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 习习习习 题题题题 6 6 1 有一个弹簧振子 振幅为 2 102 m 周期为 1s 初相为4 3 试写出它 的振动方程 并画出 x t 图 t 图和 a t 图 解 2 2 T 1 s 振动方程 mtx 4 3 2cos 102 2 速度 12 4 3 2cos 104 smtv 加速度 22 4 3 2cos 8 smta 图略 6 2谐振动方程为 4 20cos 1 0 txm 求 1 振幅 频率 角频率 周期和初相 2 t 2s时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解 对照谐振动的标准方程 cos tAx 可知 1 mA1 0 20 4 Hz10 2 sT1 0 1 2 2 2 0 1cos 202 7 07 10 4 t xm 1 2 44 4 4 20sin 201 0 smvt 22 2 280 4 20cos 20 1 0 amat 6 3设四个人的质量共为250kg 进入汽车后把汽车的弹簧压下 2 100 5 m 若 该汽车弹簧共负担1000kg的质量 求该汽车的固有频率 解 由 14 2 109 4 105 8 9250 mN x F k Hz m k 11 1 1000 104 4 2 1 2 1 4 6 4一立方体木块浮于静水中 其浸入部分的高度为a 今用手指沿竖直方向将 其慢慢压下 使其浸入部分的高度为b 然后放手任其运动 若不计水对木块的 粘滞阻力 试证明木块的运动是谐振动 并求出振动的周期和振幅 解 已知木块作简谐振动 其回复力必取 kxf 的形式 回复力是重力和浮力的合力 木块的平衡条件为 gSagm 水木 水木 Sam 以静浮时下底面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 x轴向下为正 当下底面有位侈x时木块所受回复力为 a b o x 42 kxgxSgmgaxSf 水木水 所以 gSk 水 g a gS Sa k m T 222 水 水 取刚放手时为初始时刻 则 abx 0 0 0 v ab v xA 2 0 0 6 5在U形管中注入水银 其密度为 高度为l 管的截面积为S 今使水银上下振动 不计水银与管壁 的摩擦 求振动的周期 l 解 当水银面处于任意位置y时 整个水银受回复力 kysgyf 2 sgk 2 题题题题 6 5 图图图图 g l sg ls k m T 2 2 2 22 6 6一质量为1 0kg的物体放置在平板上 平板下面连着一个弹簧 现使平板 上下做谐振动 周期为0 5s 振幅为2cm 求 1 当平板到最低点时物体对平板的 压力 2 若频率不变 振幅多大时可使物体恰好离开平板 3 若振幅不变 频率多大时可使物体恰好离开平板 解 由于物体作简谐振动 在任意位置时所受作用力为 Ngm v v N v 为平板对 物体支撑力随位置不同而变 1 取坐标x轴向下为正 则maNmg 在最低点时Ax 32 0100 2 5 0 2 22222 smAa Q NmamgN9 12 则物体对平板的作用力NN96 12 2 由于物体跳离平板是N 0 所以Ammamg 2 m g A 2 2 102 6 3 由Ammg 2 可得 Hz A g 52 3 100 2 8 9 2 1 2 1 2 2 6 7一物体放置在平板上 此板沿水平方向作谐振动 已知振动频率为2Hz 物体与板面的最大静摩擦系数为0 5 问 要使物体在板上不发生滑动 最大振 幅是多少 解 mgma max Q mgAm 2 则 m gg A 2 22 101 3 2 43 6 8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受到1N的力作用时伸长 2 100 5 m 现在此弹簧的末端 系一质量为0 064kg的物体 并拉长0 10m后放手任其振动 试求此弹簧振子作 谐振动时的周期 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解 1 2 20 100 5 1 Nm x F k s k m T36 0 20 064 0 22 1 max 77 1 sm m k AAv 22 max 3 31 sm m k AAa 6 9一质量为 2 1 0 10 kg 的物体作谐振动 其振幅为 2 2 4 10 m 周期为4 0s 当t 0时位移为 2 2 4 10 m 求 1 在t 0 50s时物体所在的位置和物体所受的 力 2 由起始位置运动到 2 1 2 10 mx 处所需的最短时间 解 1 mx 2 0 104 2 Q 0 又 24 22 T 2 cos 104 2 2 tx 当st5 0 时 mx 2 107 1 Nmxkxf 42 102 4 2 mx 2 102 1 Q时 5 0 2 cos A x t 3 2 2 mun t st33 1 3 4 min 6 