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门渊源.doc_第1页
师门渊源.doc_第2页
师门渊源.doc_第3页
师门渊源.doc_第4页
师门渊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门渊源我练过几日咏春,也练过几日擒拿格斗,而我真正的师门却非咏春派抑或军警格斗,而是少林派。我师父姓彭,名不见经传,生于1950年,九岁习武,湖南江华人。师父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曾从远征军去过野人山。内战爆发后,师父的父亲所在部队被调回国内,与解放军作战,连吃了几场败仗后,师父的父亲对国军深感失望,遂弃军而去,带着细软及枪械还有几个铁哥们,回到了江华。回江华后,他老老实实娶妻生子,种地养家,后来将带回的枪支也卖掉了,表示自己再不愿卷入是非之中,只愿平静过一生。不料三反五反到来,他还是被当作国民党的余孽抓了起来,审判后被镇压了。这件事给年幼的师父极大的刺激,令其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师父的家族在江华地区算是大家族,师父失去父亲后,总是被一些恶少或贫家子弟殴打,这令彭家的族长十分恼火。师父的大伯为此专程去请几位武师教师父功夫,并告知年幼的师父:“你打了别人只管告诉我,但你不能被人打!”时值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师父才九岁,在长辈的精心挑选后,师父从了师爷习武。师爷所习之艺系少林一脉,却非如今盛传的大小红锤,而是少年登台、罗汉十八手、二十法、八虎下山、八步赶蝉等。如今盛传大小红锤乃少林武功之基础,不习此艺者不能习少林云云,然我师爷并未传出此艺,其亦为少林派高手,可见所谓基础者,实不能以套路来定。师爷虽拳术高明,最精者却非拳术,而是两类绝艺易筋经与少林火棍。师爷习易筋经多年,虽然肌肉不见隆起,却力道奇大,与人动手时一拳能将人由大路边打得飞去水田里。其次是棍法。师爷最习惯用的就是火棍,练习时,点燃一根蜡烛,一棍落下,棍头停在烛顶,不碰火苗而蜡烛灭,此其一绝;唤一人站在三四尺远处,穿带纽扣的衣服,师爷手持火棍,每出一棍而纽扣飞出一枚,而人不伤,此其二绝。说来惭愧,师爷用易筋经打人之事流传最盛者,竟是其教训儿子之事。师爷有二子,比师父年长,师父少年时,师爷的二子均已成人,盖因师爷教导无方,又加上环境恶劣,此二子与师爷关系很僵。二子成人后,与师爷分开居住,仍旧时不时闹别扭。一次不知为何,竟动起了手。二子一人手持铁钎,一人手持镐头,与师爷斗,师爷那时年已七十,仍一把便将镐头扯下,掷于地上。另一子持铁钎冲上,也被一把扯下,师爷其时恼怒,双手一用力,便将铁钎掰弯,此皆我师父亲眼所见。事隔多年,师父与我们说起师爷时,仍一脸钦佩道:“他易筋经练得好,虽然那么瘦,力气却那么大,一把把铁钎掰弯,吓得两个儿子跑掉了。”师爷的棍法好,除了打蜡烛挑扣子外,实战也非庸手可比。一次师爷给人打短工,负责放马,放马归来后,回家途中忽遇见邻村一人。那人刀法很是了得,喜欢用一把三十斤重的钢刀,他听说师爷棍法好,一直想找他比试,而师爷知其不好对付,遂连番躲避,不与其见面,未料到这次放马回来碰个满怀,那人立刻唤师爷比试,师爷毫无准备,扭头就跑,那人在后紧追。师爷苦于没有家伙,便一头跑进了马厩里,那人拉出刀来,也跟着跑到了马厩外,不见了师爷,便找。师爷在马厩里待了几分钟,眼睛习惯了黑暗,便找了一根打马的棍子,才两根筷子粗细,随即喊那人进来。