人。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是适应学生的教育。2、学生观问题 学生是什么?“好学生”“坏学生”如何界定?学生需要我们为他们做什么?。 学生是人。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没有长大的人。他们需要宽容,需要理解,需要被接纳,需要我们不断地给他们创造机会。 学生是正在长大的人。他们需要接受教育,需要尊重他们个体发展的差异,需要个性化地接受教育。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个体的优势,每一种变化都是他们成长发育的姿态。这样,学生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如何给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条件,使他们的人格不断趋于完美。第二、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体系1、教材设置一代教材影响一代人。 我们的教材必须不断更新,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地把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尤其是生活教材和德育教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人、财、物、责全面落实。 2、人才培养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不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求。 教育资源的不足首先是教育人才的缺乏。 因为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公带来教师待遇的偏低,致使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师范院校的的录取线是最低的,这就决定了教育人才的先天不足。现在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也只是“家贫无奈”学生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而现在的教师人事制度决定了“一辈子不学习都可以当老师”。 现在,学校所需要的新型学科(如犯罪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才十分缺乏。真正的适应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师是少之又少。社会教育人才很多都没有被我们重视和挖掘。家长学校大多只是流于形式。3、基地建设一切有利于教育的场所都可以成为基地。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关键的是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资源的眼睛。其实,监狱也是可以成为课堂的。重视校外教育基地的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