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浙江省湖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浙江省湖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浙江省湖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浙江省湖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b【解析】a夹(ji)c鲫(j)隼(sn) d跹(xin) 2. b【解析】(a题提 c棰锤 d暇遐)3.a【解析】a“反制”对敌对人物和势力的行为进行反击。b“偏偏”应为“恰恰”。“偏偏”表示故意和客观要求或现实情况相反;也表示事实和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恰恰”表示刚好,正好。c“各执己见”指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应用“各抒己见”。d 项“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或两方实力不分上下,打成平局;此句是“剩下几家”)4. d【解析】(a语义重复,删除“的突然发生”;b“发展”和“文化” 搭配不当;c主语残缺)5. a 【解析】句紧承句举例;句紧承句的语意,且与句构成对比;句从反面提出中国艺术家的追求;句与下文语境形成呼应。6. 4分 基本要素三个 3分。写出二个即可得2分。 基本要素:一位骑在一辆轮廓饱满、速度感极强的车手(或骑车人)1分,由“太湖”的拼音“taihu”演变而成的车轮1分,用中英文书写的“环太湖赛”1分。 含意:直观地表达了本次比赛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或:整个标志简洁明了,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和本土性。或:字母“a、i、h”分别演变成鱼、绿叶、稻穗叶形象,突出“环太湖赛”倡导绿色、生态、和谐环境理念,表达了太湖流域是富饶的鱼米之乡。1分;写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意思即可;也可以是将含意和要素糅合在一起:例如: 标志的设计主要元素是由“太湖”的拼音“taihu”和车手演变而成。流畅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个富有动感的公路单车,整个标志直观的体现了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的鲜明形象及地域性特征。(3分)7. 5分 寓意 2分;示例:市民送“蜗牛公仔”是希望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按期完成工程。评论3分;示例:这种黑色幽默方式的送礼行为既表达了老百姓对政府部门工作拖沓的无奈,又显得含蓄而诙谐。 有独到见解,符合情境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c(原文“因为我们毕竟都是从自己的问题意识出发去看待历史的历史真相也只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而不会有绝对正确的无可辩驳的答案”) 9. d(a项原文第一段是历史学家学术成果的“外溢”对我们的固有认知产生影响,而这些认知,对于学术圈外的人们而言是价值观的内在基础。b项应该是“大量的上千年中外交流的史料,或者民族融合的史料”c项误解原文“历史真相肯定是有的,但与其我们去问历史真相到底有没有,不如对历史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 10.3分 作者说的“乡愁”是指“历史”, 历史是我们的乡愁(1分)。对历史叙述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让我们的价值观与固有认知发生变化(1分),从而有助于培育我们面对未来时开放从容的自信心态(1分)。 意思对即可11.2分 参考答案: 阿太明白死是人生的常态,能够淡然面对女儿的离世是“舍”,她完成女儿的遗愿来照顾曾孙“我”,她“得”到了人生的充实。(2分)意思对即可12. 4分 参考答案:照应前文(1分)。更鲜明反映阿太的性格(1分)。说明“我”在阿太的影响下终于明白了皮囊是需要人磨练的,生活中不能被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困住,深化主题(1分)。直接引用阿太的话,表达了对阿太的思念之情。(1分) 答出3点即可得4分 13. 4分 【参考答案】作为线索,贯穿全篇(1分),文章写外婆的死,扔外公下水,阿太摔伤、逝世都有阿太对皮囊的看法。(1分)揭示主旨(1分),生命本就轻盈,人要用好自己的皮囊,不能贪图享乐,不能被皮囊和欲望困住。(1分) (答出3点即可得4分)14. 5分【参考答案】 阿太是活到九十九岁的农村老太太。她:坚强(或倔强、狠、牛、无情):从接受了女儿死去的事实的淡然、切断自己手指时的冷静看出;豁达(或乐观):临终前的遗言;慈祥:听我讲述我的苦恼和挫折;睿智:从她所说的话可看出。 (答出4点 即可得5分)15.5分 观点明确1分,理由4分,能结合文本分析即可 自由(1分)。人们常常被肉体的欲望拖住而不自由,阿太能淡然面对女儿的去世、面对自己的离世,反复强调肉体是拿来用的,她追求的是生命的轻盈和自由,这是她的生活观。 忧伤(1分)。外婆去世,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经历的是命运无常的忧伤;阿太摔伤了,哭着喊“动不了”,这是被皮囊困住的忧伤。她的种种强硬的行为下隐藏的是巨大的忧伤。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d (剔,除去) 17a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可以译为“来”。