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流脓流血.doc_第1页
耳内流脓流血.doc_第2页
耳内流脓流血.doc_第3页
耳内流脓流血.doc_第4页
耳内流脓流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耳内流脓流血耳内流脓流血我的耳内昨天开始流脓今日转为流血期间并无感冒请问这是中耳炎吗?急性大海是慢性的?在去医院前应该先用下什么药?专家意见:应该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系中耳粘、骨膜因化脓性致病菌侵入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以耳痛和流脓为主要特点,是耳科常见病之一。治不及时往往演变为慢性而迁延难愈。中医学称为“脓耳”、“聤耳”、“耳疳”、“底耳”、“耳痈”、“耳中生毒”等,俗称“烂耳”、“流耳脓”。因本病每致听力损害,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及生活,甚至可出现合并症,危及生命,故应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未病先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伤风感冒、鼻塞、(鼻九)嚏等;避免不适当的擤鼻、咽鼓管吹张术和鼻腔冲洗术;小儿哺乳时要采取适当的体位,避免头位过低及哺乳后旋即降低头位;初学游泳者,应在老师指导下循序进行,以防方式不当,污水呛入;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感染,以防蔓延。出现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肝胆火盛证候者,宜尽早清泻。可服龙胆泻肝丸,上清丸之类成药。既病防变一旦形成本病,应尽早彻底治愈,以防引起急性乳突炎等,或治不彻底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颇难治愈。(一)中药治疗可用蔓荆子散疏散风热,解毒消肿,蔓荆子10克、甘菊10克、升麻10克、前胡10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麦冬10克、木通10克、赤苓10克、桑白皮10克,或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龙胆草10克、生栀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5克、车前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当归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二)外治1清除耳道内脓液:可用消毒棉签将耳道内的积脓揩擦干净。如脓液较粘稠者,可先用3双氧水洗净。2滴耳:可用黄连滴耳液(黄连10克、枯矾6克、冰片2克、甘油),或新鲜虎耳草捣汁滴耳。3吹药:可用烂耳散(穿心莲10克、猪胆汁3克、枯矾3克)或红棉散(锻龙骨15克、海螵蛸15克、冰片3克、胭脂、水飞黄丹适量),以纸卷吹入耳内。但须注意药粉必须研得极为细腻;吹前必须把耳道内积脓液清除干净;每次吹入的药粉不能太多;每次吹前须清除耳道内残存的药物。另外,因药物气味芳香,必须密封保存。(三)针刺疗法可取听会、阳陵泉、侠溪、外关、耳门。用泻法疏导少阳经气,清泄肝胆之火。(四)单验方1活田螺一只,挖开盖头,加入冰片少许,取水花入耳内,一日三次,适于鼓膜未穿孔者,有止痛作用。2猪苓粉150克、枯矾145克、黄连末3克、冰片1.5克。先将猪苓粉与枯矾末和匀,加入黄连末、冰片即成。隔日一次吹入耳内。(五)西药治疗1抗感染治疗,宜选青霉素8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4次。2确保咽鼓管通畅。1麻黄素滴鼻,每日4次,滴后侧卧5分钟;阿托品0.3毫克,每日三次,口服。3局部对症治疗。鼓膜未穿孔,耳痛剧烈者,给l2酚甘油滴耳,每日3次;鼓膜已穿孔,在清洗耳道后,滴0.5氯霉素加少量强的松龙的混合液。小穿孔药液不易进入中耳,应滴甘油制剂,如2.5氯霉素甘油滴耳剂。4耳痛剧烈,高热不退,检查见鼓膜外凸或反有小穿孔流脓不畅者,应及时行鼓膜切开引流。5流脓停止,须继续使用抗菌素一周左右。耳鼻喉常见病的防治病情描述:耳鼻喉常见病的防治专家意见:您好,临床上就单独一个病的防治的分类都是很细的介绍其中一种急性中耳炎防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系中耳粘、骨膜因化脓性致病菌侵入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以耳痛和流脓为主要特点,是耳科常见病之一。治不及时往往演变为慢性而迁延难愈。中医学称为“脓耳”、“聤耳”、“耳疳”、“底耳”、“耳痈”、“耳中生毒”等,俗称“烂耳”、“流耳脓”。因本病每致听力损害,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及生活,甚至可出现合并症,危及生命,故应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未病先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伤风感冒、鼻塞、(鼻九)嚏等;避免不适当的擤鼻、咽鼓管吹张术和鼻腔冲洗术;小儿哺乳时要采取适当的体位,避免头位过低及哺乳后旋即降低头位;初学游泳者,应在老师指导下循序进行,以防方式不当,污水呛入;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感染,以防蔓延。出现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肝胆火盛证候者,宜尽早清泻。可服龙胆泻肝丸,上清丸之类成药。既病防变一旦形成本病,应尽早彻底治愈,以防引起急性乳突炎等,或治不彻底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颇难治愈。