10作谐振动的物体 由平衡位置向x轴正方向运动 试问经过下列路程所需的 时间各为周期的几分之几 1 由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处 2 这段距离的前半 段 3 这段距离的后半段 解 1 2 Q T 2 4 T t 2 6 Q 12 T t 3 3 Q 6 T t 6 11两质点沿同一直线作同振幅 同频率的谐振动 在振动过程中 每当它们 经过振幅一半的地方时相遇 而运动方向相反 求它们的相位差 并作旋转矢量 表示之 解 在一次完全完全振动中 对应于一个位置可有二个等值反向的速度 cos tAxQ sin tAv 44 a 设甲乙甲乙两质点在正方向相遇 对甲 5 0 cos 1 t sin 1 t 0 得 3 5 1 t 对乙 5 0 cos 2 t sin 2 t 0 得 3 1 2 t 3 4 21 ty b 设甲乙两质点在负方向相遇 对甲 5 0 cos 1 t sin 1 t 0 得 3 4 1 t 对乙 5 0 cos 2 t sin 2 t 0 得 3 2 2 t 3 2 21 tt 6 12两个质点作同频率 同振幅的谐振动 第一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 1 tAx 当第一个质点自振动正方向回到平衡位置时 第二个质点恰 在振动正方向的端点 求第二个质点的振动方程和两振动质点的相位差 解 由旋转矢量图得 2 12 2 12 第二个振动方程为 2 cos 12 tAx 6 13原长为0 50m的弹簧上端固定 下端挂一质量为0 10kg的砝码 当砝码 静止时 弹簧的长度为0 60m 若将砝码向上推 使弹簧缩回到原长 然后放手 砝码上下运动 1 证明砝码的上下运动为谐振动 2 求此谐振动的振幅 角频 率和频率 3 若从放手时开始计算时间 求此谐振动的运动方程 正向向下 解 本题证明在任意时刻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 kxf 的形式即可 1 以物体平衡位置为原点 x轴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设物体平衡时使弹簧伸 长了 0 x 有 mgkx 0 当物体处于任意位置时有 kxmgxxkf 0 所以物体作简谐运动 2 取放手时刻为初始时刻 则初位移为 0 x 初速度为0 mx v xA1 0 0 2 0 0 1 0 9 9 s x g m k Hz58 1 2 45 3 由初始条件可定出 所以方程为 9 9cos 1 0 tx 6 14如图所示 质量为10g的子弹以 1 1000 m s 的速度射入木块并嵌在木 块中 使弹簧压缩从而作谐振动 若木块质量为4 99kg 弹簧弹性系数为 3 1 8 10 N m 求振幅 解 由动量守恒定律 VMmmv 得碰后速度 v Vm m V 由机械能守恒 kAVMm 0 1 2 1 2 得 m Mmk mv V k Mm A05 0 2 6 15质量为0 10kg的物体作振幅为 2 1 0 10 m 的谐振动 其最大加速度为 2 4 0m s 求 1 振动的周期 2 通过平衡位置时的动能 3 物体在何处 其动能与势能相等 解 1 因为 Aa 2 max 所以 1max 20 s A a sT314 0 2 2 JmAmVEk002 0 2 1 2 1 22 max 2 3 JmVE002 0 2 1 2 max 4 2 2 1 kxEp 2 2 1 kAEE kp 当 kp EE 时有 2 2 0 707 10 2 A xm 6 16当谐振子的位移为其振幅的一半时 其动能和势能各占总能量的多少 物 体在什么位置其动能和势能各占总能量的一半 解 1 EkA A kkxEp 4 1 2 1 4 1 2 2 1 2 1 222 所以 EEEE pk 4 3 2 EEE kp 2 1 所以 22 4 1 2 1 kAkx Ax07 0 6 17一个质点同时参加两同方向 同频率的谐振动 振动方程分别为 46 1 6cos 2 6 cmxt 2 8cos 2 3 cmxt 试用旋转矢量法求合振动方程 解 由旋转矢量图可得 cmAAA1086 222 2 2 1 radtg403 0 8 6 3 1 所以合振动方程为 cmtx 403 02cos 10 6 18已知两个同方向 同频率的谐振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 1 5cos 100 75 cmxt 2 6cos 100 25 cmxt 求 1 合振动的振幅及初相 2 若另有一同方向 同频率的谐振动方程为 33 7cos 10 cmxt 则 3 为多少时 31 xx 的振幅最大 又 3 为多少时 32 xx 的振幅最小 解 1 cmAAAAA81 7 cos 2 2121 2 2 2 1 11 1122 1122 1184 48 A sinA