那人闻听马厩里有声音,立刻提刀赶了进来,却眼睛一黑,一时不习惯黑暗,师爷趁机接近了他,而那人也算是老手,深怕被偷袭,便将大刀抡圆,猛力挥动,不令旁人接近。师爷见他刀起刀落,便在每一次刀落的当口抬棍一捋他的刀背,将其刀捋到一边,顺势一棍砸其头顶,就这样砸了那人三十余棍,直砸得那人满头是包,索性丢了刀认输为止。这件事当时在当地传为佳话。师爷教拳十分认真,师父年幼时扎马,稍一松懈便挨一棍,那苦实在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得。教师父练习眼法及手法时,师爷一开始并不教其招数和要领,而是带着师父及其师兄弟去野外,先是徒手捉蜻蜓,捉时不准待蜻蜓落下再抓,而是在蜻蜓飞时便要将其打落。待能随意打落蜻蜓后,再去打麻雀。师父练到手熟时,一个下午能打落八只麻雀。等蜻蜓麻雀都能打落后,再教身法招式,事半功倍。师爷还有几个师兄弟,各有绝活,有的拳法远近闻名,有的专练扫堂腿。我师父年少时曽与那位前辈开过玩笑,找了四个人坐在一条长凳上,让那人扫,结果那前辈一腿扫过,长凳飞了,四个人齐齐坐在地上。师爷虽然厉害,但附近山区里还有比他还厉害的,那时有位高手,平日练刀,刀重九十斤,与人拼命时便提着二十斤的刀去打。练时一把刀,打时一把刀。据我师父说,那片地区,只要出现了械斗,一听说有一方请了那人来,另一方必然散去。师爷一生习武,八十余岁而终,盖因三年自然灾害时无东西可吃,老人身体极度虚弱,中风后死亡。师爷去世前后,唯有师父一人照料,遂将拳经药方等都给了师父,不料在师父料理后事时,部分拳经药方竟被其师兄弟抢走,不知所踪。这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了。师父人很和气,但是并不等于脾气就好。师父的父亲被镇压后,他心里一直窝着一股火,到底该向谁发,他也说不清楚,他只是仇恨这个世道,在他心里,父亲毫无过错,凭什么被杀呢?年少的师父,变成了一个外表平和,内心激烈的人。师父十四岁那年,有一次一个人回家,走到半路,踩了别人家晒的谷子,看谷子的男人很生气,就骂了师父一句,谁知十四岁的师父并不听邪,也回骂了他一句。骂过后,那个男的就拿起锄头要打师父了。师父此时学艺已经整整五年,年纪虽小,打斗的经验却很丰富,那人来到他面前,一锄头横着抡出,师父猛一蹲就是个扫堂腿,立刻把那人扫倒了。扫倒后师父并不迟疑,迅速一脚踩在对方章门穴上,据后来师父说,那人的脸色一下子就苍白了。师父因此很害怕,也没看他到底如何了,一扭头就跑上了山坡,在山里待了整整一天,直到晚上,感觉没事了,才下山奔亲戚家而去。师爷去世时,师父已经成人,为了生活下去,他什么都干,但功夫从不扔下,他谨遵师爷的教导,每日都练易筋经,一直练到小周天,也就是一口气能连做三十六次。师父的村里有个力大的人,经常和师父比拧扁担,也就是一人握住扁担一头,向相反的方向拧,看谁能拧得动谁。以前师父经常输给他,但自从练了易筋经后,每次都赢。为此师父大喜,更是勤练不辍。有一次,师父和人喝酒,喝到高潮处,那人夸赞自己厉害,师父笑着说:“你信不信我坐在这里就能一拳把你打倒下?”坐着打人,还要一拳打倒,那是相当不易的,因为坐着很难发力,失去了腿的支撑,坐着的人无法发出整力。那人看我师父一米五的个头,当然不信,就站起来说:“你打。”师父一拳出去正中他胸口,当时就坐在地上了。多年后师父告诉我,这都是练易筋经的结果。除了练习易筋经之外,师父还喜欢做功力训练,比如托着一摞砖头站桩,比如边走路边开吸合呼、伸指纂拳,比如抬着土筐子做深蹲等等。