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版上岗考试指南CT成像技术篇.doc_第1页
2009年版上岗考试指南CT成像技术篇.doc_第2页
2009年版上岗考试指南CT成像技术篇.doc_第3页
2009年版上岗考试指南CT成像技术篇.doc_第4页
2009年版上岗考试指南CT成像技术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CT成像技术概述nF9影像园XCTMR.com1.1 CT的发展和应用 nF9影像园XCTMR.com1.1.1 CT的发展历史nF9影像园XCTMR.com CT是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简称。nF9影像园XCTMR.com CT发明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奖项如下所述。nF9影像园XCTMR.com时间:1972年4月,亨斯菲尔德(Houndsfield)和安普鲁斯(Ambrose)一起,在英国放射学研究院年会上宣读了关于CT的第一篇论文。同年11月,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年会(RSNA)上也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向全世界宣布CT的诞生。nF9影像园XCTMR.com地点:英国EMI公司实验研究中心。nF9影像园XCTMR.com人物:CT的发明人是亨斯菲尔德教授(Godfrey.N.Hounsfield,1919年8月28日生于英国诺丁汉,2004年8月12日逝世)(图1-1)。nF9影像园XCTMR.com奖项:亨斯菲尔德于1972年获得了与工程学诺贝尔奖齐名的McRobert奖。1979年亨斯菲尔德和在塔夫茨大学从事CT图像重建研究工作的考迈克(Cormack)教授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nF9影像园XCTMR.com1.1.2 CT的应用范围 nF9影像园XCTMR.comCT主要用于医学影像学对疾病的诊断,另外,还用于工业、农业等方面。nF9影像园XCTMR.com在影像学的检查中,CT的检查几乎可包括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器官。nF9影像园XCTMR.com CT检查由于密度分辨力高,可分辨人体组织内微小的差别,使影像诊断的范围大大扩大。nF9影像园XCTMR.com 注射对比剂后,CT能分清血管的解剖结构,观察血管与病灶之间的关系,以及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nF9影像园XCTMR.com CT也可作穿刺活检检查,其准确性优于常规X线透视或超声的定位穿刺。nF9影像园XCTMR.com CT还可帮助制订放射治疗计划和放疗效果评价。nF9影像园XCTMR.com CT还可作各种定量计算工作。如心脏冠状动脉钙化和骨矿密度测量的测量。nF9影像园XCTMR.com CT的三维成像图像质量高,可用于帮助临床的诊断和颌面部整形外科手术。nF9影像园XCTMR.com1.1.3 CT的优点和缺点nF9影像园XCTMR.com CT图像的优点nF9影像园XCTMR.com 真正断面图像:与普通X线的层面影像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nF9影像园XCTMR.com密度分辨力高:一般,CT的密度分辨力要比普通X线屏片摄影高约20倍。nF9影像园XCTMR.comCT的密度分辨力较高的原因是:nF9影像园XCTMR.comCT的X射线束透过物体到达检测器经过严格的准直,散射线少;nF9影像园XCTMR.comCT机采用了高灵敏度的、高效率的接收介质;nF9影像园XCTMR.comCT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灰阶的控制,可根据诊断需要,随意调节适合人眼视觉的观察范围。nF9影像园XCTMR.com 可作定量分析:CT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射线吸收衰减值,通过各种计算,可作定量分析。nF9影像园XCTMR.com 可作图像后处理:借助于计算机和某些图像处理软件,可作病灶的形状和结构分析。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和多平面的断面图像。nF9影像园XCTMR.com CT的缺点nF9影像园XCTMR.com极限空间分辨力仍低于普通X线摄影。目前,中挡的CT机其极限分辨力约10LP/cm,而目前高挡的CT机其极限分辨力约为30LP/cm或以上。普通X线增感屏摄影的空间分辨力可达1015LP/mm,无屏单面药膜胶片摄影,其极限分辨力最高可达30LP/mm以上。nF9影像园XCTMR.comCT的定位、定性诊断只能相对比较而言,其准确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定位方面,CT对于体内小于1cm的病灶,常常容易漏诊。