sin tgtg A cosA cos o 2 要使 31 xx 的振幅最大 必须使两振动同相位 075 13 合成振幅为 cmAAA12 21 3 要使 32 xx 的振幅最小 必须两振动反相 23 25 1 3 合振幅为 cmAAA1 23 6 19有两个同方向 同频率的谐振动 其合振动的振幅为20cm 合振动的 相位与第一个振动的相位之差为30o 若第一个振动的振幅为17 3cm 求第二个 振动的振幅 第一 第二两振动的相位差 解 由旋转矢量图可知 cmAAAAA o 1030cos2 1 2 1 2 2 47 230cos 30sin 1 1 AA A tg o o 6 20示波管的电子束受到两个互相垂直的电场的作用 若电子在两个方向上 的位移分别为tAx cos 和 cos tAxy 求在0 30 o 90 o 各 情况下 电子在荧光屏上的轨迹方程 解 两同频率 互相垂直的谐振动合成 其轨道方程为 sin cos 2 1212 21 2 2 2 2 1 2 AA xy A y A x 1 AAA 21 Q 0 1 0 2 代入上式得轨道方程为 02 22 xyyx yx 2 AAA 21 Q 0 1 o 30 2 轨道方程为 222 4 1 3Axyyx 3 AAA 21 Q 0 1 2 2 轨道方程为 222 Ayx 6 21一个弹簧振子的质量m 1 0kg 弹性系数k 900 1 N m 阻尼系数 1 10 0s 当振子在周期性强迫力100cos30Ft N 的作用下做稳定受迫振动 时 其角频率和振幅极大值分别是多少 解 1 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有 1 1 30 s p 2 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其振幅为 22 0 00 4 p F A m 当 0 p d dA 时振幅取极大值可求得 122 0 5 262 s p m m F Ar177 0 2 22 0 0 6 22如图所示 一个由两个密度均匀的金属米尺构成的T形尺可绕过上端 点的水平轴左右自由摆动 若摆角足够小 求摆动的周期 48 解 T形尺的微小振动是复摆振动 T形尺绕轴O的转动惯量J由两部分组成 12 17 12 1 3 1 2 222 21 ml mlmlmlJJJo T形尺的质心C至点O的距离为 C l 由质心定义可得llC75 0 则振动周期为 sglmglJT Co 95 118 1722 2 习习习习 题题题题 7 7 1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是0 25m 速度是 1 340m s 当它进入另一介质 时 波长变成了0 79m 求它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解 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 1 1 vQ 2 2 v 1 1 2 2 4 1074 smv 7 2已知波源角频率 2 12 56 10 s 波速 1 380m s 振幅 2 1 0 10 mA 初相0 试写出波动方程 解 由波方程的标准形式 cos2cos xx yAtAt 可得 22 1 0 10cos12 56 10 380 ytx m 7 3波源作谐振动 其振动方程为ty 240cos104 2 m 它所形成的波以 x 1 30m s 的速度沿一直线传播 1 求波的周期及波长 2 写出波动方程 解 对照振动方程 tAy cos 可知 1 240 s mA 3 104 1 3 103 8 2 Ts 25 0 vT m 2 波动方程 m x t v x tAy 30 240cos104 cos 3 7 4一维谐波波源的频率为250 Hz 波长为0 1m 振幅为0 02 m 求 1 距 波源1 0 m处一点的振动方程及振动速度 2 波的传播速度 3 t 0 1s时的波 方程 并作图 解 1 波动方程为 cos2 0 02cos 250 0 1 xx yAttm 49 1 0 250 2sin10 x t dt dy v 振 以x 1 0 m代入上式得 20500cos 02 0 ty 10 sin 50020 vt 振 2 1 252501 0 smc 3 以t 0 1 s代入波动方程有 2050cos 02 0 xy 7 5一横波的方程为 2 cos yAutx 若0 01mA 0 2m 1 25vs 试求t 0 1 s时 x 2 m处一点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解 mxtxty 10250cos 01 0 25 2 0 2 cos01 0 1 10250sin 5 2 smxt dt dy v 振 10250cos 625 2 xtya 振 将 t 0 1 s x 2 m代入以上各式得 