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琼西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 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c.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d. 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 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约翰穆勒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 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 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c.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越国以鄙远(边邑) c. 阙秦以利晋(使侵损、削减)d.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3分)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注】此诗为作者隐居山林时所作。8、简析“遍”、“稀”两字在句中的表达效果。(5分)9、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_,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但我不能放歌,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3)枯藤老树昏鸦,_,_。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三、现代文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隐 瞒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 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用几天她就”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觉得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玉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2)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3)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4) 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b、我刚刚学习绘画,请您务必多加指教,感同身受。c、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领奖台。d、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c、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d、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各种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14、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3分)(1)徐志摩把对母校的情感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2)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_。(3)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a、贯注胜地抑制b、灌注 圣地 抑制c、灌注圣地控制d、贯注 胜地 控制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 。其实,只要愿意,_ ,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16、下面是一段禁毒漫画(漫画中的花为制毒的罂粟花)。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6分)五、写作(60分)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代价,但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努力向前再跨一步。电话的发明者贝尔每次在实验失败后,都对自己说“再试一次”,在他的坚持下,一个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就这样诞生了,而在这之前,爱迪生及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电话不可行而放弃了试验。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注意选好角度,确定文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注意事项:作文中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出现不计;书写潦草者扣1-5分。琼西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 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1.b 【解析】b项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误,原文说的是“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2d 【解析】d项“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错误,原文中是“约翰穆勒则强调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3c 【解析】原文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c项中的“属于”错误,且将庄子思想的外延扩大到中国哲学不当。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3分)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把当作边邑。5、a(3分)6、c(3分)7、(每题5分)(1)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国家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那么秦国使者的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运用对比的手法,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5分) 9、诗的后四句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嫩竹的节处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落下片片红衣,夕阳西下,采菱人点着渔火荡舟归来。作者通过清新可爱的嫩竹荷花,人们采菱而归等景象,描绘了宁静却又不失生机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看万山红遍;百舸争流(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3)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现代文文本阅读(共25分)11.(1)bd(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解析】c项说“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错,从文中看,“我”对玉莹的做法不是看不惯,而是赞赏的;“我”对玉莹也没有无限同情。e项说“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是无中生有,说“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错,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a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海英的做法有一定的孝心,但她真实心理又是令人厌恶的,算不上一种社会风尚。(2)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每点2分,共6分)【解析】线索人物就是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可以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我”的作用,可以从情节入手,看看这一人物对情节、主人公的作用。(3)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 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 (每点2分,答其他方面意思对也可。共6分)【解析】小说全篇都是围绕着海英和玉莹的言行而展开对比的,分析时要抓住她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分析,再进行概括。(4)观点一:以“隐瞒”为题好。小说主要通过海英和玉莹的言行,展示二人对待老人的不同内心世界,借以表现要真诚对待老人的主题。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去追问“隐瞒”什么,从而引起阅读的兴趣。“隐瞒”是贯穿小说的大部分情节,以“隐瞒”为标题,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