在定性方面,也常受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病程的长短、病人的体型和配合检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nF9影像园XCTMR.comCT的图像基本上只反映了解剖学方面的情况,较少有脏器功能和生化方面的资料。nF9影像园XCTMR.com1.1.4各代CT机的结构特点nF9影像园XCTMR.com 上世纪80年代末螺旋CT发明之前,CT的发展通常以代称呼(图1-2、图1-3),而螺旋CT出现后,CT的改进和发展则不再以代称呼。以下是各代CT和螺旋CT的基本特点概述。nF9影像园XCTMR.com第一代CT机nF9影像园XCTMR.com第一代CT机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多属头颅专用机。X射线管是油冷固定阳极,扫描X射线束为笔形束,探测器一般是二到三个。扫描时,机架环绕病人作旋转和同步直线平移运动,X射线管每次旋转1,同时沿旋转反方向作直线运动扫描。下一次扫描,再旋转1并重复前述扫描动作,直至完成180以内的180个平行投影值。这种CT机结构的缺点是射线利用率很低,扫描时间长,一个断面需35分钟。nF9影像园XCTMR.com第二代CT机nF9影像园XCTMR.com第二代CT机仍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扫描X射线束改为520的小扇形束,探测器增加到330个,平移扫描后的旋转角度由1提高到扇形射线束夹角的度数,扫描的时间缩短到2090秒。另外,第二代CT缩小了探测器的孔径、加大了矩阵和提高了采样的精确性等,改善了图像质量。这种扫描方式的主要缺点是:由于探测器排列成直线,对于扇形的射线束而言,其中心和边缘部分的测量值不相等,需要作扫描后的校正,以避免伪影的出现而影响图像的质量。nF9影像园XCTMR.com第三代CT机nF9影像园XCTMR.com 第三代CT机改变了扫描方式,为旋转-旋转方式。X射线束是3045宽扇形束,探测器数目增加到300800个,扫描时间缩短到29秒或更短。探测器阵列排列成彼此无空隙的弧形,数据的采集以X线管为焦点,随着X线管的旋转得到不同方位的投影,由于排列方式使扇形束的中心和边缘与探测器的距离相等,无需作距离测量差的校正。该扫描方式的缺点是:扫描时需要对每一个相邻探测器的灵敏度差异进行校正,否则由于同步旋转的扫描运动会产生环形伪影。nF9影像园XCTMR.com第四代CT机nF9影像园XCTMR.com 第四代CT机的扫描方式只有球管的旋转。X射线束的扇形角达5090度,因此也减少了X线球管的负载,使扫描速度可达15秒。探测器更多达6001500个,全部分布在360的圆周上。扫描时,没有探测器运动,只有球管围绕病人作360的旋转。与第三代CT机扫描不同,在第四代扫描方式中,对于每一个探测器来说所得的投影值,相当于以该探测器为焦点,由X射线管旋转扫描一个扇形面而获得,故此种扫描方式也被称为反扇束扫描。nF9影像园XCTMR.com第五代CT机nF9影像园XCTMR.com第五代CT机又称电子束CT,它的结构明显不同于前几代CT机。它由一个电子束X射线管、一组由864个固定探测器阵列和一个采样、整理、数据显示的计算机系统构成。最大的差别是X射线发射部分,包括一个电子枪、偏转线圈和处于真空中的半圆形钨靶。扫描时,电子束沿X射线管轴向加速,电磁线圈将电子束聚焦,并利用磁场使电子束瞬时偏转,分别轰击四个钨靶。扫描时间为30ms、50ms和100ms。由于探测器是排成两排216的环形,一次扫描可得两层图像;还由于一次扫描分别轰击四个靶面,故总计一次扫描可得八个层面。 螺旋CT扫描机nF9影像园XCTMR.com螺旋CT机改变了以往扫描方式,扫描机架是连续、单向的旋转(图1-4)。射线束仍为大扇束。单层螺旋CT的螺旋扫描时间通常是1秒,而多层螺旋扫描的目前最短时间为0.33秒。单层螺旋CT的探测器数目与第三代CT机相比没有数量的增加和材料的改变,但是多层螺旋CT的探测器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增加,而且改用了超高速的稀土陶瓷,使射线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从原来的50%左右上升到99%。射线束角度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同以往的非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次在单层螺旋机中仍为每次一层,在多层螺旋机中一次旋转可达4层、8层、16层、64层甚至更多,结合层厚、扫描通道的组合运用,已可满足动态器官心脏等成像的需要。单层螺旋CT只是提高了连续扫描的能力,而多层螺旋CT不仅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而且几乎能进行人体所有器官的扫描检查。