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朝末期尔朱集团与晋阳霸府的形成.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朝末期尔朱集团与晋阳霸府的形成.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朝末期尔朱集团与晋阳霸府的形成.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朝末期尔朱集团与晋阳霸府的形成.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朝末期尔朱集团与晋阳霸府的形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朝末期尔朱集团与晋阳霸府的形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原创性声明内容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程曼 阳 日期 的c 年占月 中国社会科学l l l 版社 1 9 9 8 年 页1 1 回罗新 中古北族名号研究 北京人学出版社 2 0 0 9 年 页7 9 3 对于文章的另一个观察角度 这一阶段晋阳的研究 前人大多从两个方面 展开 一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霸府统治入手 着重研究其中展现的一般性规律 较具代表性的是陶贤都近年来出版的专著 魏纪南北朝霸府与霸府政治研究 书中以时间为线索 通览了魏晋以来霸府政治的开端 延续 乃至最后的终结 对其在整个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行了论述 并对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进行 了探讨 谷川道雄 两魏齐周时代的霸府与王都 一文中对高欢晋阳霸府的运 作情况进行研究 主要论述了地理位置在其中的影响 劳干 论北朝的都邑 和 北魏后期重要都邑与北魏政治的关系 汪波 魏晋北朝并州地区研究 渠川福 我国古代陪都史上的特殊现象 东魏北齐别都晋阳略论 等也属于这 个范畴 从这个角度入手 多以制度层面的讨论居多 研究对象为一朝一代 并 不以晋阳为关注重点 另一个方面则从地域史的角度展开 这种传统由来已久 张纪仲 山西历史政区地理 o 山西通志 等著作就是这一方向的研究成果 这种做法能够对山西地区整体的发展变化脉络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 但限于内 容 难以对晋阳一地 尤其是北朝末期的晋阳 进行比较详细的讨论 难免有所 遗憾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 本文试图截取北朝后期这样一个时间段 以整个北中国 的局势变化为背景 在各种史书 地方志 考古发现以及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讨论晋阳是如何由一个军事重镇发展成为能够左右王朝兴衰的霸府和别都 在这 个过程中 晋阳又对整个天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此为基础 由大及小 由外 而内 仔细检视晋阳在这种巨大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下 内部的社会生活所发 生的变化 陶贤都 魏晋南北朝霸府与霸府政治研究 湖南人民 版社 2 0 0 7 年 o 日 谷川道雄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4 年 页3 0 0 劳干 论北朝的都邑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书局 2 0 0 6 年 页3 6 9 o 劳干 北魏后期的重要都邑与北魏政治的关系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 庆祝董作宾先生六 十五岁论文集 下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1 年 页9 2 1 0 汪波 魏晋北朝并州地区研究 人民 版社 2 0 0 1 年 中国古都学会编 中国古都研究 第4 辑 中州古籍出版社 2 0 0 4 年 o 张纪仲 山西历史政区地理 山西古籍出版社 2 0 0 5 年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 山西通志 中华书局 1 9 9 9 年 4 山西地势险峻 东有太行山为屏障 阻隔华北平原 西 南有黄河为通道 连接其与陇西 关中的交通 北有长城和雁门关 隔绝来自草原的侵袭 读史 方舆纪要 有云 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 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 于北则大漠 阴山为 之外蔽 而勾注 雁门为之内险 于南则首阳 底柱 析城 王屋诸山 滨 河而错峙 又南则孟津 潼关皆吾门户也 汾 浍萦流于右 漳 沁包络于 左 则原隰可以灌注 漕粟可以转输矣 且夫越临晋 溯龙门 则泾 渭之 间 可折而下也 出天井 下壶关 邯郸 井陉而东 不可以惟吾所向乎 是故天下之形势 必有取于山西也 o 所谓 居京师上游 表里山河 称为完固 且北收代马之用 南资盐池之利 因 势乘便 可以拊天下背而扼其吭也 o 以山西如此形势 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而晋阳又是其中重中之重 晋阳地区东西有太行 吕梁 太行山是一条东北 西南走向的山脉 为 天下之脊 中分河东 河北之境 它既是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 又是黄土高原 与华北平原的分水岭 山脉东部悬崖重重 山势十分险峻 西部却一马平川 居 高而l 临下 对此 顾炎武评价道 居太行之巅 据天下之脊 自河内观之 则山高万仞 自朝歌望之 则 如黑云在白天 即太原 河东亦环趾而处于山之外也 乃其势东南绝险 一 夫当关 万军难越 西北绝要 我去则易 彼来则难 夫非最胜之地哉 魏齐周隋梁唐晋汉及十六国之君分方窃据 互相吞食 得此者昌 失此者蹙 先至者胜 后至者覆 匪直人谋 实势之使然也 南北有雷首 句注 句注山又叫西陉山 雁门 句住山一名西陉山 