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 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3.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4.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清康熙时全国人口(丁)5959万5238万5816万2459万官员7500人13465人22500人27000人官民之比1794513927126131911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5.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6. 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有闽粤出产的棉花参与当时的“求心”运动 “俞大娘航船”参与当时的“辐射”运动两种运动形式均促进了汴京商业的繁荣商帮是宋代两种运动形式的主导力量a b c d7. 国外学者指出:“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该学者认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a、借助古典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来批判社会的黑暗面c、借助古代思想来复兴人文主义精神 d、借助古典文化来改造社会主流思想8.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 b c d9.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10.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11. 有人说,某一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地方“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这个“怪物”是指 a. 中国晚清政府 b. 美国邦联政府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 d.德国联邦政府12. 下列表格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造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中的作用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c美国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1787年宪法实行“分权制衡”原则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13. 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a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 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c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d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14.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15. 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 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 )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 b c d16. 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指出了宗教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专制17. 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18.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三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 b c d19.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 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b、: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延安、:瑞金、:遵义20.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用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21.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22.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23.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呱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米,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b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c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 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24.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双百”方针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人间喜剧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a b. c. d. 25.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a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d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26. 1917年2月25日(公历3月10日),俄国二月革命爆发。随后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说明了a美国希望俄国推翻临时政府 b.美国支持二月革命c俄美是战时同盟者 d俄国与美国由对抗转向合作27.前苏联在某一时期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苏联国内交通建设的落后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交锋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8. 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其成员都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b参与国大多参加了政治军事同盟c它是为反对美苏霸权主义而建立的 d没有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29. 新中国成立后实现的农业合作化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都给农民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a b c d30.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31.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c.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3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外交上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下列属于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的是上海合作组织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朝核六方会谈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四小题,33题13分,34题12分,35题14分,36题13分,共52分)33.20世纪以来,随着各国国家实力的变化,国际关系也随之变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 图1 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条约 图2 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指导中国工人材料二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1)参照材料一中的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4分)(2)材料二中提及“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该观点。(4分)(3)材料三中基辛格说“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5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并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4分) 材料三: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1917年1月1日)(3)依据材料四概况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5分)3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 材料一 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丰州莲花峰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唐,宁德贡产“蜡面茶”,福州鼓山、闽侯贡产“方山露芽”(生芽、方山茶),武夷山产“香蜡片茶”等。宋,建州产“北苑贡茶”龙凤团茶,政和县产贡茶“银针”茶。元大德后,武夷山设“御茶园”,武夷茶为贡茶。明、清,闽北、宁德天山产贡茶“芽茶”。 (1)材料一反映古代福建茶叶生产的哪些特点?(3分) 材料二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 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 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2)依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4分)材料三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年代类别万亩植茶面积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1832-37平均521260.520060.51861625312.5202.51101871819409.5202.52071886934.9567.46205362.461894841.6420.8207.5213.31901674.6337.3210127.3材料四 据上海商会记载,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 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3)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7分)36. 妥协,指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1)据材料一,以史实说明古代雅典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 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来源(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4分)材料三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3分)(2)亚洲充满火药味是指在二战后亚洲爆发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分)欧洲的冷战则是指美苏双方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来实现没有硝烟的对抗。(2分)(能写到冷战热战的史实即可得分。一点一分。) (3)不矛盾。(1分)因为在综合国力和军事上 ,美国的实力在世界各国中占据优势,显然是超级大国(2分);但从经济上说,当今世界出现了美、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34(1)挑战:春秋时代: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或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1分)汉武时期:皇权受到威胁;小农破产。(2分)目的:孔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