c项介词,和“至”形成固定搭配,可译为“到”、“向”/介词,表被动。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18d (“李子烈奉唐武宗之命”无根据,文中只说他是“立朝名人也。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 19至有穷民/啼一稚子/无以与哺/得百钱/必召一僧饭之/冀佛之助/一日获福(按照浙江省高考的评分标准:计算断对处给分,后计算断错处扣分,扣完为止。断对1处不给分,断对2或3处给1分,断对4或5处给2分,断对6处给3分;断错1处不扣分,断错2或3处扣1分,断错4或5处扣2分,断错6处扣3分。) 20(1)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竟然被五个人共同享用,其中老百姓尤其被佛困扰。(第一句也可间接译为“一个农民竟然要供应五个人粮食吃。”“乃”、“共食”、“于”各1分,大意对给1分。共计4分) (2)登南亭子的人,定怀念仁圣天子的功绩,赞美子烈的美好的功业。(“美”、“旨”各1分,大意对给1分。共计3分)21船或风 清新质朴(平淡自然、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也可)22不同。(1分)崔诗描写一派恬静平和的乡村景象,塑造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反映出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境。(2分)杜诗表面上写诗人的悠闲与自由自在:垂钓、饮酒、醉眠,一切任其自然。但是,深山僻水,风风雨雨,独钓独酌,以酒为伴,诗人闲适自乐的背后有一份孤独、寂寞与无奈。(2分)23茅塞顿开; 24这两则材料中,孟子告诉我们学习在方法上需要常常温习,在态度上要锲而不舍。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言之成理即可。25.(1)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2)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4)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5)尽荠麦青青 犹厌言兵 四.60分 参照浙江省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文(49分以上):考虑到“世界”和“我”是双向关系,无论是正论,还是反论,或者辩证地看待两种情况,都可以看做审题准确。正论是写到对世界要有客观公正的认识,更表明自己不媚俗、不屈从、不消极、不极端,“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生活态度。反向立意是不同意蔡康永的生活态度,而采用“以德报怨”的生活态度。 二类文(42分48分):审题基本准确,对题目的理解虽不是很完整,但并没有脱离题目所规定的范畴。可写要拥有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多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要把时间精力花在丑恶上。或者正确认识世界,热爱美好的,也要学会接受丑恶的。 三类文(36分41分):解读材料很表面,例如纯写对微笑白眼或食物的看法,没有深入展开。 四类文(36分以下):与材料完全无关的,视作离题。主要有:材料理解错误。与材料沾边,如写“享受与忍受”等。或是背写了准备好的套文、宿构文。【参考译文】佛教著作上说:活人死后,阴司要收他的灵魂,考察他一生所作所为定罪或赐福给他。被定为犯罪的人,所施刑罚都很古怪和险恶,不是人世间所做的,大凡人的一生行为一有失误之处,都要落入其中。尤其古怪的是地狱广大达千百万亿里,堆满了火烧烤,每天都有千万个死者,从没有间断过;佛殿左右两侧的深廊里,全都画着犯罪者在地狱中受刑情况的图画,不曾看到这些的人,看到后没有不毛发耸立、心惊胆战的。佛经上说:古天竺国的悉苏那伽王朝国王阿阇世王,年轻时杀其父篡了王位,依法应该入无间地狱,但是他生前能皈依佛教,所以死后升入天堂得道;何况其他的罪,只要诚心侍候佛就会消灾。 作工经商的人,好的中间搀杂了次的,里面是假货而外表弄得很华美,用大秤大斗收进来,用小秤小斗卖出去,欺骗掠夺憨厚的老百姓,一点点积累起来,成了富户。管刑法和钱粮赋税的小官吏,任意决定人的性命,颠倒是非贪污盗窃,全不按法律条文办事,得了财物买大宅院,养着强横的奴仆,就好像公侯一样。大官掌握权力,能从官库中私拿公家的钱,任意放肆横行,人们不敢说个不字。于是这几种人,心中自知有罪,都捐出个人身体、劳力或财物来敬奉佛,以求得佛的救护,日子久了,说:“我罪是这样,富贵也依愿而来,这是神佛能为我消罪,又能赐给我福啊。”甚至有个别穷汉,家中只有一个小孩饿得啼哭,没有什么东西给孩子吃;穷到这个地步若得到百十个小钱,一定要施饭给和尚吃,希望神佛帮助,有朝一日能走运。像这样,虽然普天下到处都是寺庙与和尚,也就不足怪啦。 文宗皇帝曾告诉宰相说:“古代三个人共同享用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现在又加上兵和佛,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竟然被五个人共同享用,其中老百姓尤其被佛困扰。”文宗考虑到佛教发展势力过大,不能果断地去掉它。唐武宗一即位,就愤怒地说:“让天下受穷的根源是佛教。”一开始就除掉了僻野山区私造的寺院四万所,使佛教徒还俗了将达到十万之众。 赵郡李播,字子烈,是在朝中为官的名人,从尚书比部郎中出任杭州刺史。李播年轻时曾游历过此地,了解这地方害人的详细情况,于是坚决禁止剃度僧尼,斩断了佛教徒来源的渠道,几个月后人们随着习惯了。在杭州他写了三封信请求宰相说:“钱塘江水大流急,极易泛滥,破坏百姓房屋,如不筑堤捍卫,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