my01 0 0 振 v 22 625am s 振 7 6波源的振动方程为 2 6 10cos 5 yt m 它所形成的波以 1 2 0m s 的速 度在一直线上传播 求 1 距波源6 0 m处一点的振动方程 2 该点与波源的 相位差 3 此波的波长 解 1 ty 5 cos106 2 振 Q m 1 0 2 smv 2 5 cos106 2 x ty 以x 6 0 m代入得 mtyx 5 3 5 cos 106 2 0 6 2 该点的振动相位比波源落后 5 3 3 20 1 0 2 c m 7 7 波源作谐振动 周期为1 100 s 并以它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时为时 间起点 若此振动以 1 400m su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 求距波源为800cm处的振 动方程和初相 又距波源为990 cm和1000 cm处两点之间相位差为多少 解 由题意知波源的振动方程为 1 cos 200 2 yAt 1 距波源为800cm的振动方程为 1 cos 2 cos 2004 5 2 x yAtAt 50 初相 0 4 5 2 21 20 05 xx 7 8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速度 1 20m su 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 已知在传播 路径上某点A的振动方程为3cos4 yt cm 1 以A点为坐标原点 写出波动 方程 2 以距A点5m处的B点为坐标原点 写出波动方程 3 写出传播方 向上B点 C点 D点的振动方程 各点间的距离参看图示 u C B A D x 题题题题 7 8 图图图图 解 1 5 4cos 3xty 2 5 4cos 3xty 3 B点振动方程为 4cos 3 ty C点 5 13 4cos 3 ty D点 9 5 4cos 3 ty 7 9 两平面波源A B振动方向相同 相位相同 相距0 07 m 它们所发出的波的频率Hs30 波速 P 为 1 0 5m su 求在与AB连线成30o夹角的直线上 距A为3 m的P点处两列波的相位差 P点初相 是多少 设两波的振幅相同 初相均为零 题题题题 7 9 图图图图 解 由图知 AP BP AB 2 3 07 030cos o ABBPAP m 27 72 BPAP 7 10有一波在介质中传播 其波速 3 1 10 m su 振幅 4 1 0 10 mA 频率 Hz 3 10 若介质的密度为 3 800kg m 求 1 该波的能流密度 2 1分钟内 垂直通过一面积 42 4 10 mS 的总能量 解 1 252423322 1058 1 100 1 102 10800 2 1 2 1 mwAvI 2 JStIW 345 1077 3601041058 1 8m 5m 9m 0 07m A B o 30 3 m 51 7 11一谐波在直径为0 14 m的圆柱形管内的空气中传播 波的能流密度为 3 3 9 10 W m 频率为300 Hz 波速为 1 300um s 问 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 最大能量密度各是多少 平均来说 每两个相邻的同相面之间有多少能量 解 波的平均能量密度 53 3 10 J J m u 最大能量密度 53 26 10 J m 两个相邻同相面之间的平均能量 27 4 62 10WRJ 7 12一平面谐波的频率为500 Hz 在质量密度 33 103 1 cmg 的空气中 以 1 340m su 的速度传播 到达人耳时 振幅 4 10 cmA 试求耳中的平均能量 密度和声强 解 2222 2 2 1 2 1 AA Q 362226 104 6 500 4 10 3 1 2 1 mJ 声强 22321 1 2 18 10 2 IvAvJ ms 7 13 如图所示 两相干波源分别在P Q两点处 相距3 2 由P Q发 出频率为 波长为 的两列相干波 R为PQ连线的上的一点 求 1 自P Q发出的两列波在R处的相位差 2 两波在R处干涉时的合振幅 P Q R 解 1 3 2 322 r 2 P点处干涉时的合振幅为 题题题题 7 13 图图图图 QPQPQP AAAAAAA cos2 22 合 7 14如图所示 1 s 2 s为两相干波源 相距4 1 s较 2 s的相位超前2 问在 1 s 2 s的连线上 1 s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如何 又在 2 s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如 何 P Q 题题题题 7 14 图图图图 解 P点在 1 s点左侧 1221 21 2 2 2 