nF9影像园XCTMR.comnF9影像园XCTMR.com表1-1 各代CT扫描机的主要特性nF9影像园XCTMR.com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螺旋CTnF9影像园XCTMR.com扫描方式 旋转-平移 旋转-平移 旋转-旋转 旋转 静止 连续旋转nF9影像园XCTMR.com射线束 单束扫描 小扇束 大扇束 反扇束 动态空间重现 大扇束/孔束nF9影像园XCTMR.com扫描时间 5分钟 2090秒 29秒 15秒 30100毫秒 0.331秒nF9影像园XCTMR.com探测器数量 23个 330个 300800个 6001500个 864个 单,800个左右nF9影像园XCTMR.com 多,537630464nF9影像园XCTMR.com射线束角度 - 520度 3045度 5090度 3045度 3045度nF9影像园XCTMR.com扫描层/次 1 2 1 1 8 1256层nF9影像园XCTMR.com应用范围 头部 头部 全身 全身 心等动态器官 单,全身。nF9影像园XCTMR.com 多,全身及 动态器官。 nF9影像园XCTMR.com1.1.5 CT的发展趋势nF9影像园XCTMR.com1983年,美国Douglas boyd博士开发出超高速扫描的第五代CT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EBCT)并应用于临床。用电子束的扫描替代了机械运动扫描,使扫描速度提高到毫秒级,使心脏、大血管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检查成为现实。nF9影像园XCTMR.com 1985年,滑环技术应用于CT设备,使CT的扫描实现了单方向连续旋转扫描。nF9影像园XCTMR.com 1989年,在滑环技术的基础上螺旋扫描方式问世,缩短了病人检查时间,而且使各种三维后处理图像(如CT血管造影、仿真内窥镜技术等)更为精确。nF9影像园XCTMR.com1992年,ELSCINT公司研制成功双层螺旋CT(CT TWIN),开创了多层螺旋扫描的先河。nF9影像园XCTMR.com1998年,Philips、Siemens、GE、Toshiba四家公司同时推出多(4层)螺旋CT,扫描速度提高到每一次旋转0.5秒。nF9影像园XCTMR.com2001年,16层螺旋CT研制成功,扫描1周能同时获得16幅0.75mm层厚的图像。nF9影像园XCTMR.com2003年,64层螺旋CT在北美放射学年会上正式发布和投入临床使用。nF9影像园XCTMR.com2005年,西门子推出首台双源和双探测器系统的CT扫描仪。nF9影像园XCTMR.com2007年,东芝、飞利浦和西门子公司在北美放射年会上分别同时推出320、256和128层多层螺旋CT扫描仪。nF9影像园XCTMR.com由于近10年来CT技术的飞速发展,使CT不管从检查方法还是诊断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nF9影像园XCTMR.com扫描快、层数多、层厚薄,使CT的检查范围进一步扩大nF9影像园XCTMR.comCT的扫描速度在非螺旋CT时最短是周/1s。单层螺旋CT的层/秒时间虽未缩短,但由于扫描方式的改变,缩短了扫描周期,使单位时间内的病人检查数量提高。nF9影像园XCTMR.com至4层螺旋CT,扫描时间缩短到周/0.5s,其单位扫描时间的图像获得率又有所提高。16层CT的扫描时间则缩短为周/0.42s。而目前的64层CT的扫描时间更是缩短到了周/0.33snF9影像园XCTMR.com由于层/秒的扫描时间缩短,使CT能做一些运动器官的检查,如4层以上CT的心脏检查。一次旋转图像获得率增加,更使CT的检查范围扩大,如大面积创伤病人,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从胸腔至盆腔大范围扫描。nF9影像园XCTMR.com另外,扫描速度提高,也改变了某些部位、器官的检查方法,如肝脏增强CT扫描,现在的多层螺旋CT扫描,一次检查可以做肝脏的三个期甚至四期的扫描,使影像检查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又提高了一步。 8层、16层或64层甚至256层CT由于扫描层厚更薄,一次旋转获得的层厚总数大大增加。因而一个部位或器官的检查往往可获数百甚至上千层图像。因为图像数量急剧增加,产生了一种新的诊断模式CT图像后处理诊断模式。nF9影像园XCTMR.com分辨力高、计算机快,促进了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nF9影像园XCTMR.com目前4层螺旋扫描的横向分辨力已达到0.5mm,纵向分辨力达到了1.0mm;16层螺旋CT的横向分辨力也是0.5mm,纵向分辨力达到了0.6mm,基本达到了各向同性;而新近推出的64层螺旋CT的横向和纵向分辨力分别达到了0.3mm和0.4mm。nF9影像园XCTMR.comCT计算机图像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目前16层CT横断面的图像重建可达6幅/秒,64层CT可达40幅/秒。nF9影像园XCTMR.com由于CT的扫描层厚更薄以及纵向分辨力的改善,使后处理各种方法图像的质量更高,其中多平面重组已可作为横断面图像的补充,甚至可完全替代横断面的图像。nF9影像园XCTMR.com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nF9影像园XCTMR.com以前CT横断面CT图像的阅读和诊断只掌握在小部分影像诊断医师手中,其他临床各科的医师绝大部分无法读懂。