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篇一: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表达自己的看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生活中,我们读书看报,总不免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谈论事物,总不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流利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学点议论的知识。 训练目标 学习议论的表达方式,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初步掌握夹叙夹议文章的构成。 记叙身边的事情并通过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 文题设计 文题一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叙述或描写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文题二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 文题三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航 文题一解析 写作要求 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叙述或描写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写作点拨 审题指导 这个作文题是写一个片段,要求从课文或者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段落,写出自己的观点。如下面这段文字: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她。火车来了,司机却找不到爱因斯坦,便空车回去向国王报告,说教授没有来。可是半小时以后,爱因斯坦身穿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着一双旧皮鞋来了。原来是司机只看衣冠不认人,爱因斯坦便自己步行而来。 从此材料中通过运用以上展开议论的方式可以找出以下几个观点: 就事论事接站,尤其是接不认识的人,应该约好联系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有国王司机的错误。 以小论大由爱因斯坦衣着看出不摆名人架子平易近人。 引申生发爱因斯坦专注于科学事业,成名之后也不追求个人享受。 类比对照把爱因斯坦与科学家作类比,再与当代所谓名人做对比,良莠毕现。 反意为之爱因斯坦衣着不整去做客体现对国王的不敬。 二、知识点拨: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佳作展示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简评 这段文字针对伊索寓言 中乌鸦的故事,写出了自己的见解。文段前半部分叙述故事,由“这就是说”引出作者的观点,在用“反过来说”进行推理,把道理向更深一层引进。然后又把故事向纵深一层引,由“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一句进一步指出道理,显示了作者很强的思辨能力。 名作欣赏 咏柳赏析 袁行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丰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也许觉得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上句是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而描写柳树的嫩叶。诗人设问:那细细的柳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刀,这一树碧玉,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但是我觉得诗人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位报春的使者。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之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贺知章借着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纸面之上。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刀比喻春风。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里也并不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前两句是描写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怎样高上去,柳枝怎样垂下来。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呆板了。诗人在后两句上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描写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赏析 文章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在揣摩咏柳诗句含义时,再现诗中形象。用多种手法说明了难以言传的诗的艺术境界。学好此文,对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不无裨益。 文题二解析 每一天,社会上都会有各种新闻事件发生,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你有关注时事的习惯吗?从近期报刊或网络上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本次要求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在短文中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注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仔细分析,从中提炼出要表达的看法。 2、写作时要考虑读者对象,看法和观点要明确、集中,最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用展开。 3、写完后加以修改,有条件的,可向报社投稿或发表在博客上。 二、知识点拨 1一事一议的概念: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又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的,或者是需要去弘扬的。