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_第1页
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_第2页
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_第3页
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_第4页
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西城区 2015 年高三二模试卷年高三二模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5 5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选择题 1 5 页 非选择题 6 16 页 共 300 分 考 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和答题纸的相应区域内 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Mg24 Si28 选择题 共 20 题 每小题 6 分 共 1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大肠杆菌基因的转录仅发生在拟核区 B 蓝藻没有叶绿体 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乳酸菌与醋酸杆菌异化作用类型不同 D 酵母菌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内可进行DNA复制 2 下图为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 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 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 组织细胞中苯丙氨酸和苯丙 酮酸蓄积 表现为智力低下 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 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 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表现 B 生物的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C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性状 D 在婴幼儿时期限制对苯丙氨酸的摄入可缓解患者的病症 3 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 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 阻断副交感 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 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实验处理 心率 次 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A 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B 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 正常情况下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4 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有生物乙时 甲的数量在第 6 周时达到K值 B 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 无生物乙时 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 无生物乙时 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5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培养小鼠胚胎细胞时 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均可出现接触抑制 B 调查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度和种群密度时 宜用标志重捕法 C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 需诱导经免疫的B细胞与骨髓癌细胞融合 D 植物组织培养时 在接种前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可减少污染 6 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金属钠 天然气 氢氧化钠 乙醇 7 化学与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均是物理变化 B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 电渗析法等 C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 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8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 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 生成淡黄色固体 222 2NaONa O B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制备氢氧化铝 3 224 3 Al3NHH OAl OH3NH C 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 2342 3Fe4H OFe O4H D 二氧化氮溶于水有硝酸生成 223 3NOH O2HNONO 9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为除去 4 FeSO溶液中的 24 3 Fe SO 可加入铁粉 再过滤 B 为除去溴苯中的溴 可用NaOH溶液洗涤 再分液 C 为除去乙炔气中少量的 2 H S 可使其通过 4 CuSO溶液 D 为除去 2 CO中少量 2 SO 可使其通过饱和 2 Na CO溶液 10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 3 NH的含量 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 2 O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B 溶液中OH 向电极a移动 C 反应消耗的 3 NH与 2 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5 D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22 2NH6e6OHN6H O 11 依据下列实验现象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 再加入 淀粉KI溶液 溶液变蓝 氧化性 222 ClBrl B 将铝片放入盐酸中 产生气泡的速率开始较慢 随后加快 后来又逐渐减慢 H 的浓度是影响反应 速率的唯一因素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水浴加 热后 加入新制氢氧化钠 加热 