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四册第7单元教案本单元设计思路.doc_第1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7单元教案本单元设计思路.doc_第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7单元教案本单元设计思路.doc_第3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7单元教案本单元设计思路.doc_第4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7单元教案本单元设计思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教案本单元设计思路:1、 坚持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特别重视方法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2、 坚持体现课前预设,更重视生成性实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空间。3、 力求寻找和二年级儿童心智水平相吻合的学习方式,预设和谐的教学氛围。25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1知识点: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等几个词语。2训练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教育点: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4发散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教学重点: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等几个词语。教学难点:熟读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初读识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谈话激趣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3合作学习(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4)全班交流。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5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3学生练写。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字词,品读感悟。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2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板书设计:25玲玲的画肯动脑坏事好事作业设计:1 组词:八( ) 句( ) 弟( ) 令( )叭( ) 狗( ) 梯( ) 玲( )2 给句子加标点。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 我家的一角 怎么了 孩子 爸爸放下报纸问 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课后记: 26 蜜蜂引路 教学要求:1知识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训练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教育点:学会观察生活,认真思考。4发散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二、教具准备生词卡片、投影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二)自学生字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字形,随文理解字意。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给生字组词,勾划生字在文章中的词语。3理解词语的意思。谈天:聊天,闲谈。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向导:带路的人。(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2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二、教具准备投影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列宁常与养蜂人谈天。)(2)老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3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4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5总结全文。(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3)老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m s k qiomnjngy pirn xingdo( ) ( ) ( ) ( ) ( )2组词。导( ) 蜜( ) 蜂( ) 采( ) 圆( )异( ) 密( ) 峰( ) 彩( ) 园(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惊奇经常愉快壮丽仔细一聊天兴奋一洪亮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一( )小山 一( )房子 一( )火车 一( )草地一( )园子 一( )蜜蜂 一( )飞机 一( )手绢课后记: 27 寓言两则课前透视: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训练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3教育点: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4发散点: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揠苗助长。一、切入新课1观察谈话:出示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揠苗助长,(引出课题)揠苗助长2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话平台:学习揠苗助长二、初读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ng。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如:5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三、朗读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四、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五、拓展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六、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守株待兔一、回顾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二、初读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三、研读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2结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拓展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五、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2教师示范书写。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忽然 要是每天 往高里拔 都枯死了 白捡野兔 整天 坐 等 乐滋滋 再也没有 庄稼全完了作业设计:1读了这两则寓言,我很想说 。2我还知道这些寓言故事: 。资料袋:1词语解释: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巴望:盼望。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2相关链接:寓言:文学体载的一种,是含有讽谕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少数是哲学家与作家个人的创作,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中国寓言网:/chinafable阅读资料:鹤和狼狼吃东西特别馋。在一个宴会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头鲠在嗓子里,差一点送了命。很幸运,这时刚好一只鹤从那里经过。狼便向她做手势,请她过来帮帮忙。女大夫立刻开始做手术。她以高超的技术为他取出了骨头,然后,要求付给她一定的酬报。“你的报酬?”狼说,“我的好大嫂,你是在开玩笑吧!我让你从我的喉咙里缩回脖子,难道这还不够厚道么?快滚吧,你这没良心的东西,千万别再落到我的爪子下!” 课后记: 28 丑小鸭 教学目的:1知识点:学习“堆、等、钻、剩、特、瘦、除、咬、越”9个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把握其基本意思。2训练点: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暖烘烘”、“特别”、“洁白”、“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等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3教育点:了解丑小鸭自出世后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竟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一故事内容,初步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4发散点: 感受依据问题,分段阅读,把握意思,准确回答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词句段的意思,感受依据问题、分段阅读、把握意思、准确回答问题的方法。