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ve focused on the curriculum innovative building of the disciplines of artistic design with the entry point of the basic teaching of artistic design i have done some researches and made analysis by introducing traditional puzzle game tangram into the teaching of design basis besides i hav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its introduc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tudents can obtain the basic corresponding design abilities with the relevant training and they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ir career meanwhile some proposals about how to desig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i hope that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design basis can be achieved by introducing tangram related teaching method to intensifying the training of hand and brain key words tangram a chinese puzzle game design basis subject design teaching activities 前 言 1 引 言 对于艺术设计基础的学习是为以后的艺术设计工作做准备 打基础的 这个基础不 光是技法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和创意能力的训练 在设计基础教学中 我们常 常较多的强调对基本功的认识和训练 或是过于强调学生行为模式的技能训练 而忽视 了技能训练与心理思维活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或者看到了两者的关系 但在以往的教 学方式下养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 致使训练的程序化和概念化 并把两者关系分成主 次和先后的地位 常认为先做好基础训练 然后再去体会思维和心理活动 这样主观的 把两者并列的关系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分割开来 忽视了基础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培养 失去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机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破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努力去帮助和鼓励学生 以尽可能多的方式去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 教师设计课 题与学生共同提炼理解 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一种教学方式 把有计划的教学与自 发的学习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得到锻炼 那么 我们 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方面做以改革 今天 面对现代教育提出的要求 在进行设计基础 教学时 我们可以做出哪些改变呢 能否借鉴某种既有形式来拓展设计基础的教学活动 呢 国内现行的基础教学中 引入了不少国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我国几千年的 历史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可不可以植根本土挖掘出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融入 现代设计基础教学中呢 正是带着这种困惑和疑问 在把玩七巧板的过程中 我被这种古老的益智游戏那巧 妙的构形 自由变换的方式方法所吸引 受到了启发 希望通过把它引入设计基础教学 的研究 开阔我们的设计思路 以求对设计基础教学开发有所帮助 从而丰富设计基础 教学的内容 促进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第一章 七巧板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 十九世纪 初流传到西方 被称为 东方魔板 它外观看似 简单 但拼组出的图形生动活泼 奥妙无穷 七巧 板的研究 开发 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也是对现 代设计教育的一种启迪 第一节 七巧板的特点 第一节 七巧板的特点 1 七巧板的形态特征 七巧板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七块大小不同的 正三角形和矩形构成 如图1 七个板块可以任意 组合变化 用这七块板可以拼接成几何图形 如三 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不规则的多角形等 也可以拼 成各种具体的物象 形态 如牛 马 猪 狗等动 物形象 还可以拼组成房屋 宝塔等景物形象 或 者是一些抽象的文字符号等等 在七巧板拼出的世 界里 不但有日月河山 飞禽走兽 器皿物品 还 有风景建筑 更有人类喜怒哀乐的丰富表情 日常 生活的种种动态 被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 如图2 2 七巧板的游戏特色 七巧板游戏制作简便 构形巧妙 任何事物都 有基本的构成因素 世界上物质的种类多的不计其 数 性质上也是千差万别 但是构成它们的元素也 就百余种 无论多么复杂的机器也是由杠杆 滑轮 轮轴等构成 还有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也是由红 黄 蓝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搭配调和而成 不难看 出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是由最基本 简单的因素构 成 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分解成最简单的基本因 素 七巧板就是将一块正方形图版切成七块小图 版 两个大三角形 两个小三角形 一个中三角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 和一个小正方形 七块板不是孤 立的 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从面积上看 若最小的板块 小三角形 面积为 s 其它板块则 为 2s 4s 若最短的边长为 a 正方形 则其它 的边长分别为a 2a 2a 且板块有 45 角 90 角和 135 角之分 如图 3 由此不难发现这 七个板有着即严谨又巧妙的比例关系 一个大三角 可由两个中三角组合 一个中三角可由两个小三角 组合 大三角形的直角边与中三角形的斜边相等 中三角形的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长边 小三角形 的斜边相等 正方形的边长与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等 图 1 七巧板 图 2 七巧板拼图 图 3 七巧板数列图 第一章 七巧板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3 