在县北三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山西方舆纪要序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 9 5 5 年 页1 6 3 5 o 顾机禹 读史方舆纪要 卷三九 山两一 中华书局股份自 限公司 1 9 5 5 年 页1 6 6 5 o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卷三九 山两一 中华书局股份自 限公司 1 9 5 5 年 页1 6 4 4 o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躺书 卷一七 山西 潞安府上 上海涵芬楼影印 昆山图书馆藏稿本 5 十里 雁门郡北对句注 东陉其南 九塞之一也 晋咸宁元年句注碑日 盖北方之险有卢龙 飞狐 句注为之首 天下之阻 所以分别内外也 汉高祖 欲伐匈奴 不从娄敬之说 械系于广武 遂逾句注 困于平城 谓此也 回 河 东记 记载 勾注以山形勾转水势注流而名 亦日陉岭 自雁门以南 谓之陉 南 以北 谓之陉北 晋阳除了是名副其实的 四塞之地 还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它通过河流和 河流冲击而成的陉道 联结西北 东北 中原和塞外 发源或流经太行山的桑干 河 滹沱河 漳水等河流自西向东切断山体 形成所谓的 陉一 著名的太行八 陉 轵关陉 白陉 井陉 太行陉 滏口陉 飞孤陉 蒲阴陉 军都陉 是并州 地区通向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 晋阳到邺的主要路线是 晋阳东南行至襄垣 出壶口关 越太行山 入滏口 东南行六十余里到达邺城 另一条则从东北越井陉 走上门道 晋阳到洛阳 由晋阳出发 南行四百五十里至上党 南偏西行一百九十里至 高都 再南经太行关到达河内 又南行经河阳 河阴达到洛阳 另外还可以经黎 阳 到达滑台 再过虎牢关 到达洛阳 晋阳到长安 从晋阳出发 顺着汾水经梗阳城 灵石 介休 霍县等地至平 阳 沿汾水河谷南下 之后有两条路 一条至龙门 由龙门沿黄河东岸南行 经 浦津渡过河 再循渭水北岸经蒲州 同州至长安 另一条在绛州接涑水河 由河 南行至黄河 在蒲津与上条路接轨 晋阳至平城 自晋阳往北 越过雁门 一条路是经马邑 到达平城 另一条 路到山阴 经应县 怀仁到达平城 固 劳干先生在 北魏后期的重要都邑与北魏政治的关系 一文中指出 晋阳有 四点特质 一 处于全山西高原的中心地带 二 在山西高原中成为一个高原中 的盆地 三 在全部山西中 西南的 河东 是一个低平的农业地带 而雁门关 以北部分又是一个适宜于游牧地区 晋阳正处于农业和游牧的临界地段 可以供 两种类型民族的居住 因此晋阳地区成为了山西最重要的区域 顾祖禹 卷四o 山西二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 9 5 5 年 7 思乐而喜 思难而惧 人之道也 委土可以为师保 吾何为不增 是以 修之 庶曰可以鉴而鸠赵宗乎 若罚之 是罚善也 罚善必赏恶 臣何望矣 一 简子说 日 微子 吾几不为人矣 无论是尹铎为晋阳修筑壁垒的举动 还是晋人围晋阳的记载 都说明此时的 晋阳已经初步具备了城的形式 考古勘察认为 晋阳城的营建不早于西周初年 也为上述文献提供了有利的证明 秦庄襄王三年 公元前2 4 7 年 蒙骜率军 攻赵榆次 新城 狼孟 取三 十七城 四月日食 王龅攻上党 初置太原郡 元和郡县图志 中也有类似 记载 秦庄襄王二年 蒙骜攻赵 定太原 四年 初置太原郡 始皇置三十六 郡 仍为太原郡 同时以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 晋阳在汉代所属屡有变化 西汉初年 汉朝沿袭秦代设置 晋阳仍为太原郡 治 太原郡 秦置 有盐官 在晋阳 到汉高祖十一年 前1 9 6 年 为了防 备匈奴入侵 在太原 雁f 3 郡置代国 于是乃分赵山北 立子恒以为代王 都晋阳 文帝二年 前1 7 8 年 分代国南部原太原郡之地新置太原国 子参 为太原王 文帝四年 前1 7 6 年 改封为代王 代孝王参初立为太原王 四 年 代王武徙为淮阳王 而参徙为代王 复并得太原 都晋阳如故 o 可见刘参 为太原王与代王期间 均以晋阳为都 汉武帝元鼎三年 前1 1 4 年 代国除为 太原郡 晋阳重新成为太原郡郡治 元封五年 前1 0 6 汉武帝设十三部刺史 并州 汉 晋治晋阳 晋阳县又成为并州州治治所在地 东汉大体沿袭西汉 制度 后汉书 郡国志 太原条下记载 晋阳本唐国 有龙山 晋水所出 刺 史治 晋阳仍为太原郡 并州治治所 东汉末年 黄巾之乱后 兵祸四起 再 加上少数民族入侵 并州北部逐渐荒废 建安十八年 省并州入冀州 三国时期 曹魏逐渐控制了并州地区 魏文帝黄初元年复置并州 改太原 谢冗璐 张颁 晋阳古城勘察记 考古 1 9 6 1 年第4 5 期 o 史记 卷五 秦奉纪第五 中华书局 1 9 8 2 年 页2 1 9 元和郡县图志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 页3 6 0 o 汉书 卷二八上 地理志上 中华书局 1 9 6 2 年 页1 5 5 1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与 孝文本纪 均载 都中都 而 高祖本纪 记为 都晋阳 集解 引如 淳口 文纪 日言都中都 又文帝过中都 复晋阳 中都二岁 似迁都于中都也 详见曲英杰 史记 都城考 商务印书馆 2 0 0 7 年 页4 0 0 o 史记 卷一o 孝文本纪第十 中华书局 1 9 8 2 年 页4 2 3 o 汉书 卷四七 代孝王刘参传 中华书局 1 9 6 2 年 页2 2 1 1 魏书 卷一 六上 地形志上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4 6 6 后汉书 卷一一三 郡国志五 中华书记 1 9 6 5 年 页3 5 2 3 o 三国郡县表附考证 二十五史补编 第三册 中华书局 1 9 9 8 年 页2 9 l o 8 郡为太原国 晋阳县仍为并州州治 并成为太原国治所 西晋 因而不改 圆 北魏皇始元年 3 9 6 年 北魏道武帝拓跋琏击败西燕主慕容垂 太原国复为太 原郡 晋阳仍为太原郡治 北齐河清四年 5 6 5 年 晋阳县被移到汾河东岸 武平六年 5 7 5 年 于 晋阳县故治新置龙山县 成为并州 太原郡治 元和郡县图志 记载 此前晋 阳理州城中 高齐武成帝河清四年 移晋阳县于汾水东 武平六年 于今理 置龙山县 属太原郡 因县西龙山为名也 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中有言 按北齐龙山 晋阳二县并置 龙山治在汾水西 晋阳治在汾水东 然 隋 志 系龙山 蒙山于齐之龙山县下 系晋阳宫 晋水于齐之晋阳县下 