教学思路:以课后练习题一中的三个问题为线索,凭借课中的插图,先大致划出与各个问题相对应的段落,再抓住各个问题及其所对应的段落,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解词句段的方法,分段读议,理解基本意思,然后连段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全面达到本课的训练目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识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识字学词。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童话故事,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学习童话故事的,拣一篇自己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跟家里的人或同学讲一讲。二、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上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完成了吗?谁能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故事是根据安徒生爷爷写的同名童话改编的,叫丑小鸭。(板书课题:4丑小鸭)三、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读准字音,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生字的字音。2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等(dng)和剩(shng)都是后鼻音,不要读成dn和shn。瘦(shu)和除(ch)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u和c。钻(zun)是平舌音,不要把u读丢了。3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按已往老师教给的朗读长句子的方法和要求读通文中的长句子,并给自然段标序号。学生读时,教师可相机提醒学生,读长句子时,在句中可以稍微停顿一下,停顿时,不要读破词语,“的”字前面一般不要停顿。4分段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是否读通了文中的句子。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6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7讨论上述问题。(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出生以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四、课堂作业。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3-6自然段,能区分“倒影”、“倒映”的意思;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5、6自然段;3教育学生遇到不幸遭遇,不要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读懂了什么?2这节课,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丑小鸭遇到了那些遭遇?后来怎么样了?它变成白天鹅后为什么那么高兴?)3交代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个问题?二、体验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请同学们带着丑小鸭遇到了哪些不幸的遭遇看录象。放录象。想不想把丑小鸭的遭遇在文中找出来?(想)打开书本请自由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同桌可以讨论讨论。1交流。随击出示句子;(1)丑小鸭来到一片有水有草的地方,看见有许多野鸭子在那里休息。他走过去很有礼貌地说:“叔叔、婶婶,请你们收下我吧!”可是,那些野鸭子不理他。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来到有水有草的地方,有礼貌的问,可还是不理他。你感受到什么?(心情怎样?伤心、难过、可怜)你能用读表达出来吗?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可怜。引:丑小鸭还遇到那些遭遇?交流。(2)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读一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可怜、孤单、悲伤。说说什么是讥笑、追赶并想象怎样讥笑和追赶。面对这样的遭遇,丑小鸭只得白天躲,晚上吃。读句子,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可怜与无奈。能读出来吗?齐读。可怜、无奈的丑小鸭只是来到有水有草的地方和树林里这两个地方吗?(不是)同学们想象一下,丑小鸭还会来到那里?遇到怎样的遭遇?2展开想象,说说丑小鸭还会来到那里?课件出示:丑小鸭来到_,_ 。引:丑小鸭来到那么多地方,他在寻找什么呢?(朋友、家、伙伴、快乐、自由、幸福)3齐读这一节。引:冬天到了,天气变冷,湖水结冰,丑小鸭有怎样了呢?(昏倒)课件出示丑小鸭晕倒图,4读读第4节,你有什么感受?(丑小鸭的可怜与农民的善良。)朗读体会。三、体验丑小鸭的快乐。引: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它后来怎样了呢?1请同学们看录象。放5、6节课文的录象。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非常快乐。)3想自己读5、6自然段吗?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同桌讨论。4交流。随击出示句子:(1)丑小鸭低头向水里一看,看到一个美丽的倒影,雪白油亮的羽毛,又长又软的脖子,丰满有力的翅膀,漂亮极了!丑小鸭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齐读出示课件看美丽的白天鹅说说你感受了什么?生:1丑小鸭很美丽。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理解“雪白油亮”、又长又软、丰满有力等词语。板书:美的3 个特点。2丑小鸭原来这么美丽,他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你从那里看出来?(简直)丑小鸭自己认为长得怎样的?(难看)你认为丑小鸭这时会有怎样的心情?(惊喜)你能读出来吗?朗读指导。男女赛读。体会当时的心情兴奋。(说说“倒映”和“倒影”的意思课件出示你能运用这两个词语吗?练习选词填空。)(2)丑小鸭太高兴了,它扬起翅膀,伸长脖子,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A、读一读说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高兴、快乐、幸福)B、你从那里看出来?“太、呼喊、心底里、做梦、幸福”。C、朗读体会。看课件。D、丑小鸭现在为什么那么快乐?联系前边的内容说一说。(3)“啊,多美的鸟!我要是像他们一样美丽,别人就不会瞧不起我了。让我仔细看看他们吧!”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丑小鸭渴望得到什么?心情怎样?)B、朗读体会。(4)“新来了一只天鹅,一只美丽的天鹅。”孩子们在湖边叫起来。你体会到什么?(孩子们对天鹅的喜欢,欢迎天鹅的到来。)朗读体会对白天鹅的美表示高兴。5、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5、6 自然段。四、指导背诵。1这么美的文字,那么美丽的天鹅,你们想记住吗?自己试着背。2能背的站着背,不能背的可看书读。五、图书推荐,课外延伸。1同学们,因为丑小鸭长得丑,大家都讨厌它,他伤心地离开了家,期间又遇到了种种不幸的遭遇,后来他知道自己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非常高兴,快乐。2读了课文,你们想说些什么?那老师读了课文后也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你有信心,一定会发现自己超越别人的地方。3同学们,安徒生不仅写了丑小鸭还写了很多很多美丽的童话故事,你们想知道吗?老师带来安徒生的童话集,送给大家看。同时也建议同学上我们的图书室去看。4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你猜猜是什么?音乐丑小鸭 板书设计:丑小鸭 作业设计:1照样子写词语。 又大又丑 又洁白又美丽 2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讨厌( ) 欺负( ) 丑( ) 瘦( )3 我还读过安徒生的这些童话故事: 。资料袋: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他生于奥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到首都哥本哈根,一边做杂役,一边学习唱歌。后来,他进了哥本哈根大学学习。30年代开始童话创作。他的第一部童话集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病才逐渐搁笔。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的童话中。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课后记: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知识点: 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2训练点: 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3教育点: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4发散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的总结与归类。重点难点: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2进行口语交际。3绘画、写话。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2认读新词。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有一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