得到蓝色溶液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 原性 D 向漂白粉中滴入稀硫酸 将生成的 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气体中含有 2 Cl 12 恒温慢容下 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 4 MgSO s 和 CO g 发生反应 422 MgSO s CO g MgO s CO g SO 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 min 4 MgSO moln CO moln 2 SO moln 0 2 0 2 0 0 2 0 8 4 1 2 6 1 22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 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 CO 0 6mol L min v B 4min后 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了2 0mol的 2 SO C 若升高温度 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1 0 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其他条件不变 若起始时容器中 4 MgSO CO均为1 0mol 则平衡时 2 SO 0 6moln 13 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 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C 光的干涉 衍射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D 光的干涉 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14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 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A 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4s B 该简谐横波的波长为4m C 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为 0 D 此时刻质点B的加速度为 0 15 如图所示 在竖直光滑墙壁上用细绳将一个质量为m的球挂在A点 平衡时细绳与竖 直墙的夹角为 45 墙壁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N 细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T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mg Tmg B Nmg Tmg C Nmg Tmg D Nmg Tmg 16 如图所示 虚线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 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 一个带正电的 点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其在B点的电势能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 B 无法比较A B两点的电势高低 C 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D 无法比较A B两点的场强大小 17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1 L 2 L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 A B处的虚线框内各接有一个 电学元件 a b 两端分别与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相连接 且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 电源电压的有效值相等 观察两种情况下灯泡的亮度 当接直流电源时 1 L不发光 2 L 正常发光 当接交流电源时 1 L发光 2 L明显变暗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中接的是电阻 B中接的是电容器 B A中接的是电感线圈 B中接的是电阻 C A中接的是电感线圈 B中接的是电容器 D A中接的是电容器 B中接的是电感线圈 18 如图所示为游乐场中过山车的一段轨道 P点是这段轨道的最高点 A B C三处 是过山车的车头 中点和车尾 假设这段轨道是圆轨道 各节车厢的质量相等 过山车 在运行过程中不受牵引力 所受阻力可忽略 那么 过山车通过P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车头A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 B 车的中点B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 C 车尾C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 D A B C通过P点时的速度一样大 19 如图是一个多用电表的简化电路图 S为单刀多掷开关 通过操作开关 接线柱O可以 接通1 也可以接通2 3 4 5或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开关S分别接1或2时 测量的是电流 其中S接 1 时量程较大 B 当开关S分别接3或4时 测量的是电阻 其中A是黑表笔 C 当开关S分别接5或6时 测量的是电阻 其中A是红表笔 D 当开关S分别接5和6时 测量的是电压 其中S接5时量程较大 20 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力 而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因此分子间存在与其相对距离有 关的分子势能 如图所示为分子势能 p E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象 取r趋近于无穷 大时 p E为零 通过功能关系可以从分子势能的图象中得到有关分子力的信息 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假设将两个分子从 2 rr 处释放 它们将相互远离 B 假设将两个分子从 2 rr 处释放 它们将相互靠近 C 假设将两个分子从 1 rr 处释放 它们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假设将两个分子从 1 rr 处释放 当 2 rr 时它们的速度最大 非选择题 共 11 题 共 180 分 21 18 分 图 1 所示为某同学研究 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的实验 装置示意图 1 下面列出了一些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 纸带 带滑轮的长木板 垫块 小车和砝码 砂和砂桶 刻度尺 除以上器材外 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A 秒表 B 天平 附砝码 C 低压交流电源 D 低压直流电源 2 实验中 需要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它阻力 小车放在木板上 后面 固定一条纸带 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把木板一端垫高 