是北 齐之晋阳县治虽移于汾水东岸 而其治地且及汾水西岸 如晋阳宫城即属于 晋阳县也 故北齐武成帝以后诸帝巡并州者 仍称幸晋阳 不称幸龙山 以 晋阳宫在晋阳界也 因此 对于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这一点并没有影响 北周沿袭北齐制度 并州 治龙山 领郡二 太原郡治龙山 领县七 仍以龙山为州治与郡治 隋代恢复旧制 开皇三年 罢郡 置并州 十年 废龙山县 移晋阳县理之 一 即将晋阳县移回原来的治所 重新成为了并州的州城 大业三年 罢州 为太原 郡 县仍属焉 o 到了唐代 开元十一年 又置北都 改并州为太原府 仍以 晋阳为治 太平兴国四年 9 7 9 年 宋攻取晋阳 毁其城 自此 晋阳县成为历史 综上 晋阳从建城之日起到北齐北周乃至隋唐 其间虽屡有变化 但相对于 其他区域而言 中间的变动并不大 因此可以把整个晋阳区域视为地理上的同一 点 o 元和郡县图志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 页3 6 0 o 晋书 卷一四 地理 i 页4 2 8 元和郡县图忠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 页3 6 3 o 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中华书局1 9 8 0 年 页8 6 1 o 同上 中华书局1 9 8 0 年 页8 6 2 o 元和郡县图忠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 页3 6 3 o 同 1 旧唐书 卷三十九 地理志二 中华书局 1 9 7 5 年 页1 4 8 1 9 第二章十六国北魏时期晋阳地位的提升 一少数民族的入塞与十六国时期的晋阳 并州少数民族内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前汉末 匈奴大乱 五单 于争立 而呼韩邪单于失其国 携率部落 入臣于汉 汉嘉其意 割并州并界以 安之 于是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 与汉人杂处 自此以后 历代相关记载不绝于史 太康五年 复有匈奴胡太阿厚率其部 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归化 七年 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等各率种类大小凡十 万余口 诣雍州刺史扶风王骏降附 明年 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复率种落大 小万一千五百口 牛二万二千头 羊十万五千口 车庐什物不可胜纪 来降 并 贡其方物 帝并抚纳之 回 由于内附部落一般 不输贡赋 故 户口渐滋 弥漫北朔 转难禁制 到 西晋末年 战乱连年 并州人口 胡汉对比已经发生逆转 为了防范内附胡人 中央政权一般采取分部安置的办法 建安中 魏武帝 始分其众为五部 部立其中贵者为帅 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 魏末 复改帅为 都尉 其左部都尉所统可万余落 居于太原故兹氏县 右部都尉可六千余落 居 祁县 南部都尉可三千余落 居蒲子县 北部都尉可四千余落 居新兴县 中部 都尉可六千余落 居大陵县 西晋时期 侍御史西河郭钦曾上疏日 戎狄强 犷 历古为患 魏初人寡 西北诸郡皆为戎居 今虽服从 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 警 胡骑自平阳 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 北地 西河 太原 冯翊 安定 上郡 尽为狄庭矣 宜及平吴之威 谋臣猛将之略 出北地 西河 安定 复上郡 实 冯翊 于平阳已北诸县募取死罪 徙三河 三魏见士四万家以充之 裔不乱华 渐徙平阳 弘农 魏郡 京兆 上党杂胡 峻四夷出入之防 明先王荒服之制 万世之长策也 回可惜未曾实行 当中原动荡之时 中央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部落的控制就会松懈很多 甚至 妄图引而用之 最终导致这股势力冲破藩篱 侵入中原地区 首当其冲的并州成 m 晋书 卷九七 北狄传附匈奴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5 4 8 o 同上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5 4 9 同上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5 4 8 o 同上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5 4 9 1 0 为了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第一个战场 而作为并州中心的晋阳 也因此成为了 割据混战的重要场所 永兴元年 3 0 4 年 刘渊改称汉王 建王庭于左国城 永嘉二年 3 0 8 年 称皇帝 建都平阳 刘汉政权控制了并州大部 唯有晋阳 还控制在刘琨手中 刘渊死后 刘聪派遣大军大举进攻晋阳 晋阳太守高乔 并州别驾郝聿举城投降 晋阳被刘汉政权控制 四个月后 刘琨向鲜卑猗卢乞师 猗卢亲率大军收复晋阳 建兴四年 3 1 6 年 并州境内出现蝗灾 河朔大蝗 初穿地而生 二旬则 化状若蚕 七八日而卧 四日蜕而飞 弥亘百草 唯不食三豆及麻 并冀尤甚 石勒趁机派其将石越率骑兵两万出屯并州 并州长史李弘率部众归降石勒 东 晋大兴二年 3 1 9 年 石勒趁刘聪新死 前赵内部大乱之际 自称大单于 定 都襄国 史称后赵 至此直到后赵亡国 晋阳一直为后赵占据 后赵占据晋阳长达4 2 年 盛极一时 但随着石勒的病亡 国势日下 北方 又重新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慕容鲜卑自辽东进入河北 建立前燕 氐族人在关中 建立前秦 互相对峙 此时 张平占据晋阳 割新兴 西河 太原 上党等地 与前秦和前燕相抗衡 公元3 5 8 年 前燕慕容评逐张平 占领晋阳 前燕共占据 晋阳1 2 年 太和四年 3 6 9 年 东晋派大司马桓温伐燕 前燕主慕容啤以割地为条件 向苻坚求援 及桓温被击退 障违约 苻坚大怒 次年遣将军王猛 杨安率步骑 六万 兵分两路攻打前燕重镇晋阳和壶关 王猛攻克壶关后 率军援助杨安攻晋 阳 晋阳城池坚固 易守难攻 秦军久攻不下 最后靠挖掘地道才攻克晋阳城 晋阳地区从此落入前秦之手 太元十一年 3 8 6 年 慕容永率兵东进 