扫描层厚更薄、图像质量的改善和成像模式的改变推动了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nF9影像园XCTMR.com1.2专用和临床研究型CT扫描仪 26P影像园XCTMR.com1.2.1 CT透视扫描仪26P影像园XCTMR.com CT透视扫描仪的启用与发展26P影像园XCTMR.comCT透视扫描仪于1993年由日本Fujita保健大学保健科学学院(Fujita Health University, School of Health Science)的Katada医师首先提出。其后在Toshiba公司CT开发部的支持下,第一台CT透视机研制成功,并在1994年的北美放射年会上发表了他们临床应用的论文,同时推出了第一台CT透视机产品。目前,世界上的四大CT机制造厂商(Toshiba、GE、Siemens和Philips)都能生产CT透视机。26P影像园XCTMR.comCT透视机自1996年推出以来,它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临床应用的范围也迅速扩展。它除了可作常规的穿刺外,还可以作囊肿等的抽吸、疼痛治疗(脊髓腔注射镇痛药物)、关节腔造影、吞咽功能和关节活动的动态观察等。它的图像质量不亚于非螺旋CT,但辐射剂量却有所降低。26P影像园XCTMR.com CT透视扫描仪的特点26P影像园XCTMR.comCT透视是一种连续扫描成像的CT装置。在第三代滑环式扫描CT机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扫描、快速图像重建和显示,实现实时CT扫描成像的目的。26P影像园XCTMR.com扫描数据采集部分采用了滑环结构,机架孔径是72cm,扫描野范围是1840cm,高频X线发生器,球管的热容量为7.0MHU。操作台和监视器设计为床边式,操作台上可作床进出、床面升降及机架倾斜等各种操作。监视器端并接了一个录象机,可在必要时作录像用。26P影像园XCTMR.com球管电流(mA)的选择范围是3050,电压(kVp)的选择范围是80120。此外在CT透视模式时,可加用专用的滤过器,能使病人辐射剂量减少50%。层厚的选择范围是1,2,3,5,7,和10mm,为控制辐射剂量,最长连续透视时间设置为100秒,可重新复位后继续使用。26P影像园XCTMR.com有的CT机是采用装配C形臂的方式,以方便穿刺的操作需要。如Philips(Marconi)公司的PQ6000 CT机可专门配有被称为FACTS(fluoro-assisted CT system, FACTS)的C形臂,该C形臂采用球管和一个平板探测器相连,探测器被称为非晶体硅数字探测器,成像质量良好,C形臂还可转向至侧位,能适应不同穿刺检查的需要。26P影像园XCTMR.com CT透视扫描仪的应用26P影像园XCTMR.comCT透视扫描仪主要被用于活检穿刺。常用的非螺旋CT和螺旋CT的最大缺点是无法做到实时显示,这给穿刺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特别是胸、腹部部位的穿刺,由于受呼吸运动影响,非螺旋CT扫描方法很难准确定位。目前的CT透视机,每秒能获得58幅图像,基本上达到了实时显示的要求。26P影像园XCTMR.comCT透视扫描的原理26P影像园XCTMR.comCT透视的基本原理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快速连续扫描、高速图像重建和连续图像显示。快速连续扫描技术的基础是滑环技术和扫描机架的连续旋转,因而能够实现了CT透视。在每一层CT透视图像扫描时,检查床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尽管显示器上显示的是连续的图像,但实际上它是由一连串横断面的图像组成。26P影像园XCTMR.com透视图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当第一次扫描机架旋转360后,计算机随即重建产生一幅横断面图像,以后连续扫描每旋转60的图像数据,替代前一幅图像中同一位置60内的原扫描数据重建一幅图像,接着在下一个60重建另一幅图像,完成360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循环,所以在CT透视方式中,只有第一幅图像是采用一次360扫描数据,而以后的图像只采用了60的新扫描数据和300旧扫描数据。26P影像园XCTMR.com CT透视扫描的图像重建26P影像园XCTMR.com专用图像重建处理的硬件设备主要有快速运算单元、高速存储器和反投影门控阵列处理器,这些硬件设备都安装在图像重建处理单元内,和计算机主机一起执行数据的并行处理运算。图像的显示通常采用电影显示模式,显示分辨力可以是512512或10241024。26P影像园XCTMR.com高速的图像重建采用了不同的图像重建算法和专用的重建处理硬件。螺旋CT扫描是采用了数据内插算法,该算法能去除检查床移动产生的运动伪影,而实时CT透视连续扫描不采用内插法,所以运动伪影在所难免,但因为穿刺前诊断都已明确,少量的伪影也无妨大碍。26P影像园XCTMR.comCT透视主要是采用60数据替代方法重建图像。当第一幅图像1.17秒显示后,以后每隔0.17秒显示一幅新的图像,为了加快显示速度图像的重建采用256256矩阵。26P影像园XCTMR.comCT透视扫描的操作26P影像园XCTMR.comCT透视操作,由于病人和工作人员都暴露在射线照射范围内,射线的剂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这类设备中,通常都采用床下球管设置和专用的X线滤过器,此举约可减少病人皮肤射线剂量50%。