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 课 程 高 考 试 题 分 析山西大学附中 赵河林 必考化学部分:高考例题(广东2008)21.(12分)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 H2O 2、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l、20 KSCN、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假设2:;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实验过程根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步骤2:步骤3:答案:21。(1)该结论不正确。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2)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实验过程我刚参加过化学竞赛。 其实在高中阶段我们都把Fe3+认为是棕黄色,在大学学过配合物的人都知道铁离子在水溶液中会成为配合物Fe(H2O)63+而它为紫色。但如钾的焰色反应一样,紫色在水溶液中不易观察,易被铁的另一配合物Fe(OH)2(H2O)4+的颜色所覆盖。所以看起来紫色是很不明显的。 回答:2005-09-13 16:5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说得对,但恐怕和钾的焰色反应不完全一样,钾的焰色反应如果用一块钴玻璃是可以观察到的,只是被玻璃中钠的黄色掩盖了(这是在高中学过验色反应的人都知道的)。当Fe3+在pH不很高的溶液中确以一些配合物存在,但如果使氢离子浓度较大(当然不能用盐酸之类的试剂),也许可以抑制其水解,而观察到它的颜色(如果紫色不明显,应该是无色)。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将适量稀H2SO4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2+或Fe3+。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2价;若不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2价。步骤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3价。评析: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本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命题,着重考查学生提出假设与实验设计能力。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理解,突出了新课程对实验探究的考核。本题同时考察实验步骤中的具体事项,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在填写“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与结论”中,体现了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高考的变化充分说明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开展探究学习确有必要。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式的,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进行学习。由于很多学校平常不重视活动探究的开展,学生缺乏实验设计能力、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导致很多考生表达书写基本技能较差,有的不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有的不能准确得出结论,造成严重失分。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即使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也要重视活动探究地开展,至少要进行先动脑后演示的实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类似例题赏析:高考例题(广东2007)23、(11分)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1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提示】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 注意文字简洁,确保不超过答题卡空间。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答案:23(1)Cu;Fe(顺序可交换) (3)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剩余固体备用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剩余固体备用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可能含铁往试管B中加入少许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先变黄色,加KSCN后显血红色,结合可知,一定含铁往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一定含铜。关于活动探究的考核情况:高考例题(海南2007)17(9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金属质量/g金属状态C(H2SO4)/molL-1V(H2SO4)/mL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10.10丝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丝0.750203625040.10丝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丝1.050203512570.10丝1.05035505080.10丝1.150203410090.10丝1.1502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 1和2。 (2)1、3、4、6、8;或2和5。(3)反应温度;6和7,8和9。(4)可能是硫酸过量,金属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17题考生回答情况统计表(试卷样本数:26449份)得分0百分比11.4得分0.51.01.52.02.53.0百分比3.853.222.603.563.245.12得分3.54.04.55.05.56.0百分比9.0516.210.97.246.786.64得分6.57.07.58.08.59.0百分比4.972.381.720.910.130.09平均分3.9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题平均分仅仅为3.91分,零分卷的仅次于4分卷的百分比,6分以上的考生仅占10.2%,9分的学生全省也就20来人。统计结果反映出学生的失分的原因可能正是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必修无机元素化合物内容的考核:高考例题(海南2008)13(8分)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4)将5mL0.10molL1的E溶液与10mL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反应后溶液的pH 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答案:13、(1)H2+SH2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2)H2SO3 + 2H2S=3S + 3H2O(3)C+2H2SO4(浓)CO2 +2SO2 +2H2O或Cu+ 2H2SO4(浓)CuSO4 +SO2 + 2H2O等(4)H2SO3 +2OH = SO32 + 2H2O大于;Na2SO3溶液中SO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增大;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评析:本题考核的是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的问题。但题目关键在于判断出硫及其化合物。对于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要重视元素观的构建,要学会用物质分类的观点和氧化还原地观点去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对于本题来讲,这样的观点如何应用到解题中去呢?