PsPsPsPs 2121 2 2 2 1 cos2AAAAAAA 2 3 4 1 s 2 s 52 Q点在 2 s右侧 0 4 2 2 2 21 21 QsQs 2222 121212 2cosAAAA AAA 7 15 波源位于同一介质中的A B两点 如图 其振幅相等 频率皆为100 Hz B比A的相位超前 若A B相距30 m 波速为 1 400m s 试求AB连线 上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 A B x 题题题题 7 15 图图图图 解 已知 m c 4 100 400 以A点为原点 对于x轴上一点x 030 xm 正向波相位为 2 AA x t 负向波相位为 2 30 BB tx 相位差为 2 230 ABAB x 令 21k 得 152xk 7 6 5 7k K 得 x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m 等处为两波相干而静止 7 16 如图所示 一个物体系在一质量线 P 密度为0 0020kg m 的细绳上 细绳跨过 一个轻滑轮 左端连在一个频率不变的振子 P上 P与滑轮之间的绳长度是2 00mL m 已知当物体质量等于16 0kg或25 0kg时 绳 题题题题 7 16 图图图图 上出现驻波 问 振子P的频率是多少 可使绳上出现驻波的物体最大质量是 多少 解 由于波速 ysymg u s 有 1 1 m g u 2 2 m g u 111 222 4 5 um um 30m 53 按照驻波条件 2 Lk 因此有 1 122 kk 21 12 4 5 k k 又因为 12 1kk 得 1 5k 2 4k 而 2 2 2 1 L m k 22 2 350 um g Hz 2 令1k 得 max 24Lm 相应的质量为 222 max 400 u mkg gg 7 17一列火车以 1 20m s 的速度在静止的空气中行驶 若机车汽笛的频率为 500 Hz 问 1 一静止听者在机车前和机车后所听到的声波的频率各为多少 2 设在另一列火车上有一乘客 当该列车以 1 10m s 的速度驶近和驶离第一列火 车时 乘客听到的声波的频率各为多少 已知声波在静止空气中的速度为 1 340m s 解 1 声波相对于空气以 s v运动 观察者不动 听者在机车前 Hz vv v s 531 20340 340 500 听者在机车后 Hz vv v s 472 20340 340 500 2 声源与观察者都相对于空气运动 声源速度为 1 20 smvs 观察者速度 为 1 0 10 smv 两车驶近时 Hz vv vv s 547 20340 10340 500 0 两车远离时 Hz vv vv s 458 20340 10340 500 0 54 习习习习 题题题题 8 8 1若一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7 0 C o 时轮胎中空气压强为 5 4 0 10 Pa 则 在温度变为37 0 C o 时 轮胎内空气压强为多少 设内胎容积不变 解 由nRTpV 可知 当15 3100 3715 273 2 Tk 轮胎内空气压强为 PaTpTp 5 1122 1043 4 8 2 氧气瓶的容积为 23 3 2 10 m 其中氧气的压强为 7 1 3 10 Pa 氧气厂规 定压强降到 6 1 0 10 Pa 时 就应重新充气 以免经常洗瓶 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 均每天用去 3 0 40m在 5 1 01 10 Pa 压强下的氧气 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 设 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解 由RT M PV 得气体质量的计算公式 RT PV M 按题意V T不变 压力为 1 P和 2 P时分别对应的氧气质量为 RT VP M 1 1 RT VP M 2 2 即氧气瓶中可供使用的氧气质量为 2121 PP RT V MMM 每天使用的氧气质量为 RT VP M 则一瓶氧气可使用的天數为 5 9 10013 1400 10 1001300 32 5 4 21 PV PPV M M N天 8 3在湖面下50 0m深处 温度为4 0 C o 有一个体积为 53 1 0 10 m 的空气 泡升到湖面上来 若湖面的温度为17 0 C o 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 取大气压为 5 0 1 013 10 Pap 解 由 2 22 1 11 T VP T VP 可得空气泡到达达湖面时体积为 1 12 21 2 V TP TP V 55 由题意知 84 584 41 10013 1 508 91000 