在襄陵之战中打败苻丕 攻入晋 阳 建立西燕 此时的并州地区 局势非常复杂 慕容永占据长子 太原等郡 独孤刘显占据雁门郡 拓跋鲜卑占据云中 定襄 太元十八年 3 9 3 年 慕容垂亲率七万大军出滏口 直逼晋阳 与西燕遭 遇于台壁 慕容永仓促应战 中伏大败 退回长子 慕容垂乘势攻克晋阳 西燕 随之灭亡 后燕凭借晋阳军事重镇 占据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其时代北鲜卑拓 拔势力日渐强大 为了阻止拓拔氏南下 后燕特别加强了晋阳的军事力量 以辽 o 晋书 卷 0 四 石勒载记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7 2 6 1 1 西王慕容农为并州牧 镇守晋阳 综上 自公元3 0 4 年始 到公元3 9 4 年为止 不足百年时间 晋阳地区先后 为西晋 前赵 后赵 前燕 前秦 西燕 后燕所占据 除了后赵统治时期稍长 局势比较平静 其余时间往往兵祸不断 晋阳的得失 往往决定着一个政权的兴 亡 可以说 十六国的历史 也是各种势力对晋阳的争夺史 晋阳成为了决定这 一阶段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北魏占据晋阳的重要意义 北魏皇始元年 公元3 9 6 年 拓跋硅乘并州旱霜 饥荒乏食之机 派遣大 军 大举讨慕容宝 帝亲勒六军四十余万 南出马邑 逾于句注 旌旗骆驿二 千余里 鼓行而前 民屋皆震 九月戊午 次阳曲 乘西山 临观晋阳 命 诸将引骑围胁 已而罢还 此时的后燕早已无力与之对抗 宝并州牧辽西王 农大惧 将妻子弃城夜出 东遁 并州平 回 在这一阶段 晋阳为北魏日后统一中国北方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军事上 北魏占领晋阳后 进可以南下河南 或者东出河北 退可以交通代 北 攻守自如 优势巨大 之后仅一个月 拓跋硅 车驾出井陉 使冠军将军王 建 左军将军李栗五万骑先驱启行 十有一月庚子朔 帝至真定 自常山以东 守宰或捐城奔窜 或稽颡军门 第二年正月 中山 邺 信都均被北魏占领 后燕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 政治上 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胜利 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 此时的鲜卑 正在从氏族组织向国家体制的转变过程中 攻下晋阳后 拓跋琏悉心网罗人才 留心慰纳 诸士大夫诣军门者 无少长 皆引入赐见 存问周悉 人得自尽 苟有微能 咸蒙叙用 回 充分利用得到的这一批官员 初建台省 置百官 封 拜公侯 将军 刺史 太守 尚书郎已下悉用文人 从而初步建立了北魏的 政权系统 对晋阳的重要性 北魏统治者显然有清醒的认识 史书中留下了不少他们巡 d 魏书 卷二 太祖道武帝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7 o 同上 魏书 卷二 太祖道武帝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勰 o 同上 同上 1 2 视晋阳的记录 例如 十有一月 车驾次晋阳 辛酉 帝还至晋阳 戊 申 幸并州 三北魏迁都对晋阳的影响 公元4 9 3 年六月 孝文帝假称南伐 步骑三十馀万 自发平城至洛阳 霖雨不止 众将均不愿继续进军 在 苟不南伐 当迁都于此 的两难选择下 旧人虽不愿内徙 而惮于南伐 无敢言者 遂定迁都之计 以帝王之尊 尚且需要如此 阴谋 才能成功迁都 当时北魏内部反对迁都 的力量可想而知 更加重要的是 这些反对者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 首先是马的 问题 四方未定 未宜迁都 且征伐无马 将何以克 拓跋鲜卑以骑兵征战 四方 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此 孝文帝的解决办法是 厩牧在代 何患无马 其次是人的问题 自先帝以来 久居于此 百姓安之 一旦南迁 众情不乐 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和合众情 遂许冬则居南 夏便居北 如是 则北魏统 治中出现了两个核心区 一个是控制着战马与大量人口的云代并地区 一个是北 魏的政治中心洛阳地区 随着北魏统治集团汉化与不汉化的分裂 这两个中心也 不可避免的越走越远了 o 北魏迁都洛阳 当然有其必要性存在 比如粮食问题 在拓跋嗣永兴年间 频有水早 诏简宫人非所当御及非执作伎巧 自余出赐鳏民 神瑞二年 又不 熟 京畿之内 路有行馑 帝以饥将迁都于邺 用博士崔浩计乃止 孝文帝时 期 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春旱至今 野无青草 上天致谴 实由匪德 百姓无辜 将罹饥馋 平城在经济上已经无力供应一个庞大国家的都城所需 又比如当时形势的变化 北魏自世祖太武帝后 在北方未再有大规模的行动 战 略重心转向了南方 对于平城来说 无论是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还是经营天下 期于混一 都已经成为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在军事上 平城也难以满足北魏统治 o 魏书 卷二 太祖道武帝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柏 o 魏书 卷二 太宗明元帝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6 3 o 魏书 卷七下 高祖孝文帝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7 2 o 资治通箍 卷一三八 齐纪四 中华书局 1 9 5 6 年 页4 3 3 9 4 3 4 0 o 资治通鉴 卷一三九 齐纪五 中华书局 1 9 5 6 年 页4 3 5 1 4 3 5 2 o 魏书 卷一五 常山王遵传附忠从子晖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3 7 8 o 详见毛汉光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 上海书店 i i 版社 页6 0 6 6 o 魏书 卷一一零 食货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8 5 0 魏书 卷七下 商祖孝文帝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6 