同时,采用低毫安、短时间也是减少辐射必不可少的措施。26P影像园XCTMR.com 1.2.2电子束CT扫描仪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扫描仪的由来26P影像园XCTMR.com非螺旋CT机包括单层螺旋扫描CT机都无法作运动脏器(如心脏)的成像(多层螺旋CT除外)。前些年曾生产出了具有亚秒速度的CT机,或称为超高速CT扫描机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超高速CT扫描机有两种类型,一种被称为动态空间重建扫描仪(dynamic spatial reconstructor, DSR),另一种被称为超高速CT扫描仪(imatron ultrafast CT scanner),这种类型的CT机由于硬件结构的不同,以及扫描的方式不同,又被称为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 EBCT)。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的研究始于1979年,当初仅限于实验室使用。1983年,Imatron公司生产了第一台能用于心血管检查的电子束CT扫描仪。那时,该扫描仪也被称为“心血管断层扫描仪”和“电影CT扫描仪”。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像心脏这类动态器官的高分辨力成像。因为它的扫描时间仅为非螺旋CT的十分之一,所以可消除运动器官的动态伪影,并且也可用于人体其它脏器的检查。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和非螺旋CT的比较26P影像园XCTMR.com严格地说,电子束CT和非螺旋CT相比有三大差别: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是基于电子束偏转技术产生X射线,而并非使用通常的X线球管;26P影像园XCTMR.com扫描过程中没有扫描机架的机械运动;26P影像园XCTMR.com和非螺旋CT相比,图像获得的方式有本质上的差别。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的基本结构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枪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扫描仪的一端是一个电子枪,它能产生130kV的电子束。电子束产生后,经过加速、聚焦并根据电磁线圈的设计角度偏转,撞击在靶面上。靶面是一个固定的环,半径90cm,弧跨度210度。扫描时电子束沿着环运动,靶环可单个或以任意序列工作,无散热问题(通常X线球管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电子束撞击靶面后,产生X射线。然后,准直器将X线束调节、准直成扇形束通过病人。病人位于直径47cm的扫描野范围内,透过病人的X射线落到正对于靶环的探测器阵列上,形成扫描数据。26P影像园XCTMR.com机架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机架的孔径是78cm,深度是45cm。和非螺旋CT一样,检查床能作上下和进出运动。另外,检查床还能作25度的倾斜。病人的定位可借助于安装在机架内的激光定位装置。电子束CT有三种扫描模式:连续扫描模式、触发扫描模式和容积扫描模式。连续扫描模式用于一般的临床检查,触发和容积扫描模式分别用于血液动力学和器官的容积扫描成像。每一种扫描模式都可采用单层或多层扫描方式。26P影像园XCTMR.com探测器26P影像园XCTMR.com探测器阵列由两个分立的环组成,半径和弧跨度分别为67.5cm和210度。第一个探测器环内有864个探测器,其中半数(432个)延伸到第二个探测器环内。这种探测器阵列排列方式的作用是,当使用一个靶面时,可获得两幅扫描图像;而四个靶面同时使用,一次扫描可获得总共8幅图像。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的探测器由固体的发光晶体组成,并耦合到一个光电两极管上,再通过电路连接到前置放大器。来自于探测器阵列的扫描数据被送往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DAS)的作用是,将探测器阵列获得的扫描数据实行光电转换和数字化。数字化后的扫描数据可暂存于计算机的内存中,根据需要,可依次送给计算机作图像处理。该计算机的内存通常可临时存储80幅图像数据。 计算机系统26P影像园XCTMR.com电子束CT的计算机系统在多层扫描模式时,能以4秒的速度重建256256矩阵的图像;在单层扫描模式时,能以1012秒的速度重建512512矩阵的图像。上述两种扫描模式,重建视野为947.5cm。计算机的硬磁盘容量为1.34GB,即可存储5122格式、单层扫描模式的图像2375幅,2562格式、多层扫描模式的图像9500幅。永久存储可选磁带或光盘(磁带可存储2562格式图像250幅,5122格式图像63幅;光盘可存储2562格式图像15000幅,5122格式图像3750幅)。