有一次,在工地上,一伙民工得知师父力大,便来与他掰手腕,师父见对方有二十多人,自认为无可能全胜,便提了两筐子土,每筐有六十斤的样子,说:“你们谁能照我这个样子做一下,我就和他掰腕子。”说完,师父双手提两个筐,一条腿抬起伸平,另一条腿立在地上,做了个深蹲,而后站起。就这一下,登时哗然,二十余人没一个能做得出来的,遂都散了。师父除了在工地上干活糊口之外,还卖山货,比如药材、木材等等,有一次卖木材时,他遇到了本门的一个师叔,也就是师爷的师弟,师父没和他学过艺,但认得他,便远远的站在那里看着。当时江华卖木材的规矩是这样的:山上的木材被伐好后,捆成一捆,顺着溪流漂到山下的河中,河岸上,坐着买木材的人。买木材的人,一般都是当地一霸,把木材买过来后,再倒卖。买木材的人身边都带着打手或保镖,一捆木材漂下来后,一个保镖会一刀将绳子砍断,一捆木材便散了,然后,两个伐木者要合力端起一根木材的两头,抬到一杆大秤上去过份量,全过好了份量后,买木材的给钱,卖木材的拿钱走人。如果哪个卖木材的认为那个秤有问题或者缺斤少两,卖木材的便会依仗着打手众多,当众教训这个有性格的人。一般卖木材的都是本分的工人,所以也就听凭其短斤少两,不敢吭声。而师父的这个师叔却不然。他站在那里看着对方的保镖一道把绳子砍开,便弯下腰去,双手端起一根木材,放到秤上。这个举动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碗粗的木材,二十多米长,还浸了水,那位师叔祖一个人就端了起来,放到秤上,这个力气绝非一般。那个保镖不信邪,看着师叔祖端完了一捆木材,便又一刀砍开了一捆木材,这个师叔祖面无表情,又端完这一捆。那个保镖又一刀砍开一捆,师叔祖又端完了一捆。连续端完了三捆,一个保镖头头坐不住了,他赶忙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把拉住这位师叔祖的胳膊,笑着说:“兄弟,咱喝酒去吧。”说着,和几个保镖簇拥着,拉着这位师叔祖吃饭去了。整个一幕,我师父都看在眼里,后来他和我们说:“真有本事的,不用大呼小叫,人家一看你,就怕了。”是啊,习武的人,哪个身上没有一点故事呢?文革时期,不让练武,师父每次习武被人撞见,都会受到严厉的质问,比如“你练武做什么”、“世间太平练武做什么”、“没有敌人你练武做什么”等等,师父索性避开人群,跑去山里练习,因此未曾辍武。人民公社成立后,吃大锅饭挣工分,师父十分不喜,后来他和我说:“劳动一天,那么几个钱,有啥意思?不如我到村里去给人看病赚钱快。”确实如此。武术和中医从来不分家,所以师爷给师父留了好几个跌打损伤的方子,师父也很喜欢一个人去山里采药,回来后配药。他对药性很敏感,比如松针泡茶,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功效,他都很清楚,他绝不可能去采集与他想要的药性不符的松针。而且,他对不同的土壤要求也不同,比如在广东采集的松针,到了湖南绝不能再采集同样的松针,因为土质不同,药性不同。由于师父深通药性且有方子在手,所以在六十年代缺医少药的乡村里十分吃香,老百姓都信他,他也治好了不少人的病,当然也捞了些外快。可如此一来,地里的活儿就无人干了,因此负责监工的民兵营长很生气,经常说:“小彭很懒,老不上工,我得教训他。”民兵营长也会几下子拳脚,闲暇时也会打上一套,别人看了也叫声好。但是,他不是练家子出身,拳脚流于形式。师父听说民兵营长要教训他,便找了一天早晨,在营长专门打拳的地方等着。营长出来后,自顾自打了一趟拳,师父就看着他,不吭气。那个营长发现了他,就说:“听说你会两下子,来试试?”师父就上去了。