2 1 3 劳干 北魏后期的重要都邑与北魏政治的关系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 庆祝董作宾先生六 十五岁论文集 下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1 年 页9 2 1 o 劳干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书局 2 0 0 6 年 页3 7 3 o 劳干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书局 2 0 0 6 年 页3 6 9 o 魏书 卷一一0 食货志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8 5 7 o 同上 魏书 卷九 肃宗孝明帝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3 7 魏书 卷九 肃宗孝明帝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4 3 o 魏书 卷三o 陆真传附子延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7 3 1 o 魏书 卷七四 尔朱荣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6 4 5 1 4 能够作乱 也说明了他们手中掌握了相当数量的马匹 对于北魏来说 战马无疑 是生死攸关的资源 所以 北魏迁都后 晋阳已经从北魏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 成为北魏生命线上的重要一环 不知不觉间扼住了洛阳的命脉 四北魏时期晋阳的社会经济 秦汉时期 在国家安定的局面下 以晋阳为中心的并州地区的经济曾经相当 繁荣 但是 随着东汉末年国家走向分裂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这一地区屡 遭兵祸 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西晋末期的永嘉元年 3 0 7 刘琨任并州刺史 其时 东赢公腾自晋阳镇 鄹 并土饥荒 百姓随腾南下 余户不满二万 寇贼纵横 道路断塞 0 0 00 00 晋 阳 府寺焚毁 僵尸蔽地 其有存者 饥赢无复人色 荆棘成林 豺狼满道 寇盗互来掩袭 恒以城门为战场 o 他在一份奏章中这样写道 九月末得发 道险山峻 胡寇塞路 辄以少击众 冒险而进 顿伏艰危 辛苦备尝 即日达壶口关 臣自涉州疆 目睹困乏 流移四散 十不存二 携老扶弱 不绝于路 及其在者 鬻卖妻子 生相捐弃 死亡委危 白骨横 野 哀呼之声 感伤和气 群胡数万 周匝四山 动足遇掠 开目睹寇 唯 有壶关 可得告籴 而此二道 九州之险 数人当路 则百夫不敢进 公私 往反 没丧者多 婴守穷城 不得薪采 耕牛既尽 叉乏田器 o 刘琨 翦除荆棘 收葬枯骸 造府朝 建市狱 稍加整治 但 聪遣刘粲 刘 曜等攻刘琨于晋阳 曜入晋阳 夜与刘粲等掠百姓 喻蒙山遁归 之后的 十六国时期 晋阳虽然成为多个政权的都城 但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争战始 终不断 短短九十年间 境土屡分 国号几易 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较长的和平时 间 其社会经济发展也就非常有限了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北魏皇始元年 3 9 6 年 北魏占领晋阳 自此以后百年 晋阳局势均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到 同上 o 晋书 卷六二 刘琨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6 8 1 o 同上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6 8 0 o 晋书 一 二 刘聪载记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6 6 2 2 6 6 3 1 5 了东魏北齐时代 晋阳的社会经济已经有了相当高程度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军 事与民生两个方面 以军事而言 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多年 几次大战基本都以晋阳为中心 调动大军 例如 元象元年 5 3 8 年 八月初 神武知西师来侵 自晋阳帅众 驰赴 武定四年 5 4 6 年 神武将西伐 自邺会兵于晋阳 天平初 迁邺 使金领步骑三万镇风陵以备西寇 军罢 还晋阳 武定四年 诏金率 众从乌苏道会高祖于晋州 仍从攻玉璧 军还 高祖使金总督大众 从归晋阳 这意味着晋阳拥有供应大量军事物资的能力 尤其重要的 一个是马 一个是 铁 早在北魏时期 晋阳地区以其与河西近似的自然环境 成为河西马匹进入洛 阳的中转之地 显然 晋阳地区是适宜养马的 史书中留下了大量相关记载 例 如 帝赐提婆晋阳之田 光言于朝日 此田 神武帝以来常种禾 饲马数千匹 以拟寇难 今赐提婆 无乃阙军务也 送突厥马数千疋于扬州管内 令土 豪贵买之 此外 北齐还从对外战争中缴获大量马匹 天保三年 帝亲讨库 莫奚于代郡 大破之 获杂畜十余万 分赉将士各有差 四年 帝亲逾山岭 为士卒先 指麾奋击 大破之 虏获十万余口 杂畜数十万头 遣太师 咸 阳王斛律金从显州道 常山王演从晋州道 掎角夹攻 大破之 斩首数万 获杂 畜十余万 遂平石楼 皇建元年 孝昭帝北讨库莫西 分兵致讨 大获牛马 括总入晋阳宫 当时晋阳马匹之多由以上可见一斑 晋阳还是北齐主要的冶炼之地 晋阳设有专门机构管理相关事宜 太府 寺 诸冶西道 又别领晋阳冶 四局丞 北齐书 记载当时綦母怀 文的铸造技艺 又造宿铁刀 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 数宿则成刚 以柔铁为 刀脊 浴以五牲之溺 淬以五牲之脂 斩甲过三十札 州2 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 o 北齐书 卷二 神武下 中华书局 1 9 7 2 年 页2 0 o 同上 中华书局 1 9 7 2 年 页2 3 北齐书 卷一七 斛律金传 页2 2 0 o 同上 北齐书 卷一七 斛律金传 中华书局 1 9 7 2 年 页2 2 5 北齐书 卷四二 卢潜传 中华书局 1 9 7 2 