调节木板的倾斜度 使小车在 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 运动 3 实验中 为了保证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拉力 砂 和砂桶的总质量m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 这样 在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量时 只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 就可以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几乎不 变 4 如图 2 所示 A B C为三个相邻的计数点 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 A B间的距离为 1 x B C间的距离为 2 x 则小车的加速度a 已知 0 10sT 1 5 90cmx 2 6 46cmx 则a 2 m s 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5 在做实验时 该同学已补偿了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它阻力 在处理数据 时 他以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 1 a 为纵轴 以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为横轴 描绘 出 1 M a 图象 图 3 中能够正确反映 1 M a 关系的示意图是 22 16 分 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 O点是其圆心 半径0 8mROA 水平 OB 竖直 轨道底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0 8mh 从轨道顶端A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 0 1kgm 的小球 小球到达轨道底端B时 恰好与静止在B点的另一个相同的小球发 生碰撞 碰后它们粘在一起水平飞出 落地点C与B之间的水平距离0 4mx 忽略空 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 2 10m sg 求 两球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 v 碰撞前瞬间入射小球的速度大小 1 v 从A到B的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f W 23 18 分 从宏观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物理学规律不一定都能适用于微观体系 但是在某些 问题中利用经典物理学规律也能得到与实际比较相符合的结论 例如 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 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他认为 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 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电子 质量为m 元电荷为e 静电力常量为k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 1 r a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可等效为环形电流 求此等效电流值 b 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能 电子与原子核系统的电势能的总和 已知当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时 点电荷电场中离场源电荷q为r处的各点的电势 q k r 求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 在微观领域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 在轻核聚变的核反应中 两 个氘核 2 1H 以相同的动能 0 0 35MeVE 做对心碰撞 假设该反应中释放的核能全 部转化为氦核 3 2He 和中子 1 0n 的动能 已知氘核的质量 D 2 0141um 中子的质 量 n 1 0087um 氦核的质量 He 3 0160um 其中lu相当于931MeV 在上述轻聚 变的核反应中生成的氦核和中子的动能各是多少MeV 结果保留 1 位有效数字 24 20 分 如图所示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 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的平行金属导 轨 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 导轨间距为L 顶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 将一根金属棒 从导轨上的M处以速度 0 v竖直向上抛出 棒到达N处后返回 回到出发点M时棒的速 度为抛出时的一半 已知棒的长度为L 质量为m 电阻为r 金属棒始终在磁场中运 动 处于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 忽略导轨的电阻 重力加速度为g 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 求 a 电阻R消耗的电能 b 金属棒运动的时间 经典物理学认为 金属的电阻源于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的碰撞 已知元 电荷为e 求当金属棒向下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 棒中金属离子对一个自由电子沿 棒方向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25 17 分 可降解塑料PCL的结构可表示为 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2 O RCCHRRCOCHR 过氧乙酸 NBS 3 RCHCHCHRCHCHCH Br 回答下列问题 B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D 的结构简式是 M 的分子结构中无支链 M 生成 D 的反应类型是 E 是 D 的同分异构体 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E 的结构简式是 F 生成 G 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 没有顺反异构 b M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 c PCL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 H 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 的氧化产物已二酸是合成尼龙的原料之一 用 B 做原料可制得己二酸 请结合相 关信息完成其合成路线流程图 无机试剂任选 已知 3 2 O Zn H O O RCHCHRRCHRCH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 2 BrNaOH 222222 CHCHCHCHCHCH BrBrOHOH 水溶液 26 13 分 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有广泛的用途 