那时师父才十九岁,天不怕,地不怕,那个营长也年轻,所以打起来就不留手。那个营长一拳打过来,师父一个环步到了他侧后面,一拳砸在他的肋骨上,当时就砸趴下了,怎么也起不来了,师父大摇大摆走了。整个事情也就几秒钟。那次打完了人后,民兵营长对师父开始客气起来,师父也得到了一个绰号梭镖。师父的父亲死后,母亲再嫁人,嫁人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姓周。这个周姓男子,自幼对师父就很不友好,长大后,经常说:“你姓你的彭,我姓我的周。”师父为此很不高兴,但并不记恨,仍将他看作弟弟。有一次,这个姓周的在外面与人口角,偏那个人是村里最老实的,拙嘴笨腮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个姓周的遂占了上风,他越说越高兴,最后竟忍不住动手了,那个老实人自然也不相让,但因胆小,下手不够狠,所以胳膊被这个周姓男子打断了。伤人后,他堂而皇之回了家,那个老实人却呼天抢地的被人抬走了,后来这个事闹到了村委,在那个无法无天的年代,村委是可以作出任何事情的。村长听说那么老实的一个人都被打了,就赶忙去看,到了伤者家里一瞧,胳膊断了,当时村长就勃然大怒,立刻召集了三十几号人,要去砸了那个姓周的家。当这三十几号人到了姓周的家里吵闹时,有邻居赶忙跑到了师父家,那时师父正在睡午觉,那人摇醒师父说:“梭镖哥快去吧,有人要砸你弟弟的家!”师父大惊失色,鞋都没穿,光着上身,只穿了一条大裤衩,就往他弟弟家跑,到了一看,那么多人,里面有不少是认识的,师父就挨个问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人都很奇怪,说你怎么来了?师父说这是我弟弟的家啊!那些人就面面相觑,接着,就开始三一帮俩一伙的走了,不到半个小时,三十几号人都散去了,都说既是梭镖哥的弟弟,那还打什么?师父就去问村长事情的起因,听说后,师父也大怒,对弟弟说:“你凭什么打人?今天要不是我来了,你这里就被砸烂!打了人还有什么好说?该多少钱赔给人家!”最后,周姓男子赔了对方养伤的费用,师父又领着他上门说了许多好话,终将此事平息。事后,周姓男子对师父很感激,师父说:“你这就想起我这个哥哥来了?不是你姓你的周,我姓我的彭了?”师父在当地很有威信,直到2010年,当地人还非常尊重师傅。师父和他妻子的关系不好,老年后,二人分居。2010年,他妻子从广州回到湖南江华,想将老房子卖掉,师父说:“你不带我去,我不点头,你就卖不掉。”果然,他妻子回到江华后,村里人一听说她要卖师父的老屋,立刻出来阻止,这个说屋里的某处是他的,要卖就得先给他钱,那个说这屋里的某个东西是他的,要卖就要还给他,折腾来折腾去,屋子始终卖不掉,最后他妻子悻悻而去。师父虽有功夫在身,但平日里并不显露,只是在与伙伴们玩闹时才拿出来用用。一次,一个朋友对他说:“梭镖哥,某某某与我摔跤,我总是摔不过他,怎么办?”师父就告诉了他一个法子,那人以后与人摔跤,果然次次都赢。原来那个法子就是:不与他对抗,他怎么摔,我都顺着他的力气倒下,我一倒下,他必然用身体压上来,而他用身体将压还未压上来的一瞬间,实际上是无力的,就在这时,我躺地上猛一发力,将其翻倒,同时反压上去。这非常符合武术的“不丢不顶”的格斗原则,就凭这个,那人摔跤出了名。另一次,师父坐长途车,那时是八十年代,路上不太平,总有一伙人在路上拦车抢劫,师父早听说过,但从未遇到过,可巧,这次就遇到了。当时和师父坐在周边座位的还有几人,都是农民。湖南人性情火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