由于必修化学规定掌握的元素为四种金属元素和四种非金属元素,题目又讲固态单质A与空气反应生成化合物B,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从分类的视角就可以判断出A为非金属元素,继而根据相关条件可判断出A是硫单质,化合物B为二氧化硫,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从氧化还原地视角看E即为亚硫酸,我们根据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再站在元素观的视角看,含硫元素的的物质还有三氧化硫和硫酸未出现,则可判断D为硫酸,C三氧化硫,然后按要求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本题深广度适宜,即考查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性质,也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析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是值得推荐的一道好题!必修有机化合物内容的考核:高考例题(宁夏2008)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评析:本题考核必修化学2的有机化学的内容,课程标准规定对这一部分内容要求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本题考查考生了解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在解答中有部分学生就不清楚有料酒这样的调味品,更不清楚料酒中有乙醇的存在。这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引导学生从这样一个视角去学习有机化合物,看不到课标的要求,埋头讲乙醇的化学性质,造成学生对从生活中的应用看有机物的不重视,从而失分。除此以外本试题还结合了可逆反应的概念考核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是否互为逆反应的问题,此题的考核是遵守课程标准的,深广度合适。选考选修5:高考例题(广东2007)28、(10分) 已知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Perkin反应生成肉桂酸(产率4550%),另一个产物A也呈酸性,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5CHO + (CH3CO)2O C6H5CH=CHCOOH + A 苯甲醛 肉桂酸 (1)Perkin反应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式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产物A的名称是 。 (2)一定条件下,肉桂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香料肉桂酸乙酯,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3)取代苯甲醛也能发生Perkin反应,相应产物的产率如下:取代苯甲醛CH3CHOCH3CHOCHOCH3CHOCH3CH3产率(%)1523330取代苯甲醛ClCHOClCHOCHOClCHOClCl产率(%)71635282 可见,取代基对Perkin反应的影响有(写出3条即可): (4)溴苯(C6H5Br)与丙烯酸乙酯(CH2=CHCOOC2H5)在氯化钯催化下可直接合成肉桂酸乙酯,该反应属于Beck反应,是芳香环上的一种取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5)Beck反应中,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通常可加入一种显 (填字母)的物质A、弱酸性 B、弱碱性 C、中性 D、强酸性答案:28、(1)乙酸 (2)C6H5CH=CHCOOH + C2H5OH C6H5CH=CHCOOC2H5 + H2O (3)苯环上有氯原子取代对反应有利 苯环上有甲基对反应不利 氯原子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不利(或氯原子取代时,邻位最有利,对位最不利) 甲基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有利(或甲基取代时,邻位最不利,对位最有利) 苯环上氯原子越多,对反应越有利 苯环上甲基越多,对反应越不利 (4)C6H5Br + CH2=CHCOOC2H5C6H5CH=CHCOOC2H5 + HBr (5)B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掌握情况,其中第1、2、4问很灵活的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的掌握情况,我们注意到题目涉及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在任何一本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课本中都未出现过,考查的是一种对有机化学反应的认识能力。所以,在新课程中,特别是选修模块,我们更要注重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必计较某版本教材比另一版本教材多几个方程式问题,无论使用哪一版本教材,都要关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科核心认识的形成,这种认识实际上也就是对有机物结构、反应类型、转化、应用等的整体构建。最值得表扬的是本题的第3问,用给与信息的形式突出考核有机化学的核心观念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试题开放度很大,不仅让学生关注苯环上取代基种类的不同对反应的影响,也关注苯环上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对反应的影响,还关注同种取代基数目不同对反应的影响,这种关注视角本身就应该在此选修模块教学中予以重视,这种信息提取能力、整合能力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方向,但希望教师明确这样的能力培养不是一锤而就的,也并非大量强化训练可以培养,而要把以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选考选修3:高考例题(宁夏2008)35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黄金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26届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2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手术室常见器械用途及操作考察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务管理人员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出版研究院专职科研人员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中西医结合肝病综合治疗方案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青浦区赵巷镇有关单位招聘一批基层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产科孕期产后并发症护理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急救护理实操技能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英语试卷(含音频)
- 知道智慧树林业工程前沿进展满分测试答案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笔试题及答案
- 材料返款协议书
- DB3202∕T 1075-2024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 教育惩戒培训课件
-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校长讲话:把脉找因、沉心补课教学质量没有“回头路”
- 调经补血中药液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五金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DHA藻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T/ZHCA 002-2018化妆品控油功效测试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