氯气的电子式是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是 工业上用 2 H和 2 Cl反应制HCl 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配制 3 FeCl溶液时 将 3 FeCl固体溶解在稀盐酸中 请结合离子方程式用平 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新制饱和氯水中存在 22 ClH OHClHClO 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加少量NaOH固体b 加 3 CaCO固体 c 加NaCl固体 氯胺 2 NH Cl 消毒法 是在用液氯处理自来水的同时通入少量氨气 发生反应 232 ClNHNH ClHCl 2 NH Cl能与水反应生成可以杀菌消毒的物质 该反应中 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 NH 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 232 ClNHNH ClHCl 中 每消耗 2 11 2L Cl 标准状况下 转移电子 mol 27 13 分 卤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离子 可制取多种含镁产品 向卤水中加入 2 Ca OH 制取 2 Mg OH 其离子方程式是 2 Mg OH 可制取MgO 进而制得金属镁 灼烧 2 Mg OH 得到MgO的化学方程式是 1200 真空条件下用硅铁 含硅单质 95 99 将MgO还原为镁蒸汽 铁不 参与反应 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 Mg OH 可用来制取 2 MgCl 进而制取金属镁 从 2 MgCl溶液得到 22 MgCl6H O 的操作是 过滤 22 MgCl6H O 与 2 SOCl混合后加热 可获得无水 2 MgCl 已知 2 SOCl与水接触时迅 速形成白雾 生成 2 SO 得到无水 2 MgCl的化学方程式是 2 Mg OH 还可用来制取三硅酸镁 2 MgO 3SiOx 三硅酸镁是医疗上某抗酸药的主 要成分 已知硅酸盐的化学式通常用氧化物形式表示 如石棉 3412 CaMg Si O表示为 2 3MgO CaO 4SiO 三硅酸镁中和胃酸的离子方程式是 2 MgO 3SiOx 2 2 HMgSiO 为确定 2 MgO 3SiOx 中x值 取三硅酸镁样品0 52g 加入 24 0 5000mol LH SO标 准液15 00mL 充分反应后 用0 5000mol L的NaOH标准液滴定过量的 24 H SO 消耗NaOH标准液14 00mL 则x 28 15 分 某小组同学利用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1 铝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固体成分的初步确定 实验序号 操作及现象 i 取少量固体样品 加入过量稀盐酸 固体溶解 产生无色气体 经 检验为 2 H 溶液呈浅黄色 ii 向 i 中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 溶液呈浅红色 再加入 2 H O 溶液至过量 产生无色气体 经检验为 2 O 溶液变为深红色 且 红色很快褪去 由上述实验可知 溶液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 i 中产生 2 H的原因是样品中除含Fe外 可能有未反应的Al 为检验样品中是否 含Al单质 设计了相关实验 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生成 2 O的化学方程式是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 上述固体样品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 Fe 2 Fe O 3 Fe O 3 该小组同学对 ii 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做进一步探究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iii 将 ii 中剩余溶液均分成两份 一份滴加NaOH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 淀 另一份滴加 2 Ba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盐酸 沉淀不溶解 iv 取 3 2mL0 1mol LFeCl溶液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通 入一段时间 2 O 无明显变化 再加入 2 H O溶液 红色很快褪去 提示 KSCN 中 S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实验 iii 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结合实验 iii 和 iv 分析 实验 ii 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查阅资料得知 Cl 对溶液红色褪去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验证该说法应补充的实 验和现象是 29 18 分 IP10是人体某些细胞中表达的细胞因子 为探究 IP10 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科 学家进行了有关研究 请分析回答 1 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 特异性免疫和 均发挥一定作用 细胞免疫过程 中主要的效应细胞是 2 获取IP10基因 构建重组质粒并导入乳腺肿瘤细胞 筛选成功表达IP10的细胞命 名为IP10细胞 将IP10细胞 乳腺肿瘤细胞和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分别在体外培 养 定期取样 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 结果如图 1 再将三种细胞分别接种于健康小鼠 乳腺部位皮下 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状况 结果如图 2 绘制生长曲线时 对肿瘤细胞进行计数需要使用 a 血细胞计数板 b 固体平板培养基 c 显微镜 d 涂布器 测定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曲线的目的是 据图分析 导入IP10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 对体内肿 瘤的生长有明显的 作用 3 为进一步探究IP10对肿瘤免疫的作用机理 从前面接种了三种不同细胞的小鼠体 内分离得到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 分别加入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作为抗原 适宜条件下培养到54h时 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继续培 养18h后 收获细胞并检测其放射性 结果如图 3 所示 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目的是 标记 的细 胞 对照组细胞的处理是 除不加入 外 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实验结果说明 IP10能 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30 18 