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平坝枫林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冲刺卷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古代的“锡命”礼朱筱新“锡命”又作“赐命”,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宾礼”的一种礼仪,始于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赐,是古代尊长者对卑幼者,即上对下的赠予;赐命,则是古代帝王赐予臣僚爵位(包括官职)、服饰、车仗、币帛等的赏命,其礼仪即为赐命礼。“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臣僚接受帝王的赏赐,必须要答谢回礼,在礼节上一般以拜礼为主,相对比较简单。“君赐车马,乘以拜。”赐命主要是帝王对臣僚的功绩、功劳、品德以及遇重大庆典时的赏赐。在先秦时期,帝王赐命的物品主要有:“增加其衣服,令有异于诸侯。礼有九赐: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弓矢,八曰鈇(即斧)钺,九曰秬鬯(用黑黍、香草酿造的酒),皆所以劝善扶不能。”所赐的九种物品各有其特定的寓意:“进退有节,行步有度,赐以车马,以代其步。其言成文章,行成法则,赐以衣服,以表其德其亢阳威武,志在宿卫,赐以斧钺,使得专杀。其孝慈父母,赐以秬鬯,使之祭祀。”先秦时期的“九赐”主要是天子用于表彰诸侯堪为楷模的道德品质和文武才能,这与西周时期建立的礼仪制度有直接的关系。诸侯受天子赐命,就意味着享有车马、服饰、仪卫、居所以及祭祀等方面的特殊礼遇,或享有专杀征伐等权利。古人将得到帝王的赐命作为一种殊荣倍加珍重。商周时期的许多青铜器就是作器者(青铜器主人)为纪念天子赐命而制作的。如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就是作器者利在受到周武王赐命后制作的。在中国古代社会,赐命是由上至下的一种赠予,因此帝王赠予臣僚的一切都被冠以“赐”的头衔,如赐官、赐爵、赐田、赐宅、赐帛、赐书、赐履、赐恤、赐祭、赐谥、赐姓、赐复等。如官吏遇事请假,至假期满仍不能归职,帝王准其续假。则称“赐告”;帝王设宴款待臣僚,称“赐宴”;筳席上,帝王向臣僚赠酒,亦称“赐酒”;帝王允许官员入座,又称“赐座”。唐宋时期,官员的服装以颜色区分等级:三品以上官员身着紫色公服,四品、五品官员身着绯色(大红)公服,六品以下官员身着绿色功夫。自唐高宗始,官员出入皇宫时还需随身佩戴鱼袋,内盛鱼符(武则天时改为龟符)以供查验,避免诈伪。三品以上官员为金饰鱼袋,五品以上官员为银饰鱼袋。皇帝为了表示对某位品级较低官员的尊崇,常“赐紫”或“赐绯”,即赐官服,意为升迁,以示厚爱。后因赐紫过滥,又改以“赐金紫”,即在赐官服的同时又增赐金饰鱼袋,以示区别。武则天时,对都督、刺史等官员的升迁则改以“赐鱼”相称。根据西周礼仪制度的规定,对于帝王的赐命臣僚必须接受。“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但古代帝王赐予臣僚的并非全是奖赏,亦有惩罚,最典型的就是帝王让臣僚去死,仍要冠冕堂皇地称之为“赐死”。唐朝中期,唐玄宗因宠幸贵妃杨玉环而疏于朝政,在奸臣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的专权下,国内局势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唐玄宗仓皇出逃,行至马嵬驿,护卫的军队哗变。唐玄宗在处死杨国忠后,军队纷纷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唯恐再耽搁被叛军追上,只得赐给杨贵妃一条白色的丝帛,令其自缢。于是,“赐帛”又有了另一重意思,即与“赐死”为同义词。(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13期,有删改)1.下列对“赐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锡命”又叫“赐命”,是古代帝王对臣僚的一种赏赐,是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一种礼仪制度。b“锡命”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宾礼”的一种礼仪,主要表现帝王对臣子功绩、品德等的肯定。c“锡命”在中国古代是由上至下的一种赠予,包含内容很多,就连允许官员入座都称为“赐座”。d“锡命”主要指奖赏,但是也包括“赐死”,并且作为臣子不能推辞,“赐帛”就是从唐玄宗开始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赐命”一词中的“赐”指上对下即皇上对下属的赏赐、赠予;“命”即赏命,体现出了皇帝的威严。b先秦时期的“九赐”主要是天子用于表彰诸侯的,赐命的主要是物品,但物品代表的意义要大于物品本身。c古人将来自帝王的赐命作为特殊的荣誉倍加珍重,如商周时期的许多青铜器都是为纪念天子赏赐而制。d西周比较注重礼仪,“九赐”就与西周建立的礼仪制度有直接关系,用于表彰诸侯堪为楷模的道德品质和文武才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僚接受帝王的赏赐,必须要答谢回礼,一般以拜礼为主,如“君赐车马,乘以拜”。b先秦时期,接受了天子赐命的诸侯,会享有许多特殊的礼遇,或者享有专杀征伐等权利。c赐命礼是赐命时的一种礼仪,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帝王赠予臣僚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称为“赐”。d从“赐紫”或“赐绯”再到“赐金紫”“赐鱼”可以看出,整个唐宋时期朝廷对官员的赐命比较泛滥。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黄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注】涵煦:滋润化育。