年 页5 5 6 o 北齐书 卷四 文宣纪 页5 6 同上 中华书局 1 9 7 2 年 页5 7 同上 中华书局 1 9 7 2 年 页5 8 北史 卷七 孝昭帝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7 0 隋书 卷二七 百官志中 中华书局 1 9 7 3 年 页7 5 7 n 北齐书 卷四九 綦母怀文传 中华书局 1 9 7 2 年 页6 7 9 1 6 当时的晋阳冶铁水平 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十六国时期 晋阳兵祸连年 民生凋敝 直到北魏占领晋阳之后 才得到了 一段相当长的和平时期 再加上未受到六镇起义的破坏 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当然 晋阳的各种手工业 商业真正发展到一个比较 高的程度 是在高氏大肆营建晋阳城之后 例如陶瓷业 从1 9 5 5 年万柏林区张 肃俗墓的发现开始 到2 0 0 1 年轰动全国的北齐徐显秀墓的发现 已经发现了1 9 座北齐墓葬 其中1 7 座墓中都有陶俑发现 墓主身份从王公大臣到百姓处士都 有 仅北齐娄睿墓就出土陶俑6 1 0 件 陶牲畜4 2 件 陶模型1 6 件 瓷器7 6 件 陶器1 3 件 共计7 5 7 件 此外 酿酒 制醋 纺织等行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经济发展不可一蹴而就 以上虽为北齐时期的记载 但尔朱荣时期去齐不远 当 也能从此判断一些其时晋阳的经济活动状况 这些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对北朝末期晋阳地位的提升造成了比较大的影 响 o 常一民 彭娟英 太原地区发现的北齐墓葬 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 四 页2 4 0 1 7 第三章尔朱集团的兴起 一平城时代的尔朱部及其活动区域 毛汉光先生指出 北魏帝国以拓跋氏为核心 吸收各种种族 部落 人群 环绕着核心 构成一个一圈圈由亲而疏的同心圆 其中 国人 界线最为重要 狭义的国人 是指与拓跋氏同族者 广义的国人 则包括与拓跋氏同一婚姻圈者 以及长期追随拓跋氏的功勋姓族 回出身子契胡的尔朱氏集团是北魏时期肆并地 区国人的典型代表 尔朱荣 其先居于尔朱川 因为氏焉 常领部落 世为酋帅 高祖羽 健 登国初为领民酋长 率契胡武士千七百人从驾平晋阳 定中山 论功拜 散骑常侍 以居秀容川 诏割方三百里封之 长为世业 太祖初以南秀容川 原沃衍 欲令居之 羽健日 臣家世奉国 给侍左右 北秀容既在划内 差近京师 岂以沃堵更迁远地 太祖许之 曾祖郁德 祖代勤 继为 领民酋长 代勤 世祖敬哀皇后之舅 以外亲兼数征伐有功 给复百年 除 立义将军 高宗末 假宁南将军 除肆州刺史 高祖赐爵梁郡公 父新兴 太和中 继为酋长 家世豪擅 财货丰赢 自是之后 日觉滋 盛 牛羊驼马 色别为群 谷量而已 朝廷每有征讨 辄献私马 兼备资粮 助裨军用 高祖嘉之 除右将军 光禄大夫 及迁洛后 特听冬朝京师 夏 归部落 每入朝 诸王公朝贵竞以珍玩遗之 新兴亦报以名马 转散骑常侍 平北将军 秀容第一领民酋长 新兴每春秋二时 恒与妻子阅畜牧于川泽 射猎自娱 肃宗世 以年老启求传爵于荣 朝廷许之 尔朱氏 世为酋帅 与拓跋氏渊源非常深 故有 家世奉国 给侍左右 之语 这种从属关系的建立应早于羽健时代 亦即淝水之战后拓跋硅重建鲜卑政 权时期 鲜卑复国之所以如此迅速 当与这种传统形成的同盟关系有重要联系 尔朱氏参加了鲜卑复国初期的一系列重要战役 包括攻打晋阳 中山等 以功获 封秀荣川三百里 以为世业 北魏建国以来 一方面采用魏晋官制将各姓部落打散纳入官僚体系 代 详见毛汉光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4 3 魏书 卷七四 尔朱荣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6 4 3 1 6 4 4 1 8 人 其先世为君长 四方附国者数十部 其后离散诸部 分土定居 不 听迁徙 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唐长孺先生在 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指出 我以为离散诸部可能不是一时之事 但大规模的执行必在破燕之后 此 时由于军事上空前的胜利 拓跋琏在国内的威望大大提高 这样才能使部落大人 酋庶长服从其命令 同时由于从中国被迫迁入代京的人民非常多 促使各部落中 杂居情况更为显著 部落组织完全不适合于新的局面 必须要加以改变 于是在 需要与可能结合之下 这个命令顺利地被执行了 另一方面 对于许多 不需要 或 不可能 者又保存其部落的原有体制 当时领民酋长之号仍然甚 多 如 道武时 分散诸部 唯高车以类粗犷 不任使役 故得别为部落 对 待柔然与高车 拓跋氏在战争中屡次打败它们 但并不能使其完全臣服 最后把 他们安置在阴山一带 设六镇以防范 而对于与拓跋氏关系良好者 则赐予畜牧 之地 长为世业 关系越近 其分封之地越接近北魏的核心地带 北秀荣位于 今天的山西朔县西北 离当时北魏的都城平城不远 既在划内 差近京师 可 见其与拓跋氏的关系之密切 奠定尔朱氏兴起基础的是尔朱荣之祖尔朱代勤 他 以外亲兼数征伐有功 给复百年 以后尔朱氏 家世豪擅 财货丰赢 当与此有一定联系 虽然史书 中没有明确记载其功劳 但他 曾围山而猎 部民射兽 误中其髀 代勤仍令拔 箭 竟不推问 日 此既过误 何忍加罪 部内闻之 咸感其意 其气度如 此 当有非凡之处 从尔朱荣高祖尔朱羽健开始 秀荣川五代休养生息 没有遇到大的灾祸 同 时又获 给复百年 牛羊驼马 色别为群 谷量而已 具备了雄厚的实力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良马 尔朱氏对北魏的一个重要功绩就是 每有征讨 辄献 私马 兼备资粮 助裨军用 而起与中央官吏来往 每入朝 诸王公朝贵竞以 珍玩遗之 新兴亦报以名马 从此可以推断 其私马应该已经有了相当规模 此外 世祖之平统万 定秦陇 以河西水草善 乃以为牧地 畜产滋息 马至 二百余万匹 橐驼将半之 牛羊则无数 高祖即位之后 复以河阳为牧场 o 魏书 卷八三上 外戚传上 贺讷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8 1 2 o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三联书店 1 9 5 5 年 2 0 4 2 0 5 页 o 北史 卷九八 高车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3 