1 5 01 ghPP atm 代入上式 得 3 2 1 6110 4273 17273 84 5 cmV 8 4如图所示 一定量的空气开始时在状态为A 压力为2atm 体积为 l 2 沿直线AB变化到状态B后 压力变为1 atm 体积变为l 3 求在此过程中气 体所作的功 解 理想气体作功的表达式为 dVVpW 功的数值就等于p V P atm 图中过程曲线下所对应的面积 注意到 2 A 1 atm 5 1 013 10 Pa 33 11 10lm 1 B 有 2 1 10150 2 ABCD WSBCADJ O 1 2 3 V l 题题题题 8 4 8 5 气缸内贮有2 mol的空气 温度为27 0 C o 若维持压力不变 而使空气的 体积膨胀到原来体积的3倍 求空气膨胀所作的功 解 由物态方程 11 nRTpV 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11 V nRTp 则作功为 JnRTVVVnRTVVpW 3 1112112 1097 92 8 6一定质量的空气 吸收了410 cal的热量 并在1 atm下体积从10升膨 胀到15升 问空气对外作了多少功 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解 热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WEQ 可知该空气等压膨胀 对外作功为 JVVpW 2 12 100 5 内能改变为 JWQE 3 1021 1 8 7 1 mol的空气由热源吸收热量 4 6 36 10 cal 内能增加 5 4 18 10 J 问 是 它对外作功 还是外界对它作功 作了多少功 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所作的功为 JEQW 5 1052 1 负号表示外界对气体作功 8 8 100g的水蒸汽自120 C o 升至140 C o 1 在等容过程中 2 在等压过 程中 各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 水蒸气为三原子分子 其自由度 6 i R i CV 2 R i Cp 2 2 1 等容过程 JTTnCQ VV 3 12 1077 2 56 2 等压过程 JTTnCQ pp 3 12 1069 3 8 9 如图所示 系统从状态A沿ABC变化到状态C过程中 外界326J的 热量传递给系统 同时系统对外作功126J 如果系统从状态C沿另一曲线CA回 到状态A 外界对系统作功52 J 则此过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 传递多少热 量 解 系统经ABC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及对外所作的功分别为 JQABC326 JWABC126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由A到C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 JWQQE ABCABCCAAC 200 从C到A 系统吸收的热量为 JWEQ CACACA 252 上式中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252J 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CA是一末知过 程 上述求出的放热是过程的总效果 而支其中每一个微小过程来讲并不一定都 是放热 p p atm B C A D C A E B O V l O 1 2 3 4 V l 题题题题 8 9 图图图图 题题题题 8 10 图图图图 8 10 如图所示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过程吸热200 J 则经历ACBDA 过程时吸热又为多少 解 由图中数据有 BBAA VpVp 则A B两状态温度相同 故ABC过程内 能变化0 ABC E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系统对外界作功 JQEQW ABCABCABCABC 200 在等体过程BD及等压过程DA中气体作功分别为 0pdVWBD JVVppdVW DAADA 1200 则在循环过程ACBDA中系统吸热为 1000 ACDBDDA QWWWWJ 负号表示在此过程中 热量传递的总效果为放热 8 11 2mol理想气体的体积在300K的温度下从 33 4 10 m 等温压缩到 33 1 10 m 求在此过程中气体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4 