分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 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 临床表现 为低血糖等症状 下图 1 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 请分析回答 1 据图 1 可知 抑制葡萄糖激酶不仅制约糖原的合成 还会制约体内细胞的 呼吸 使产能减少 细胞呼吸的启动需要 供能 2 型糖原贮积病是 6 磷酸葡萄糖酶基因 E 突变所致 血糖浓度低时 正常人体分 泌 激素 增加 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给 型糖原贮积病患者注射该 激素 能 不能 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3 型糖原贮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图 2 为某家族此病遗传情况家系图 在 正常人中 杂合子概率为 1 150 若 3 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育一个孩子 则患病概率约为 4 某新型糖原贮积病是由磷酸酶基因 D 突变引起 经过家系调查绘出的家系遗传图 与图 2 一致 研究者合成了两种探针 能分别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相应的 DNA 序 列互补 此探针在一定的杂交和洗脱条件下 只要有一个碱基不匹配 就不能形成稳 定的杂交链而被洗脱 利用探针对该新型糖原贮积病家系进行检测 过程和结果如图 3 所示 体外扩增 DNA 时 解链的方法是 结合图 2 和图 3 分析 该新型糖原贮积病的遗传方式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做出些判 断依据的是该家系中 个体 DNA 杂交检测的结果 其中 1 个体的基因型是 假如 1 和男性患者结婚 生育的孩子患新型糖原贮积病的概率是 31 14 分 飞机草是我国热带地区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 测定某入侵地飞机草的不同器官在光照充 足条件下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结果如图 1 所示 1 在图 1 中补充叶的 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的柱状图 2 由图可知 除了叶片以外 其它器官中 的光合速率最大 飞机草通过光合 作用同化的能量 除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外 其余部分 3 飞机草分泌的一些挥发性物质能够抑制多种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 并使一些食草动物 中毒 这有利于飞机草与本地植物 光和生存空间 长此以往 飞机草的大 量繁殖会降低本地生态系统的 4 关于飞机草成功的入侵 研究者认为 这是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 变化 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 为验证该假设 研究 者将飞机草入侵种群和对照种群种植在与入侵地气候 土壤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 除 草 治虫 测定株高 分枝数和生物量 实验中 对照种群应从 获取 若测定结果为飞机草入侵种群 则该结果支持上述假设 2015 年西城二模理综试卷答案及解析年西城二模理综试卷答案及解析 1 答案 A 考点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解析 A 选项考查大肠杆菌基因转录的场所 大肠杆菌的基因除在拟核区外 质粒中也有基因 所 以大肠杆菌基因转录的场所在拟核区和质粒 A 错误 蓝藻为原核生物 无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正确 异化作用是将自身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 乳酸菌 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性 醋酸杆菌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 C 正确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 DNA 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并能完成复制过程 D 正确 2 答案 B 考点 信息提取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 由题知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会导致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 苯丙氨酸转 化为酪氨酸受阻 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 表现智力低下 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 一个基因确实可以影响多个性状表现 A 正确 由题知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最终会使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 由图知 若控制 酪氨酸酶的基因突变同样会使黑色素减少 出现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 所以不是一个 性状只受一个基因控制 B 错误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 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 苯丙氨酸和 苯丙酮酸蓄积 表现智力低下 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 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 成控制代谢 进而控制性状 C 正确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 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 苯丙氨酸和 苯丙酮酸蓄积 表现智力低下 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 所以如果婴儿期限制对苯丙氨 酸的摄入 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减少 可缓解患者的病症 D 正确 3 答案 C 考点 信息提取 解析 由图知 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 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 A 正确 由图知 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 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 B 正确 阻断副交感神经 心率大幅度提高 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 阻断交感神经 心率降低 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 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 