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鲜活起来.doc_第1页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鲜活起来.doc_第2页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鲜活起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鲜活起来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的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意义。但是初中历史课本中历史人物众多,对历史发展又贡献不同,那么如何中初中历史课堂上正确讲解历史人物,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历史课堂中讲述历史人物的具体做法。一、历史人物的含义。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三、增加历史人物的趣味性。 我们的教材是枯燥的,缺乏故事性。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教材交待得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的历史内容,因而更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而又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与课本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百家争鸣,每位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如果课堂上,能让孩子们也来模仿一下他们,似乎更能让我们看到古人的神情,闻到辩驳的气息,触到思想家们心的律动。这里还想用百家论坛中纪连海的“飞夺泸定桥”一节:“诸位,根据将军的回忆录,泸定桥只有13根铁索,上面没有一块木板,请问一下,月黑风高夜,伸手不见五指,这能飞渡吗?”跟着又来:“去年有人组织了70名运动健将,让他们吃饱了、喝足了,在风平浪静的白天去飞渡,可他们走了没几步都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呀?”众人一片纳闷。他笑了“原来上面没有一块木板,根本就不能走。可红军到底是怎么过去的呢?难道真是飞过去吗?”随着故事情节的铺开,听众才恍然大悟。感叹道:原来听历史也可以听得这样过瘾!历史教学中 “讲故事”那样讲课,经常“卖关子”、“留悬念”必会使我们的教学妙趣横生,还愁我们的历史课不“活”。 三、以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讲述历史事件 历史中的每个历史事件都要涉及一些历史人物,其中既有积极地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也有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人物。教师应考虑各个历史事件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其中应重点地突出哪几个人,要起什么样的教育作用。例如:以八年级历史上册讲到的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谈判的问题来说,必须涉及的历史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及蒋介石、张治中等人。前三人中,对王若飞同志是点到即可,重点应讲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及蒋介石、张治中等人。前三人中,对王若飞同志是点到即可,重点应讲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在这两位历史人物中,又应突出毛泽东同志,因为他是双方谈判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之,而且,以他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活动,紧系着中国四万万人民未来的命运,中国的前途。讲周恩来同志,则要突出他是毛泽东同志最亲密、最得力的助手。后两人中,要重点讲出蒋介石的假和谈、真备战,阴谋与美帝国主义相勾结,借谈到掩护他的备战,或者把发动内战的罪责转嫁给中国共产党人的险恶用心。至于张治中先生,则使学生了解他是愿为实现国共合作而奔波的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即可。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地加以研究。一方面认真地考虑为了讲透该段教材应突出哪些人的哪些思想和活动;另一方面要深入地挖掘这些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中的教育因素。既不要由于学习,钻研不够而舍掉这些人的重要思想和活动,而把历史讲成枯燥的、空洞的结论;也不要离开该史实中的重要人物的重要思想和活动,只是为了“进行思想教育”而大讲其他方面的思想和活动;更不要把次要人物的活动;更不要把次要人物的活动讲得过多。总之,一切都应由教材的中心思想出发。 四、在历史故事中讲述历史人物。在遇到某个历史人物的活动与这一段历史发展过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作用十分重大时,也可以在历史故事中讲述历史人物。例如,中国历史中的秦始皇、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物,以及世界历史中的马克恩、恩格斯、列宁等人物就可以这样讲;还有许多文化史中的人物。例如,孔子、屈原、华佗、张仲景、张衡、王充等,也可以这样讲,这种讲法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只要所讲的比重与该人物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得当,取材又很典型、精炼,教学时间又允许的话,教师就可以较多地采用这种方法。例如,以七年级历史上册中的“商鞅变法”来说,它本来是以事带人的,但我在教学中却是用“以人带事”的方法来讲的。 我基本上是按照史记商君列传的内容进行叙述的。我讲了秦国落后于东方各大国,各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发愤图强,下诏求贤。我讲了商鞅入秦求见,商鞅和秦孝公几次谈话的情形。第一次,秦孝公打盹发愤,到第四次,商鞅提出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方法,秦孝公才和他促膝而淡,而且谈了几天。我又讲了变法实现以前和贵族的辩论,商鞅的“立木为信”。我讲了第一次变法内容和变法后公子虔的犯法及受处罚;而人民则从“三年便之”至“十年大悦”。讲到商鞅在第一次变法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变法,废井田、开阡陌。讲到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贵族处死商鞅的过程,最后指出,商鞅虽然被贵族杀害了,但是,旧法已经不能重复,贵族的势力在变法过程中已经被打了下去,封建地主的经济地位已经巩固;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为以后秦灭六国,开始奠定了物质的基础。有意思的是,这种讲法,不仅在当时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的秩序,气氛好,而且后来在这个班和别的不用这种讲法的班级进行测试比较时发现(即在事先不通知学生,都未做考试的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同试题的测验),这种讲法的新知识遗忘率低,而用通常的“砸死知识”的方法讲授的新知识的遗忘率却是短时间内显得低,长时间看显得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五、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认真搜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第二,一分为二,辩证看待。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因此我们要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防止以偏概全。 第三,注意阶级性、时代性。时势造英雄,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 第四,把握评价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