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宋词名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宋词名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宋词名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宋词名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名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淳熙八年,辛弃疾被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并在这里修筑了居所。词人似乎是打算以隐逸来消除被排挤出官场的隐痛。“三径”三句写自己与隐居环境的久违,以表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云山自许”以下说明隐逸是自己的素志,在官场倦怠之后当然要回到喜爱的生活中来。词人故意掩盖被迫隐居的真实原因,而“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二句,却透露出官场的险恶,略略揭示出退居的真正理由。下片纵笔描写隐居清幽的环境:水边修葺茅屋,竹柳掩映,梅菊环绕。词人好象完全沉醉在隐逸的快乐之中。然“沉吟久”三句,最终表明词人不忘国事、不愿归隐的真实心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这首词是登临游览之作,表现了词人渴望报国而又志不得酬的苦闷,同时批判了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楚天”二句写词人登高望远,一目千里,极写秋色的无边、江天的辽阔、气氛的爽朗,对下文所抒发的深广忧愤起有力的烘托作用。所见长江对岸,就是词人的北方故乡,是沦陷敌手的大好山河,所以,只能给词人提供愁与恨了。于是,“落日楼头”以下七句,一气贯注,倾泻出词人壮志难酬的牢骚、郁愤与不平。下片用三个典故,迂回说明自己的志向。词人既不愿意象张翰那样贪恋家乡美味而弃官还乡,又不愿意象许汜那样不顾家国安危而追逐个人私利,只愿意学习桓温率师北伐。末三句抒发无可奈何的感叹,一种知音难觅的痛苦、孤独寂寞的怅惘,油然而生。【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词为艳科”,以词写艳情最是得心应手。辛弃疾同样能写艳情,在这方面也有优秀之作,此词就是一个例证。词中代闺人抒写别离的怨恨、青春流逝的悲苦,通过对暮春的留恋、惋惜来表达。闺人不敢登楼览景,因为暮春时节风雨连绵,摧残花木,飞红片片。花落春亦去。春天,已经成为闺人青春美好年华的象征,成为恋人相聚美好时光的象征。今年的春天肯定无法挽回,闺人就渴望着下一个春天的早日到来。她拿花瓣反复卜算,流露出情深无限。最终,也摆脱不了愁苦,于是,又转为对春天的埋怨。前人理解此词有政治象征意义,有点过于牵强。应该承认词人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他会有多种多样的情感需求及其抒情需要。【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词人许多首作品中,“春”都有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春”的流逝,仿佛代表着一种美好理想的破灭。这首词表面写女子暮春时节怀念离人。上片写清明寒食过却之后,风雨摧残园林花木,春天无可奈何地离去了。下片递进一层,写春暮的离愁别思。相思无益,故“羞去上层楼”。然而,“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的诉说中,含有对现实的隐忧,是词人频受挫折后的心理恐惧。这首词因此有了另一种比兴意蕴,而非仅仅写艳情。【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这首词奇思壮彩,想落天外。中秋之夜,词人对高挂于浩瀚天空的一轮圆月发生了浓厚兴趣,接连提出了七个问题,表现了词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也表达了对明月的由衷赞美之情。词人首先追问中秋之夜以后明月去向何方?是否另有人间,这里明月下沉,那边月亮就升起?那么,驱使明月运转的动力是浩浩长风吗?月亮如同一轮明镜,它又没有根,是如何系挂在空中的?据说月中嫦娥至今未嫁,那又是谁的主张?据说月亮来自海底,词人因此为它发愁。他怕长鲸触破月宫,怕月中玉兔不懂得游泳,怕明月受到损坏“渐渐如钩”。整首词糅合神话传说,充分表现自己的好奇。想象奇特,在辛弃疾词中别具一格。【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鶗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鶗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这是词人戒酒的游戏之作。词人中年被迫退居,壮志难酬,内心所蓄积的愤恨可想而知。于是,词人自然会以酒浇愁,在醉梦中忘却。但是,一段时间以后,词人发现醉酒消磨意志,摧残身心,与他不甘颓放的个性格格不入。所以,他下决心戒酒了。词中将酒作为一位对话的对象,列举了酒对人们的危害,批判得对方哑口无言。道理既明,对于意志坚强的词人来说,戒酒也就不难了。词人化用经史,为己所用,词中多散文化的句式,自由通脱,充分体现了“以文为词”的创作特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少年与中年,人生阅历不同,对“愁”的理解也完全不一样。