(一)中药治疗可用蔓荆子散疏散风热,解毒消肿,蔓荆子10克、甘菊10克、升麻10克、前胡10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麦冬10克、木通10克、赤苓10克、桑白皮10克,或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龙胆草10克、生栀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5克、车前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当归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二)外治1清除耳道内脓液:可用消毒棉签将耳道内的积脓揩擦干净。如脓液较粘稠者,可先用3双氧水洗净。2滴耳:可用黄连滴耳液(黄连10克、枯矾6克、冰片2克、甘油),或新鲜虎耳草捣汁滴耳。3吹药:可用烂耳散(穿心莲10克、猪胆汁3克、枯矾3克)或红棉散(锻龙骨15克、海螵蛸15克、冰片3克、胭脂、水飞黄丹适量),以纸卷吹入耳内。但须注意药粉必须研得极为细腻;吹前必须把耳道内积脓液清除干净;每次吹入的药粉不能太多;每次吹前须清除耳道内残存的药物。另外,因药物气味芳香,必须密封保存。(三)针刺疗法可取听会、阳陵泉、侠溪、外关、耳门。用泻法疏导少阳经气,清泄肝胆之火。(四)单验方1活田螺一只,挖开盖头,加入冰片少许,取水花入耳内,一日三次,适于鼓膜未穿孔者,有止痛作用。2猪苓粉150克、枯矾145克、黄连末3克、冰片1.5克。先将猪苓粉与枯矾末和匀,加入黄连末、冰片即成。隔日一次吹入耳内。(五)西药治疗1抗感染治疗,宜选青霉素8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4次。2确保咽鼓管通畅。1麻黄素滴鼻,每日4次,滴后侧卧5分钟;阿托品0.3毫克,每日三次,口服。3局部对症治疗。鼓膜未穿孔,耳痛剧烈者,给l2酚甘油滴耳,每日3次;鼓膜已穿孔,在清洗耳道后,滴0.5氯霉素加少量强的松龙的混合液。小穿孔药液不易进入中耳,应滴甘油制剂,如2.5氯霉素甘油滴耳剂。4耳痛剧烈,高热不退,检查见鼓膜外凸或反有小穿孔流脓不畅者,应及时行鼓膜切开引流。5流脓停止,须继续使用抗菌素一周左右。耳朵发炎吃什么药医生,你好,我洗头时水进耳朵了,第二天耳朵里面隐隐约约在痛,且比较频繁,后来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是耳朵发炎,医生开了芬必得和威锐盐酸头孢他美酯片及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两天药).用后情况好多了,但是当下午或傍晚时,耳朵又开始痛.所以请问吃什么药好?谢谢!专家意见:您好,口服利君沙.专家意见:您好,根据您的叙述您可能是有中耳炎的可能,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系中耳粘、骨膜因化脓性致病菌侵入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以耳痛和流脓为主要特点,是耳科常见病之一。治不及时往往演变为慢性而迁延难愈。中医学称为“脓耳”、“聤耳”、“耳疳”、“底耳”、“耳痈”、“耳中生毒”等,俗称“烂耳”、“流耳脓”。因本病每致听力损害,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及生活,甚至可出现合并症,危及生命,故应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未病先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伤风感冒、鼻塞、(鼻九)嚏等;避免不适当的擤鼻、咽鼓管吹张术和鼻腔冲洗术;小儿哺乳时要采取适当的体位,避免头位过低及哺乳后旋即降低头位;初学游泳者,应在老师指导下循序进行,以防方式不当,污水呛入;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感染,以防蔓延。出现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肝胆火盛证候者,宜尽早清泻。可服龙胆泻肝丸,上清丸之类成药。既病防变一旦形成本病,应尽早彻底治愈,以防引起急性乳突炎等,或治不彻底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颇难治愈。(一)中药治疗可用蔓荆子散疏散风热,解毒消肿,蔓荆子10克、甘菊10克、升麻10克、前胡10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麦冬10克、木通10克、赤苓10克、桑白皮10克,或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龙胆草10克、生栀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5克、车前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当归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二)外治1清除耳道内脓液:可用消毒棉签将耳道内的积脓揩擦干净。如脓液较粘稠者,可先用3双氧水洗净。2滴耳:可用黄连滴耳液(黄连10克、枯矾6克、冰片2克、甘油),或新鲜虎耳草捣汁滴耳。3吹药:可用烂耳散(穿心莲10克、猪胆汁3克、枯矾3克)或红棉散(锻龙骨15克、海螵蛸15克、冰片3克、胭脂、水飞黄丹适量),以纸卷吹入耳内。但须注意药粉必须研得极为细腻;吹前必须把耳道内积脓液清除干净;每次吹入的药粉不能太多;每次吹前须清除耳道内残存的药物。另外,因药物气味芳香,必须密封保存。(三)针刺疗法可取听会、阳陵泉、侠溪、外关、耳门。用泻法疏导少阳经气,清泄肝胆之火。(四)单验方1活田螺一只,挖开盖头,加入冰片少许,取水花入耳内,一日三次,适于鼓膜未穿孔者,有止痛作用。2猪苓粉150克、枯矾145克、黄连末3克、冰片1.5克。先将猪苓粉与枯矾末和匀,加入黄连末、冰片即成。隔日一次吹入耳内。(五)西药治疗1抗感染治疗,宜选青霉素8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4次。2确保咽鼓管通畅。1麻黄素滴鼻,每日4次,滴后侧卧5分钟;阿托品0.3毫克,每日三次,口服。3局部对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