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的,是非常有价值的。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类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需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人合一问题的理论实质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自然界与精神的统一问题。B.“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C.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早于西方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D.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反对这观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复杂性,大胆肯定其中正确的观点。B.中国古代思想家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并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很有价值。C.恩格斯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具有一致性,他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D.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恩格斯通过论述来揭示自然和精神统一这一问题的丰富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人合一”思想关注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试图解决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B.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要全盘接受其思想内容。C.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认识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D.现代人如重视研究并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二十年以后美欧亨利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鲍勃在等待老友见面遇到警察时用语言掩饰自己的紧张,与警察攀谈中有意用“实在不容易”“不得不东奔西跑”等双关语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窘迫之状。B.20年来,鲍勃设法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小说结尾鲍勃读便条时的“微微颤抖”,形象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C.小说通过描写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揭示了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所面临的的艰难抉择。D.小说标题既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又对应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预示着人因追求不同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化了小说的主题。5.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5分) 6.小说中的吉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晚清学人杨守敬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7.(填涂答题卡第5题)下列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影响重要事件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青年时代听讲授接触了考据学临摹六严缩摹的舆地图开始研究历史地理B.第二段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众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大大拓展学术视野C.第三段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潜心舆地、金石等学术领域充分展示杰出才华D.第四段考证水经注订正学者校释编制古今对照水经注图研究有突破与创新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B.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C.杨守敬日本之行校勘的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D.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在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E.水经注疏是杨守敬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9.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士类益以此多之。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何远传有删改)【注】武帝:梁武帝萧衍。近畿:京城附近地区。10.(填涂答题卡第6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B.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C.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D.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11.(填涂答题卡第7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大都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践阼,即位,登基。践,登临;阼,是帝王祭祀或登位所登的台阶,有时借指帝位。C.廷尉,本是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汉朝仿秦朝而设,后也指其长官,历代沿用。 D.奉钱指俸禄,即当时官员的薪水;租调,指百姓所应缴纳的赋税,当时都用钱充当。12.(填涂答题卡第8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南史列传第六十何远传)(5分)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苏洵:六国论)(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沁 园 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14.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片由近及远写景,既形象地描绘了灵山群峰的神韵,又突出了其清秀温馨的情韵。B.词人面对眼前景物驰骋想象: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C.词人在茅庐齐庵可看到状如龙蛇盘屈的松影,可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情趣。D.作者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把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E.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问句作结,表现了作者虽“投闲”而关心国家命运。15.本词中辛弃疾擅长用典写山,请结合下片具体词句选择三处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句高度概括了“师者”肩负的重要责任。(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4)苏轼赤壁赋中“_,_”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填涂答题卡第9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两项是(3分)尽管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作品创作意图和主人公形象聚讼纷纭,但这部小说仍然为作者肖洛霍夫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时光行云流水般静静流淌,白发悄悄地爬上了刘老师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每到春天,村子里就变成了片槐花的海洋,成串的乳白色小花,仿佛是能工巧匠们用白玉雕刻而成,玲珑剔透。