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作业—水温控制系统_第1页
计算机作业—水温控制系统_第2页
计算机作业—水温控制系统_第3页
计算机作业—水温控制系统_第4页
计算机作业—水温控制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大学计算机作业 班级:题目:水温控制系统组员:目录目录1摘要3设计任务与要求4方案论证51.单片机供电模块选择方案: 52.温度检测电路的方案选择:53.显示电路的方案选择:54.加热方案的选择:55控制方法选择方案:6硬件电路设计6一. 测温电路7二. 功率电路8三控制.键盘.显示电路8软件程序设计10一. 程序流程10二. 控制算法10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19一、静态温度测量19二 动态温控测量19三 结果分析20附录:使用说明21 摘要随着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生活中对温度的控制水平。本设计论述了一种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制单元,以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通过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开启和关闭,从而控制水泥电阻的加热和停止。硬件电路主要包括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稳压电路、DS18b20测温电路、键盘电路、锁存器SN74HC573、MT05011AR数码管显示电路、继电器电路,加热模块电路等。系统程序模块主要包括主程序控制模块,温度处理子程序模块、按键处理程序模块、锁存器控制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关键词 STC89C52单片机;DS18B20;MT05011AR;SN74HC573;稳压电源供电模块。设计任务与要求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500ml净水,容器为搪瓷器皿。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二、要求1基本要求(1)温度设定范围为5070,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1。(2)环境温度降低时(例如用电风扇降温)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3。(3)用十进制数码管显示水的实际温度。2发挥部分(1)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当设定温度突变(由50提高到60)时,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2)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1。(3)在设定温度发生突变(由50提高到60)时,自动打印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方案论证1. 单片机供电模块的方案选择:方案一:直接用GP品牌的9v电池,然后接通过三端稳压芯片7805稳压成5伏直流电源提供给单片机系统使用,右边接两个5伏电源的滤波电容,并且接上电阻和绿色的LED组成5伏电源的工作指示电路。方案二:通过变压器,将220v的市电转换成5v左右的直流电。由于需要给继电器提供稳定的5V电压,而方案一中导致电池的过度损耗,无法稳定带动继电器持续工作,所以我们选用能够提供更加稳定5v电源的方案二。 2.温度检测电路的方案选择: 方案一:用普通半导体温度传感器作为敏感元件,再结合电压放大器和AD转换器将感应到的温度数值转换为数字量存储在某一单元内。但由于该方案所需元件较多,且电路较繁,调试起来较复杂,所以舍之不用。 方案二:使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检测温度,内含AD转换器,因此线路连接十分简单,它无需其他外加电路,直接输出数字量,可直接与单片机通信,读取测温数据,电路十分简单,它能够达到0.5的固有分辨率,使用读取温度暂存寄存器的方法还能达到0.0625以上精度,应用方便。这样的电路主要工作量就集中到了单片机软件编程上,故我们选用该方案。3.显示电路的方案选择:方案:使用数码管显示,通过数码管显示被测温度和设定温度。该方案程序简单,数码管为并联状态,方便测试。4加热方案的选择:方案一:使用电热炉进行加热,控制电炉的功率即可控制加热速度,当水温过高时,关掉电炉即可,但考虑到电炉成本较高,且精度不好控制,故不选用。方案二:固态继电器控制加热器工作,固态继电器使用非常简单,而且没有触点,无需外加光耦,自身就可以实现电气隔离,还可以频繁动作。通过控制固态继电器的开,断时间比来达到控制加热器功率的目的,适合功率不大,简易水温控制系统,我们选择用几个水泥电阻作为加热器,简单实用。故我们使用方案二。5控制方法选择方案:方案一:采用普通的控制方法,即随着水温的变化调节温度,但局限性太小,由于水温变化快,且惯性大,不易控制精度,故采用普通控制方法显得力不从心。方案二:通过继电器控制加热电路的通断,继电器由单片机控制,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单片机控制继电器断开,停止加热,自动通断,所以我们选择方案二。 硬件电路设计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将整个系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单片机最小系统,测温电路,功率电路,继电器控制指示电路,显示电路,系统框图如下:数码管显示电路锁存器控制电路独立键盘STC单片机控制系统继电器控制电路18B20测温加热电路 给单片机提供5v稳定电压稳压模块一 测温电路 测温电路是使用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它无需其他的外加电路,直接输出数字量,可直接与单片机通信,读取测温数据,电路十分简单。它能够达到0.5的固有分辨率,使用读取温度的暂存寄存器的方法还能达到0.0625以上的精度。DS18B20温度传感器只有三根外引线:单线数据传输总线端口DQ ,外供电源线VDD,共用地线GND。外部供电方式(VDD接+5V,且数据传输总线接10k的上拉电阻,其接口电路如图2.1所示。图2.1 温度传感器接口二 功率电路 本系统要控制水泥电阻加热,固态继电器控制加热器工作,固态继电器使用非常简单,而且没有触点,无需外加光耦,自身就可以实现电气隔离,还可以频繁动作。通过控制固态继电器的开、断时间比来达到控制加热器功率的目的,适合功率不大,简易水温控制系统。三 控制.键盘.显示电路 这部分实际上是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基本电路,选用STC89C52,足够满足系统的要求。 键盘用三个按键即可,通过按键分别实现所设定温度的复位、加减操作。 