本:描绘。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按照 b. 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数:计算,列举c. 道其风俗之美 道:陈述,称道 d. 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命名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耸然而特立 b. 辟地以为亭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不然,籍何以至此c盖天下之平久矣 d.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吾其还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虽有商贾往返,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了景物的特点。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自之不易,应予珍惜的感情。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翻:反而。8.诗歌颔联是被人传诵的名句,其中“翻疑梦”三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9.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露横江, 。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情动枫杏林今年的秋天似乎走得快些,眨眼儿天就凉了。天凉,树叶的色变得快,干得快,掉得也快。裸露的大地,深浅不一地展现着土黄、褐黄、黑黄。上面点缀着荒草、茬梗,静悄悄的。秋风起了,在旷野上无遮拦地刮着,卷起的黄烟在地垄上回旋,枯枝败叶天上地下地碰撞。看得见,地皮上匍匐着最后的星点绿意,已经发黑定形了,又一阵风刮来,吹崩了角质草芥,绒绒的籽絮瞬时飘散,荡起了一溜白雾。一条乡间小路静静地向前延伸,忙碌的时候,这里是人声鼎沸,田野的收获,顺着这条小路一直延伸到各个主人家。四轱辘、三轱辘的农用车,俩轱辘的畜力车来来往往,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很少见的手推车全部亮相,车辙、蹄印儿乱七八糟,小路上尘土飞扬。而今,小路又恢复了平静,几场秋雨下来,路面板结了,有积水的小坑,有龟裂的痕迹,车辙、蹄印儿就像模具,清晰地写意在小路上。这条小路令人流连,因为,路的两边全是枫树。枫叶已经全都红了,站在远处望去,一溜红霞,走进路口看去,俨然火帘。小路,挑着火帘前行,视觉由宽变窄,渐渐地尖了,织进了纯红的视野。路上,喧嚣不再,红叶轻铺,零星的一层。秋风瑟来,霎时密匝匝飘下了许多叶子,层叠地无序地躺在地上,阳光照在上面,红得有些晃眼。捡起一片红叶打量,正反面有别,叶片的筋络清晰;早落的,有些干挺;新落的,泛着柔和。浅红,黄红,深红,黑红,还有的红中带着一丝绿意。这片枫林是一位下乡的知青栽的。他下乡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不在了,可他眷恋着长着红叶的城市,用挣工分得来的血汗钱,从大老远的城里买来树苗,栽在了这个少见枫树的地方。枫树扩展的两侧全是杏树。杏树的叶子比起枫叶来,虽说不上红得灿烂,但也有殊途同归之妙。枫树高,杏树低,枫树成行,杏树成片,红得有主次,杏林拱枫林,红红相比映。如果说杏林是燃烧的火场,那么枫林就是火场中高昂的炽热火炬。看着满地的红叶,品味这自然的凋落,嗅闻这原始的气息,不由得蹲下身来,虔诚地堆起了叶冢。红叶在手里轻轻地滑落,凉凉的,软硬相伴,有声无声,又一个叶冢堆起。红叶还在飘落,树杈越发裸露,平地秋风,红叶识相地赶路,走进地垄,躺进低洼,叶冢低了,散了。今年的初雪来得早。在印象里似乎十来年没有这样早了,很大的雪片下了一阵儿,继而换成了雪糁,最后变成了冻雨。瞬间的洁白瞬间又释,马路水泥地是黑的,花圃的地是白的,树木的枝杈是白的,看来,第一场雪初恋时亲吻的还是自然的土地,有生命的花木。雪,还在飘着,飘得人心旷神怡,我已经走进了那片枫林,还想看看枫林的摸样。枫林秃了,杏林也秃了,地上洁白,枝杈凝霜,冻雨大了,地上的红叶由白变红了,悄悄地窥视着我。一片回归的林木,一片赤裸的树林,涌起了轮回的沧桑。明明看见雪白树挂的枝头,还翘着几片红叶,很招摇,真的很招摇。不由想起了枫树的红叶,想起了杏子的金黄,想起了熙攘的田间小路,但面前是薄薄的一层洁白,扰人心动的洁白。树枝晃动,风带寒意,四野静谧。枫林尽头靠近山坡的地方,静静地躺着一座孤坟,那位知青在一次打井的时候,因井壁坍塌遇难了,他永远地留在了思念的枫林旁。一声轻轻的呼唤,一个深深的鞠躬,一片奉上的红叶,一串脚印在枫林中的小路上延伸。人生有生死,不论长短,有意义才能被人记住。(有删改)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章第一段,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比如“又一阵风刮来,吹崩了角质草芥,绒绒的籽絮瞬时飘散,荡起了一溜白雾”,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b文章第二段,作者用整整一段来叙述小路,目的是突出小路,因为小路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的必经之途。c作者写完路两边的枫树,又写了杏树,是为了用杏树来衬托枫树的美丽,枫叶是红的,杏树也是红的,两相辉映,美丽异常。d作者写到飘落的红叶时,说自己用红叶堆了一个叶冢,又堆了一个叶冢,说明作者多愁善感,看到深秋的落叶想到了人生的短暂。e作者最后才说到栽树的知青的命运,没有用过多的语言,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第三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描写了枫林和枫叶?