于小三角形的直角边长 这仅有的七块板可以以不 同的组合方式 相互借用和代替 变幻出无穷的图 形 体现出七巧板极强的造型能力 由此可见 七 巧板游戏的巧妙与科学性 第二节 研究七巧板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七巧板的意义 1 文化历史的传承 七巧板是民间美术与设计艺术的典范作品 它 的巧夺天工和无限可能性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七巧 板起源于宋代 最早称作 燕几图 如图 4 创 始人是黄伯思 明代的严澄根据 燕几图 又设计 出 蝶翅几 用于宴请宾客时能视宾客多寡适当调 整位置 这种实用的桌几设计后来慢慢又演化成七 巧板这种民间玩具 这些设计都来源于生活 服务 于人们的生活 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革新从而满 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 品功能上的使用 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 对产品 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其品质和文 化的消费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这对现代设计和设计 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设计基础的教学过程 中不妨把基础训练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既得到了基础训练又继承了我国优 秀的传统历史文化 为设计创新提供文化支持 打 上深深的文化印记 即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 求 2 智力的开发 新华汉语词典 中解释 所谓 智力 是指人 认识 理解客观事物 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 经验 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把玩七巧板 可以 使人们的 智力 得以开发 比如通过七巧板来训 练学生对形状的认识及视觉分辨能力 训练一些认 知的技巧 锻炼他们的视觉记忆能力 强化手眼协 调能力 以及开放的 扩散思考的能力 从而为以 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提供创作机会 3 趣味性的体现 七巧板的形态是既定的 这也就规定了拼摆新 图的构形元素是既定不可改变的 也就是说七巧板 的游戏规则是无论拼组什么样的图形 都必须用这 七块板 而且只能用这七块板 使用这仅有的七块 板去实现那无限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局限 也是一 种优势 淡化细节简约概括 从中体现出拼图者的 智慧 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 同时 七块板的纵横 图 4 燕几 蝶几图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离合 拟以万物 变化无穷 拼组的形态总是处于 似与不似之间 深邃传神 又是趣味性的一种体现 如图 5 4 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七巧板拼组的图形中 我们不难看出形态或 对称 均齐 或对比 调和 处处体现图形的形式 美感 给人以和谐 永恒之感 在把玩七巧板的过 程中 我们并不是独立于拼组图形之外的 而是利 用自己已有的欣赏水平 欣赏能力 文化修养 以 及对生活的经验 审美观等等 通过对拼组图形的 感知 想象 体味 思维等心理活动 最终构建成 自我的审美意象 我们通过视觉的传感通道产生特 定的反应 激活心理机制 通过自我感受 体验 分析 判断 从中获取审美经验 是审美享受的一 种再创造过程 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体验和创造的 过程中 我们的审美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第二章 七巧板引入艺术设计基础教 学可行性分析 七巧板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这两者之间看上 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七巧板是游戏的一种形式 而设计基础教学是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 习打基础的 在基础教学实践活动中技法的训练往 往过于枯燥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失去了培 养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机 如何提高设计 基础的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很 重要的 哪一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我们 很自然的就想到了 游戏 把七巧板这种 游戏 引入设计基础教学的 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七巧板的特点 为设计基础 教学增添活力 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使学生手脑都 能够得以锻炼 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完成以后的设 计工作 第一节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 第一节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 本人认为 艺 术设计基础教学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该围绕培养学 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 具备较强的创 新意识和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设定 总 结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 学校课程实质上是学 科知识 个人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等内容的交融 那 种片面强调某种经验培养的方式 不利于个人的全 图 5 七巧板拼图 第二章 七巧板引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可行性分析 5 面发展 即便是实用主义者 如教育理论家杜威在 其著作 我的教育信条 学校与社会 中也强调 了学生与学科的内在联系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学 科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等内容 主张排除学生 学科 社会三者之间主从的对立关系 实现三者的有机结 合 1 所以 确立课程培养的目标应该以上述各 方面的结合为出发点 联系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 况 把理论知识的学习 基本技能的训练 创新意 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结 合起来实施于设计基础的教学 在实践中历练这样 才能够符合教学体系指导的要求 1 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人们常说 万丈高楼平地起 学习任何一 门学科都要从基础开始 设计基础教学也是如此 务必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 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实 