2 7 2 1 9 恒置戎马十万匹 以拟京师军警之备 每岁自河西徙牧于并州 以渐南转 欲其习水土而无死伤也 而河西之牧弥滋矣 正光以后 天下丧乱 遂为群 寇所盗掠焉 河西凉州一带的良马都要先迁徙于并州 然后才能再向南移到洛阳 所以 晋阳地区实际上成为了北魏马匹供应的重要地区 天下丧乱 遂为群寇所盗掠 其中部分流入尔朱荣手中也是很可能的情况 由上 尔朱氏属于北魏的统治核心r 国人 它既与拓跋氏保持着婚姻关系 与中央权力不乏来往 又拥有大量的良马 保持了畜牧狩猎的生活方式 不改草 原英雄之习 很容易成为一支善战的骑兵军团 随着天下局势的动荡 掌握着如此雄厚实力的尔朱荣抓住了六镇之乱这个机 会 迅速崛起 走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二尔朱部进据南秀荣川与晋阳 荣袭爵后 除直寝 游击将军 正光中 四方兵起 遂散畜牧 招合义勇 给其衣马 凭借手中这支军队 他一步步走上了北魏政治舞台的中心 史书中 关于这一段历史记载如下 蠕蠕主阿那壤寇掠北鄙 诏假荣节 冠军将军 别将 隶都督李崇北征 荣率其所部四千人追击 度碛 不及而还 秀容内附胡民乞扶莫于破郡 杀 太守 南秀容牧子万子乞真反叛 杀太仆卿陆延 并州牧子素和婆蝓峻作逆 荣并前后讨平之 迁直阁将军 冠军将军 仍别将 内附叛胡乞 步落坚胡 刘阿如等作乱瓜肆 敕勒北列步若反于沃阳 荣并灭之 以功封安平县开国 侯 食邑一千户 寻加通直散骑常侍 敕勒斛律洛阳作逆桑干西 与费也头 牧子迭相掎角 荣率骑破洛阳于深井 逐牧子于河西 进号平北将军 光禄 大夫 假安北将军 为北道都督 寻除武卫将军 俄加使持节 安北将军 都督恒朔讨虏诸军 假抚军将军 进封博陵郡公 增邑五百户 其梁郡前爵 听赐第二子 时荣率众至肆州 刺史尉庆宾畏恶之 闭城不纳 荣怒 攻拔 之 乃署其从叔羽生为刺史 执庆宾于秀容 自是荣兵威渐盛 朝廷亦不能 o 魏书 卷一一o 食货志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2 8 5 7 o 魏书 卷七四 尔朱荣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6 4 4 2 0 罪责也 寻除镇北将军 南秀荣位于今天的山西忻州市 秦汉时属于太原郡 魏晋时期于此置新兴郡 十六国时期新兴郡废置不定 北魏道武帝拓跋硅天赐二年 4 0 5 年 于此设置军 镇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 4 4 6 年 又在原有基础上置肆州 领永安 秀荣 雁门三郡 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北齐时期 南秀荣向有 晋北锁匙 之称 距并州中心 晋阳不足百公里 其地设有 牧子 说明它是北魏政权统治下的一个重要牧区 且是最为接近农耕地区最 近的牧马之地 尔朱荣占据秀荣后 以此为据点 再加上获得战马的补充 以其 骑兵之胜 晋阳已是指日可达 故 自是荣兵威渐盛 朝廷亦不能罪责也 寻除 镇北将军 这成为尔朱集团崛起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此后 随着尔朱荣与坐镇晋阳的北魏宗室元天穆结盟 尔朱氏集团的势力变 得更为强大 魏书 记载 天穆 性和厚 美形貌 善射 有能名 年二十 起家员外郎 六镇之 乱 尚书令李崇 广阳王深北讨 天穆奉使慰劳诸军 路出秀容 尔朱荣见 其法令齐整 有将领气 深相结托 约为兄弟 未几 荣请天穆为行台 朝 廷不许 改授别将 令赴秀容 是时 北镇纷乱 所在蜂起 六镇荡然 无 复蕃捍 惟荣当职路冲 招聚散亡 天穆为荣腹心 除并州刺史 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 5 2 6 鲜于修礼的起义成为尔朱荣集团进入晋阳的一 个契机 正是以讨伐鲜于修礼为名 尔朱荣趁机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了山西地区 的中心 晋阳 鲜于修礼之反也 荣表东讨 复进号征东将军 右卫将军 假车骑将军 都督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诸军事 进为大都督 加金紫光禄大夫 o 从带兵讨平乞扶莫于 万子乞真 牧子素和婆蝓峻 乞 刘阿如等多次起义 后 尔朱荣的官位也从 假节 冠军将军 别将 经 征东将军 右卫将军 假 车骑将军 都督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诸军事 一路升迁到 大都督 加金紫光禄 大夫 控制了北魏开国以来国人聚集的核心区 从此时起 晋阳成为了尔朱集 团活动的大本营 o 魏书 卷七四 尔朱荣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6 4 5 魏书 卷十四 高凉王孤传附六世孙上党王天穆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3 5 5 魏书 卷七四 尔朱荣传 中华书局 i 9 7 4 年 页1 6 4 5 2 i 第四章尔朱集团与晋阳霸府的形成 一六镇起义与尔朱氏集团势力的进一步壮大 继续讨论之前 我们要先补充一点当时北魏统治集团 尤其是它的核心 国人的变化情况 在平城时代 以平城为中心 云代并地区是国人主要分布地区 北魏迁都以 后 一部分国人随中央政府南下洛阳 其余或分布在六镇 或仍在云代并地区 这一阶段国人集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南下洛阳的国人集团中 下层人物多为武 官 魏书 中记载 太和十九年八月 诏选天下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 虎 贲 以充宿卫 建武三年诏 军士自代来者 皆以为羽林 虎贲 他们虽然 身处政治中心 但北魏的汉化过程深刻的影响了他们的仕途 身为 浊官 的他 们 与云代并地区和六镇地区的国人一样 逐渐开始远离权力中心 与成功汉化 的鲜卑大族之间 产生了很大的隔膜 从文化与地理上的分开 到最终与中央政 府 洛阳国人上层集团实质上的分裂 不知不觉间 整个北魏赖以存在的基础 国人集团已经分裂为两大日益对立的集团 一方面是掌握的政治权力与大义 名分 但却缺少实力的中央政府 另一方面则是掌握着军事力量的中坚阶层 但 没有组织性 六镇之乱 就是这种冲突最明显的体现 北边六镇 自西而东数之 为沃野 怀朔 武川 抚冥 柔玄 怀荒 怀 荒更东则为御夷 沃野更西南则为薄骨律 六镇亦或分为东西两区 每区三镇 而以中间一镇之都大将督本区之三镇 又或以沃野镇将兼督更西南之薄骨律镇 或以怀荒镇与御夷镇并为一区而以平城镇将都督之也 六镇设置的主要目的 是镇压管制投降归附的柔然 