3 2 1 57 解 等温过程 0 E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 TT WQ 其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为 J V V nRTQW TT 3 1 2 1091 6ln p atm 8 12 如图所示 使1摩尔的氧气 1 由a等温地变到b 2 由a等容地变到c 2 a 变b 再由c等压地变到b 试分别计算所 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1 c b O 22 4 44 8 V l 题题题题 8 12 图图图图 解 1 等温过程 0 E J V V VpQW a b ababab 2 105 31ln 2 等容过程 0 ac W 2 56 4 10 22 accaca ii QnR TTnRTnRTJ 3 等压过程 JVVpW cbccb 2 107 22 JVpVp i TT i nQ ccbbcbcb 2 104 79 2 2 2 2 JQQQ cbacacb 2 107 22 JWW cbabc 2 107 22 8 13一定量的的氮气 温度为27 C o 压力为1 atm 今将其绝热压缩 使体 积变为原来的1 5求压缩后的压力和温度 解 由绝热方程 2211 VpVp 得氮气绝热压缩的压强为 atmp V V p51 95 4 1 1 2 1 2 又由 1 21 1 1 VTV 得 kT V V T571 1 1 2 1 2 8 14 试证明1 mol理想气体在绝热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12 1 R TT A 证 2 11 1 1 VV VV pV WpdVdV V 58 2 2 1 1 1 1 11 1 1 1221 1 1 11 V V V V pVVdVpVV pVpVR TT 8 15 0 32 kg的氧气作如图所示的循环 设 12 2VV 求循环效率 p p a 等 温 等 b a 容 绝 d 热 c c b O 1 V 2 V V O 1 V 2 V V 题题题题 8 15 图图图图 题题题题 8 16 图图图图 解 121212 3 1221 ln ln ln 5 76 10 ABCD WWWnRTVVnRTV V nR TTVVJ 4 12112 ln 3 81 10 ABDAABDA V QQQWE nRTVVnCTTJ 由此得到该循环的效率为 15 QW 8 17一卡诺热机的低温热源温度为7 C o 效率为40 若要将其效率提高到 50 求高温热源温度提高多少度 解 由卡诺热机效率 2 1 1 T T 得高温热源温度 2 1 1 T T 同理 新高温热源温度是 2 1 1 T T 所以 高温热源温度提高量为 112 11 99 4 11 TTTTK 8 18 如图所示为理想的狄赛尔 Diesel 内燃机循环过程 它由两绝热线 ab cd 一等压线 bc 及一等容线 da 组成 试证明此热机的效率为 KT300 1 KT200 2 59 32 1 3 12 2 1 1 1 VV V V V V 证证证证 因为 bc QQ 吸 da QQ 放 由 1 111 bc ad bcp adV bc da TT TT TTnC TTnC Q Q Q Q 吸 放 其中 2 1 V V T T b c 1 2 1 V V T T a b 1 3 1 1 VTVT cd Q 解上各式 可证得 32 1 3 12 2 1 1 1 VV V V V V p p b c d p d d c p c a a p a O 2 V 3 V 1 V V O c V b V V 题题题题 8 18 图图图图 题题题题 8 19 图图图图 8 19 汽油机可近似地看成如图所示的理想循环 这个循环也叫做奥托 Otto 循环 其中de和cb是绝热过程 1 证明此热机的效率为 cd be TT TT 1 式中 b T c T d T和 e T分别为状态b c d和e的温度 2 利用 CTV 1 上述效率公式可写成 1 1 bc VV 解 求证方法与上题相似 1 该循环仅在CD过程中吸热 EB过程中放热 则热机效率为 CD BE CDV BEV CD EB TT TT TTnC TTnC Q Q 1 11 2 在过程BC和DE中 分别分别应用绝热方程 CVT 1 有 11 CCBB VTVT 11 CDBE VTVT 由此两式可得 60 1 B C CD BE V V TT TT 将此结果代入 1 中 即可得 1 1 BC VV 得证 习题习题习题习题 9 9 1 已知分布概率 d dd dx yx yxy x y 其中0 xa 0yb a 问反射光中哪种波长的可见光得到加强 解 因 321 nnn 故薄膜上下面面反射光都不发生半波损失 又0 i 所以反射光程差 kdn 2 2为加强 即 k dn22 当k 