践做好准备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并 没有认识到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不愿去理解和掌握 略显枯燥的理论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寻找适合的方 式方法来打破这一僵局 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基础理论的学习变的生 动有趣起来 2 基本技能的训练 知识与技能训练两者不可或缺 技能的训练强 化了手脑并用的思维方法 俗话说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艺术设计也是如此 如果不勤于动手 练习 只是一味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将是 纸上谈兵 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 不仅要重视 理论 更要注重实践 也就是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 练 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科教授罗勃 马基姆认为 一般人都认为若要解答某个问题 就得先动脑筋 但是究竟凭空想象求得答案容易呢 还是边做边 想 手脑并用求答案来的容易 显然 答案是后者 2 学生通过技能训练 可以使动手能力 实践能 力得到提高 理论知识得到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是停留在对美的认识与欣赏方面 更要使学 习者对美的认识升华到创新的层面上来 进而运用 到今后的设计中去 3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 如果艺术设计中 没有创新意识 也就失去了艺术设计的灵魂 评判 设计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准 也往往是取决于它的 t恤图案设计 奥运倒计时200天邮品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创新程度 可见 教师在系统传授知识时 应充分 调动学生的潜能 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引导学 生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 督促学生独立研究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这种 宽泛的设计基础教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 民主 自由 平等而和谐的教育气氛 强化了学生 的主体意识 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发挥他们各 自的专业特长 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在这样的教 育环境下 学生的 自由精神 得到充分发挥 聪 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示 从而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4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课程论专家指出 在课程目标上 过去强调 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现在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 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3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进行培养 例如 1 设置交叉学科的新课题 开拓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挖掘不同课题之间的知识联系 通过新颖 的课题设置 激发学生研究课题的兴趣 并乐于其 中 体会新课程所带来愉悦感 2 课题中介绍不同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文化艺 术 求同存异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吸收各 种优秀的文化成果促成学生兼容并包心态的形成 从而丰富学生的心智结构 同时 发展学生的观察 力 想象力 思维力及判断力 逐步形成对趣味的 鉴赏力与个人偏好 3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训练方法 培养学生 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兴趣与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 设置多种命题或展示世界优秀设计作 品 进行讨论评判 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批判精神 和怀疑态度 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意识和求新求异 的思维品质 4 在多课题交叉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 积极进取 奋发向上 坚毅顽强 吃苦耐劳 谦虚 谨慎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设计基础的教学活动中运用上述教学方式方 法促使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节 七巧板训练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的联系 第二节 七巧板训练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的联系 把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 训练学 生的想象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升其价值观是本节进一步探讨的要点 广发系列招贴 第二章 七巧板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7 1 观察 分析 想象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观察能力又是发 展思维能力的基础 是认识外界事物的重要手段也 是设计基础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使用七巧板拼 图的过程中常遇到一些乍看起来很相似的图形 但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 如图 6 通 过这种充分观察 反复实践的活动 不仅培养了思 维能力 还培养了观察 分析 想象的综合能力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定专题 例如以 舞者 为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完成多组 图形的设计 赋予形态以生命活力 创造有运动感 的空间形态 这也是造型能力训练的一种方式 如 图 7 2 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 我国在设计基础教学中 对动手实践能力的培 养是十分重视的 但观念上有待调整 专业基础课 程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而降低了创造性能 力的培养 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马蒂亚 斯 在比较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时 说 