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鲁迅翻译思想.pdf_第1页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鲁迅翻译思想.pdf_第2页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鲁迅翻译思想.pdf_第3页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鲁迅翻译思想.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247期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 5 2010 Sum No 247 语言理论与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鲁迅翻译思想 穆 婉 姝 程 力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收稿日期 2010 04 26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大学英语教改项目 200903 作者简介 穆婉姝 1963 女 黑龙江哈尔滨人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 程力 1958 女 吉林长春人 吉林大学公 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 摘 要 鲁迅不是一般的翻译家 而是思想家型的翻译家 用翻译来 转移性情 改造社会 是鲁迅不 变的初衷 也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拓荒年代 鲁迅以其勇于面对现实揭露虚伪的大 无畏的精神 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 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攀登 通天塔 的道路 为繁荣我国译坛做出 了杰出贡献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借鉴与学习的宝贵经验 鲁迅的翻译思想至今仍启迪我们对翻译的研 究 对中国文化的构建和发展 对中西文化交流 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鲁迅 翻译思维 生态翻译学 视角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6201 2010 05 0115 04 鲁迅先生不仅是中国左翼文坛的领袖 而且也是中 国翻译文学的伟大开拓者 在他一生中 翻译占有十分 重要的位置 他一生译作颇丰 内容丰富 涉及 15 个国 家 110 多名作者 近 300 万字 鲁迅的翻译活动从 1903 年开始直到 1936 年去世 他始终是这一事业的参与者 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 别求新声于异邦 的理想 他的 翻译思想经历了由意译倾向到 直译 的过程 直至而后 的 硬译 主张以及他的重译观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 的翻译思想涉及翻译的各个重要方面 见解独到 对当今 的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历史上 鲁迅翻译思想曾遭到误读 人们未对鲁迅的 翻译理论给予应有的 适当的考虑 近年来 随着西方翻 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结构主义理论的介入 人们越来越 多地注意到鲁迅翻译理论的价值 但从翻译生态环境新 视角对其翻译思想进行相关研究尚鲜见 鉴此 本文试 图从生态翻译学视角 对鲁迅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 和探讨 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或者说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发展初期 的一项基础性理论研究 该项理论研究利用作为人类行 为的翻译活动与 求存择优 自然法则适用的关联性和共 通性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 适应 选择 学说为指 导 探讨 翻译生态环境 中译者适应与选择行为的相互 关系 相关机理 基本特征和规律 从 适应 与 选择 的 视角对翻译的本质 过程 标准 原则和方法等作出新的 描述和解释 论证和构建了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 翻译适 应选择论 1 68 69 一 易解 丰姿 倾向弱小民族 涵盖和谐生态的翻译思想 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 翻译者需要适应的 是翻译生态系统 而翻译生态系统内的作者 译者 读者 等 诸者 亦需要 和谐 译著与原著亦需要 合拍 2 这是一个以 译者为中心 的 整体和谐 的翻译生态系 统 1 69 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 原文 译者 译文 三元 关系视角看 我们从译者居中的位置向两端审视 就有可 能找到两极中的平衡点 就有可能避免偏颇 由此演绎出 来的译论构架也有可能相对 中和 稳定 3 115 