“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无论怎样,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概括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写法指导 一事一议的文章基本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练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有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叙事部分。 叙事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议论中的叙述要注意以下几点: 2叙事要清楚、简约。对所叙的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还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说理有关的部分要叙述得详一些,反之,与之无关的要少叙或不叙。 (二)议论部分 一事一议的文章,总由叙生议,但重在发表议论。议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议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 2议论的角度要新颖。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本功训练。由于表达方式和议论角度的不同,在先叙后议的基础之上,“一事一议”有如下展开议论的方式。就事论事以小论大引申生发类比对照反意为之 以上五种“先叙后议”、“一事一议”的笔法,都是“议”的基本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许许多多变换角度。拿“就事论事”写法来讲,其中的“议论”部分,可以是分析道理;也可以是揭示本质;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是表现感受。所以我们在练习写作中,要时时注意变换角度,使自己的笔越练越活。 (三)要处理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 “一事一议”的文章重在议论,所以“叙事”要根据“议论”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的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四、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一事一议”要有力度。 所谓“力度”,是指文章精粹有力。不少初中生的议论文,拉不开,理不清,说不深,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这就是没有“力度”。所以我们在构思写作时,应注意如下方面的要求。 (1)口子要“小”这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专一,要着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既不要大而化之,也不要游移不定。一事一议,一题一议,一材料一议,一件事一议,或者一说、一感,都要在“一”字上下功夫,才会给人以深厚、有力的感觉。 (2)结构要“紧” 指文章的内部紧密,浑然成为一体。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有相应的方法相勾联。结构紧凑的文章,必然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3)语言要“精” 这是指用语要准确、恰当、精练,同时了尽可能生动活泼,文中成语的使用,格言的引用,比喻句、设问句的运用等,都要恰到好处,使文章内容生动、深刻、有力。 佳作展示 说“友谊”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长久以来,这句格言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句发自肺腑的深切问候,是一张淡雅的贺卡,是一封远方的来信,是雨中为你撑起的一把伞,是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眸子,是危难之中向你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手,是流露在一言一行中的爱?。 我无法忘记那个英文故事。在茂密的森林中,两个年轻人结伴而行。他们彼此允诺一旦有野兽袭来,会互相帮助。而当那只熊出现的时候,两个人立刻各奔东西,早已把刚才信誓旦旦的话语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故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患难之中,才见知己。 所谓朋友,在顺利的时候很难分辨真假,而在逆境中却可以看得分明:真朋友帮助你,假朋友疏远你。生活本来是很平凡的,我们也许没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考验友谊的机会。但仔细想想,真正的友谊不正是渗透在每一件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吗? 田径场上,望着那似乎永远也跑不到的终点,我的信心在一点点消失,步子越迈越小,这时一个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快跑!加油!”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身旁出现。是什么给了我力量,促使我越过了那道本来在我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白线,是你鼓励的声音和一颗充满爱的心!在你的搀扶下我走回休息场地。有人搬过椅子,有人递过一瓶汽水,粗心的我却没有发觉是谁做的。也许并不需要寻找,对我来说,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朋友 生病了,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有人轻声询问病情,有人默默拿过本子替我抄笔记,有人递过一杯热水?疾病,很可怕吗?此时此刻,在这炽热的友情面前,病又算得了什么! 在蜿蜒的山路上,我们彼此牵着手,艰难地向上攀登。终于,疲惫不堪的我坐在石阶上再也不想起来,又是谁提醒我“行百里者半九十”,又是谁轻轻地拉起我,是你,我的朋友! 生活中总会有些坎坷不平,总会有些挫折,当我失意、彷徨、郁闷时,是你,静静地聆听我的诉说,然后娓娓道来,清泉般的话语流进我的心里。当我遇到烦恼或伤心的事,忍不住啜泣时,又是你,默默地递上一块手绢。哦,有了你真诚的友情,什么苦闷、忧愁不能排解,又有什么痛苦不能忘却呢! 朋友,幸福欢乐的时刻你只是默默地与我同享,使欢乐倍增。而在痛苦失落的日子里,你始终留在我的身旁,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我怎能忘记你真挚的友情,无需用言语来表达,那一双双热情的手,那愈久愈醇的情感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心灵深处!过去的岁月,这一双双热情的手引导我度过许多平凡却不平不淡的日子,它使我永不绝望,使生活充满阳光。未来的日子里,这友谊会越来越深厚、浓郁,世界会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搭起热情的臂膀,迈出坚定的步伐,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简评 此篇习作由一诗句引发,抓住能够鲜明地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个论题的事例,展开议论,实事求是地对事情进行分析,从事情中引出道理。