中国学生往往是先学了技术 再发现自己的想 象力 而德国学生往往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这 一目标而学技术 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 对于中国 学生来说 目前最重要的似乎是技术 但对德国学 生来说 重要的是设计思想 即创意 4 如何使 技法训练 动手实践的教学不再是狭隘的技术上继 承是值得教师们好好研究的课题 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 引入七巧板进行课题 训练 如使用七巧板进行 形态再生 练习 这里 指的 形态 可以是动物 植物等一切生物 也可 以是某种环境乃至情境的再现 学生可以选择相应 的事物形态进行设计 自己制作七巧板来拼组图形 制作七巧板的材料不限 学生在图形拼组的过 程中 在自然形态简化和夸张变形的过程中 很容 易感知到构形元素点 线 面之间的关系 对单元 形以及形与形的分离 覆叠 透叠 联合 减缺 正负形 形与空间的关系等构形规律有所总结 如 图 8 见下页 同时在七巧板制作的过程中 使用 不同材料制作出各具特色的视觉效果 及此也就了 解掌握了设计材料的一般性质 加工的方式方法和 工具的性能 强化了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 如图 9 见下页 3 趣味性与创造力的激发 图 6 一形多解 图 7 七巧拼图 舞者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创造力是人脑的普遍属性 但是每一个人的创 造力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自由的表现出来 黄 希庭和徐凤姝在其著作 大学生心理学 中谈到大 学生创造性培养涉及六个方面的个人因素 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 联想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个性的 独立性 知识的有效性 不怕犯错 正确的价值观 5 可见 人的创造力的激发 表现在艺术设计基 础教学中 很大程度上是看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否充 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 有效手段就是趣味性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 七巧板灵活奇妙的组合功能 借助形象生动 各具 特色的人物 动物 植物 器物等造型 描绘出丰 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从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秋 芬室七巧八分图 中我们也能看到 多达千余幅的 拼图 包罗万象 一图一字都是中华文化和社会生 活的缩影 如图 10 此书中多达 1700 余幅的拼 图包罗万象 其中有书法文字 天上的星神 各种 礼器乐器以及各种宫廷用品 这些以七巧板构成的 有趣画面和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们学习起来生动 活泼 趣味盎然 而且在学习七巧板的过程中学生 们可以独自拼组 也可以多人一起拼组 更加增添 了学习活动的情趣性 趣味调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 更加激发了他们动手创作的热情 轻松 有趣的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积淀 也为创作活动打 好了伏笔 4 情感与价值观的提升 人的情感往往可以通过设计教育来实现且不受 到物质的制约 艺术的熏陶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 感 这种审美情感来自于自我的认识 并将这种认 识具象化 形成对相关对象自我情意的表达 所以 设计教育虽然是以创造美好事物为前提 但设计审 美仍然是一种不计功利的心理活动 6 设计基础 教学活动中对审美情感的培养 往往会影响学生主 动亲近设计工作的程度 同时良好的审美体验可以 让学生产生胜任感并树立自信心 促使其价值观的 提升 使用七巧板进行的课程教学 教师提倡学生 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景中决策 在拼组形式的变换 中做出有见识的判断 在充满令人困惑的图像信息 中 通过上述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 接受并运 用相关设计元素完成自我表达 丰富了自我表达地 内涵 在拼图的过程中 陶冶了审美情感 提升了 价值观 图 8 形态再生习作 图 9 eva 制作的七巧版 图 10 秋芬室七巧八分图 第二章 七巧板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9 第三节 七巧板的应用对设计基础教学的 启示 第三节 七巧板的应用对设计基础教学的 启示 实践证明 在设计基础教学的过程中 七巧板 的运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艺术 设计基础教学的目标 走出课堂 在丰饶的设计门 类中也不乏看到它的身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七巧板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体现出优秀设计作 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1 应用范围的广泛性 现如今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设计门类以七巧 板为设计原点 突破即有的游戏模式 拓展出不同 的功能与视觉形象 如图 11 12 13 如设计大 师肯 凯托为一家日本开发建设公司设计的标志 及应用系统 使用七巧板元素演绎大量的人物造 型 不同的人物动态以及组合出的大树形象表达出 人们对于居住结构的不同理解 这些形状标志着公 司开始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建筑 环境和人之间的 和谐关系 形象的反映了建筑与人类紧密的联系 更好的传达出公司及建筑反映的情感信息 中国古 代的七巧板提供了建筑形式间的联系 其后衍生的 产品范围包括与生活有关的印刷和制造项目 从建 筑用具到服装每一载体都传递出宽泛的视觉语言 和公司风格 独树一帜突出了公司的理念 如图 14 再比如意大利的一位家具设计师 daniele lago 把七巧板设计成了系列书架 所有设计的书架基本 部件都是七个小块 可以根据使用者自己的需要 移动其中任意一个来构成新的形状 增添了使用者 自由拼组再设计的乐趣 如图 15 见下页 由七巧板所构成的这种设计 不仅应用到平面 设计 家具设计 游戏设计等设计门类 甚至在建 筑设计中也可见一斑 北京艾方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的方振鹏设计师 做了个生物公共卫生间建筑的概 念设计 就是借助了七巧板的形式 如图 16 见下 页 2 对设计基础教学的促进作用 七巧板引入设计基础教学 培养了学生自主创 新的设计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为成为合格 的设计从业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 通过设 计师精彩的创意所构成的设计作品 验证了七巧板 图 11 七巧板文字设计 图 12 七巧板家纺设计 图 13 电脑游戏设计 图 14 标志图形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0 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价值 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热情 也是对设计基础教学的一种促进 设计的多样性开阔了学生的设计思路拓展了表 现的空间 使学生从学习七巧板这一传统的设计中 转而掌握具有真正意味的现代设计表现手法 在这 种转化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在思维中 