C 错误 阻断副交感神经 阻断交感神经 心率均有变化 说明正常情况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均处 于工作状态 所以均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 正确 4 答案 D 考点 信息提取 种群与群落的基本知识 解析 由图知 有生物乙时 甲的数量在第 3 周时就达到了 K 值了 A 错误 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 生物甲的数量更少了 所以生物甲与生物乙不可能互利共生 B 错误 由图知 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 生物甲的数量均为 S 型增长曲线 C 错误 由图知 无生物乙时 1 3 周生物甲的数量在一直上升 所以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出生 率大于死亡率 D 正确 5 答案 B 考点 基础实验 解析 正常的动物细胞无论是原代培养还是传代培养均会有接触抑制 A 正确 不能用标志重捕法生物的丰富度 而且土壤小动物一般情况下活动能力弱 也不能采用标志 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 错误 6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实验室安全 A 金属钠时强还原剂 B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C 氢氧化钠对蛋白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 乙醇为可燃性液体 7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化学与生活 A 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B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 电渗析法等 C 天然纤维是主要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属于合成材料 D 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其吸附性 次氯酸盐漂白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8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A 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 222 2NONOa a B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3 3234 Al3NH H OAl OH 3NH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是 232 Fe O xH O D 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 223 3NOH O2HNONO 9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实验中的物质除杂问题 A 除去 4 FeSO中含有的 24 3 Fe SO 应加入Fe 3 2FeFe 3Fe B 溴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溶液与溴苯分层 后分液 C 除去乙炔中含有的硫化氢 通入硫酸铜溶液生成硫化铜沉淀 D 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二氧化硫 应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 10 答案 C 解析 该题考察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点 A 氧气在 b 极发生还原反应 则 b 极为正极 a 极为负极 A 对 B 因为 a 极为负极 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B 对 C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消耗的 3 NH和 2 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3 C 错 D 负极是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氮气 且OH 向 a 极移动参与反应 故电极反应式为 322 2NH66OHN6H O e D 对 11 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察了化学基本实验的相关知识点 A 向 NaBr 溶液中加入氯水后再加入淀粉 KI 溶液 溶液变蓝 只能推测出氧化性顺序 22 ClI A 错 B 将铝片放入盐酸中 H 浓度是随着反应进行不断降低 结论若正确 则实验现象为产生 气泡的速率是开始即很快而后逐渐减慢 反应最开始几乎无气泡的原因是铝表面有氧化 铝 B 错 C 蔗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即可水解 生成葡萄糖 应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为碱性后再加 入新制氢氧化铜在进行反应 C 错 D 在酸性条件下漂白粉中的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 氯气通入到品红 溶液中生成次氯酸是品红褪色 D 对 12 答案 B 解析 该题考察了平衡及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点 A 根据三段式可以求得 0 2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v CO 1 0 3mol Lmin A 错 B 由三段式及表格数据可以求得 2min 时已达到平衡 平衡时的各气体物质的量分别 为 n CO 0 8mol n CO2 n SO2 1 2mol 6min 时 n CO 浓度升高平衡左移 通过三 段式可以求得 若加入 2 0molSO2即可达到相应的物质的量 B 对 C 通过计算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0 9 若变为 1 0 平衡需要正向移动 温度升高 正反应 应为吸热反应 C 错 D 恒温恒容条件 根据等效平衡知识 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平衡逆向移动 所得 n SO2 0 6mol 13 答案 A 解析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是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的典型实验 所以选项 A 对 B 错 干涉 衍射现象都只能证明光的波动性 偏振现象是才能证明光是横波 所以选项 CD 错误 14 答案 B 解析 根据简谐波的波形图我们不能看出周期 可以读出波长是4m 所以选项 B 正确 由图可知 A点在平衡位置 所以速度最大 B点离平衡位置最远 速度为零 加速度最 大 所以选项 CD 错误 15 答案 C 解析 受力分析可得tanNmg cos mg T 因此可知Nmg Tmg 16 答案 A 解析 根据电势能公式 P Eq 可知 正点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 A点的电势一定高 所以选项 A 正确 选项 B 错误 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越强 因此 BA EE 所以选项 CD 错误 17 答案 D 解析 电容器通交流阻直流 