说理是非分明,合情合理,分寸掌握适当。练习一事一议文章,最忌脱离事实的空发议论或不分析说理就简单做结论的作法。另外,一【篇二: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战争中的孩子 平时的上海火车南站人山人海,1937年8月28日也照常一样。火车站里,有的人拿着包袱,有的人背着老人,还有的人抱着孩子,人们都焦急地等待着火车快点到站,把他们带到远离战争的地方。 随着一声巨响,地洞山摇,时不时地还有许多房屋倒塌,曾经高高耸立的月台楼也只剩下了小半截。人们惊慌失措地奔跑着,其中一对妇夫妇和其它几个人挤来挤去,终于逃了出去,摆脱了炸弹的袭击。没等他们出去多远,一颗炸弹又飞了下来,一下子就炸死了不计其数的人,上海火车南站的人几乎无一幸存。有一颗炸弹,孩子的妈妈倒下了,她用最后的声音喊道:带好孩子。孩子的爸爸扔下所有的东西,抱起孩子,在烟雾中奋力奔跑,要找一个让孩子安全藏生的地方。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铁架上,他把孩子藏进了铁架的空隙处。一声巨响,孩子的爸爸也倒下了。 孩子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一边哭一边用较小的声音呼喊着:爸爸妈妈。他是多么可怜、孤单,因为他再也没有父母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给杀死?为什么有人要去欺负他们?为什么?为什么?日本侵略者给我们中华人民、孩子带来的痛苦,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可怕的黑暗正笼罩着上海的每一个角落。火车南站也挤满了逃难的人。突然“轰”一声巨响,原来是几架日本飞机在轰炸火车站。 火车站里的人群惊慌失措,不一会儿,火车站被炸得面目全非,人群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一位三四岁的小男孩在爆炸声中大声地呼唤:“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我害怕”但是没有人回应他。终于,日本飞机飞走了,而火车站成了人间地狱,到处一片狼籍。楼房倒塌,铁路被炸弯了,桥上的钢板一片一片地掉下来,天空灰蒙蒙的。火车南站变得死气沉沉,只有那一个小男孩还坐在废墟里恐惧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是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出现他面前呀!他“哇哇”大哭,那凄凉的哭声逐渐变得沙哑了,可是他的父母却再也听不到了。后来,一位好心的记者收养了这个小男孩。 想一想,在战火中的孩子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每天都有在子弹呼啸而达的地方,过着胆战心惊的生活。战争让孩子失去了亲人,让孩子失去了家园,让孩子失去了可贵的生命,孩子是战争最无辜的受害者,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 一张旧照片 今天,我翻开语文书时,偶然看到了一张旧照片,照片上,一个浑身是血,被炸弹的弹片炸得面目全非的小男孩坐在废墟上,张大着嘴巴,好像在哭。他上方的天桥断了,他的爸爸妈妈不知道去那里了?他为什么浑身是伤?他为什么要哭呢?是谁害了他,这么没人性?我的问题一个一个涌上脑海。我连忙将目光转移到照片旁的简介上。简介上说,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着那短短的几句话,我的眼前浮现出了那个时候的情景? 一对年轻的夫妻牵着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子穿梭在人群里,手里紧紧攥着火车票。他们忍受不了日军对这里人的羞辱,准备逃离上海,逃到安全的地方去。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才挤到火车前,正准备上车,忽的,听到一阵轻微的“嗡嗡嗡嗡”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人们连忙抬头一看,哎呀,糟了!日本鬼子的轰炸机来了!惊慌的人们连忙拉着已经吓傻的亲属寻找可以藏身的地方,可是已经晚了,“轰砰!”“轰砰!”一个接一个的火焰流星划过天空,一个接一个的炸弹引爆,夺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那对夫妻里的年轻的母亲已经被炸死了,那位父亲也面目全非,但他还在不停地寻找藏身之处,可都被炸毁了。他咬了咬牙,将哭泣的孩子放到身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飞溅的碎片和火星。渐渐地,轰炸机飞行的声音小了,直到一点声音都没有了。正当那位父亲松了一口气,以为危险过去了的时候,一根巨大的钢筋坠了下来,竟不偏不倚砸到了那位父亲。那位可怜的父亲眼里饱含着不甘,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哭晕过去的男孩子,撒手追随他的妻子去了。过了许久,孩子苏醒过来了,他已认不出他身边的父亲,以为爸爸妈妈在和他玩捉迷藏,就去寻找他们。结果当然是肯定的,他绝对找不到他们。年幼的小男孩害怕了,他哇哇大哭起来,想把爸爸妈妈引来。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离他远去,还不知道自己成了孤儿。一位记者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催人泪下的一幕? 日本人对我们的伤害不止这些,我们的损失不止一个火车站,我们中国人的尊严被狠狠践踏了!多少可怜的孩子失去了母亲和父亲,饿死街头。我真恨日本鬼子,他们的心难道不是肉长的,而是钢铁吗?他们也是父母养的,怎么能这么狠心!我多么希望,世界上没有战争,让那美丽的和平之花永不凋谢!【篇三: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结帐合同范本
- 战略性合同范本
- 氧气厂租赁合同范本
- 单人沙发租赁合同范本
- 运营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在校教师聘用合同范本
- 设备能耗优化算法-第1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工业设备数据标准兼容性发展趋势报告
- 江苏江建合同范本
- 设备搬迁费用合同范本
- 2026年海南省五指山市房地产市场现状调研报告
- 2025年度黑龙江鹤城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3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25摄影工作室员工合同模板
- 2025年班组化工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GB/T 30341-2025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
- 多媒体教室设备维护与管理操作手册
-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课件
- 华北理工口腔科学教案
- 三年级上数学老师家长会
- 静压桩施工方案三期
- 可测试性设计DF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