加入自己的情感 学会权衡设计的主客观因素 深 刻体会设计的局限性 并且学会善用限制 变限制 为特征 化干戈为玉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 以七巧板为原形有针对性的设计课题 比如对空间 的拓展 设计出立体的形态 或在标志的设计中做 创意上的深化等等 教师的引导只讲原则 原理 不直接点明结果 促使学生自己根据相应的课题设 计 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来表现对象 学生通过自 己创新性的思维活动 拓宽工具材料的使用 将会 进一步丰富表现技法的应用效果 使得思维训练和 技能的训练双丰收 第三章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 教学的思考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 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笔巨 大的财富 挖掘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基础教 学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 础教学的研究这样的实践活动 对于设计基础教学 有何意义 有何启发呢 是本章主要阐述的内容 第一节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的意义 第一节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的意义 七巧板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是对传 统设计元素的继承 吸取古代科学文化的精髓 结 合现代设计思想创造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设计作 品 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种继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 为设计基础教学新课程的开发抛砖引玉 1 传统设计元素的继承 从艺术的角度看 艺术强调传承和流派 否则 就是无根之木 而艺术的结痂又是开阔眼界 增长 能力的必经之路 7 七巧板的运用是艺术设计基 础教学对传统设计的借鉴和创新 但在具体的教学 过程中要注意借鉴的含量比重 借鉴的过多 就有 可能使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削弱了创新意识的培 养 借鉴是设计过程中不自觉的选择定势和审美重 图 15 七巧书架 图 16 生物公共卫生间 第三章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 11 复 创造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的升华 借鉴给创造 提供了基础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另一方面 将传统设计元素运用于现代设计基础教学 构成了 创造性的组合方案 即 异质因素的组合 这一 教学实践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 变陌生为熟 悉 变熟悉为陌生 是一种教学思维的创新过程 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之所以能存在是因 为它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继承一切优秀的传统 并 不是陷入古物之中 而是在于继承保全传统的思想 理念 事实上 惟有传统和文化的力量才使传统设 计的生命得以延续 因此在设计基础教学中 要勇 于超越 不拘泥于传统的樊篱 透过形式把握其精 神的真髓 使新的设计观念透过新变体在基础教学 中自然表露 达到同国际间对话交流的目的 中国 传统设计元素的传承与开新 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也是设计者在全球化环境中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 基石 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包括教学实 践实体的积累和文化知识修养的沉淀 有了传统 的依托 中国设计才能走出强势文化环境中被动发 展的现状 显现出繁荣和生气 2 新课题的设计开发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对于七巧板的运用 是一 个新课题的设计开发 本人在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 中做了尝试性的实践 设置了七巧板这一命题 课 程首先讲授七巧板的发展历史和当代的一些设计 应用案例 并调动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综合评价 其次 要求学生以七巧板为设计元素完成标志和图 形设计的课程作业 如图 17 无独有偶 南京艺 术学院设计学院 2009 年年初的设计基础作业展 中 我们也看到了庞蕾老师设计的类似课题 如图 18 见下页 是以七巧板为原点衍生多巧版的组合 训练 这类课题的设置有一共同的优点就是把各种 不同知识进行重构组织与内化组织 使形态构成的 原理 图形创意方法等知识实现有机的渗透与融 合 通过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 让学生自主调查 思考 灵感启发 制作并展示完成课题 这种实践 性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了创造 性思维的培养力度 第二节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的实践 第二节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的实践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实践 是设 图 17 课程习作 南艺学生叶舒飏招贴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计基础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使我们看到实验性教 学活动能够为设计基础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 时 也发现单一的实验性课题并不能满足教学的全 部要求 还必须有系列的课题来弥补各课题之间的 不足 使得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更为完整 即而实现 设计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 1 展开实验性课题的研究 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不仅使知识创新的速度变 得更快了 而且人们对知识的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 化 大学创造的知识在质量 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 等方面都必须进行艰苦的改革和调整才能满足新 时代的要求 8 因此 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 展开实验性课题研究是必要的 迫切的 七巧板运 用于设计基础教学的研究应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 展 不能只沉醉于对其历史的膜拜之中 更应关注 它在现代设计中的探索和运用 约翰 伊顿也曾说 如果新的观念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 材料 的 感觉的 精神的 智慧的力量和能力也必须同 样而共同地产生作用 9 所以说关于七巧板的课 题设计也应该综合的考虑设计理论 设计方法及材 料的研究工作 在课题训练中应该跟上艺术设计的 发展方向及形式变化 