而鲁迅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 易解 与 风姿 即体现 了这种和谐 合拍与中和的翻译生态思想 也凸显出译者 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 他说 凡是翻 译 必须兼顾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着原作 的丰姿 4 翻译 力求其易解 就是译者对译语读 者要关心和负责 要把自己心领神会到的原语作者的思 想感情以及风格恰如其分 明白易懂地 言传 给译语读 者 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则是译者对原作者忠实负责 并能准确地把原文信息内容用正确的译文表达出 鲁迅 正确地判断自己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 当时意译的泛滥 使国人难以看到西方文化的原貌 中国人通过改造后的 翻译作品永远无法了解西方文化的真貌 也就难以吸收 它的精髓 把 忠实 放在重要地位 坚持翻译采取 直 译 来引进新思想和实施汉语现代化 因此他反对对翻 译作品进行随意的删改 他明确将译文读者纳入翻译研 究中 并提出翻译与创作并重的思想 鲁迅的这一翻译 思想为后来学习翻译的人提供了正确的指南 是中国现 代译论的稳固基石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 其周边 国家逐渐变成其殖民地 并引发了周边国家的反抗 两 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从此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翻译积极向西方学习 推进中国 现代化 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 社会翻译生态环境 鲁迅抛开一般人所关注的强势文化 更多的引进弱小民族国家 如俄国 波兰 捷克等国家的 作品 当时 这些非强势语言的国家民族主体性很少得到 彰显 语言生态失去平衡 另外 鲁迅翻译了大量的东欧 弱小民族国家及俄苏具有反抗 革命和人文关怀精神的 文学作品 旨在唤醒中华民族的反抗精神 改变旧中国 对弱者人文关怀的翻译思 想使鲁迅先生 的翻译价值 永存 二 翻译过程中的 适应 与 选择 生态翻译学认为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 选择活动 而且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是多方面 的 全方位的 包括了翻译活动的不同阶段 不同层次 不 同维度的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 鲁迅 先生一生大量的翻译活动 都是他的 适应 与 选择 的 结果 考察鲁迅先生的翻译活动 我们可以发现其翻译思 想经历了由 意译 到 直译 的过程 直至而后的 硬译 主张演变 三个阶段分别是 晚清时期的意译倾向 1903 1908 年 五四 时期的 直译 思想 1909 1929 年 以及三十年代的 硬译 观 每个阶段过程中都存在着适 应 选择 保留 淘汰等现象 从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视 角出发 无论是 意译 直译 还是 硬译 都是译者为了 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所做出的一种翻译策略的选 择 译者的翻译选题要适应 符合社会文化的整体利益 和价值观 1 68 69 鲁迅先生的翻译活动始于 20 世纪初 他早期的翻译 作品深受严复 林纾的影响 翻译方法主要以意译为主 而且删改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翻译作品多为政治小说和 科学小说 包括 乙 有略能识字 的 丙 有识字无几的 而其中的丙 则在 读者 的范围 之外 启发他们的是图画 演讲 戏剧 电影的任务 在这 116 里可以不论 但就是甲乙两种 也不能用同样的书籍 应 该各有供给阅读的相当的书 供给乙的 还不能用翻译 至少是改作 最好还是创作 至于供给甲类的读者的译 本 无论什么 我还是至今主张 宁信而不顺 的 6 从这 里我们可以看出 鲁迅先生针对不同的读者 翻译的内 容 方法 文字 句法等也有不同 他针对甲类读者的翻 译策略与普通大众的翻译策略是有明显区别的 而且针 对甲类读者 他的翻译策略是 不顺 的 7 鲁迅以知识 分子为读者对象的 不顺 的译文 保留了原文的 洋味 揭示出原文的结构 表达方式和文化心理的特点 他的 翻译方法是随着时期的不同 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是 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度的最佳选择 三 重译 适者生存 由于翻译生态环境是动态的 不断变化的 因此一些 译品的 重译 复译 可以视为翻译活动中的一种自然 现象了 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 由于时尚的变 化 译论的发展以及译评重点的相应调整等因素 相互关 联的翻译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 动态的变化之中 适应与 选择也因此是相对的和辩证的 呈现出时期性的特点 例如 一些在某个时期 整合适应选择度 较高的译品 随 着时过境迁 翻译生态环境变化 其整合适应选择度也在 变化 也会降低 因此需要不断地修改 复译 以便重新适 应变化了的翻译生态环境 1 69 在一百年前 鲁迅先生就 倡导 复译 我们今天所说的 重译 鲁迅先生当时称 之为 复译 他说 譬如赛跑 