在显示方面选用数码管显示模块。单片机的输出控制锁存器,锁存器一个控制数码管的选通,另一个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四部分整体硬件电路:软件程序设计1. 程序流程 单片机控制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ds=P22; /温度传感器信号线sbit dula=P26; /数码管段选线sbit wela=P27; /数码管位选线sbit beep=P23;/蜂鸣器sbit jidianqia=P10;uint yuzhi=0;uint temp;float f_temp;uint warn_l1;uint warn_l2;uint warn_h1;uint warn_h2;uint warn_h3;sbit key1=P34;sbit key2=P35;sbit key3=P36;sbit key4=P37;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bf,0x86,0xdb,0xcf,0xe6,0xed,0xfd,0x87,0xff,0xef; /不带小数点的编码void delay(uint z)/延时函数uint x,y;for(x=z;x0;x-)for(y=110;y0;y-);void dsreset(void) /18B20复位,初始化函数 uint i; ds=0; i=103; while(i0)i-; ds=1; i=4; while(i0)i-;bit tempreadbit(void) /读1位函数 uint i; bit dat; ds=0;i+; /i+ 起延时作用 ds=1;i+;i+; dat=ds; i=8;while(i0)i-; return (dat);uchar tempread(void) /读1个字节 uchar i,j,dat; dat=0; for(i=1;i=8;i+) j=tempreadbit(); dat=(j1); /读出的数据最低位在最前面,这样刚好一个字节在DAT里 return(dat);void tempwritebyte(uchar dat) /向18B20写一个字节数据 uint i; uchar j; bit testb; for(j=1;j1; if(testb) /写 1 ds=0; i+;i+; ds=1; i=8;while(i0)i-; else ds=0; /写 0 i=8;while(i0)i-; ds=1; i+;i+; void tempchange(void) /DS18B20 开始获取温度并转换 dsreset(); delay(1); tempwritebyte(0xcc); / 写跳过读ROM指令 tempwritebyte(0x44); / 写温度转换指令uint get_temp() /读取寄存器中存储的温度数据 uchar a,b; dsreset(); delay(1); tempwritebyte(0xcc); tempwritebyte(0xbe); a=tempread(); /读低8位 b=tempread(); /读高8位 temp=b; temp=8; /两个字节组合为1个字 temp=temp|a; f_temp=temp*0.0625; /温度在寄存器中为12位 分辨率位0.0625 temp=f_temp*10+0.5; /乘以10表示小数点后面只取1位,加0.5是四舍五入 f_temp=f_temp+0.05; return temp; /temp是整型uint keyscan()if(key1=0)delay(3);if(key1=0)yuzhi=60;while(!key1);/等待按键释放 if(key2=0)delay(3);if(key2=0)yuzhi+;while(!key2); if(key3=0)delay(3);if(key3=0)yuzhi-;while(!key3);return yuzhi;/显示程序/void display(uchar num,uchar dat) uchar i; dula=0; P0=tabledat; dula=1; dula=0; wela=0; i=0XFF; i=i&(0X01)(num); P0=i; wela=1; wela=0; delay(1);void dis_temp(uint t) uchar i; i=t/100; display(0,i); i=t%100/10; display(1,i+10); i=t%100%10; display(2,i); void xianshi(uint yuzhi) uchar i; i=yuzhi/10; display(4,i); i=yuzhi%10; display(5,i); /void warn(uint s,uchar led) /蜂鸣器报警声音 ,s控制音调 uchar i;i=s; dula=0; wela=0; beep=1; while(i-) dis_temp(get_temp()+13); beep=1; i=s; while(i-) dis_temp(get_temp()+13); void deal(uint t) uchar i; uint warn_l2=(yuzhi*10-7);uint warn_h1=(yuzhi*10+13);uint warn_h2=(yuzhi*10+3);uint warn_h3=(yuzhi*10-27);uint warn_h4=(yuzhi*10+23);if(twarn_l2)&(twarn_h2)&(twarn_h3)&(t=warn_h2) P1=0xF8; else if(twarn_h4) beep=0; else P1=0XFF; beep=1; i=40; while(i-) dis_temp(get_temp()+13); if(t61) if(twarn_l2)&(twarn_h2)&(twarn_h3)&(t=warn_h2) P1=0xF0; else if(twarn_h4) beep=0; else P1=0XFF; beep=1; i=40; while(i-) dis_temp(get_temp()+13); void init_com(void) TMOD = 0x20; PCON = 0x00; SCON = 0x50; TH1 = 0xFd; TL1 = 0xFd; TR1 = 1;void comm(char *parr) do SBUF = *parr+; /发送数据 while(!TI); /等待发送完成标志为1 TI =0; /标志清零while(*parr); /保持循环直到字符为0void main() uchar buff4,i; dula=0; wela=0; init_com(); while(1) keyscan(); tempchange(); for(i=10;i0;i-) dis_temp(get_temp()+13); xianshi(yuzhi); deal(temp); sprintf(buff,%f,f_temp); for(i=10;i0;i-) dis_temp(get_temp()+13); xianshi(yuzhi); comm(buff); for(i=10;i0;i-) dis_temp(get_temp()+13); xiansh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