这种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感触,人人都能经历,词人却以强烈对比的手法将其富有诗意地表现出来,最易引起普遍的共鸣。词人前后期生活变化太大了,期望与现实的反差也太大了,对“愁”的体味前后之变化词人感受更加深切,因此才有如此真切的表现。【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中秋望月,情景、心境不同,感受就不一样。词人在现实中频遭挫折,目睹了朝廷政敌的龌龊伎俩,体验到叫人窒息的黑暗。今夜赏月,词人就期望明月能将更多的清辉洒向人间,使尘世变得明亮净洁。词用比兴手法,意余言外,令人回味无穷。【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陈亮与词人志同道合,相聚之时,议论时事,慷慨激昂,同时也掩饰不住壮志难酬的悲凉。这首词结构奇特,上下片浑融一气,都是在极力描摹自己生平的壮举与胸中远大的志向。今夜“醉里挑灯看剑”,当年的壮举一一浮现在眼前。作为统率千军万马的主帅,词人曾经有过“沙场秋点兵”的生活。词人的愿望是为君王平定天下。但是,结尾轻易的一句“可怜白发生”就将前面所说的一切都否定了。岁月老去、壮志难酬的悲愤,由此流露。【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首词回顾平生,将前期的壮志有为与后期的被迫隐居做了鲜明的对比,愤慨之情不言而喻。当年词人率乡亲起义,冲入金兵大营,领导二万大军浩荡南渡,在枪林弹雨中渡过了有意义的青年、壮年时期。南渡后,曾向朝廷献“万字平戎策”,期望有更大的作为。但是,词人在岁以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被迫隐逸中浪费。而今鬓发已白,春风对此也无能为力。词人的隐居,“将万字平戎策”去“换得东家种树书”,都是十分无奈的,是被逼如此的。英雄穷途的悲凉,深寓字里行间。【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嘉泰三年夏,辛弃疾再度被朝廷起用。次年四月知镇江府,时已65岁。当时朝廷主政的韩侂胄,只是企图利用北伐来树立个人名声,并不做认真积极的作战准备。辛弃疾一方面主张坚决抗战北伐,另一方面却为当时仓促的军事局面担忧。当他登上北固亭眺望北方时,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与其他北伐的成败经验,既有向往之情,又心生警惕。词人向往的是孙权、刘裕这样建立了丰功伟业的英雄,当年他们率师作战或北伐,金戈铁马,气势恢弘,所向披靡。词人担忧的是像元嘉年间的草草准备,匆匆出兵,败北而归。回想起四十三年前扬州所遭受的那场兵乱,词人犹自愤怒不已。结尾用廉颇的典故,表现了自己老当益壮的雄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衮衮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暮年被起用,这是最后一次有作为的机会了,词人登上北固亭时的感慨也就特别复杂。这首词以自我问答的方式写成。第一问说明了京口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词人镇守此方,应该大有作为。第二问极其概括,将长江两岸千古征战、兴亡的史实都包含在里面。第三问表达了自己对当年在此地有所作为英雄人物的景仰,期望自己也能象他们那样建立功勋。陈廷焯认为此词“魄力雄大,虎视千古”,“极英雄之气”(云韶集卷五)。【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立春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好的时光即将来临。人们可以期待春光的烂漫,春景的繁华盛丽,迎接春天的欢腾喧闹。辛弃疾吟咏立春节日,却无法高兴起来,始终不能摆脱愁绪的缠绕。“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是这般赏心悦目,可是词人更加担心“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这正是在元宵欢腾的节日里李清照要追问的:“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东风吹过,恐其“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在这样多愁善感的心境之下,事事都值得担忧,甚至敏感到“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如此心态,是词人南渡后备受挫折、创伤累累的后遗症。歌词因此曲折表达了对南宋现实的不满与贬斥。【贺新郎】(听琵琶)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这首词作于宋孝宗乾道八年秋,时词人知滁州,年33岁。南渡以后的重重挫折与打击,使词人有了“老来情味减”的疲惫之感叹,后人或因此误以为是辛弃疾晚年之作。送别友人,在别离酒宴之间,依依惜别是主题。所以,埋怨“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送归船离去。辛弃疾又是磊落洒脱的,他立即转而安慰友人,友人此去可以回到家乡,品尝美味,与儿女家人团聚。下阕词意再转进一层,变为对友人的勉励。友人与家人相聚后,紧接着要朝见皇帝。以友人文武出色之才华,一定能得朝廷重用。这是鼓励友人在仕途上积极有所作为,寄寓的是词人的不甘心。结尾以己身眼下处境作结,再度强调自己艰危的困境与险恶的政治环境,牢骚与愤恨难以遏止。【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