计算机系统允许有三种图像格式,2562、3602和5122,单层和多层扫描模式的像素大小范围为0.181.86mm。26P影像园XCTMR.com控制台键盘26P影像园XCTMR.com控制台键盘的基本功能是,显示图像、调节窗宽窗位(范围分别是14000和-10003000HU)。图像的显示功能和分析程序有电影模式、时间密度曲线、图像减影、距离测量、多平面重组、兴趣区测量、图像放大、储存和摄影。26P影像园XCTMR.com1.2.3动态空间重建扫描仪26P影像园XCTMR.com动态空间重建扫描仪的开发应用始于1975年,目的是使该装置不仅能作运动器官(如心、肺)的成像,也能作人体其它器官的成像。目前的动态空间重建扫描时间是10msec,最快可达30层/秒,纵向和横向分辨力为1mm。26P影像园XCTMR.com动态空间重建扫描是一种动态的容积扫描,它可将采集到的扫描数据作多平面、多层次的图像重建。动态空间重建扫描的临床应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查,还可用于肺和其它方面疾病的检查。它的临床应用可以是形态结构方面的,也可以是功能方面的。26P影像园XCTMR.com基本结构26P影像园XCTMR.com动态空间重建扫描仪的基本结构由三个主要的部件组成:扫描部分、重建部分和数据分析部分。扫描部分是扫描仪的数据采集装置,它有14个X线球管半圆形地排列在跨度为160度弧形支架上,X线球管的正对面是视频成像系统,它由14个分流视频摄像管组成,每一组视频摄像系统正对于一个X线管。当某一个X线球管的X线通过病人时就在荧光屏上形成一幅图像,然后该图像被对侧的电视摄像系统记录。采集数据时,X线球管和电视摄像系统围绕病人旋转,图像的获取速度是10毫秒14幅图像,并以60次/秒的速度重复。每组视频图像的像角是12度,一次扫描范围即是156度。扫描范围每60次/秒并移动1.5度,每分钟旋转15次,结果每秒钟可获得840幅视频图像。然后,这些图像数据被记录在磁盘上。磁盘是以特殊方式排列的,最多能存储16,800幅图像。26P影像园XCTMR.com图像重建26P影像园XCTMR.com动态空间重建扫描仪的重建图像,像非螺旋CT一样,必须先数字化,数字化也是由模数转换器完成。因为从每一个X线球管发出的是一束锥形束,图像的重建处理必须按照扇形束的算法。重建后的图像是一组横断面的图像,可根据需要重组产生一组容积图像。最后是数据的分析和显示。经重建后的容积图像可显示为横断面图像、平面投影图像和三维图像(表面三维成像和体积再现三维成像)。动态空间重建扫描仪的图像分析功能非常强大,运用它特有的软件包,可作多平面、多层次的图像分析,该分析软件需由UNIX操作系统支持。26P影像园XCTMR.com成像过程26P影像园XCTMR.com动态空间重建扫描的成像全过程归纳如下:26P影像园XCTMR.com扫描数据由14个弧形排列的X线球管,透过被扫描的病人由一个曲面的荧光屏接收。26P影像园XCTMR.com荧光屏上的图像由14个正对于X线管的电视摄像机记录并转换为视频图像。26P影像园XCTMR.com视频图像可被记录在磁盘上,并由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数据。26P影像园XCTMR.com数字数据被送往计算机作图像重建处理,重建的结果是一幅容积图像。26P影像园XCTMR.com该容积图像可根据需要以横断面、平面投影或三维图像方式显示。26P影像园XCTMR.com通过分析软件,可获得多种附加的临床信息。26P影像园XCTMR.com动态空间重建扫描的优化26P影像园XCTMR.com与常规血管造影相比,可减少大约20%的射线曝光量。26P影像园XCTMR.com可减少X线对比剂的用量,通常12ml/kg。26P影像园XCTMR.com采用任意侧注射对比剂,可观察双侧心脏血流的情况。26P影像园XCTMR.com经尸解证实,解剖结构测量的精确性达到95%。26P影像园XCTMR.com一次扫描可多平面、多种方式观察解剖结构,减少了假阳性率。26P影像园XCTMR.com时间分辨力高,可用于心、肺血管的动态显示和测量。26P影像园XCTMR.com1.2.4移动式CT扫描仪Ldd影像园XCTMR.com常规的CT机都是固定安装的,无法移动。为了适应一些危重病人的检查需要,出现了移动式CT机。它的主要特点是扫描机架和检查床都可以移动,重量也较轻。它主要的生产厂家和主流型号是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Tomoscan M,截止1999年底,全世界已有100多台移动式CT机。Ldd影像园XCTMR.com移动式CT机应用原理Ldd影像园XCTMR.com移动式CT机应用原理同非螺旋CT扫描机,只不过体积较小、可移动,它主要由扫描机架、检查床和控制台三部分组成,每一个单元都装有滑轮可移动。其安装要求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它可采用单相交流电源,任何墙上电源足以能使CT机启动,断电后还能利用机器自带的蓄电池继续扫描约25层。Ldd影像园XCTMR.com移动式CT机结构特点Ldd影像园XCTMR.com机架Ldd影像园XCTMR.com移动式CT机的机架内安装了所有成像所需的重要部件,包括X线球管、发生器和探测器等。机架的孔径60cm,倾斜角度是-25+30,最大FOV是46cm,该机架的特点是在检查床和机架固定时,机架还能纵向平移35cm,能适应不能移动病人头部检查的需要。