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 第五课雨霖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一、教学目的: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味作品,使之产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二、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教学法、由果推因法、联想想象图画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这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诗,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作者柳永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早年屡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浪荡自由、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三)介绍词牌的由来: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而古时词是配乐的,曲调哀伤的旋律必然导致内容上的迎合。(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 (1).播放配乐朗读磁带。 (2)诵读点评。 (3).学生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要求:读准字音,熟悉内容,把握感情, 注意语调、节奏,熟读成诵。 (4).师生互都,上下句相接,感受本词的情感氛围。(我极力赞成这种 方式,一方面教师带动学生朗读的感情,另一方面新奇有趣,活跃气氛。)(五)探究赏析:1、由果推因,提纲挈领:提问:本词的主题是离别,如果让我们来写一个分别得片段的话,大家主要从哪些角度来表达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明确:景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注:此处可简略举例,使学生更清晰。2、联系课文,详细分析:提问:我们看作者都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大家在文章中找一找相对应的部分,我们先找景物描写:师生共同找出:(1)景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引导:用第一处做例子,分析景物特征:提问:这是一个名句,那么这个景物描写到底都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明确:表层分析:寒蝉凄凉急促第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营造了一种伤感、惆怅、萧索的意境,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词语表现。指出意象对构建意境的作用。写出了季节,时间,地点,事件。深入探究:(综合整个意象,展开联想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寒蝉听觉,晚视觉,骤雨微凉的感觉,触觉。秋天的一个傍晚,刚下过一场暴雨,天色昏暗,空气微寒,地上一片泥泞,早已被秋风吹落的枯枝败叶与泥水混合一处,路边荒草离离,远行人面对这长亭的方向,思绪难平,树上的蝉儿仿佛也能感受到离人的苦痛,发出了凄切哀婉的鸣叫。一幅有声有色的动态画面跃然纸上,如在目前。如果说前面的是凭语感得知的话,那么现在学生才是真切的感受到那份深切的离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要离别啊,正是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的运用。引导:让学生用另外两处尝试训练明确: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说明此处乃虚写,明确写景的虚实手法运用。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提问:问1、将“去去”改为“此去”如何? 问2、“千里烟波”改为“千里波涛”如何? 去去,是去了又去,走了又走。有动感,也说明路途遥远。千里,指出遥远。烟波,指出迷茫,正印此时心态,前途渺茫。暮霭沉沉,说明天色昏沉,前途黯淡。楚天,指出所去之所。阔,非天高海阔,而是天高地远,倍感孤寂。更多的渗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归期渺茫,命运难测”的身世之感。将不忍分离之情强化。杨柳岸,晓风残月联系上句,今宵酒醒何处?说明又是虚写,强化虚实手法。指出酒醒之时,人已远去,柳,是一个意像,点明离愁。楚地杨柳,虽然依依,但难解愁绪,联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大有以乐衬哀之意。晓风微寒,牵动思绪,顿生孤寂之感,触动心底凉意。望月可思乡怀人,而月残以示人缺。“风月”连用,此处更显悲绪,此后不问风与月。种种情怀,因情寄景。一抒不忍分别之意。(2)、动作、神态、语言:找一同学找出:执手提问:为什么是执手而不是拥抱或其他亲热的举动?a) 当时的礼法制度不允许过于亲热。b) 执手含蓄而更有韵味。c) 执手更有诗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有深意。提问: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你怎么看待? 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更加传神的写出了两情脉脉,难分难舍的感情。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我们想起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时多说一句话都破坏了美好的氛围。故而作者如此处理,更加传神。(3)、心理:共同讨论找出: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以及上文提到的虚写部分,再一次强化虚实手法。明确:无绪,是没有情绪,无精打采。点出离恨。与后文的“催发”运用,制造矛盾,激化情感,突出离愁。众多的设想,是一种心理描写,在人未离开之前,如此反复的虚写,想象离开的场面,分手后的无味,估计,不更说明不舍分别吗?(4)、名句赏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抒情方式和前面不同,此处直接抒情,又引入景物,激发情感,达到完美的情景交融效果。又上片的抒情铺垫,到此处很自然的爆发,即不落痕迹的转入下片,又使情感提升。(5)解答疑问:例:文章中为何要用到“兰舟”,很女性化,不适合柳永乘坐?答:我们换个此好不好,先极端一点,“破船”。不好,一下子没有美感了,整篇文章也受影响。唯美是作者写作追求的一个方面。 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使文章更有文学性。(六)、师生再次诵读诗歌,体味意境。教师小结: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昌吉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博乐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滨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本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职场技能培训与在线课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咖啡深加工个性化定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动物心脏健康监测软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室内环境监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自动驾驶数据集成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自动驾驶视觉感知大模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教程
- 2025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2024年北京客运资格从业证考试内容
- 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率
- 目标计划行动-PPT
- 信息系统运维方案
- 2023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
- 劳动关系协调员真题模拟汇编(共1142题)
- 数独课件完整版
- 摊铺机使用说明rp953e-903e操作手册
- 伸屈指肌腱断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