这位政协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实实在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鉴赏文写法多样,不拘小节:可以是描述性的感性体悟,可以是评说性的理性分析;可以是自由的随笔,可以是严谨的议论。A. B. C. D.18.(填涂答题卡第10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汉字的数量有数万之多,书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文明。B.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对课”就是“对对子”。C.环境是小说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小说的环境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组成。 D.来华留学生把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些“新发明”也影响了世界上很多国家。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顺序是(3分)林黛玉进贾府写人物出场,点面结合,详略得体,虚实并用。_,_;_,_;_,_。这样写能够突出描写重点,且使笔法变化多姿。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是单独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的人物实写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略写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则群体介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清明“墓祭”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先人,反躬自问,带动后人,从而弘扬正能量。21.请从柳宗元、史铁生或文学形象索科洛夫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5分)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内容充实;100字以内。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 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课外的读书方式一定富有个性和趣味,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018.1一、现代文阅读(35分)1.B(A.“人与自然的统一”“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不是并列关系。C.“早于西方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于文无据。D.“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反对这观点”不合文意。)2.D(“恩格斯”“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有误)3.D(“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有误,原文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A(“有意用双关语反映出出他负罪在逃窘迫之状”分析有误)5.第一次,文章开头“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烘托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在一个很冷的晚上,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作铺垫。第二次写“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渲染了沉寂的气氛;从“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有转换情节的作用。6.镇定、机警与谨慎(由火柴的亮光,发现这个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男子正是警方通缉的罪犯,他不露声色)。诚信守约、有情义(牢记20年前的约定准时赶到了约会地点,发现老朋友已沦为罪犯却不忍心亲自逮捕对方)。执法公正、能恪守法律的底线(准备离开时,巧妙的询问对方会不会离开以确保罪犯不会漏网,面对老友不徇私情,足见其严格执法)。(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D(前三段属于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第四段是成果)8.B、D(B.与“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不符。D.概括片面)9.具有良好的精神品质;治学方法得当;广泛交游。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C(根据文意来看,画波浪线部分是有关何远在“武昌太守”任职的事情。我们巧借第三题选项可以把握文章梗概,细辨本题四个选项的不同,“武昌俗皆汲江水”说的是“武昌一代习俗都是汲取长江水饮用”,下面内容都是以“远”为陈述主体的,“远患水温每以钱买”当中应当断开,且“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能断开,这样便排除A、D两项。“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是对“何远”此举的评价,据此排除B项)11.C(“历代沿用”有误,汉朝曾经改称为大理寺,以后朝代职权多归为大理寺或刑部)12.B(本项“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理解概括有误。原文说“时泉陵侯朗为桂州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意思是“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出任桂州刺史,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13.(1)宣城郡过去曾受盗匪的抢掠,何远尽心治理,又使宣城郡名声远播。(2)没有贿赂(秦国)的因为贿赂的而灭亡,大概是失去了强大的援助,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端在于贿赂秦国。【参考翻译】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调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这时才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汲取长江水饮用,盛夏时节,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经常掏钱买百姓有井人家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就挑着水还给他。行迹虽然看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特别破旧朴素,所用器物不上铜漆。长江下游地区的水产品非常便宜,何远每次食用不过数片干鱼罢了。然而何远性情刚正严厉,吏员多因细小事情受到鞭打责罚,因此(何远)被人告发,查验后下交廷尉府,被人弹劾罗列十几条罪状。后来担任武康令,他更加修养节操清廉为官,去除过分的祭祀活动,以身作则,为吏员表率,百姓十分称颂他。太守王彬巡视所管辖的各县,很多县都备办礼品等待王彬的到来。王彬来到武康县,何远仅准备了干粮和水。梁武帝听到何远的才能,提拔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提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这种情况是近代从未有过的。宣城郡过去曾受盗匪的抢掠,何远尽心治理,又使宣城郡名声远播。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出任桂州刺史,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何远在官时喜欢开辟道路街巷,修整墙屋,百姓居住的市镇里,城墙城壕,马厩库房,经过之处如同料理自家一般。他应得的田酬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用这些钱充当他们的赋税。像这样对待百姓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何远性格果断,百姓害怕他又敬爱他,所到之处当他在世时就给他立祠,他上表章言及治政情况,皇帝总是在诏书上温厚地答复他。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为官,痛恨强富之人就像对待仇人,恩待贫细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那些豪右们特别害怕他。何远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到他责罚的人诽谤,被判罪免官归家。何远性情孤高,没有私心,在乡里生活拒绝请谒,也不去拜访别人。与人通书信,不论贵贱,所用的礼节都一样。何远在社交中,从未给人家脸色看,让人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多被庸俗之人憎恨。他清廉公正实为天下第一。在多郡为官,面对诱惑始终不改自己的志向,妻子儿女生活饥寒就像最下层的人。等到离开东阳回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