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伦理学应用.doc_第1页
经济学是伦理学应用.doc_第2页
经济学是伦理学应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伦理学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家首先应该具有文化和道德观。曾经在上个世纪掀起一场“凯恩斯革命”,被一度誉为资本主义“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的凯恩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现在我们对他又有多少了解呢?说起来让人不敢相信。2003 年英国广播公司做过一项民意测验,要求人们指出历史上最伟大的英国人。调查结果显示:温斯顿丘吉尔高居榜首,戴安娜王妃排名第三。凯恩斯,这位生前获得众多美誉的经济学家,却没能进入前100 名。相比之下,当代的中国人似乎对凯恩斯比他的父老乡亲更了解他。这不奇怪,从1998 年开始,为解决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失业率攀升等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直接投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带动消费这也就是所谓的“宏观调控”。其时,凯恩斯的大名经常见诸报端,致力于影响经济政策的各方专家学者更是凯恩斯及其主义的有力鼓吹者。但是,凯恩斯到底是怎么一个经济学家?显然,对这位大师,我们知道的其实十分有限,并且大多属传说中的“故事”系统。信仰与经济学凯恩斯出身贵族世家。他的祖父凭着自己的天赋经营印刷厂和园艺花卉业发了大财。这种雄厚的经济基础,成为凯恩斯的父亲,约翰内维尔最终得以进入剑桥大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内维尔虽然是被剑桥的数学专业录取的,但他热衷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并最终如愿以偿。成为大学研究员后,他讲授的课程虽然主要是经济学,但真正使他获得声誉的却是逻辑学和伦理学。父亲的这种能力和兴趣指向似乎遗传给了凯恩斯。凯恩斯从小就显示了过人的数学天赋,正是这一点确保了他能在中学时代进入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祖父的财富和父亲的剑桥研究员身份,为凯恩斯准备了一条坦荡的求学之路。也是凭借数学和历史两科的优异成绩,凯恩斯被剑桥的国王学院录取为本科生。同父亲一样,凯恩斯临近大学毕业时主动放弃了对数学的钻研,他的兴趣转向了伦理学和历史,也开始钻研经济学。但对凯恩斯来说,关于生活目的的哲学,也就是人为何活着,优先于关于生活手段的哲学(即经济学)。因此他对经济学的兴趣就不是简单的兴趣和职业选择问题,而是服务于自己的伦理道德追求的。就像凯恩斯传作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所分析的那样,“凯恩斯基本上是属于那个有信仰的年代,那个年代跟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大相径庭。这不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失去了任何信仰,而是说我们失去了对能够获得真正信仰的可能性的信心。也就是说,我们的信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远远不如凯恩斯那一代人。凯恩斯十分重视他发现信仰的过程,并花大量的精力寻求信仰与行动的关系,并总是用信仰来证明行动的正确性。”如此看来,凯恩斯因为信仰而进入伦理学的思考,并进而寻求经济学这个十分技术性的工具来帮助自己解答生活目的和生活手段之关系问题的思想轨迹就异常清晰了。“我能为善做些什么”事实上凯恩斯30 岁以前对经济学的兴趣是断断续续的,但并不是说他对经济学方面的研究缺乏天赋。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想我在经济学方面还颇有特长。我希望能有机会管理一条铁路或组织一个托拉斯,或者至少是骗骗投资大众们。这些东西的原理很容易掌握,也让人十分着迷。”凯恩斯的经济学老师、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也是这么认为的。凯恩斯颇为自得地跟友人说:“马歇尔一直缠着我要我成为一个专业的经济学家,并在我的论文上写上赞赏的评语以促成这一目标。你认为这有干头儿吗?我很怀疑。”但在现实面前,出于“我能为善做些什么”的伦理追求,凯恩斯就开始运用经济学表达他的人文关怀了。大学毕业后他先到了印度事务部下属的军事司。在此期间,他对大英帝国统治的态度从各方面看都是因袭传统的,认为殖民政府是在保护穷人不受那些贪得无厌的高利贷者的掠夺,带来正义和改善物质生活,并给这个国家一个坚实的货币体系。他因此写了印度货币及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一书,这是他的首部经济学著作,也是他作为经济学家示人的第一块基石。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许凯恩斯永远不会或至少不会很快就成为一名充满伦理情怀的经济学家而仅仅是一个学院派的研究专家。