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十八)论述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doc_第1页
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十八)论述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doc_第2页
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十八)论述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doc_第3页
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十八)论述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doc_第4页
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提速练(十八)论述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组合提速练(十八)论述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本卷限时35分钟)题组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2014年4月1日学习时报,有删改)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地复兴,把汉学学者迎回到中国,夺回到国内。题组二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20分)悼 易 水张承志我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清夜在暗色中南望,还能在黑蒙中多少幻想易水的碎动呜咽;若是在这样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人连那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也被残酷地烙断了。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的求官的淫烂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而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那时曾经两次下易水,第一次十七岁,第二次十八岁。在当年的清华附中,不知缘由地悄悄有一股崇拜狼牙山的思潮。壮烈的狼牙山五勇士,仿佛直至一九六六年还在悬崖边缘振臂呼唤,那股凛冽的豪气直直北上逼进北京,我们怎能坐得住呢?于是,第一次是步行,由涿州而易县,在易县郊外的冬日里,我们首次看见了清冽微黑的易水。感谢被我们造反破坏了的中学语文课,人人都背诵过荆轲刺秦王的段子。雀跃欢呼在易水河畔,我们久久不去,都喝了几掬易水,那水冷冽透心,回想起来犹觉凉意。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天就纷纷扬扬地下雪了。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矗立着纪念塔的棋盘砣主峰就在眼前了,它正朦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在棋盘砣主峰上,遥遥望去远方有一线蜿蜒着晶莹的光亮,我们都猜那就是易水。大家默哀似的,一时都哑住了,久久地凝视着那闪烁着的白线。第二次也是隆冬。我们一行伙伴数人,骑自行车出清华南门,经高碑店下京保大道,过易县、涞水、紫荆关、浑源、蔚县,折回沙城、官厅穿行太行山脉两遍,共翻越十架大山。最后粮尽钱绝,各自选路逃回。有的饿着肚皮骑车两天败兵似的窜回,有的在官厅车站押了自行车甘当囚徒被遣返而那次千里关山的第一站,又是易水。我们列队一排,都骑在车上;停在易水上一座木板桥上,拍了一张照片。如今那张褪色的旧照片已是宝贵的收藏了:八九个少年,英气压不住傻气,搭着肩,定着车,一字排开在薄薄的木板小桥上。易水泊泊碎裂着,摇闪着变幻的亮星,从桥下不绝地流淌过去。看得出水流薄薄泡着石滩,也看得见河底卵石上的薄薄冰壳。苍茫的大地上,仍然凝滞着北方那种解释不清的悲壮气氛。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而如今,无论是易水还是狼牙山,都从中国人的意识中褪尽了。今天这样突兀地忆起易水,不仅觉得寒意袭人,而且觉得那一股寒水也是拒绝自己的。如今不知易水怎样了。每逢提襟涉渡,总觉得上游人烟繁密,工业林立,河水浊腻不爽。想起当年易水的清纯冷冽,往往有恍世之感。抽出插架岁久的一册史记,见注云:“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而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读罢,呆坐良久,周身麻栗阵阵。古人对于人,特别是对于勇者,看来早已研究体味得入木八分,透骨及髓了。而今人类学如恶草蓬生;什么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环境人类学比起史记一条注,简直都是腐臭垃圾。作为勇者的人,还有那道沉默杀机的易水,也许永远也不想向后世昭示他们的秘密了。汉文明之中的烈士传统,好像已经在易水两千年的淘刷之下,一去不返了。作为燕人,居于燕京,我应当寻暇再去看看那条易水。无论如何,江山未改,易水尚流,再去看看一定会得到些真实感触的。若去时,还是要在冬季等一个无雪的日子。在萧萧寒风中看村野如烟,在迷蒙空漠的大地上,试试能不能遇着二十余年前那些切肤的感受。然后,我要掬一捧易水饮下,看看它,不,是看看自己的肚肠还有没有那种冰冽的感性。(摘自风土与山河,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a现实中的人们,或经商,或帮闲,或求官,或淫烂,人人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会怀想易水,只有作者对古易水的感觉如昨,感情依旧。b第一次下易水,先写临河掬喝易水,再写城郊的萧条和棋盘砣主峰下雪天的昏暗和远处易水的亮光,意境开阔,立体地展现了易水的苍茫和刚硬。c文章写两次下易水,是为了具体地展现当年自己和同时代的人对易水的景仰崇敬之情,以便和今天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怀念和批判的主题。d前有荆轲在易水义无反顾的告别,后有狼牙山五勇士的英勇赴死,他们的精神是一致的,所以作者说: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e史记肯定荆轲是神勇之人,对人的研究入木八分,而如今的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环境人类学等人类学科并不涉及人的精神,只能算是腐臭垃圾。5第二段为什么要写“楼涛楼浪”及“灼烫蒸气”?请分条陈述。(6分)答:6画横线的句子“如今不知易水怎样了”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要单独成段?请具体说明。(4分)答:7作者为什么要“悼易水”?这跟“与时俱进”是否相矛盾?请简要说明。(6分)答:答 案1选aa项,“中外学者”错。2选bb项,原文无此信息。3选ba项,“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错。c项,“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错。d项,“把汉学学者迎回到中国,夺回到国内”错。 4选aea项,“感觉如昨,感情依旧”的分析不当,文中有“不仅觉得寒意袭人,而且觉得那一股寒水也是拒绝自己的”“看看自己的肚肠还有没有那种冰冽的感性”等句,由此可知作者对易水的感觉并非“如昨”。e项,“史记肯定荆轲是神勇之人”的表述不恰当,肯定荆轲是神勇之人的是史记的注,而不是史记本身。5具体地展现作者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形象地暗示人们忙于现实,忘记了易水及易水精神;为下文“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做铺垫。(每点2分)6这一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结束上文对易水的回忆,又引出下文今天对现实的思考。(2分)短句单独成段,意在引起读者注意,同时又可以使文章节奏分明,脉络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