Ldd影像园XCTMR.comX线球管Ldd影像园XCTMR.comX线球管是低功率的,阳极靶面直径102108mm,球管倾斜角12,焦点尺寸是1.3mm0.55mm1.7mm0.7mm,产生的X射线光谱比较适合脑部CT成像。球管的热容量和散热率分别是600kHU(kilo heat units)1MHU(million heat units)和125kHU/分200kHU/分。发生器是输出功率为6kW的高频发生器,根据需要可提升到18kW。探测器是固体探测器,数量为400个,测量通道为16个,扫描数据的采用射频传送。移动式CT机基本属于第三代CT机,球管和探测器系统同步旋转,在360扫描范围内都能采集扫描数据,由于采用了非同步扫描方法,探测器的数量减少了约一半。Ldd影像园XCTMR.com检查床Ldd影像园XCTMR.com检查床下部装有滑轮,并且能和机架对接固定。床面板是用碳素纤维做成,使X射线易于穿透。床面高度的调节范围是6451030mm,床纵向移动速度15mm/秒,移动范围1300mm,床面最大承重160kg,最大承重时的床面移动速度为10mm/秒,载重140kg时,床移动的精确性是0.25mm/秒。Ldd影像园XCTMR.com控制台Ldd影像园XCTMR.com装有滑轮的控制台,通过电缆与扫描机架相连。操作台的主机是Sun SPARC 5 小型计算机,操作系统是UNIX。另外,操作台还包括一个显示器、对话扩音设备、摄影机接口、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监视器是17英寸彩显,矩阵512512,256级灰阶。图像存储有系统硬盘和光盘,系统硬盘的容量是1GB,约可存储1200幅5122图像,系统硬盘可扩展容量,或可选用2.3GB的8mm磁带,图像除可摄影存储外,也可通过网络传输,因为主机系统是DICOM兼容的。操作系统中预存了100个不同部位的扫描程序,可简化操作程序,还可做几种常见的图像处理如放大重建、多平面显示、镜像、直方图等。Ldd影像园XCTMR.com扫描仪的技术参数Ldd影像园XCTMR.com扫描的层厚选择有2mm、3mm、5mm和10mm,扫描时间分别是2秒、4秒和6秒。扫描kVp分别是120或130,mA有10、20、30、40、45和50六挡可供选择。扫描采样频率1440帧/秒,扫描重建时间5秒。容积扫描(螺旋扫描)时,机架旋转一周时间2秒,即2秒获得一层螺旋扫描数据,最大连续扫描旋转2535周,床速可选范围为2、3、5、10和20mm/周,重建层厚2、3、5、7、和10mm。Ldd影像园XCTMR.com该机的空间分辨力为10LP/cm,测试条件120kVp,40mA,2秒,采用空间分辨力测试专用体模获得。密度分辨力在3mm测试孔径时是0.3%,测试条件120kVp,120mAs,10mm层厚,采用16cm直径密度分辨力测试体模得到。噪声水平在120mA时为0.3%。移动式CT机的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每毫安的射线剂量在头部的中央和边缘分别为30.9和38.2mGy,在体部的中央和边缘分别是10.3和32.9mGy,测试条件120kVp,层厚10mm。Ldd影像园XCTMR.com移动式CT机的应用特点Ldd影像园XCTMR.com移动式CT大大方便了一些危重和手术中病人的检查需要。如该机可搬运至手术室,无论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都可以方便地使用CT扫描作病情的监测,或在CT扫描的帮助下,做神经外科方面颅脑的手术。移动式CT也可以搬运至急救中心或重症监护病房等,作危重病人的各类CT检查,对创伤性的、不宜搬动的危重病人,移动式CT尤其适用。Ldd影像园XCTMR.com1.2.5微型CT扫描仪Ldd影像园XCTMR.com微型CT扫描仪(Micro-CT)主要用于实验室以及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这类扫描仪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标本型Micro-CT;另一类是活体型Micro-CT,这两类Micro-CT在扫描时间、空间分辨力和扫描方式上都有较大的不同。Ldd影像园XCTMR.com标本型Micro-CT主要用于实验室标本的扫描,机械结构较为简单,扫描时不需扫描机架的旋转,只有标本在一个固定的机架上旋转,因为标本不是一个活体,不会产生眩晕。另外,标本固定后不会移动,相应扫描时间也可较长。Ldd影像园XCTMR.com活体型Micro-CT因为需用于活体,主要用于小动物的实验需要,要求相对较高一些。除了扫描时间短一些外,在机械结构上也安装了一个小型的检查床,扫描时也产生机架的旋转。另外,出于对动物的人道主义,还限定了一次扫描剂量的限制,同时球管的功率也相应大一些。两类Micro-CT的比较见表1-2。Ldd影像园XCTMR.com与医用CT扫描仪比较这类扫描仪的共同特点是:球管的焦点较小、输出功率也较小、扫描野较小、空间分辨力较高、扫描时间相对较长,另外使用平板探测器。