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修改稿.doc_第1页
鼎湖山听泉修改稿.doc_第2页
鼎湖山听泉修改稿.doc_第3页
鼎湖山听泉修改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江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鼎湖山听泉主备:邬小马 课型:阅读 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重点:赏析文中有关泉声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2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蕴含的哲理。【学法指导】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哦讽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诵读吟咏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横线上。zho( )庆 磅礴( )一泓( )一脉( )楹联( )怅wng( ) 污垢( ) 万籁俱寂( )泠泠淙淙( )( )xi想( ) 拾级( )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在文中划出相应的语句。 3贯穿全文的是“听”还是“泉”字?读一读全文,谈谈你的想法。 4. 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日期2014年9月 日 二、课堂助学1.导入2. 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合作探究。(1)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泉水的句子。 (2)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处描写泉水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你欣赏的理由。4. 释疑解难。5.小结。三、巩固练习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1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 3“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B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晰。C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D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第二课时一、预习导学请从课文8-10节中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吟哦讽诵”,并默写课后练习四的内容。 二、课堂助学1导入2.赏析体味。品读文章第8段,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泉声的?3.写法探究。(1)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道理?(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4合作探究: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文中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这是否偏离了中心?释疑解难。5. 小结。三、拓展延伸(一)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1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2“这万般泉声”中的“这”指代哪些声音? 3深夜听泉,作者为什么感觉“别有一番滋味”? 4“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这句话写得好吗?为什么? (二)再游鼎湖山7月12日中午,我们乘车来到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与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省四大名山的鼎湖山,在山顶的宝鼎园下了车,毒日如炽,热浪炙人。 宝鼎园是鼎湖山近年开发的一个新亮点。鼎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一个象征。国家主席江总书记在联合国赠鼎仪式上指出:“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祥物”。占地约1.3万平方米,园内青山环抱,风景优美。园内先秦时期的各种青铜古鼎(仿制)最显眼的是九龙宝鼎,鼎高6.68米,口径5.58米,重16吨,为世界之最。此鼎具有宽大的双耳,外侧各饰10条蟠龙,口沿下有三组对称龙纹,为六龙,加上三足顶端有三个大龙头,共有九龙。九条金龙,腾云驾雾,栩栩如生,气势恢宏,安稳地屹立在花岗岩的基座上,令人叹为观止。正当大家欢呼雀跃与宝鼎频频合影时,我却流连各鼎的铭文,陶醉中华鼎文化的瑰宝。宝鼎园旁有一尊世界最大的玉观音,绿色玉石质地温润,线条流畅,堪称艺术精品。 从宝鼎园另一边下行不远,就到了岭南四大名刹之首的庆云寺(原名莲花庵,明崇祯六年,即公元1633年,在犄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依山而建,层叠向上,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只感到寺庙恢弘壮阔,却难以观其全貌,它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 因为山顶雾霭常绕,故称庆云寺。经庆云寺东侧的一条羊肠小路忽上忽下,不久就到了飞水潭,瀑布从40多米高的崖顶深处狂奔而来,直往下飞泻,忽而形成千尺飞流,如白练悬空,忽而溅作满空雨花,如轻纱曼舞。瀑布下,如注的水流汇成一泓碧水,中有巨石,上刻“枕流”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游览鼎湖山时,曾在此游泳,现崖壁上刻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 潭水由此再往下倾泻,继而形成另一个深潭,据传为蛰龙窟,故曰:浴龙池。 飞水潭侧建有更衣室,崖间建有观瀑亭,崖壁镌刻着许多赞美飞水潭的摩崖大字和方寸小楷,如“喷雪”、“能移我情”、“天然图画”、“飞泉咽危石”等,颇有诗情画意。观瀑、游泳、濯足,均感遍体清凉,烦热顿消。记得上次在这里,见到一少女在潭边抚琴,秀发似瀑,银裙如云,芊指撩弦,水伴琴韵,同行无不驻足称奇,谬是瑶池仙女!这次却在下游浅溪,见一老妪和衣仰躺水中,状如死蛙。 突然下起瓢泼大雨,一个个成了落汤鸡,我快步出了山口。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