高车族人 并随时以此为基地向外出击 所以六 镇地区的军民 成分复杂 既包括元魏国人后裔 迁徙边镇的中原豪族后裔 也 有徙居边镇的少数民族如高车柔然等 发配边区的罪人等 周一良先生在 北魏 镇戍制度考及续考 中指出 镇之设于不立州郡之地者 如北边之六镇及高平 薄骨 焉耆 鄯善等 盖其地当要冲 而中国人与胡人错居 不能以郡县统治 o 魏书 卷七下 高祖纪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7 8 o 资治通鉴 卷一四0 齐纪六 中华书局 1 9 5 6 年 页4 4 0 0 严耕望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上编一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史 下册 页7 8 5 7 8 6 o 毛汉光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 上海书店出版社 2 0 0 2 年 页6 9 故设为镇 以防御镇慑 上述人等在北魏初期身份上差异巨大 其中 缘边诸镇 控摄长远 昔时 初置 地广人稀 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 或国之肺腑 寄以爪牙 圆这些人 不 但不废仕宦 至乃偏得复除 当时人物 忻慕为之 当时的六镇 上到将领 下至士兵 身份都是比较高贵的 周一良先生在 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 中指 出 北镇所统 近于部落之众 所重在军政而非民事 故北魏初年颇重镇将之 选 但是 随着北魏逐渐采用汉人的制度 特别是选官制度的改变 及太和在 历 仆射李冲当官任事 凉州土人 悉免厮役 丰沛旧门 仍防边戍 自非得罪 当世 莫肯与之为伍 征镇驱使 但为虞候白直 一生推迁 不过军主 按北 齐官制 军主 为从第七品 六镇地位的下降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一是上层官吏 选举弥轻 o 镇将 或 用其左右姻亲 或受人货财请属 皆无防寇御贼之心 唯有通商聚敛之意 二 v 是中下层官吏 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 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 或投 彼有北 以御魑魅 多复逃胡乡 乃峻边兵之格 镇人浮游在外 皆听流兵捉之 于是少年不得从师 长者不得游宦 独为匪人 言者流涕 心中愤恨可想而 知 上贪下怨 六镇的统治阶层已经处在一个岌岌可危的状态中了 这时自然灾 害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草原地区 对自然变化 尤其雨量的多寡一 一极为敏感 草地对牲畜的包容力随气候而增减的幅度之大 实超出我们农耕社 会人民想象力之外 换句话说 在一定面积的牧地上 如遇气候良好水草丰美 几年之内畜群便可增殖一倍以上 如雨量减少 牲畜死亡率往往高达百分之五十 至八十 o 正光年间 史书中多有许多灾荒记载 正光二年 5 2 1 年 五月丁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北京大学f l 版社 1 9 9 7 年 2 2 0 页 o 北齐书 卷二三 魏兰根传 中华书局 1 9 7 2 年 页3 2 9 北史 卷一六 广阳 i 建传附嘉子深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6 1 7 o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北京大学 f i 版社 1 9 9 7 年 2 2 2 页 o 魏书 卷 a 太武五e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4 3 0 隋书 卷二七 百官制中 中华书局 1 9 7 3 年 页7 6 9 o 魏书 卷一九中 任城e 云传附子澄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4 7 6 o 魏书 卷六九 袁翻传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1 5 3 9 o 魏书 卷 a 太武五千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页4 3 0 萧启庆 北亚游牧民族南侵备种原冈的检讨 食货 复刊l 1 2 页6 0 9 转引自毛汉光 中国中 古政治史论 上海书店出版社 2 0 0 2 年 页7 2 未 月蚀 占日 旱 饥一 三年 5 2 2 年 六月 帝以炎旱 减膳撤悬 正光后 四方多事 加以水旱 国用不足 回 当时出现了大规模的灾荒应该 是比较确定的 概括以上叙述 当时的六镇被统治者们遭遇到了灾荒 难以生存 唯有揭竿 而起 而作为统治者的上层官员贪污横行 中下层官吏满腹怨恨 故此六镇之乱 一发而不可收拾 简单来说 六镇之乱本质上是一次六镇 国人 的内乱 是统 治阶层内部的第一次碰撞 在六镇起义中 六镇的高级将领或逃至并州 或逃到洛阳 六镇的中下级 官吏也大部分投奔了晋阳地区的尔朱荣 云代地区的国人一部分南迁洛阳 一部 分北戍六镇 唯有尔朱氏 招聚散亡 实力大增 二兵发洛阳 武泰元年 5 2 8 年 二月 肃宗暴崩于显阳殿 天下哗然 尔朱荣兵发洛阳 天穆参其始谋 乃令天穆留后 为之继援 庄帝践阼 天穆以荣之眷昵 特除 太尉 封上党王 征赴京师 洛阳伽蓝记对此记载更加详细 建义元年 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 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 无子 立临洮王世子钊以绍大业 年三岁 太后贪秉朝政 故以立之 荣谓 并州刺史元天穆日 皇帝晏驾 春秋十九 海内士庶 犹曰幼君 况今奉 未言之儿 以l 临天下 而望升平 其可得乎 吾世荷国恩 不能坐看成败 今欲以铁马五千 赴哀山陵 兼问侍臣帝崩之由 君竟谓何如 嚣穆日 明 公世跨并肆 雄才杰出 部落之民 控弦一万 若能行废立之事 伊霍复见 于今日 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 穆年大 荣兄事之 荣为盟主 穆亦拜荣 遣苍头王丰入洛 约以为主 长乐即许之 共克期契 荣三军皓素 扬旌南 出 太后闻荣举兵 召王公议之 时胡氏专宠 皇宗怨望 入议者莫肯致言 唯黄门侍郎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