电感通直流阻交流 根据题目条件可知 A中是电容 B中 是电感 2 L变暗的原因是线圈内部产生了自感现象 18 答案 B 解析 当车中B点通过最高点P点时 车的重心最高 重力势能最大 根据机械能守恒 可知 动能最小 所以速度最小 所以选项 B 正确 19 答案 A 解析 当开关S接 1 2 时 由于并联了电阻 因此是电流表 S接 2 时量程较大 选项 A 正确 当开关S接 3 4 时 电路中有电源 此时是欧姆表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表笔是黑表笔 所 以 BC 错误 当开关S接 5 6 时 由于串联了电阻 因此是电压表 S接 6 时量程大 选项 D 错误 20 答案 D 解析 根据分子间势能 距离图像可知 2 r是斥力和引力相等的点 即平衡位置 所以从 2 rr 释放 分子间距离保持不变 AB 错误 从 1 rr 处释放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因此距离会增加 合力减小 所以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通过 2 rr 位置后 分子间 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做减速运动 所以 2 rr 处速度最大 因此 C 错误 D 正确 21 BC 匀速直线运动 M 2 2 xx T 0 56 C 解析 由沙桶和小车共同运动可知 沙桶与小车具有相同的加速度a 则 Mm amg 可得 111 M amgg 因此 1 M a 图像为一次函数 且截距为正 所以答案选 C 22 两球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所以 2 2 1 2 gth v tx 解得 2 1m sv 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 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所以 1 2mvmv 解得 1 22m svv 从A到B过程中 由能量守恒 2 1 1 0 2 f mgRWmv 解得0 6J f W 23 a 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 有 2 2 1 2 1 2 e kmr r 解得 3 1 2 4 mr T ke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一圈 等效电流值为 2 3 1 2 Qeek I tTmr b 氢原子的总能量等于电子动能和电势能之和 即 p EEE 总 2 p 1 e Eek r 2 k 1 2 Emv 由于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 2 2 1 v m r 2 2 k 1 1 2 e Emvk r 2 1 1 2 ke E r 总 核反应方程为 2231 1120 HHHen 核反应中满足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 因此 222 0DnHek HeHenn 2 0 Em cm cm cE m vm v 总 动能与动量的关系为 2 k 2 p E m 因此 kHen knHe Em E 联立解得 kHe 1MeVE kn 3MeVE 24 a 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 由能量守恒 回路中消耗的电能 2 20 0 113 2228 v Qmvmmv 2 分 电阻R消耗的电能 2 0 3 8 R RmvR Q RrRr 2 分 b 方法一 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 由动量定理 0 0 2 v mg tImmv 安 2 分 将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 可认为在每个小段中感应电动势几乎不变 设每小段 的时间为t 则安培力的冲量 123 IBi LtBi LtBi Lt 安 123 IBL i titit 安 IBLq 安 又qIt E I Rr E t 因为0 所以0I 安 2 分 解得 0 3 2 v t g 2 分 方法二 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 由动量定理 0 0 2 v mg tImmv 安 2 分 将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 可认为在每个小段中感应电动势几乎不变 设每小段 的时间为t 则安培力的冲量 222222 123 B LB LB L Ivtvtvt RrRrRr 安 2 123 B L Ivtvtvt Rr 安 因为棒的位移为 0 则 123 0vtvtvt 所以0I 安 2 分 解得 0 3 2 v t g 2 分 方法三 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 由动量定理 0 0 2 v mg tImmv 安 2 分 棒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因为棒所受安培力 2 B L FBiLvv Rr 安 所以棒所受安培力F安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亦大致如此 棒的位移为 0 则vt 图线与横轴所围 总面积 为 0 Ft 安 图线与横轴所围 总面积 也为 0 即整个过程中安培力的冲量0I 安 2 分 解得 0 3 2 v t g 2 分 方法一 当金属棒向下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 m mgF 2 分 其中 2 m m B L v F Rr 解得 m 2 mg Rr v B L 2 分 沿棒方向 棒中自由电子受到洛伦兹力 m ev B 电场力eE和金属离子对它的平均作用力 f作用 因为棒中电流恒定 所以自由电子沿棒的运动可视为匀速运动 则 m feEev B 2 分 又 U E L m BLv U Rr 2 分 解得 2 emgr f BL 2 分 方法二 当金属棒向下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 单位时间内机械能减少 m Pmgv 2 分 金属棒生热功率 r r P Rr 2 分 回路中的电流 m BLv I Rr 设棒的横截面积为S 棒中单位长度的自由电子数为n 棒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 为v 金属离子对自由电子的平均作用力为f 则 r PnSL fv 2 分 IneSv 2 分 所以 2 emgr f BL 2 分 说明 其他合理答案可参照本标准给分 25 答案 1 羟基 2 3 酯化反应 或取代反应 4 5 6 bc 7 8 解析 1 苯酚生成 B 的过程中 羟基未发生变化 2 D 的结构简式直接由信息 可得 注意七元环的键线式画法 注意碳数 3 从 M 和 D 的分子式中可知反应脱去一分子的 H2O M 到 D 的过程是直链通过酯化 反应 取代反应 成环的过程 4 考查课内基本反应和倒推过程 由 M 开始 K 的结构简式为 H 为 G 为 F 到 G 过程为生成碳碳双键的消去反应 羟基位置不同可能为 或 根据 E 为六元环的提示 可得 E 的结构为 注意标清环上碳原子的位置 做题过程中不建议用键线式进行书写 碳数容易出错 5 课内方程式考查 注意不要漏写小分子 H2O 即可 6 K 中碳碳双键两端各自连接原子团不同 存在顺反异构 M 分子中存在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 可自身发生缩聚反应 PCL 结构中 两个链节之间存在酯基 选项正确 7 卤代烃消去反应考查 碱性环境 COOH 在反应之后会变成 COONa 注意产物中 H2O 的个数 8 流程中共分三步 形成信息反应中需要的碳碳双键 按照信息反应开环 链端成醛 基 将醛基氧化成为羧基 注意 不建议使用酸性 KMnO4溶液直接将碳碳双键氧化成羧基 尽可能按照信息 所给反应书写 注意每一步的反应条件 最后一步如果选择使用银氨溶液或者新 