“一战”之后,由于有印度事务部的经历,他得以以英国财政部高官身份,被派出席凡尔赛和平会议。会议期间,他强烈反对战胜国对德国的苛刻条款,认为德国的大量赔款将在事实上造成德国货币相对其他国家货币贬值,而这将极大地刺激德国的出口贸易,最终,德国的赔款实际上反倒要由战胜国支付。可惜,这一惊世骇俗的观点没有被英国政府采纳。凯恩斯因此辞职,回国后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系统地阐发了他的这一观点。此书令凯恩斯名气大噪。书中,凯恩斯预期,德国无力偿还战争赔款,因而在欧洲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冲突。凯恩斯真正掀起“凯恩斯革命”的是1936年2月4日,这一天,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这部著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理论上支持拯救美国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罗斯福新政”。同样,这是一部出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注立场而诞生的经济学著作。凯恩斯的复杂之处并不仅仅是他的信仰、职业取向和现实伦理情怀,他的私人生活同样让人津津乐道,或者议论风生。他娶了俄国芭蕾舞演员Lidia Lopokova 做妻子,这在那个年代算得上大胆出位。他还是一名同性恋者,跟多位著名人物有着或长或短的深厚情谊。他是英国最有势力的上流文化圈子布鲁斯贝利俱乐部的成员,在那里他与萧伯纳、维吉尼亚沃尔夫等文学家交游深厚。凯恩斯还是一个积极而谨慎的经济实践者。他从事货币买卖。根据他在财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他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并按 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仓位。不久他赚了大笔利润,并就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但是在1920 年凯恩斯却因投机德国马克而损失巨大,险些破产。有传记作者说,凯恩斯因身体欠佳在 1937 年放弃了投机,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凯恩斯当年在美国股市上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并未终结的思想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历时30年完成凯恩斯传,称得上卷帙浩繁、巨细靡遗。翻译成中文的一卷本就长达百万字。而他只想告诉读者一个道理: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伦理学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家首先应该具有文化和道德观。作者这样分析:“经济学家们认为,只要能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就是对他们有好处。然而凯恩斯坚持认为,经济发展只有在当它能够使人们在道德上得到改善时,才算是正当的事业。”这不是传记作者“主题先行”为传主预设的圈套,而是在掌握了海量资料后,通过全景式回溯凯恩斯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艺术、风尚,及对众多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私人隐秘、交往轨迹、社会贡献等描述和分析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把凯恩斯当作一个人,一个用经济学服务人类,用哲学思考道德伦理,以文学和数学实现与他人交往的人,而不仅仅当作一个经济学家来描述,这让本书必然涉及的经济学、哲学等专业知识也充满人道的意味,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活泼文字写起来,确是活色生香。这种顾及大多数读者阅读能力和习惯的高妙技巧,可以说是凯恩斯传的一大特色。20世纪90年代,“华盛顿共识”似乎将凯恩斯主义彻底埋葬。但是此后发生的很多经济事件却说明事实未必如此。在作者的分析中,他认为凯恩斯的三个信条在今天仍然有效,而且特别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关。第一,凯恩斯从来不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自由贸易鼓吹者。由于没有保障充分就业的国内政策,很多国家过分依赖出口推动经济发展,而凯恩斯认为,在一个国家与国际经济融合的过程中,“强有力的自我节制”是必要的。第二,凯恩斯相信工商业活动受到无法降低的不确定性的制约。第三,汇率问题在经济学界至今似无定论。他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