请简要分析。6分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所蕴含的关于人生的深刻意蕴。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马金凤:最美牡丹红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马派艺术的创始人,马老的荣誉众多,最神奇的是在豫西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看看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有着一副“金嗓子”的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7岁便登台演出。但她小时候嗓子并不好,有一次在陈留演出秦英征西,只有六句唱词,可她没唱完就发不出声了,观众在下面起哄,气得班主一脚把她踢下舞台。从此还落下“四句撑”和“一脚蹬”的绰号。皇天不负有心人,喊嗓喊了两年多,她终于喊出了一副细嫩清脆得像泉水一样的嗓音,而且她的嗓子可以不受天气、环境和时间的影响,是“全天候”的,师兄弟们还跟她开玩笑,说她是“野仙”。因为热爱,所以专注。马金凤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戏曲上,戏,已经融进了她的血液里,即使是病魔也不能击倒这位铁老太。2007年年底,85岁的她因病住进北京301医院,做了一次大手术。那次一病,对她的记忆力损害特别大,连自己几个孩子都不认得,可是戏曲却一点儿都没忘。在和病魔的抗争中,她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不仅顽强地站了起来,而且又一次次站在了舞台上。2008年4月20日,马老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组织的一次公益演出中露面,用她的“金嗓子”抚慰了思念着她的观众。那一刻,现场很多人眼里都闪动着激动的泪花。马老爱学习,她用质朴的话道出一直以来守着的准则:“学习无边境,什么都要学。不能吃饱蹲,什么都不想了。”在她的戏曲生涯中,她曾师从司凤英、梅兰芳等不同流派的大师。她说,1957年,梅兰芳先生率团专程来到洛阳,带着移植为京剧的穆桂英挂帅,来征求意见,“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艺术大师,还需要学习呢,何况我们呢?活到老,学到老,梅老师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下一代学习。”在北京演出桑榆唱晚期间,北京成良文化发展公司的经理李博成找到她说:豫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好像中老年观众多一些,年轻人较少,我们要想办法争取年轻观众面对这样的现实,马金凤陷入了沉思,她说:“观众爱看不爱看,观众没有错。好东西谁都愿意去看,关键在于演员有没有把观众吸引进去的本领,演员要有真功夫。”曾经有一次,在中州剧院演出时,突然停电了,当时台下一片喧哗,在没有麦克风的情况下,马老就让人给她打着手电筒,自己站在舞台中央唱,一直坚持到恢复供电。她认为,吸引年轻观众,还得演员下工夫。演员下到一定功夫,唱得字正腔圆,符合人物,有剧情有故事,真正把人物的思想表现出来了,观众是爱看的。“不怕千人看,就怕一人瞧。”“地方戏曲改革的基础是观众,大量普通观众自觉看戏,自愿欣赏,才能给豫剧带来希望。看一场戏要花两个小时,既费时间又要拿钱买票,不是真正的艺术,人家才不看哩!不仅演员要有真功夫,演出形式也要创新。”在这样的思索中,传统戏曲创新跨出了第一步,穆桂英挂帅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新改编,把交响乐引入豫剧演出,用80人组成乐队伴奏,5000多小节的交响乐贯穿始终,与戏曲音乐融为一体。新版穆桂英挂帅共在保利剧院演出8场,场场爆满,有人统计,演出期间平均每场全场鼓掌36次,演出后平均鼓掌10分钟,演员谢幕3次。(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7月25日,有删改)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马金凤小时候嗓子并不好,有一次还没唱完就发不出声而被班主一脚踢下舞台。正是这次失败,激发了她的斗志,从此努力练习。b经过不断的努力,马金凤练出了一副好嗓子,可以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是“全天候”的,师兄弟们开玩笑说她是“野仙”。c85岁的马金凤因病住院做了一次大手术,记忆力受到特别大的损害,可她却一点儿都没忘戏词,病愈后仍然在公益演出中露面。d1957年梅兰芳先生带着移植为京剧的穆桂英挂帅来洛阳征求意见,这让马金凤感触很深,并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e马金凤积极推动地方戏曲改革,认为不仅演员要有真功夫,演出形式也要创新,这样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马金凤老师这一形象的特征。6分马金凤在追求戏曲艺术的道路上,是如何看待演员与观众的关系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在马金凤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对于“事业”,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1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事实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c“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1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独到性并不意味着,一演讲就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精彩的演讲必须显示独到性。