1 2 3时 o A 3 1 102 11 属于红外区 o A 3 2 106 5 属于黄光 o A 3 3 107 3 属于紫外区 10 10折射率52 1 3 n的照相机镜头表面涂有一层折射率38 1 2 n的 2 MgF 增透膜 若此膜仅适用于波长nm550 的光 则此膜的最小厚度为多少 解 因干涉的互补性 波长为550nm的光在透射中得到加强 则反射中一 定减弱 两反射光的光程差dn2 2 2 因干涉相消条件 2 12 2 k得 2 4 12 n kd 取k 0 则nmd3 99 min 10 11一单缝宽度ma 4 100 1 透镜的焦距为mf5 0 若分别用 nm400 1 和nm760 2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 问它们的中央明纹宽度各为多少 解 对nm400 1 m a f l 3 101 104 2 对nm760 2 m a f l 3 202 106 7 2 10 12一单色光垂直照射于一单缝 若其第三级明纹位置正好和600 nm的 68 单色光的第二级明纹位置一样 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 因为衍射角与波长成正比 当两波长的衍射角相等时 明纹位置一样 即 2 5 2 12 sin 2 ka 2 7 2 12 sin 3 ka 由 32 sinsin 可得 nm6 428 7 5 10 13已知单缝宽度ma 4 100 1 透镜焦距mf5 0 用nm400 1 和 nm760 2 的单平行色光分别垂直照射 求这两种光的第一级明纹离中心的距离 以及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 若用每厘米刻有1000条刻线的光栅代替这个单缝 则这两种单色光的第一级明纹分别距屏中心多远 这两条明纹之间的距离又是 多少 解 1 单缝 明纹位置 f a kfftgx 2 12 sin 对nm400 1 mmf a x3 2 3 1 1 对nm760 2 mmf a x7 5 2 3 2 2 所以 mmxxx7 2 12 2 光棚 明纹位置 f ba k fftgx sin 对nm400 1 cmf ba x2 1 1 对nm760 2 cmf ba x8 3 2 2 所以 cmxxx8 1 12 10 1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两缝的间距为0 3mm 当用平行单色光照射双缝 时 正负第5级暗纹的间距为22 78mm 已知屏幕到双缝的距离是1 20m 求入 射光波长 它是什么颜色的光 解法一 在双缝干涉中 屏上暗纹位置 21 2 k D xk d 因此 正负第5级暗 纹的之间的距离 55 119 2 D sxx d 所以 569 5 10 sd nm D 注意 5 2sx 69 解法二 因双缝干涉的明 或暗 条纹是等距的 相邻暗纹的间距 d D x 注意到正负第5级暗纹之间所包含的相邻条纹间隔数为10 故 10 s x 所以 569 5 10 xsd dnm DD 黄光 10 15一双缝装置的一个缝被折射率为1 40的薄玻璃片所遮盖 另一个缝被 折射率为1 70的薄玻璃片所遮盖 在玻璃片插入以后 屏上原来的中央极大所在 点现在为第五级明纹 假定nm480 且两玻璃片厚度为d 求d 解 插入介质前的光程差 1211 krr 插入介质后的光程差 222112 11krdnrd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财务人员工作试用期工作总结汇编15篇
- 电视新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配件装机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高考文言文句式课件
- 配网基建工作前期补偿协议
- sas考试题目及答案
- plm系统考试及答案
- 电线电缆课件
-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舆情大数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 高三职业生涯规划课件
- 上汽大众品牌培训课件
- 铅锌行业规范条件 (一)
- 《礼仪规范教程》中职生礼仪教学全套教学课件
- 电力调度程控交换机安装施工方案
- 高一2024岳阳期末数学试卷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3《民族》
-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施工项目会议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