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虚词以(因为)介词.doc_第1页
古汉语虚词以(因为)介词.doc_第2页
古汉语虚词以(因为)介词.doc_第3页
古汉语虚词以(因为)介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汉语虚词“以”(因为)介词、连词划界问题游庆学摘自汉字文化2007年第6期一、问题的提出 古汉语虚词“以”(因为)的介词、连词划界问题,看似简单但令人头疼,因此,无论是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还是古汉语语法专著,以及古代汉语教科书,大部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无疑会给古汉语教学带来一些困惑和混乱,所以很有必要提出讨论,以引起同仁的关注。 二、问题之所在 我调查了古汉语工具书、专著、教科书共计17部(详参考文献),发现有9家只有介词用法,没有连词用法;有9家在例句里存有介词、连词辨识的失误(主要倾向是把连词用法看成介词用法)。兹抄录于下: 介词A组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7见 (2)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孟子告子下)见 (3)今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秋水) 见 (4)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庄子秋水)见 (5)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成公二年)见 (6)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 年)见 (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史记刺客列传)见 (8)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见 (9)灌夫以此名显天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 传)见 (10)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汉书苏武传)见 (11)秦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曹操置屯田令)1见 (12)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4见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2见 (14)卒以吾郡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1见 (15)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左传文公六年)1见 (16)子产相郑伯以入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见 (17)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晏子春秋外篇上)1见 (18)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傎乎?(史记平原君列传)1见 (19)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史记刺客列传)1见 (20)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1见 (2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 (22)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技,出入周卫之中。(司马迁报任安书)1见 介词B组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1见 (2)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1见 (3)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2见 (4)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史记秦本纪)2见 (5)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孟子滕文公 下)2见 (6)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魏策四)见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见 (8)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荀子宥坐)1见 连词A组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1见 (2)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1见 (3)以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韩非子五蠹)1见 (4)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4见 (5)以相为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见 (6)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史记信陵君列传)1见 (7)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见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3见 (9)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4见 (10)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射也。(韩非子内储说上)1见 (1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 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见 (12)然而众贵者,以上用之故也。(晁错论贵粟疏)1见 (13)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见 (14)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归有光项脊轩志)1见 连词B组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1见 三、问题的解决 以上所录,介词A组和连词A组是不成问题的,介词B组和连词B组值得讨论。 区分介词、连词的办法早已有之。介词的主要功能是连接词,连词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句子(分句),这是马氏文通的做法,吕叔湘先生也主张这样做。王力先生早期也这样做。我的先生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在讲“以”的连词用法时说:“以连接分句与分句,表示因果关系,或由因及果,或由果溯因,往往还和其他词语配合使用”(1984:485)介词B组各例中的“以”都是连接分句的,其中(1)(5)例是“由因及果”的,(6)(8)是“由果溯因”的,都宜看作连词。具体分析如下:例(1)见于连词A组(1),其中的“君贱之”是动词性主谓结构,是分句。例(2)的“其不争”也是动词性主谓结构,是分句。例(3)见于连词A组(4),“不能取容当世”是动词性偏正结构,是分句。例(4)的“往者数易君”也是动词性偏正结构,是分句。例(2)(3)(4)“以”字后面有“故”与之相呼应,这一点与连词A组的(4)(7)情形一样。例(5)是压缩性语言,其中的“母”和“妻”含义分别为“是母亲的食物”,“是妻子的食物”,都带有动词性,同时句中有“则”与之呼应,这也是重要的参照。例(6)(7)(8)中的“以”用在因果复句的后一分句里(“以”后面的词语都是动词性结构)。综上分析,介词B组的共同特征是:“以”后面的词语都是动词性结构,“以”字句充当原因或结果分句(不是状语),与连词A组的语法特征完全相同。 连词B组只有一例,见于介词A组(20),“以故”是介宾结构,做后面词语的状语,介词A组(15)一(22)都是这种情况,这个“以”宜看作介词。 从总体上看,“以”(因为)的介词用法是连接词,连词用法是连接分句的。具体操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看“以”后面的词语是否有结构关系(可否充当分句),有结构关系有可能是连词,否则是介词;二是看“以”字句的前面或后面是否还有分句,并同“以”字句构成因果复句,用于因果复句的有可能是连词,否则是介词;三是看“以”后面词语的词性,是名词性的一般为介词,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一般为连词。语言是多姿多彩的,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两似、两不像的情形。我觉得,以上三条中的第一条最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树达词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 3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4何乐士、敖镜浩、王克仲、麦梅翘、王海棻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1985 5周秉钧主编古汉语学习丛书,刘诚、王大年语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6于富章古代汉语语法新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7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二册),中华书局,1983 8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古代汉语(修订本上),商务印书馆,1999 9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下),语文出版社,1992 10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1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读本(修订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12李圃文言文阅读初阶(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