Ldd影像园XCTMR.com表1-2 标本型和活体型Micro-CT的主要性能比较Ldd影像园XCTMR.com 标本扫描仪 活体扫描仪Ldd影像园XCTMR.com焦点尺寸 1-30m 50-200mLdd影像园XCTMR.com球管功率 1-30W 10-300WLdd影像园XCTMR.com空间分辨力 5-100m 50-200mLdd影像园XCTMR.com扫描时间 10-300分 0.3-30分Ldd影像园XCTMR.com探测器类型 数字平板 数字平板Ldd影像园XCTMR.com扫描野 1-100mm 30-100mmLdd影像园XCTMR.com辐射剂量 较大 较小Ldd影像园XCTMR.com1.2.6双源CT扫描仪Ldd影像园XCTMR.com双源CT是2005年西门子推出的新型CT扫描仪,它的基本结构秉承了64层CT的设计,仅在球管和探测器系统作了大胆的创新,由沿袭使用的一个球管、一组探测器系统,改变成了双球管和双探测器系统,使CT的检查无论从扫描的速度和扫描仪的功能定位(可利用两种不同的辐射能作一些功能性的检查,以往CT基本只能做形态学的检查)都大大前进了一步。 双源CT的球管仍采用电子束X线管(Straton tube),单个球管的功率为80kW。常用部位的扫描速度为0.33s,最大扫描范围为200cm。扫描机架孔径为78cm(通常为70cm),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力0.4mm,使用高分辨力技术时可达到0.24mm。Ldd影像园XCTMR.com双源CT的球管和探测器系统与64层CT相同,但两套采集系统同置于扫描机架内,球管之间相隔的距离为90。一套扫描系统的FOV为50cm,另一套扫描系统主要用于中心视野扫描FOV为26cm。两套X线发生器系统由一个一体化的高压发生器控制,并可分别调节两套系统的kV和mAs。Ldd影像园XCTMR.com双源CT的两个球管既可同时工作,也可分别使用。当心脏成像、双能减影和全身大范围扫描时,可采用两个球管同时工作,而一般的扫描也可只用一组球管探测器系统工作。Ldd影像园XCTMR.com双源CT在用于心脏成像时可比64层CT减少一半的扫描时间。目前的心脏CT成像基本采用180的扫描数据重建算法(单扇区重建),即如果机架旋转一周时间为0.4s,则心脏成像的时间分辨力可达200ms(0.2s)。在双源CT中,由于两个球管同时工作,其实际扫描时间又可减少一半达83ms(双源CT旋转一周为0.33s)。在心脏图像重建的方法中,还可采用多扇区重建降低时间分辨力,但双源CT的降低机械扫描时间与采用多扇区重建算法不同。Ldd影像园XCTMR.com双源CT的另一个性能特点是可利用两个X线球管发射不同的能量(即设置不同的千伏值,如140kV和80kV)。两种不同的能对不同的物体其衰减不相同,如骨骼和对比剂在80kV时,骨骼的CT值为670HU,对比剂为296HU;当能量提高为140kV时,骨骼的CT值降低为450HU,而对比剂降低为144HU。利用两种不同的能量,根据目前临床实验的初步结果,它的临床意义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血管和骨骼进行直接减影;2、可对某些组织如肿瘤组织进行特征性识别;3、对人体的体液成分进行识别Ldd影像园XCTMR.comLdd影像园XCTMR.com1.3 CT机的基本结构Ldd影像园XCTMR.com1.3.1 X线发生装置Ldd影像园XCTMR.com高压发生器Ldd影像园XCTMR.com以前的CT 机一般采用三相X线发生器。Ldd影像园XCTMR.comCT对高压电源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三相发生器大都采用高精度的稳压反馈措施。Ldd影像园XCTMR.com三相高压发生器分为连续式和脉冲式,连续式主要用于第二代CT机;脉冲式主要用于第三代CT机。Ldd影像园XCTMR.com现代CT机都采用体积小、效率高的高频发生器。由于体积小,发生器可被装入机架内的一个角落,有的CT机将发生器直接安装在旋转的机架上,与球管机架同步旋转。Ldd影像园XCTMR.com高频发生器于80年代起开始用于CT机、乳腺摄影机和移动式X线机等。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低频、低压的交流电源转换成高频、高压电源,可产生50025,000赫兹的高频,经整流和平滑后,其电压波动范围小于1%,而常规三相、十二脉冲发生器的波动范围为4%。Ldd影像园XCTMR.com目前使用的高频发生器最大功率为50千瓦(kW),kVp的范围为80140千伏,球管电流(mA)的范围是100400毫安。Ldd影像园XCTMR.com X线球管Ldd影像园XCTMR.comCT扫描X线射线源的要求是:(1)射线衰减。根据射线强度的不同,X射线能依据物体的原子序数、密度和厚度作不同的衰减;(2)穿透一个物体所需足够的射线量。X线球管满足了上述两个基本要求。Ldd影像园XCTMR.comX射线管由电子阴极、阳极和真空管套组成,其基本结构与常规X线机的X射线管相同,但额定功率较常规X射线管稍大。Ldd影像园XCTMR.comCT用X射线管也可分为固定阳极和旋转阳极两种。固定阳极X射线管主要用于第一、第二代CT机中。Ldd影像园XCTMR.com旋转阳极X射线管主要用于扇束扫描方式的第三、第四代CT机中,焦点大小约为1.01.0mm;高速旋转阳极管焦点约为0.60.6mm,阳极靶面材质多为钨、铼合金,转速为3600转/分,或10000转/分。Ldd影像园XCTMR.com现在螺旋CT扫描机的X射线管,一般都采用大功率的X射线管。球管的管套采用金属和陶瓷作为绝缘材料,阳极靶面的直径可达到200mm,球管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