至少总得有两个人 如果 不许有第二人入场 则先在的一个永远是第一名 无论他 怎样蹩脚 再者 即使已有好的译本 复译还是必要 的 8 284 关于重译 鲁迅先生还说 取旧译的长处 再加上自 己的新心得 这样才会成功一种近于完全的定本 但因 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 假若后来的译者自己感觉可以译 的更好 就不妨再来一遍 取旧译的长处 再加上自己的 新心得 七八次何足为奇 何况中国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 八次的作品 8 285 鲁迅对复译的看法既反映了时代的主题需要 也体 现了自己的文化主张和思想个性 他把翻译与时代的发 展变化联系在一起 考虑到译文需要不断地修改 复译 以便重新适应变化了的翻译生态环境 创作出 整合适应 选择度 较高的译品 这与生态翻译学理论思想不谋而 合 具有相当超前的前瞻性 鲁迅的重译观体现他适应 所处的的翻译生态环境和接受 适者生存 基本法则 四 译者 译有所为 的追求 鲁迅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 是为改造社会服务 不是兴之所至或为翻译而翻译 他是 译有所为 地创生 译文 影响译语的文化和社会 1 98 他在 在 的 领 导 下 当 时 掉鳄鱼眼泪 等表达方法就是通过翻译进 入汉语中的 鲁迅通过翻译 译有所为 地从外国引进新 的表现法促进了汉语言发展 在鲁迅的生命里 翻译无疑占有重要的位置 他主张 翻译与和创作应该一同提倡 鲁迅一生从翻译凡尔纳 的 最先将波兰文学介绍 到中国 同周作人 茅盾一道最早将芬兰 荷兰 罗马尼亚 等国文学译介到中国 最先将很多域外作家介绍到中国 最早注意翻译域外短篇小说 最早编选域外多国别作家 短篇小说合集 最早策划出版翻译丛书 最早将文学翻译 高度意识形态化的译家之一 也是早期将文学救国的思 想付诸翻译实践的先驱之一 等等 12 从鲁迅先生一生翻译创下的这些个 第一 我们可 以看出 他是在运用他的翻译来做事情 他是在通过他的 译作而有所作为 为了唤醒沉睡的民众 为了引进先 117 进的文化思想 为了使中国读者开阔视野 增强精神防御 能力 实现 以异邦新生实现救亡图存 的伟大志向 从 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看 鲁迅先生是运用其翻译去 译有所 为 13 通过翻译影响和改造当时落后的半封建半殖 民地社会的中国 通过翻译引进国外文化的新因素和根 除中国旧文化的痼疾 通过翻译打开国人的文化视野和 思想界域 通过翻译来加速和提升国民思想和中国文化 的现代性 参 考 文 献 1 胡庚申 翻译适应选择论 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 社 2004 2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 J 中国翻译 2008 6 11 15 3 胡庚申 从 译者主体 到 译者中心 J 中国翻译 2004 5 10 16 4 鲁迅 题未定草 一至三 A 鲁迅全集 第 6 卷 C 北 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364 365 5 鲁迅 几条 顺 的翻译 A 鲁迅全集 第 4 卷 C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344 6 鲁迅 给瞿秋白的回信 A 鲁迅全集 第 4 卷 C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381 382 7 王东风 反思 通顺 J 中国翻译 2005 6 38 8 鲁迅 非有复译不可 A 鲁迅全集 第 6 卷 C 北京 人 民文学出版社 2005 9 鲁迅 域外小说集 序言 A 鲁迅全集 第 10 卷 C 北 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176 10 卜玉坤 王晓岚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国文化专有项 英译策略 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 86 11 鲁迅 斯巴达之魂 序 A 鲁迅全集 第 7 卷 C 北 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9 12 王友贵 翻译家鲁迅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13 张旭东 张东宇 从奈达的 对等 理论看译者的追求 J 东 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 102 On Lu Xun s Translation Philosophies From an Eco translatological Perspective MU Wan shu CHENG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Mr Lu Xun is regarded as a great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theorist of special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reorienta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deconstruction theory more attention h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