制氢氧化钠悬浊液 需要有酸化的过程 26 答案 1 Cl Cl 2 2Cl 2H2O 电解 Cl2 H2 2OH 3 H2 g Cl2 g 2HCl g H 183kJ mol FeCl3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Fe3 3H2O Fe OH 3 3H 在盐酸中 c H 较大 可使 上述平衡逆向移动 抑制 Fe3 水解 4 ab 5 NH2Cl H2O NH3 HClO 0 5 解析 1 Cl 原子最外层 7 个电子 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 2 常考化学方程式之一 Cl 在阳极放电 H2O 中的 H 在阴极放电 产物分别为 Cl2 H2和 OH 3 根据图中键能数据 应用 H 反应物总键能 生成物总键能 即可求得反应热 注意热 化学方程式需要注明物质状态 因为 Fe3 存在水解平衡且水解后溶液显酸性 所以通过增大 H 浓度的方式抑制 Fe3 水解 4 可使溶液中的平衡正向移动的方法有 升温 吸热反应 或降温 放热反应 增大反 应物浓度 降低生成物浓度 加可与生成物反应的物质 5 根据题目信息 生成可以杀菌消毒的物质 可知一种产物为 HClO 根据守恒的原则 另 一种产物为 NH3 根据题目信息 该反应 NH2Cl H2O NH3 HClO 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可知 NH2Cl 中 Cl 元素化合价为 1 价 则 Cl2 NH3 NH2Cl HCl 反应实为 Cl2的歧化反应 每消耗 0 5mol Cl2 标况下 11 2L 转移 0 5mol 电子 27 答案 1 2 2 Mg 2OHMg OH 或 2 2 2 Mg Ca OH Mg OH Ca 2 2 2 Mg OHMgO H O 1200 2 Si 2MgO2Mg SiO 3 加热浓缩 冷却结晶 22222 6SOCl MgCl6H OMgCl6SO12HCl 4 2x x 3 xH2O x 2 解析 1 卤水中含有 Mg2 加入的 Ca OH 2提供 OH Mg2 和 OH 反应生成 Mg OH 2 2 Mg OH 2加热分解生成 MgO 和 H2O 1200 真空条件下 硅单质将 MgO 还原为 Mg 注意此条件下 Mg 为蒸汽 硅单 质被氧化为 SiO2 3 从 MgCl2溶液中得到 MgCl2 6H2O 不能将溶液蒸干 先加热浓缩 再进行冷却 MgCl2 6H2O 从溶液中析出 MgCl2 6H2O 和 SOCl2混合后加热 生成无水 MgCl2和 SO2 由元素守恒和白雾现象 可推断另外一个产物为 HCl 4 此反应过程中 SiO2不和酸反应保持不变 相当于 MgO 和 H 反应生成 Mg2 和 H2O 与三硅酸镁样品反应的 H 的物质的量为 0 5000mol L 0 015L 2 0 5000mol L 0 014L 0 008mol 将相关数据带入反应方程式 xMgO 3SiO2 2xH 40 x 180 2x 0 52g 0 008mol 解得 x 2 28 答案 1 2323 2Al Fe O2Fe Al O 高温 2 2 Fe与 3 Fe 222 2Al 2OH 2H O 2AlO 3H 2222 2H O2H O O 催化剂 3 Fe作催化剂也可 3 4 BaSO 2 分 溶液中的SCN 被 2 H O溶液氧化 使溶液红色褪去 2 分 分别取 3 2 mL 0 1 mol L FeCl溶液和 2 3 2 mL 0 05 mol L FeSO溶液 分别滴入 KSCN 溶液 溶液均变为红色 再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 2 H O溶液 3 FeCl溶液褪色快 或取 2 3 0 05 mol L FeSO溶液 滴入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色 将红色溶液分为 2 份 1 份加 入NaCl固体 另一份不变 向这 2 份溶液中均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 2 H O溶液 加入NaCl的 溶液红色迅速褪去 解析 1 本题考查课内的铝热反应 方程式为 2323 2Al Fe O2Fe Al O 高温 2 实验 ii 中浅红色说明存在少量 3 Fe 加 H2O2变为深红 说明 3 Fe浓度增大 说明原溶液 中存在 2 Fe 加入 H2O2同时有 O2生成 不可能是被 3 Fe氧化 因为此时溶液红色变深而 非变浅 因而必然是 H2O2被催化分解 3 Fe催化 H2O2分解是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直接出现 的素材 由上述分析可知 溶液中 Fe 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2 Fe与 3 Fe均有 为验证是否存在 Al 而非 Fe 可用 NaOH 溶液与之反应 检验是否有 H2生成即可 方程 式为 222 2Al 2OH 2H O 2AlO 3H 3 Fe 2222 2H O 2H O O 3 实验 ii 中红色褪去必然是 3 Fe或SCN 被消耗 实验 iii 首先证实实验 ii 剩余溶液中存在 3 Fe 之后证实该溶液中存在 2 4 SO 说明SCN 被氧化 实验 iv 则证实氧化剂不是 O2 而 是 H2O2 加 BaCl2后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为 BaSO4 溶液中存在平衡 3 3 Fe 3SCNFe SCN 加入 H2O2将SCN 氧化 SCN 浓度减小 平衡左移 红色褪去 补充实验 将实验 iv 中 FeCl3溶液改为 2mL 0 05mol L Fe2 SO4 3溶液 重复该实验 现象 加入 H2O2溶液后 红色过一段时间褪去 或缓慢褪去 29 答案 1 非特异性免疫 T 细胞 2 a c 排除导入的空质粒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无明显影响抑制 3 增殖 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 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的增殖 解析 1 在机体抗肿瘤的过程中 既有各种淋巴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又有吞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和各种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 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是 T 细胞发挥作用 2 在对动物细胞进行计数时 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同时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便于计 数 在将 IP10 基因导入到乳腺肿瘤细胞中时 是连在质粒上导入的 那么在出现相应的 性状变化时 也有可能是质粒本身所导致的 在导入细胞的过程中 也可能会有未 连接目的基因的空质粒进入细胞 所以 测定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曲 线就是为了排除导入的空质粒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 1 是对体外培养的细胞进行的测定 图 2 是对接种于小鼠体内的细胞进行的测定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所以导入 IP10 基因对体外培养的 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 导入了 IP10 基因的细胞使 小鼠产生的肿瘤明显小于其他两组 所以它对体内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由于 3H 标记的胸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