课题内容上是对现代设计语 言的一定方式的体现 那么课题设计方式上 也应 具有某种创新性的要求等等 比如在七巧板的课题 设计方式上 不能只是设置讲授课程知识和完成课 题训练作业等这些惯用的教学模式 还可以大胆的 以课题调研 分析讨论 批判评价为前提 找现象 再溯根源 较深入全面的掌握七巧板的设计精髓 后 再进行新的设计实践 尽可能的开发其应用的 可行性 正所谓厚积薄发 此时设计思路和设计方 法将更为成熟 也更容易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2 以课题群进行课程整合 七巧板运用于设计基础教学 可以进行造型的 训练 进行设计原理 设计思维和创意方法的研究 等等 这些围绕七巧板开展的课题群 形成了相对 完整的设计课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 只有找到富有 实际可操作的课程整合方式 才能够使专业基础课 程的内容及课题训练融为一体 形成科学 合理的 课程整体 才能够实实在在的进行课程的创新改 革 反之 没有经过合理设计的课程结构 再好的 内容与课题 也难以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课程整合优化的过程中 单一课题的设置训 练容易束缚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手脚 限制了学生的 创作空间 这样也就背离了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 图 18 设计基础作业 第三章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 13 掌握了造型的基本方法未必会有好的设计创意 而且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 法趋于某种习惯定势 独立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强化 综合能力的培养应 当将学习建立在比较宽泛的知识背景上 许多问题大多不能依靠一两门学科得以解决 解决这些设计问题总是需要多种知识的联合 协作 需要具备交叉性的学科视野和思路 七巧板运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课题 使学生了解了七巧板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运用这一媒介 从某个角度上掌握了形态的概括提炼和造型方法 乃至对部分材料 的性质 加工方法的认知 但是由于其本身特点所带来的局限性 制约了学生的创作表 现 比如七巧板对曲线的表达 对色彩的设计都由其固有几何形态的制约 而显得生涩 了许多 那么就需要在继承传统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形式和方式方法 结合其它课程 的设置丰富七巧板的形态及色彩的表现力 可见 必须有课题群来弥补各课题之间的不足 使得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更为完整 实现课程的有机整合 注释 1 1 吴聆 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体系整合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 金华 浙江师范 大学 2006 年 第 7 页 2 2 徐庄 傅起凤 七巧世界 m 北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2 年 第 28 页 3 3 顾明远 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j 教育研究 2000 年第 7 期 36 38 页 4 4 王建良 吴建华 洪锡徐 赴欧洲考察散记 j 装饰 1999 年第 2 期 5 5 黄希庭 徐凤姝 大学生心理学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年 324 326 页 6 6 屠嵬 论我国普通学校设计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j 设计教育研究 2004 年第 10 期 第 33 页 7 7 张道一 中华传统艺术论 j 装饰 1998 年第 5 期 8 8 c 鲁卡斯 大学与学习社会的挑战 21 世纪的大学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召开 的高等教育论坛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底 13 页 9 9 伊顿 造型与形式构成 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其发展 m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 社 1990 年 第 13 页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4 结 语 结 语 本文对七巧板引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是以教学培养目标确立在理论 知识的学习 基本技能的训练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四个 方面贯通整合的基点上进行阐述的 文中通过对七巧板特点和研究意义的论述 引发了 七巧板与设计基础教学相结合的阐释 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 进而延伸到对于设计 基础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设计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创 新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提供可能 同时也构建了一个教学相长的有效平 台 联系国内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 通过教学实践和典型案例的解析 笔者认为 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篮板球运动员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从业资格证考试背题及答案解析
- 美团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药店职员培训试题(附答案)
- 碳青酶稀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元宵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中庸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安全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机器人协作系统技术创新研究
- 人造板饰面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股骨干骨折护理查房
- 小学语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 a-valediction-forbidding-mourning告别辞莫悲伤
- GB/T 2831-1981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检验方法(光圈识别)
-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 北京京剧院劳动合同制职工招考聘用模拟卷含答案
- 苏教版二下《折彩粽》教学设计
- 精选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成人版和少年版计分方式
-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精品PPT
- 《卫生政策学》第三章 政策问题确认
- 粉体合成与制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