所以面对穷人和富人有何区别这一问题,许多人的认识往往流于俗套。但有的人能独辟蹊径,选择新的角度进行议论剔除负面思维,学会富人的算帐方式。而是指演讲者善于选择新的视角进行独立思辨,从而表达出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这样的演讲能给听众耳目一新之感。a b. c. d. 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文字。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5分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茎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种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17.下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幅招贴画。 请你给这幅招贴画写一段说明文字。(50字左右) 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请你说说这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招贴画传递的含义。六、写作 60分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是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的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抄袭。参考答案:1d2a3d4a按:查核5c(a连词,修饰;连词,转折b介词,把;介词,凭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代词,那,那些;副词,表请求语气)6a“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7向滁州人们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让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的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8因为诗人与韩绅久别重逢,突然相见,反而疑是梦境,说明了上次别后相思心切和此次相见的不易。 “翻疑梦”情真意切,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9颈联借景抒情,既描写了实景,又虚写了人的心情。既渲染了作者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10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 风掣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11ac(b写小路是为了引出枫树,雪枫树是为了引出栽树的知青d“叶冢”暗示了栽树知青的不幸结局e没有欲扬先抑写法,而是含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急诊医学应急处理能力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浙江博思睿招聘(派遣至海宁市硖石街道办事处)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危重病房急救处理流程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6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百万英才汇南粤”第三次招聘政府雇员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助理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内镜检查操作规范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热疗热疗技术应用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肿瘤学肿瘤标记物检测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中国移动北海市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模拟30问及答案
- 昌都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美发师考试题
- 浙江安保考试题库及答案
- 苏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专题讲座-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93阅兵
- 兵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免疫细胞治疗安全性评价-第1篇-洞察及研究
- 车间师带徒管理办法
- 桥梁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
- 2025年秋期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服装辅料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